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土壤中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生物残体的分解,改变土壤性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土壤动物从土壤中分离并收集起来,是生物领域值得关注的课题。现有技术中的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对土壤动物的分离效率低,光照强度不可控制,安全隐患较高,且不利于实验观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土壤动物的分离效率高、光照强度可控制、安全隐患低,且利于实验观察的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
[0004]技术方案: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包括实验箱和显控箱;实验箱至少有一面为可开合面,实验箱内部固定有支架,支架下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活动板通过牵拉件与支架连接,活动板下方固定有固定板,活动板上设有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发射光束的光路上顺次设有过滤装置和收集装置,且过滤装置的一端穿过固定板伸入收集装置内部,实验箱内壁上设有摄像装置,实验箱外壁上设有马达,马达与支架的一端连接;显控箱用以控制活动板的上、下移动,控制照明装置和摄像装置,以及对实验过程进行显示。
[0006]进一步,所述照明控制模块能够分别对每个所述照明装置的亮度和开关状态进行调节。
[0007]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为干式过滤装置,包括干式漏斗和铁纱网。
[0008]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为湿式过滤装置,包括湿式漏斗、铁纱网和夹子。
[0009]进一步,所述实验箱、活动板和固定板均采用防火材料。
[0010]进一步,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烧杯。
[0011 ] 进一步,所述牵拉控制模块包括牵拉控制开关。
[0012]进一步,所述视频控制模块包括视频控制开关。
[0013]进一步,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器。
[0014]进一步,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泡。
[00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6]1、照明装置的高度可调,以实现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动物的分离、收集过程的研究;
[0017]2、实现一次性分离多组土壤,提高了分离效率;
[0018]3、能够分别控制每组照明装置的亮度及开关状态,以形成相互对照,从而获得最佳的分离条件;
[0019]4、能够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0020]5、实验箱、活动板和固定板采用防火材料,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过滤装置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湿式过滤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实验箱I和显控箱2。实验箱I的正面设有可开合的门,能够将实验箱I打开或关闭,门上有一个把手18。实验箱I内部上方设有一个支架13,支架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实验箱I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支架13下方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11,通过牵拉件14将活动板11与支架13连接在一起。活动板11的下方设有一个平行于活动板11的固定板12,固定板12固定在实验箱I内部。活动板11的下表面设有9个发射光束向下的照明装置111,每个照明装置111的下方都设有一个过滤装置121,每个过滤装置121的下方都设有一个收集装置15,且过滤装置121的一端穿过固定板12并伸入收集装置15内部,这样一共有9组分离装置(分离装置即由照明装置111、过滤装置121和收集装置15组成的整体),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活动板11与实验箱I右侧壁以及后壁之间形成的夹角处设有一个向下的摄像装置16,固定板12与实验箱I右侧壁以及后壁之间形成的夹角处也设有一个向下的摄像装置16,用于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实验箱I右侧壁外部设有一个马达17,马达17与支架13的一端连接,通过马达17控制支架13转动,从而实现牵拉件14的卷起或者放开,以带动活动板11的上、下移动。显控箱2包括牵拉控制模块、视频控制模块、照明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牵拉控制模块用以控制马达17,以实现活动板11的上、下移动;视频控制模块用以控制摄像装置16 ;照明控制模块能够分别对每个照明装置111的亮度和开关状态进行调节,这样9组实验装置可以进行相互对照,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最佳的分离条件;显示模块用以将摄像装置16记录的实验过程进行显示,便于实验者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观察。
