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地下滴灌核心焦点问题是易堵塞。植物根系入侵是造成地下滴灌滴头堵塞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地下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推广。目前市场上的压力补偿滴头由于本身质量较非压力补偿滴头的重量较重,较正常的滴头是筛选速度较慢、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滴灌管生产线生产效率的一个因素。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都大致相同:一是,与地上滴灌灌水器一样,地下滴灌同样存在内部水中微小固体颗粒、细小毛状物及化学微粒等物质,附着在流道壁及死角处形成栓柱核,发育成泥团造成流道堵塞。二是,地下灌水器埋设于地下,出水口被土壤包围,当灌溉管道停水时刻,瞬间毛管中产生的负压能够将土壤中自由微小颗粒吸入灌水器的微孔,发生负压吸泥现象而堵塞滴头。三是,由于地下灌水器埋设于作物的根部,植物根的向水性生长,会使作物的毛根进入地下灌水器的滴水孔,造成堵塞。为此开展了对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的研究工作,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地试验、分析研究解决现有压力补偿滴头,由于微粒物质、植物根的向水性生长、当灌溉管道停水时微小颗粒吸入滴头的微孔发生负压吸泥等现象而造成堵塞问题。解决了滴头筛选速度较慢,从而影响整条生产速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压力补偿滴头易堵塞、筛选速度较慢影响滴灌管生产效率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及实验论证,提出了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解决了内部水中微粒物质、植物根的向水性生长、当灌溉管道停水时微小颗粒吸入灌水器的微孔发生负压吸泥等现象而造成堵塞,滴头筛选速度较慢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所述滴头包括上盖片、弹性膜片、下壳体;所述上盖片为注塑件,其正面呈圆弧形,侧壁分别设有卡扣件I和卡扣II ;所述下壳体内部设有空腔室,内壁设有卡扣III;所述上盖片和下壳体通过卡扣连接固定;所述弹性膜片位于上盖片和下壳体之间。
[0006]—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优选方案为所述下壳体空腔室内设有进水槽,进水槽周围设置有进水槽凸台;所述进水槽一侧还设有一条水道,其水道缺口一直延伸到下壳体内壁上;所述下壳体空腔室近水道处内壁上还设有弹性膜片格挡。
[0007]—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优选方案为所述上盖片前端设有两个集水室,集水室A和集水室B对称分布在上盖片两侧;所述上盖片前端还设有进水孔a、进水孔b,一侧设有进水口 ;所述上盖片底面设有三条阻水道,分别为第一阻水道、第二阻水道和第三阻水道,三条阻水道均为环形闭合式凸台圈;所述第三阻水道的高度低于第二阻水道的高度。
[0008]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优选方案为所述进水孔a和进水孔b通过梳形流道相连通,且第三阻水道凸台圈内;所述进水口 a和进水孔c形成C形流道连通。
[0009]当水压越大,弹性膜片上下压力差就会越大,弹性膜片变形就会越大,向着上盖片的方向突出,由于流道截面的在弹性膜片的上面,所以弹性膜片的变形越大,过水截面越小,流速越大,过水截面越小。从而使水的流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相对一致的出水量,减小的由于滴灌管铺设距离较长时的压力损失。同时也对地面的高低落差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水的压力超过一定极限时,弹性膜片由于变形最大,完全将过水截面接近完全封闭。
[0010]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优选方案为所述上盖片的第一阻水道、下壳体的弹性膜片格挡之间的距离小于弹性膜片的厚度。
[0011]—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滴头焊接到滴灌管上时,可在分别在集水室A和集水室B进彳T打孔。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结构能够解决内部水中微粒物质、植物根的向水性生长、当灌溉管道停水时微小颗粒吸入灌水器的微孔,发生负压吸泥现象而堵塞滴头。该实用新型提高了滴灌管抗堵的性能,在滴头焊接到滴灌管上的时候,可以在集水室A和集水室B进行打孔。普通的压力补偿滴头的只有一个集水室。现本实用新型两侧都有集水室,只要上下面对了,就可进行使用。降低的筛选要求,提高了筛选速度。两个集水室可以打两个滴水孔,一个堵塞了,另外一个继续使用。提高了筛选速度,同时也提高了滴灌管的抗堵性能。滴灌管生产线生产滴灌管时,滴头的筛选没有左右的区别,只有上下面的区别,提高了滴灌管的筛选速度,因压力补偿滴灌管生产线的筛选速度是瓶颈。所以间接的提高了滴灌管生产线的效率使用方便,非常实用。因此采用此结构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上盖片正视图;
