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和菌种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和菌种容器,属于食用菌的培育设备领域,该接种机构包括接种部和培养部,接种部设置有接种上端开口,培养部设置有培养下端开口,接种部和培养部连接,且在接种部和培养部之间设置有无营养物的滤体。有害微粒无法通过滤体至培养基,而菌丝能够通过滤体向培养基延伸进行培养。该接种机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技术门槛。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种容器包括瓶体和上述接种机构,瓶体与培养部连接。利用该菌种容器能实现在有菌环境下快速接种,成功率高。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和菌种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于食用菌的培育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和菌种容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食用菌的培育需要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无菌培养,无菌培养设备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操作繁琐、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与技术门槛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克服了只能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完成的无菌培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菌种容器,利用该菌种容器培养食用菌,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
[000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适于与装培养基的容器连接,包括接种部、培养部和无营养物的滤体,接种部设置有接种上端开口,培养部设置有培养下端开口,接种部和培养部连接,培养部远离接种部的一端与容器连接,滤体设置在接种部和培养部之间。
[0007]—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菌种容器,其包括瓶体和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瓶体内设置有供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瓶体与培养部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和菌种容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接种部的接种上端开口将食用菌菌种接种到接种部上,由于滤体的过滤作用,有害微粒无法通过,同时滤体也不能提供病菌赖以生长的物质基础,所以有害微粒既无法直接通过滤体,也无法以萌发为菌丝的方式穿透滤体至培养基,而菌丝能够利用其自身的营养进行分裂生长并向培养基延伸,菌丝能够通过滤体进入培养部连接的培养基,并吸收培养基的营养,进行后续的培养。该接种机构的巧妙设计,大大简化了食用菌的接种过程,克服了只能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完成的无菌培养,实现有菌接种,且成功率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菌种容器,其通过瓶体与接种机构连接,便于菌丝吸收瓶体内的培养基,利用该菌种容器能实现在有菌环境下快速接种,且成功率高。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用于培育食用菌的菌种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
[0013]接种机构100;
[0014]接种部110 ;接种上端开口 111;接种下端开口丨丨2 ;接种盘113 ;通孔114;保湿膜115;
[0015]培养部120 ;培养上端开口 121;培养下端开口 122;
[0016]滤体130;
[0017]菌种容器200;
[0018]瓶体2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长度”、“宽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和“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第一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100,该接种机构100能够与容器连接,便于对食用菌进行接种和培养,容器内装有供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该接种机构100包括接种部110、培养部120和滤体130,接种部110和培养部120连接,培养部120远离接种部110的一端与容器连接,滤体130设置在接种部110和培养部120之间。
[0026]接种部110设置有接种上端开口 111和接种下端开口 112,且接种上端开口 111为喇叭形开口,其内径大于接种下端开口 112的内径。接种上端开口 111的内径无严格要求,其高度保持在20mm以上。
