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3]海参又名刺参、海鼠、海黄瓜,是一种名贵海产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 6亿年,古人发现“其性温补,足敌人参”,因补益作用而得名。海参肉质软嫩,营养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滋味腴美,风味高雅,是久负盛名的名馔佳肴,是迤速“八珍”之一,与燕直、鲍鱼、鱼翅齐名,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着“压台轴”的角色,被视作为中餐的灵魂之一。由于海参营养价值极高,海参被人们广泛使用,野生的海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都开始进行人工养殖海参,现今人工养殖海参方法简单,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其具体养殖方法为:
(1)进行池塘改造,池底铺设泥沙,泥沙上养殖水草,投放刺参附着礁体,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并进行消毒、施肥,为海参、海蜇、对虾入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海参投苗规格为40?400头/kg,海蜇苗在育苗室内伞径达到1.5?2.0 cm时出库,在暂养池中投喂人工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和培育的轮虫,培育到5?8 cm再放养,同时对对虾进行受精卵孵化;产卵及受精卵孵化最适宜水温为18 - 20°C,无节幼体阶段为20 -22°C,蚤状幼体为22 - 24°C,糠虾幼体为23 — 25°C,但当培育到仔虾期时,虾苗准备出池前2 — 3天,要逐渐降到与养殖池水温相接近,以免出池后与养殖池温差过大而死亡;
(3)改进放苗方式,海参苗确保放到附着礁体上,海蜇、对虾苗采用分期放苗的方法;
(4)每天检测养殖池内的水环境因子,定期监测池内的浮游生物量,及时增施肥料,调节生物饵料的繁殖生长以及单胞藻类的丰歉度,同时,5?7天增施2 X 10-6净水复合菌I次,其含量为80亿个/ml左右,以保持生态健康养殖;
(5)确定合理的混养时间,适时收获海参、海蜇、对虾成品;海参收获分春秋2次,而海蜇则要及时收获,只要海蜇的体重达到5 kg以上,伞径30 cm以上就逐渐收获,对虾达到预定体重即可收获;(6)海参与海蜇、对虾混养池,以海参养殖为主,海蜇苗种(5 cm以上)放养量30只/亩,对虾苗种放养量20只/亩;成活率视水中生物饵料的丰歉程度所决定;
(7)海参摄食底栖硅藻;海蜇摄食浮游动物,避免浮游动物过剩影响海参的生长;对虾用人工饲料进行喂食;(8)换水次数:每月换水次数10次;(9)海蜇养殖的水温适宜范围是15?32°C,最适是20?24°C;盐度适宜范围是8?32,最适为18?26 ;放苗时,应打开袋口,置于池水中,适当地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15?20分钟,待袋内盐度、温度与池塘盐度、温度相近,水温差不超过±2°C,盐度差不超过±5,再放入池塘上风处。 所述养殖池清洗方法为:池塘建成或老塘修复后,在拟定放养20天前,要进行清塘、清塘包括清除淤泥,杂藻及动物性敌害生物。
[0005]投苗时,把苗种运到养殖池塘的中间,均匀放入池内。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海参、海蜇、对虾进行混合养殖,养殖时,海蜇属于弱光生物,生存于养殖池中层,对虾生长于泥沙之中,海参附着生长于礁体和海草上。海蜇将对海参有害的物质作为饵料将其吃掉,避免海参受其影响,保证了海参的健康成长。海蜇主要食用水中浮游生物,对虾养殖时食用人工饲料,对虾排泄物又供浮游生物成长,海参、海蜇、对虾相互辅助,使三者养殖更加快速、健康。海蜇主要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很好的净化了水质,保证了养殖水的清洁,减少了养殖水的更换次数,降低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本发明将海参、海蜇、对虾进行混合养殖,同一个养殖池可以养殖出3中生物,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增大了养殖者的收入。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混合养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根据实施例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海参、海蜇、对虾混合进行养殖,具体养殖方法为:将进行池塘改造,池底铺设泥沙,泥沙上养殖水草,投放刺参附着礁体,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并进行消毒、施肥,为海参、海蜇、对虾入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参投苗规格为40?400头/kg,海蜇苗在育苗室内伞径达到1.5?2.0 cm时出库,在暂养池中投喂人工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和培育的轮虫,培育到5?8 