[0016]图4为上盖片后视图;
[0017]图5为上盖片侧视图。
[0018]图中:1为上盖片,2为弹性膜片,3为下壳体,4为进水槽凸台,5为进水槽,6为水道,7为弹性膜片格挡,8为弹性膜片窄格挡,9凸台,10为集水室A,11为水流通道,12为进水孔a,13为进水孔C,14为第一阻水道,15为进水口 b,16C形流道,17集水室B,18卡扣件I,19为第二阻水道,20为第三阻水道,21为梳形流道,22为卡扣II,23为卡扣III。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5所示,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所述滴头包括上盖片1、弹性膜片2、和下壳体3 ;所述上盖片I为注塑件,其正面呈圆弧形,侧壁分别设有卡扣件I 18和卡扣II 22 ;所述下壳体3内部设有容腔室,内壁设有卡扣III 23 ;所述上盖片I和下壳体3通过卡扣件I 18连接固定;所述弹性膜片2位于上盖片I和下壳体3之间。所述下壳体3空腔室内设有进水槽5,进水槽5周围设置有进水槽凸台4 ;所述进水槽5—侧还设有一条水道6,其水道6缺口一直延伸到下壳体3内壁上;所述下壳体3空腔室近水道处内壁上还设有弹性膜片格挡7。所述上盖片I前端设有两个集水室,集水室AlO和集水室B17对称分布在上盖片I两侧;所述上盖片I前端还设有进水孔al2、进水孔cl3,一侧设有进水口 15 ;所述上盖片I底面设有三条阻水道,分别为第一阻水道14、第二阻水道19和第三阻水道20,三条阻水道均为环形闭合式凸台圈;所述第三阻水道20的高度低于第二阻水道19的高度。所述进水孔al2和进水孔bl5通过梳形流道21相连通,且在第三阻水道凸台圈内;所述进水口cl3和进水孔al2形成C形流道16连通。所述上盖片I的第一阻水道14、下壳体3的弹性膜片2格挡之间的距离小于弹性膜片2的厚度。所述滴头焊接到滴灌管上时,可在分别在集水室AlO和集水室B17进行打孔。
[0021]—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的使用方式:滴灌管内部的水通过进水槽5,进水槽5有栅格,将较大颗粒挡在外面。当水流达到开启压力时,弹性膜片2中部产生变形,水通过进水槽凸台4,进入水道6,由于弹性膜片2中部产生变形弯曲,弹性膜片2长度方向上变短,水通过缺口进入进水口 15。水通过C形流道16达到进水孔al2。其中C形流道16有梳形的阻挡使水形成紊流。在水压小的情况下,由于弹性膜片2变形较小,弹性膜片2没有紧贴第三阻水道20。水在不通过梳行流道21,直接流到进水口 15。如果水压大的情况,水必须通过梳行流道21进入到进水口 15。水通过水流通道分别流入到集水室AlO和集水室B17。集水室AlO和集水室B17上方有和整个滴头镶嵌的管的内壁,在集水室的上方的管壁上方进行打孔,这样水就经过滴头流出到滴灌管管壁外,就可以对植株进行滴灌了。
【主权项】
1.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滴头包括上盖片、弹性膜片、和下壳体; 所述上盖片为注塑件,其正面呈圆弧形,侧壁分别设有卡扣件I和卡扣II ; 所述下壳体内部设有容腔室,内壁设有卡扣III ; 所述上盖片和下壳体通过卡扣连接固定; 所述弹性膜片位于上盖片和下壳体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空腔室内设有进水槽,进水槽周围设置有进水槽凸台; 所述进水槽一侧还设有一条水道,其水道缺口一直延伸到下壳体内壁上; 所述下壳体空腔室近水道处内壁上还设有弹性膜片格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片前端设有两个集水室,集水室A和集水室B对称分布在上盖片两侧; 所述上盖片前端还设有进水孔a、进水孔b,一侧设有进水口 ; 所述上盖片底面设有三条阻水道,分别为第一阻水道、第二阻水道和第三阻水道,三条阻水道均为环形闭合式凸台圈; 所述第三阻水道的高度低于第二阻水道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孔a和进水孔b通过梳形流道相连通,且在第三阻水道凸台圈内; 所述进水孔a和进水孔c形成C形流道连通。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片的第一阻水道、下壳体的弹性膜片格挡之间的距离小于弹性膜片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滴头焊接到滴灌管上,在集水室A和集水室B进行打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地埋压力补偿滴头,所述滴头包括上盖片、弹性膜片、和下壳体;所述上盖片为注塑件,其正面呈圆弧形,侧壁分别设有卡扣件Ⅰ和卡扣Ⅱ所述下壳体内部设有容腔室,内壁设有卡扣Ⅲ;所述上盖片和下壳体通过卡扣件Ⅰ进行导向,卡扣Ⅱ和卡扣Ⅲ装配;所述弹性膜片位于上盖片和下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保证了滴灌管的筛选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IPC分类】A01G25/02, A01G25/06
【公开号】CN204929867
【申请号】CN201520584441
【发明人】王显超, 曹爱, 李振才, 宋宇实
【申请人】沈阳远大智能高科农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