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720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其包括沿后墙布置的竖直加热腔和位于地下的换热通道,竖直加热腔和换热通道连通,换热通道的末端连通进气口,其中,所述竖直加热腔由金属板、后墙和竖直龙骨围城,金属板包括一中板和分别安装在中板两侧部的两个侧板,竖直龙骨包括一对子龙骨,子龙骨包括限位部、连接部和固定部,限位部和固定部分别安装在限位部两端,所述限位部顶靠在中板的外侧面上,固定部固定在后墙上,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对竖直加热腔起到二次密封作用,提高对流效果。
【专利说明】
曰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使温室内的温度和水分自动实现调节和流动,需要在温室内建构蓄热结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一篇名为以水泥预制构件组成的温室地表蓄热装置,公开号是CN2781233,其能够贮存太阳能并用于温室加温。它是在温室中,轴流式风机、导风管、进气道、换热管道、排气道顺序连接,换热管道一端与进气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排气道相连通;蓄热层由表面自底部依次由水泥砂浆找平层、结构层、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组成,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的圆孔构成换热管道;在蓄热层下设隔热层。轴流式风机运行,使温室内空气流经换热管道,白天将温室内空气中的热能贮存于蓄热层中,提高蓄热层的温度,降低温室内气温,夜间蓄热层对流经换热管道的空气加温,提高温室内气温,为温室内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温度与环境温度。现有专利技术中,导风管独立安装在温室内部,因为导风管需要一定高度,所以独立安装的导风管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解决了竖直加热腔稳定固定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降低建造成本。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其包括沿后墙布置的竖直加热腔和位于地下的换热通道,竖直加热腔和换热通道连通,换热通道的末端连通进气口,其中,所述竖直加热腔由金属板、后墙和竖直龙骨围城,金属板包括一中板和分别安装在中板两侧部的两个侧板,竖直龙骨包括一对子龙骨,子龙骨包括限位部、连接部和固定部,限位部和固定部分别安装在限位部两端,所述限位部顶靠在中板的外侧面上,固定部固定在后墙上。
[0006]基于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做如下改进:
[0007 ]所述换热通道由底部穷实的土层、两侧砌筑的砖墙和顶部的预制板围城。
[0008 ]所述换热通道由底部穷实的土层、两侧砌筑的土胚墙和顶部的预制板围城。
[0009]所述换热通道由底部夯实的土层、两侧夯土墙和顶部的预制板围城。
[0010]所述进气口的周壁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相对地面的高度是10-20厘米。
[0011]所述金属板的外表面上铺置吸热涂层。
[0012]所述砖墙、土胚墙或夯土墙上设置蜂窝孔。
[0013]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实用新型借助日光温室中现有的后墙结构,将金属板卡扣在后墙上,并用竖直龙骨进行固定,竖直龙骨的两个限位部分别抵靠在金属板的中板外侧面上,并用固定部固定在后墙上,实现对金属板的固定,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另外,竖直龙骨对竖直加热腔起到二次密封作用,提高对流效果。
[0015]2.在换热通道两侧用砖墙、土胚墙或夯土墙,目的是提高吸热和吸水效果,提高蓄热能力,顶部用预制板围成,提高施工效率,进一步在砖墙、土胚墙或夯土墙上设置蜂窝孔,提高吸热和吸水能力,具备更好的蓄热能力。
[0016]3.进气口的周壁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抬高进气口的高度,避免地面上的杂物风度进风口,进气口的高度不易抬高,过高的进风口影响气流流动,经大量实验,进气口的高度,也就是延伸部相对底面的高度最好在10-20厘米之间。
[0017]4.在金属板的外表面铺置吸热涂层,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优化蓄热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A向截面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B-B向截面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I后墙;2竖直加热腔;3金属板;301中板;302侧板;4竖直龙骨;401限位部;402连接部;403固定部;5换热通道;6土层;7预制板;8进风口 ; 9砖墙;10日光温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24]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日光温室10内的蓄热技术进行改进,涉及出一种施工简单、成本低廉的日光温室蓄热结构。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竖直加热腔2和换热通道5,竖直加热腔2和换热通道5连通,换热通道5的末端设置进风口 8。
[0027]下面对竖直加热腔2的相关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在日光温室10的后墙I上安装一金属板3形成竖直加热腔2,金属板3的包括一中板301,在中板301的两侧边平行安装一对侧板,其中如侧板302,这样,中板301和一对侧板形成截面类似U形的槽,将该结构的金属板3卡扣在后墙I上,形成所述竖直加热腔2。
[0028]为了将金属板3固定在后墙I上,本实施例中,采用竖直龙骨4进行固定,该竖直龙骨4包括两个独立的子龙骨,如图2,该子龙骨的结构包括一限位部401、连接部402和固定部403,限位部401的作用是抵靠在中板301的外侧,固定住中板301,如图2,在两个限位部的协同下,仅仅固定住中板301,限位部401安装在连接部402—端,连接部402的另一端安装固定部403,固定部403的作用是将子龙骨固定在后墙I上,可以通过相应尺寸的螺栓等,将固定部403固定在后墙I上,便于安装和拆卸,并且能稳固地将金属板3固定在后墙I上。
[0029]结合图1和图3,换热通道5包括四个侧面,其中,本实施例中,换热通道5的底部是夯实的土层6,两侧是砖墙,如图3中的一侧砖墙9,顶部是预制板7,这样,预制板7、土层6和两侧砖墙共同围成换热通道5。
[0030]进一步,在金属板3的外表面铺设吸热涂层,提高热传递效率。砖墙9上设置蜂窝孔,提高吸湿、保湿效果。
[0031]实施例2
[0032]和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将换热通道5两侧的砖墙替换为土胚墙,土胚墙的吸湿和保湿效果更好,土胚墙上设置蜂窝孔,提高吸湿、保湿效果。
[0033]实施例3
[0034]和实施例1、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将换热通道5两侧的砖墙或土坯墙替换为夯土墙,夯土墙降低建造成本,直接在换热通道5两侧夯土形成,夯土墙上设置蜂窝孔,提高吸湿、保湿效果。
【主权项】
1.一种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后墙布置的竖直加热腔和位于地下的换热通道,竖直加热腔和换热通道连通,换热通道的末端连通进气口,其中,所述竖直加热腔由金属板、后墙和竖直龙骨围城,金属板包括一中板和分别安装在中板两侧部的两个侧板,竖直龙骨包括一对子龙骨,子龙骨包括限位部、连接部和固定部,限位部和固定部分别安装在限位部两端,所述限位部顶靠在中板的外侧面上,固定部固定在后墙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由底部穷实的土层、两侧砌筑的砖墙和顶部的预制板围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由底部穷实的土层、两侧砌筑的土胚墙和顶部的预制板围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由底部夯实的土层、两侧夯土墙和顶部的预制板围城。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周壁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相对地面的高度是10-20厘米。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的外表面上铺置吸热涂层。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日光温室土壤自动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墙、土胚墙或夯土墙上设置蜂窝孔。
【文档编号】A01G9/24GK205511237SQ20162033356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宋基盛, 宋尚周
【申请人】宋基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