cm再放养,同时对对虾进行受精卵孵化;产卵及受精卵孵化最适宜水温为18 -20°C,无节幼体阶段为20 - 22°C,蚤状幼体为22 — 24°C,糠虾幼体为23 — 25°C,但当培育到仔虾期时,虾苗准备出池前2 - 3天,要逐渐降到与养殖池水温相接近,以免出池后与养殖池温差过大而死亡;改进放苗方式,海参苗确保放到附着礁体上,海蜇、对虾苗采用分期放苗的方法;加大换水量,每天潮汛进行水交换;每天检测养殖池内的水环境因子,定期监测池内的浮游生物量,及时增施肥料,调节生物饵料的繁殖生长以及单胞藻类的丰歉度,同时,5?7天增施2 X 10-6净水复合菌I次,其含量为80亿个/ml左右,以保持生态健康养殖;确定合理的混养时间,适时收获海参、海蜇、对虾成品;海参收获分春秋2次,而海蜇则要及时收获,只要海蜇的体重达到5 kg以上,伞径30 cm以上就逐渐收获,对虾达到预定体重即可收获;海参与海蜇、对虾混养池,以海参养殖为主,海蜇苗种(5 cm以上)放养量30只/亩,对虾苗种放养量20只/亩;成活率视水中生物饵料的丰歉程度所决定;海参摄食底栖硅藻;海蜇摄食浮游动物,避免浮游动物过剩影响海参的生长;对虾用人工饲料进行喂食;换水次数:每月换水次数10次;海蜇养殖的水温适宜范围是15?32°C,最适是20?24°C;盐度适宜范围是8?32,最适为18?26 ;放苗时,应打开袋口,置于池水中,适当地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15?20分钟,待袋内盐度、温度与池塘盐度、温度相近,水温差不超过±2°C,盐度差不超过±5,再放入池塘上风处。
[000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其具体养殖方法为: 进行池塘改造,投放刺参附着礁体,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并进行消毒、施肥,为海参、海蜇、对虾入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海参投苗规格为40?400头/kg,海蜇苗在育苗室内伞径达到1.5?2.0 cm时出库,在暂养池中投喂人工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和培育的轮虫,培育到5?8 cm再放养,同时对对虾进行受精卵孵化;产卵及受精卵孵化最适宜水温为18 - 20°C,无节幼体阶段为20 - 22°C,蚤状幼体为22 - 24°C,糠虾幼体为23 - 25°C,但当培育到仔虾期时,虾苗准备出池前2 —3天,要逐渐降到与养殖池水温相接近,以免出池后与养殖池温差过大而死亡; 改进放苗方式,海参苗确保放到附着礁体上,海蜇、对虾苗采用分期放苗的方法;(4)每天检测养殖池内的水环境因子,定期监测池内的浮游生物量,及时增施肥料,调节生物饵料的繁殖生长以及单胞藻类的丰歉度,同时,5?7天增施2 X 10-6净水复合菌I次,其含量为80亿个/ml左右,以保持生态健康养殖; (5)确定合理的混养时间,适时收获海参、海蜇、对虾成品;海参收获分春秋2次,而海蜇则要及时收获,只要海蜇的体重达到5 kg以上,伞径30 cm以上就逐渐收获,对虾达到预定体重即可收获;(6)海参与海蜇、对虾混养池,以海参养殖为主,海蜇苗种(5 cm以上)放养量30只/亩,对虾苗种放养量20只/亩;成活率视水中生物饵料的丰歉程度所决定;(7)海参摄食底栖硅藻;海蜇摄食浮游动物,避免浮游动物过剩影响海参的生长;对虾用人工饲料进行喂食;(8)换水次数:每月换水次数10次;(9)海蜇养殖的水温适宜范围是15?32°C,最适是20?24°C ;盐度适宜范围是8?32,最适为18?26 ;放苗时,应打开袋口,置于池水中,适当地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15?20分钟,待袋内盐度、温度与池塘盐度、温度相近,水温差不超过±2°C,盐度差不超过±5,再放入池塘上风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清洗方法为:池塘建成或老塘修复后,在拟定放养20天前,要进行清塘、清塘包括清除淤泥,杂藻及动物性敌害生物。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投苗时,把苗种运到养殖池塘的中间,均匀放入池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其具体养殖方法为:进行池塘改造,池底铺设泥沙,泥沙上养殖水草,投放刺参附着礁体,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并进行消毒、施肥,为海参、海蜇、对虾入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参投苗规格为40~400头/kg,本发明将海参、海蜇、对虾进行混合养殖,养殖时,海蜇属于弱光生物,生存于养殖池中层,对虾生长于泥沙之中,海参附着生长于礁体和海草上。海蜇将对海参有害的物质作为饵料将其吃掉,避免海参受其影响,保证了海参的健康成长。海蜇主要食用水中浮游生物,对虾养殖时食用人工饲料,对虾排泄物又供浮游生物成长,海参、海蜇、对虾相互辅助,使三者养殖更加快速、健康。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4957069
【申请号】CN201510414401
【发明人】季延滨, 孙学亮, 侯继明
【申请人】天津金海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