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34993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包括柱状外壳和内壳,柱状外壳的两侧设有开口,其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开口,第一和第二开口将柱状外壳分割为第一和第二半壳,第一和第二开口的一侧均设有扣体,其分别为第一排和第二排扣体,第一排和第二排扣体上均设有扣孔,第一和第二开口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排,第二排扣体相配接的扣柱,其分别为第一排和第二排扣柱,第一排扣体和第二排扣体通过其设有的扣孔分别扣接在相应位置的第一排扣柱和第二排扣柱上;本实用新型的土壤改良处理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提高土壤改良处理的质量。
【专利说明】
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土壤改良处理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目的,通常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处理土壤酸性或碱性来操作,比如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然而,通过该方式进行改良处理时,需要对整块土地进行改良处理,操作繁琐,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在改良时,使用整块土地改良处理的方式,而不是针对性地对需要改良的局部土壤进行改良处理,这样往往会造成改良处理效果达不到预期,以及改良处理差,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土壤的局部来改良处理,节约资源,有效提高土壤改良处理效果的土壤改良处理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包括柱状外壳和内壳,所述柱状外壳的两侧设有开口,其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将柱状外壳分割为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侧均设有扣体,其分别为第一排扣体和第二排扣体,所述第一排扣体和第二排扣体上均设有扣孔,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排扣体,第二排扣体相配接的扣柱,其分别为第一排扣柱和第二排扣柱,所述第一排扣体和第二排扣体通过其设有的扣孔分别扣接在相应位置的第一排扣柱和第二排扣柱上,所述柱状外壳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设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体设在柱状外壳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体设在柱状外壳的后端,所述内壳上设有挂环,所述挂环包括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所述与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上均安装了绳索,其分别为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所述内壳通过第一绳索系紧在第一连接体上,所述内壳通过第二绳索系紧在第二连接体上,所述内壳设有多个透气孔。
[0005]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柱状外壳和内壳的内部均中空。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柱状外壳的顶面设有把手,所述把手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设在柱状外壳顶面的前端,所述第二把手设在柱状外壳顶面的后端。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上均设有握口。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的材质均为钢丝。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通过柱状外壳的设置,便于填满营养土;通过开口及其扣体的设置,便于两个半壳之间的连接,拆装方便,连接简单;通过内壳及其绳索的设置,便于将植物种在内壳内,实现改良处理的方式;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内外结构结合,大大改善对土壤的局部改良,节约资源,有效提高土壤改良的质量,有助于种植。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柱状外壳I,第一半壳11,第二半壳12,开口2,第一开口 21,第二开口 22,扣体3,第一排扣体31,第二排扣体32,扣孔33,扣柱4,第一排扣柱41,第二排扣柱42,把手5,第一把手51,第二把手52,握口 53,连接体6,第一连接体61,第二连接体62,连接口 63,绳索7,第一绳索71,第二绳索72,内壳8,透气孔81,挂环9,第一挂环91,第二挂环92。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包括柱状外壳I和内壳8,所述柱状外壳I和内壳8均中空,这样设置,可在柱状外壳放置营养土,在内壳内种植植物,实现了内外结构结合。所述柱状外壳I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口2,其分别为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 22,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口将柱状外壳I分割为第一半壳11和第二半壳12,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扣体3,其分别为第一排扣体31和第二排扣体32,所述第一排,第二排扣体上均设有扣孔33,所述第一,第二开口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排,第二排扣体相配接的扣柱4,其分别为第一排扣柱41和第二排扣柱42,所述第一排,第二排扣体通过其设有的扣孔33扣接在相应的第一排,第二排扣柱上,这样设置,扣接牢固。所述柱状外壳I顶面设有把手5,所述把手5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把手51和第二把手52,所述第一把手51设在柱状外壳顶面的前端,所述第二把手52设在柱状外壳I顶面的后端。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上均设有握口53。这样设置,便于拉出装置。所述柱状外壳I设有连接体6,所述连接体6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连接体61和第二连接体62,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体均设有连接口 63,所述第一连接体61设在柱状外壳I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体62设在柱状外壳I的后端,所述内壳8上设有挂环9,其分别为第一挂环91和第二挂环92,所述第一和第二挂环上均系有绳索7,所述绳索7设有两条,其分别为第一绳索71和第二绳索72,所述第一和第二绳索的材质均为钢丝,这样设置,连接牢固,不易折断。所述内壳8通过第一绳索71系紧在第一连接体61上,所述内壳8通过第二绳索72系紧在第二连接体62上,这样设置,便于单独取出内壳,十分方便。所述内壳8设有多个透气孔81 ο这样设置,在内壳内种植植物后,便于透气。
[0016]本实施例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将先在需要改良的土地上挖出土坑,将装置放置在土坑内,然后将状柱壳体内安装上内壳,在内壳内种上植物,将状柱壳体由第一和第二开口分割形成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通过扣体连接,在柱状外壳内放置营养土,当需要取出放置时,使用者打开扣体,将第一和第二壳体分离,并且取出内壳,实现了土壤局部改良处理的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1、通过柱状外壳的设置,便于填满营养土;
2、通过开口及其扣体的设置,便于两个半壳之间的连接,拆装方便,连接简单;3、通过内壳及其绳索的设置,便于将植物种在内壳内;4、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内外结构结合,大大改善对土壤的局部改良,节约资源,有效提高土壤改良的质量,有助于种植。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包括柱状外壳和内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外壳的两侧设有开口,其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将柱状外壳分割为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侧均设有扣体,其分别为第一排扣体和第二排扣体,所述第一排扣体和第二排扣体上均设有扣孔,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排扣体,第二排扣体相配接的扣柱,其分别为第一排扣柱和第二排扣柱,所述第一排扣体和第二排扣体通过其设有的扣孔分别扣接在相应位置的第一排扣柱和第二排扣柱上,所述柱状外壳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设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体设在柱状外壳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体设在柱状外壳的后端,所述内壳上设有挂环,所述挂环包括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所述与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上均安装了绳索,其分别为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所述内壳通过第一绳索系紧在第一连接体上,所述内壳通过第二绳索系紧在第二连接体上,所述内壳设有多个透气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外壳和内壳的内部均中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外壳的顶面设有把手,所述把手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设在柱状外壳顶面的前端,所述第二把手设在柱状外壳顶面的后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上均设有握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改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的材质均为钢丝。
【文档编号】A01B77/00GK205623127SQ20162047256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3日
【发明人】曹力
【申请人】南京溪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