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过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4760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化过滤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养殖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生化过滤池。
【背景技术】
[0002]海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研究发现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等藻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于这些藻类的需求量直线上升,目前国内已开展了紫菜、海带等经济藻类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另一方面,由于人为等原因意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导致海洋藻场退化,近海海水水质变差,随着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等相关研究开展,部分不具有经济价值的藻类也开始人工培育,用于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建造海岸带景观等。
[0003]对于海藻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的研究和生产仅仅依靠自然条件下的采集是不够的,如果量过大的话还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物种多样性。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人工化、工厂化育苗,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0004]进行繁育工作的首要保证时海水。如果直接用天然海域的海水来进行育苗,不仅会引进杂藻干扰培育藻类的生长,海水中的螺苗等对藻类的啃食严重影响培育结果。传统的过滤池过于粗糙,且当过滤材料出现问题时需处理麻烦,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化过滤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种生化过滤池,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中设有竖直隔板,且通过所述竖直隔板将所述池体分隔为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所述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通过开设于竖直隔板底部的若干连通口连通;
[0008]在所述左侧区域内由上而下安装有若干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若干生化柱,所述生化柱的内部填充过滤材料;位于最上层的生化柱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与其下一层的生化柱连通,位于中间层的生化柱的两端分别与其上一层或下一层的生化柱连通,位于最下层的生化柱的一端与其上一层的生化柱连通,另一端与位于池体底部的海绵层连通;
[0009]在所述右侧区域的底部设有若干出水口,在所述竖直隔板的顶端安装有单叶盖板,所述单叶盖板的一端与竖直隔板活动连接,另一端位于右侧区域内,在右侧区域的内壁上安装有一用于检测所述单叶盖板另一端位置的传感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的宽度比为2:1。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池体的内壁和竖直隔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柱通过支撑板上预设的固定槽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口上设有栅网,用于防止过滤材料通过。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柱包括贝壳柱、活性炭柱和硝化环柱。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柱之间通过双通接口连接,所述双通接口包括中间的螺纹部、以及与螺纹部两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端与螺纹部连接,连接部的外端与生化柱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柱的主体为中空圆柱形结构,生化柱的两端具有螺纹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采用全新结构设计的过滤池池体结构,能有效去除海水中包含的杂藻和螺类,提升了海水养殖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竖直隔板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化柱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通接口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侧面剖视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池体1、竖直隔板2、支撑板3、生化柱4、海绵层5、单叶盖板6、传感器I。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6]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化过滤池,包括池体I,在所述池体I中设有竖直隔板2,且通过所述竖直隔板2将所述池体I分隔为宽度比为2:1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所述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通过开设于竖直隔板2底部的若干连通口连通;
[0027]在所述左侧区域内由上而下安装有若干支撑板3,在所述支撑板3上安装有若干生化柱4,所述生化柱4的内部填充过滤材料;位于最上层的生化柱4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与其下一层的生化柱4连通,位于中间层的生化柱4的两端分别与其上一层或下一层的生化柱4连通,位于最下层的生化柱4的一端与其上一层的生化柱4连通,另一端与位于池体I底部的海绵层5连通;
[0028]在所述右侧区域的底部设有若干出水口,在所述竖直隔板2的顶端安装有单叶盖板6,所述单叶盖板6的一端与竖直隔板2活动连接,另一端位于右侧区域内,在右侧区域的内壁上安装有一用于检测所述单叶盖板6另一端位置的传感器7。
[0029]所述支撑板3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述支撑板3的两端分别连接池体I的内壁和竖直隔板2。
[0030]所述生化柱4通过支撑板3上预设的固定槽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3上。
[0031]所述连通口上设有栅网,用于防止过滤材料通过。
[0032]所述生化柱4包括贝壳柱、活性炭柱和硝化环柱。
[0033]所述生化柱之间通过双通接口连接,所述双通接口包括中间的螺纹部、以及与螺纹部两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端与螺纹部连接,连接部的外端与生化柱4连接。
[0034]所述生化柱4的主体为中空圆柱形结构,生化柱4的两端具有螺纹结构。
[00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生化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中设有竖直隔板,且通过所述竖直隔板将所述池体分隔为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所述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通过开设于竖直隔板底部的若干连通口连通; 在所述左侧区域内由上而下安装有若干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若干生化柱,所述生化柱的内部填充过滤材料;位于最上层的生化柱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与其下一层的生化柱连通,位于中间层的生化柱的两端分别与其上一层或下一层的生化柱连通,位于最下层的生化柱的一端与其上一层的生化柱连通,另一端与位于池体底部的海绵层连通; 在所述右侧区域的底部设有若干出水口,在所述竖直隔板的顶端安装有单叶盖板,所述单叶盖板的一端与竖直隔板活动连接,另一端位于右侧区域内,在右侧区域的内壁上安装有一用于检测所述单叶盖板另一端位置的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的宽度比为2:1 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池体的内壁和竖直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柱通过支撑板上预设的固定槽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上设有栅网,用于防止过滤材料通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柱包括贝壳柱、活性炭柱和硝化环柱。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柱之间通过双通接口连接,所述双通接口包括中间的螺纹部、以及与螺纹部两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端与螺纹部连接,连接部的外端与生化柱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柱的主体为中空圆柱形结构,生化柱的两端具有螺纹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化过滤池,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中设有竖直隔板,并将所述池体分隔为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所述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通过开设于竖直隔板底部的若干连通口连通;在所述左侧区域内由上而下安装有若干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若干生化柱,位于最上层的生化柱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与其下一层的生化柱连通,位于中间层的生化柱的两端分别与其上一层或下一层的生化柱连通,位于最下层的生化柱的一端与其上一层的生化柱连通,另一端与位于池体底部的海绵层连通;在所述右侧区域的底部设有若干出水口,在所述竖直隔板的顶端安装有单叶盖板,在右侧区域的内壁上安装有一用于检测所述单叶盖板另一端位置的传感器。
【IPC分类】A01G33/00
【公开号】CN205357547
【申请号】CN201520925655
【发明人】韩军军, 王淑贤, 白凯强, 何培民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