[0027]本实施例中接种部110内设置有接种盘113,接种盘113设置在滤体130的上方,在通过接种上?而开口 111向接种部110接种时,将囷种接种到接种盘113上,本实施例中,接种盘11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14,食用菌的菌丝通过该通孔114穿过滤体130,从而吸收培养基内的营养,而真菌孢子和细菌不能通过滤体130,通过滤体130将真菌孢子和细菌隔绝在培养基之外,实现了有菌状态下的无菌培养,极大地简化了接种的方法,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
[002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接种盘113上的通孔114的直径为2?4mm,当有害菌微粒进入纤维气流滞留区后受重力,静电吸附作用被纤维阻截,而食用菌能依靠自身生长穿透滤体至培养基,通孔114的直径大于4mm时,易漏菌种,并使接种盘113的菌种压合力传导至滤体130使其变形,脱落,失去过滤作用。通孔114距离接种盘113的边缘的距离需大于3mm,该设计能在接种盘113或接种部110在外力条件下发生变形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菌种与接种部110或接种盘113的侧壁接触,同时还能防止泄漏带菌空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种盘113上的通孔114的个数可以视接种机构100或接种盘113的大小而定。
[0029]本实施例中滤体130位于接种盘113的下方,且滤体130的厚度为4?5mm,4?5mm的厚度能有效地过滤掉有害微粒,同时菌种便于通过滤体130伸入培养基;同时滤体130的内径比接种盘113的内径大1mm,由于滤体130弹性较大,利于卡接接种盘113,并将接种盘113的边缘密封。滤体130的底面距离接种下端开口 112的距离为5?8mm。
[0030]本实施例中接种部110设置有保湿膜115,该保湿膜115主要用于盖严接种上端开口 111,而非绝对密封,以保证种块的湿度。
[0031]培养部120设置有培养上端开口 121和培养下端开口 122,其中,培养上端开口 121与接种下端开口 112连接,培养下端开口 122与培养基连接。
[0032]培养部120的高度为20?23mm,其中培养部120靠近培养上端开口 121的部分与接种下端开口 112连接,且连接的高度为5?8mm,即当接种下端开口 112套设在培养上端开口121的外侧时,培养上端开口 121沿着培养上端开口 121到培养下端开口 122的方向上的5?8cm的部分,与滤体130的底面距离接种下端开口 112的距离为5?8mm相互对应,即培养上端开口 121的边缘抵住滤体130的底面。
[0033]培养部120靠近培养下端开口122的部分用于与培养基连接,便于菌种通过滤体130进入下部空间,最终进入培养基,吸收培养基内的营养。由于菌丝的生长能力会随着生长距离的增加而削弱,即菌丝的长度越短越好,越长会伤害菌丝,导致菌丝生命力下降。本实施例中,优选,当接种部110与培养部120连接后,滤体130底部距离培养下端开口 122的距离为15mm。
[0034]菌种生长的距离包括滤体130的厚度和滤体130到培养下端开口122的距离,即菌种的所需生长距离为19?20mm,此时能保证菌丝较佳的生长能力。
[0035]本实施例中,培养部120的内径沿培养上端开口 121到培养下端开口 122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培养下端开口 122的内径大,且能够承受的力也变大,便于保持培养部120的平衡;同时培养下端开口 122的内径大,呈“八”字型开口,能有效防止培养下端开口 122陷入培养基中,同时起到支撑作用,确保培养基与滤体130分离。
[0036]滤体130是采用土工布制成,优选采用600?800g/m2的土工布,最佳方案为采用800g/m2的土工布制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滤体130。由于土工布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该滤体130上无营养物质,其抗微生物性好,由于滤体130的过滤作用,有害微粒无法通过,同时滤体130也不能提供病菌赖以生长的物质基础,所以有害微粒既无法直接通过滤体130,也无法以萌发为菌丝的方式穿透滤体130至培养基。但由于食用菌的菌丝能够通过其自身的营养成分进行生长,并且向培养部120的方向延伸,菌丝一般情况下能够生长的长度较长,在生长条件适宜状态下,大多数品种种块菌丝能爬壁生长2厘米以上,但是菌丝的生长越长,其菌丝生命力越低,越不利于食用菌的培养,本实施例中的滤体130到培养部120连接的培养基之间的距离为19?20mm,其远小于菌丝的生长长度,本实施例中设定的19?20mm距离不影响菌丝正常生长至培养基,并吸收培养基内的营养,供其生长。
[0037]请参阅图1,接种部110和培养部120可以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为分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接种部110和培养部120为分体结构,并且接种下端开口 112能够套设在培养上端开口 121的外侧,形成一个套设卡接的形式,通过将接种部110套设在培养部120上,使滤体130到培养部120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由于滤体130具有孔隙,所以能够透水和透气,满足食用菌的生长所需的氧气。
