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栽种方法

文档序号:9794720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栽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科技领域,尤其是一种珍稀名贵药材白及组培种茎栽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珍稀名贵药材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ex A. Murray) Rchb. f.)的干燥块茎。白及和重楼是同一时代的中药材行情娇子,《中药材天地网》资料显 示白及是极少数只涨价不跌价名贵药材之一。目前价格500-700元/千克,与30年前的3-5 元/千克相比,行情持续上涨了近200倍。据"中药材天地网"、"康美中药网"(2015)报道分 析,虽然近年来也不断有家种白及种植成功的报道,整体规模都不大,极少有超过100亩规 模的白及种植基地。市场主要依赖野生资源,造成白及资源枯竭,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未见 缓解。
[0003] 白及产业面临技术瓶颈问题:珍稀药材白及野生资源濒危,直接以作为药材的野 生白及块茎作为种源已不现实,加上野生变家种技术不成熟,大多种下去后出苗率低,产量 低,造成市场尚未有人工种植产品销售。目前一般以白及组培快繁技术培育种苗的技术存 在技术瓶颈难题,市场上出现的按常规的方式培育组培苗,看起来可以获得大量的苗,但这 些苗下地后首先成活率普遍低于30%;其次即使出苗但每年只形成1个极小球茎,3年只能得 到的2-3粒花生大小的球茎,不能成为药材,更谈不上产量,均属于无效苗,这也是多年来白 及组培苗不能应用于生产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白及组培苗经人工驯化形成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的 优质高产栽种方法,它能极大提高白及种苗大田移栽成活率,可以显著提高白及人工栽培 的产量,真正实现人工规模化规范化生产。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栽种方法,选择开阔地、不积水的肥沃 沙壤土作为白及的栽培地,前茬为禾本科、茄科或十字花科农作物;在整地过程中施基肥; 选用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为种苗,由白及种子无菌萌发培育组培球茎、经驯化培育全长3cm 以上2-3个分叉的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适宜栽种时间为3-7月,或9-12月,按株行距25-30 cm X25-30cm条播,亩用苗5500-6500株;在田间管理中,每年3~8月中耕除草3~5次;6~8 月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栽培地不积水;结合中耕撒施秸杆灰分土200-250kg/667m 2或每年追 施复合肥2-3次,每次用量15-25kg/667m2,冬季撒施有机肥1次,用量400-500kg/667 m2;马 鞍型白及组培种茎栽种2-5年后采收。
[0006] 用复合肥 15-25kg/667m2,或采用腐熟有机肥400-500kg/667m2,或 1000-1500kg/ 667m2农作物秸杆灰土肥,或氮磷钾复混肥料15-15-15作基肥一次施用。而不能使用人粪 尿、猪粪以及其它家禽粪便等农家肥。
[0007]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选用有2-3个分叉、全长3cm以上的组培种茎;氮磷钾复混肥 料15-15-15。
[0008] 采用本发明栽培1年由母株分蘖发育2株、地下形成2个3个分叉的块茎;第二年块 茎的每个分叉发育一株,可长成6株、地下形成6个3个分叉的块茎;第三年块茎的每个分叉 发育一株,可长成18株、地下形成18个3个分叉的块茎;第四年最多生长发育54株,年增殖系 数可达到3,而且后一年形成的块茎比前一年的更大;栽种4年亩产鲜品可以达到2500kg以 上。根据药材质量检测分析结果,白及组培种茎栽种2年后即可采挖,综合产量、市场价格以 及投入情况,白及组培种茎栽种2-5年采收。
[0009] 目前各地进行白及栽培选地时想当然的模仿白及野生环境,造成白及栽培产量低 的原因之一,因此,本发明选地时,选用附近有水源的开阔耕地,土层深厚,为肥沃的沙壤 土,前茬为禾本科或茄科或十字花科农作物。
[001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白及组培种茎的种苗质量、 栽培地、基肥、田间管理方式及收采时间进行了优化选择,使通过由白及组培苗培育的白及 组培种茎进行大田栽培成活率极大提高,白及产量显著提升,且质量优良,各项指标均符合 《中国药典》要求,解决了目前由组培苗大田栽培成活率低、产量极低、栽种风险极大的缺 陷。本发明简单易行,投入产出比高,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本发明的实施例:白及组培种茎栽种方法,其具体过程如下: 试验地点:黔西南州普安县江西坡镇 试验时间:2014年10月10日-2015年9月7日 试验规模:3000 m2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白及,经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品种筛选获得优良株系,自然 开花结实成熟蒴果,经无菌播种组培快繁育苗、人工驯化培育的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2个 分叉、块茎全长3cm以上。对照采用授权发明专利"白及高产栽培方法ZL201210449584.1" 由野生白及经人工驯化培育的块茎作为种苗。肥料采用腐熟的特定农家有机肥,氮磷钾复 混肥料15-15-15。
[0012] 试验方法: 选地:北盘江流域的支流新寨河岸边山坡一片较为平整耕地,以前为水稻田;前2-3年 为茶树育苗地; 整地:特定农家腐熟有机肥400_500kg/667 m2作基肥一次施用; 种苗:2个分叉、块茎全长3cm以上的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 播种:2009年10月10日;按株行距28cmX28 cm条播,用苗6000株/667m2; 田间管理:每年3~5月,中耕除草3次,追施复合肥2次,每次施肥量20kg/667m2;白及为 耐荫植物,在6~9月期间搭设遮阳网覆盖,遮阳网离地面距离1.2m,避免阳光直射;2015年 的2~4月干旱,灌溉1次,喷洒4次,6-9月雨水多,及时清理排水沟,保障白及栽培地没有积 水。
[0013]申请人从2015年5月11月-9月7日,随机取样5-7株测量观察白及田间生长情况,马 鞍型组培种茎大田栽种成活率96.8%生长,结果分析农艺性状总体明显优于对照(表1)。
【主权项】
1. 一种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开阔地、不积水的肥沃沙壤土 作为白及的栽培地,前茬为禾本科、茄科或十字花科农作物;在整地过程中施基肥;选用马 鞍型白及组培种茎为种苗,由白及种子无菌萌发培育组培球茎、经驯化培育全长3cm以上2-3个分叉的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适宜栽种时间为3-7月,或9-12月,按株行距25-30cmX25-30cm条播,亩用苗5500-6500株;在田间管理中,每年3~8月中耕除草3~5次;6~8月避免阳 光直射;保持栽培地不积水;结合中耕撒施秸杆灰分土200-250kg/667m 2或每年追施复合肥 2-3次,每次用量15-25kg/667m2,冬季撒施有机肥1次,用量400-500kg/667m 2;马鞍型白及 组培种莖栽种2_5年后米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及组培种茎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复合肥15-25kg/667 m2,或采用腐熟有机肥400-500kg/667 m2,或1000-1500kg/667 m2农作物秸杆灰土肥,或氮磷 钾复混肥料15-15-15作基肥一次施用。3.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白及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 选用有2-3个分叉、全长3cm以上的组培种茎。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栽种方法。本发明对白及组培种茎的种苗质量、栽培地、基肥、田间管理方式及收采时间进行了优化选择,使通过由白及组培苗培育的白及组培种茎进行大田栽培成活率极大提高,白及产量显著提升,且质量优良,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解决了目前由组培苗大田栽培成活率低、产量极低、栽种风险极大的缺陷。本发明简单易行,投入产出比高,使用效果好。
【IPC分类】A01G1/00
【公开号】CN105557270
【申请号】CN201511006068
【发明人】吴明开, 张荷轩, 芩健枝, 余欣
【申请人】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