[0026]本实施例中的收集装置15采用烧杯,照明装置111采用灯泡,实验箱1、活动板11和固定板12均采用防火材料。牵拉控制模块包括牵拉控制开关21,牵拉控制开关21包括上移开关211和下移开关212,上移开关211用以控制马达17实现活动板11的向上移动,下移开关212用以控制马达17实现活动板11的向下移动;视频控制模块包括视频控制开关22,用以控制摄像装置16 ;照明控制模块包括9个照明控制旋钮23,每个照明控制旋钮23控制一个灯泡,通过旋转照明控制旋钮23能够调节灯泡的亮度以及开关状态。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器,用以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显示。本实施例中的过滤装置121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采用干式过滤装置(用于干式采集法)或者湿式过滤装置(用于湿式采集法)。其中,干式过滤装置包括干式漏斗1211和铁纱网,如图2所示;湿式过滤装置包括湿式漏斗1212、铁纱网和夹子1213,如图3所示。
[0027]下面通过干式采集和湿式采集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0028]1、干式米集过程
[0029]通过视频控制开关22开启摄像装置16,以便通过显示器观察实验过程。打开实验箱I的门,在干式漏斗1211内部放置一块铁纱网,然后将土壤样品隔着铁纱网放入干式漏斗mi中,再将装有土壤样品的干式漏斗1211穿过固定板12并伸入烧杯内部。关闭实验箱I的门,通过调节照明控制旋钮23将灯泡调至合适的亮度,能够为土壤样品自上至下创造一个合适的温度梯度,从而刺激土壤生物向干式漏斗1211下部运动,穿过铁纱网到达烧杯中。并且,通过调节每个照明控制旋钮23控制每个灯泡的亮度,可以形成多组分离实验之间的相互对照,从而得出最佳的分离条件。此外,可以通过调节上移开关211或者下移开关212实现灯泡的上、下移动,使土壤的温度逐渐上升,从而防止这些慢速运动的生物在干硬的土壤块中被困住。
[0030]2、湿式采集过程
[0031]通过视频控制开关22开启摄像装置16,以便通过显示器观察实验过程。打开实验箱I的门,将湿式漏斗1212 —端穿过固定板12并伸入烧杯内部,然后将湿式漏斗1212 —端用夹子1213夹紧,在湿式漏斗1212内部放置一块铁纱网,将土壤样品隔着铁纱网放入湿式漏斗1212中,再向湿式漏斗1212中灌满水。这样,土壤生物会收集在湿式漏斗1212底部,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间取下夹子1213,使得土壤生物能够收集到烧杯中。此外,湿式采集过程中灯泡可以工作或者不工作。
【主权项】
1.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箱(I)和显控箱(2);实验箱(I)至少有一面为可开合面,实验箱(I)内部固定有支架(13),支架(13)下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11),活动板(11)通过牵拉件(14)与支架(13)连接,活动板(11)下方固定有固定板(12),活动板(11)上设有照明装置(111),照明装置(111)发射光束的光路上顺次设有过滤装置(121)和收集装置(15),且过滤装置(121)的一端穿过固定板(12)伸入收集装置(15)内部,实验箱(I)内壁上设有摄像装置(16),实验箱(I)外壁上设有马达(17),马达(17)与支架(13)的一端连接;显控箱(2)用以控制活动板(11)的上、下移动,控制照明装置(111)和摄像装置(16),以及对实验过程进行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控制模块能够分别对每个所述照明装置(111)的亮度和开关状态进行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21)为干式过滤装置,包括干式漏斗(1211)和铁纱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21)为湿式过滤装置,包括湿式漏斗(1212)、铁纱网和夹子(12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I)、活动板(11)和固定板(12)均采用防火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5)包括烧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控制模块包括牵拉控制开关(2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视频控制模块包括视频控制开关(2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111)包括灯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包括实验箱和显控箱。实验箱至少有一面为可开合面,内部固定有支架,支架下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活动板通过牵拉件与支架连接,活动板下方固定有固定板,活动板上设有照明装置,照明装置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下方设有收集装置,且过滤装置的一端穿过固定板伸入收集装置内部,实验箱内壁上设有摄像装置,实验箱外壁上设有马达,马达与支架的一端连接;显控箱包括牵拉控制模块、视频控制模块、照明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土壤动物的分离效率,通过多组分离装置形成相互对照,可以获得最佳分离条件,能够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全程监控,且降低了安全隐患。
【IPC分类】A01M1/00, A01M29/10
【公开号】CN204733816
【申请号】CN201520363870
【发明人】袁凤辉, 饶军, 陈连水, 肖本芳, 韩小燕, 杜世胜, 葛建忠, 何芳
【申请人】东华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