[003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接种部110的接种上端开口111的内径为40mm,接种下端开口112的内径为32mm,而滤体130的内径也为32mm,培养部120的培养上端开口 121的内径为31.6mm,培养下端开口 122的内径为40mm,接种部110形成接种上端开口 111大,接种下端开口 112小的喇叭形圆筒,而培养部120形成培养上端开口 121小,培养下端开口 122大的倒喇叭形的圆筒。培养部120的培养下端开口 122大使培养部120的稳定性更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种部110、滤体130以及培养部120的内径大小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品种以及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进行选择,而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尺寸范围。接种机构100可以为容器的套盖,也可以为容器的盖子,还可以是其他多种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接种机构100为容器的套盖,通过套设在容器上,从而实现与容器的连接。
[0039]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100的原理是:
[0040]在接种部110上进行开放状态下的接种,食用菌的菌种落在接种盘113上,并且通过接种盘113上的通孔114进入滤体130,由于滤体130致密的结构能够对真菌孢子、细菌起到过滤除菌的作用,并且滤体130无法提供真菌孢子、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同时滤体130也不能从培养部120下方的滤体130内吸收营养,所以真菌孢子和细菌无法在滤体130上生长繁殖,以萌发为菌丝的方式从而穿过滤体130,而对于食用菌的菌丝而言,其能够利用其自身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并且向着培养基的方向延伸,菌丝能够很容易的吸收到培养基内的营养,并且通过吸取营养供其后续的生长。从而实现了由开放式的有菌状态至无菌状态的生长,本实施例克服了只能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完成的无菌培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
[0041 ]其中,滤体130过滤除菌的机理是:
[0042]惯性冲撞:由于滤体130是由交错纤维构成的,交错纤维不断改变方向,气流绕行时,由于微粒惯性撞向纤维被摩擦粘附;
[0043]拦截滞留:当气流速度降至临界之下一滞留区,微粒慢慢靠近被纤维捕集;
[0044]重力沉降:重力大于气流等其他外力时沉降吸附;
[0045]静电吸附:干空气与微粒摩擦产生电荷与合成纤维异性电荷,吸引偶合,其中,微生物粒子多带有电荷。
[0046]当在接种部110接种菌种后,由于在开放环境下接种,所以接种部110内含有部分有害微粒,例如:真菌孢子和细菌。当有害微粒大于0.3um时,主要做惯性运动,而当有害微粒小于0.1um时,主要做布朗运动,从理论角度,有害微粒(真菌孢子和细菌)为0.5?10um,其主要进行惯性运动,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布朗运动进行讨论。
[0047]有害微粒在与气流一同运动时,气流在交错纤维中不断改变方向,有害微粒由于惯性冲撞撞向纤维,有害微粒会被滤体130摩擦吸附;同时当气流进入纤维滞留区后,微粒缓慢靠近纤维被捕集,还由于有害微粒受静电与重力作用,而被纤维吸附。而食用菌菌丝依靠分裂生长,利用其自身的养分在高湿条件下向前方延伸,食用菌菌丝能够克服重力与静电作用力通过过滤体130直至培养基。从而实现了由开放式的有菌状态至无菌状态的生长,本实施例克服了只能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完成的无菌培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
[0048]本实施例通过提供接种机构100来对食用菌进行开放式接种,在接种过程中,不需要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接种,同时在后续培养过程中,其中避免了解口、扎口或上盖等工序,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种机构100进行人工接种是现有技术中人工液体接种速度2倍,是现有技术中人工固体接种速度的40倍,而且成功率更高。
[0049]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在严格的无菌条件才能完成的无菌培养,其设备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操作繁琐、效率低下;而本实施例实现有菌状态下的无菌培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且产量质量高、易普及推广,并可周年生产。
[0050]在本实施例中,接种部110和培养部120为筒状,滤体130为圆形的板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种部110、培养部120和滤体130可以为方形或其他各种形状,且其大小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0051]经事实多次证明,本实用新型成功率远高于无菌室接种(无菌室工作状态下发生量为500?1000个/人/分钟),其平均污染率为5?10%,而本实用新型尚未见污染。
[0052]另外,本实用新型与其他生产方式有不可具备的脱毒功能,菌丝由滤体130下方空间生长至培养基。
[0053]总之,本工艺可极大提高接种效率,它是生产工艺液体接种速率的2倍,工业化固体接种40倍,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打开瓶口或袋口,系上瓶口或袋口,活动不受任何制约,不用套手套、无菌服工作。
[0054]固定资产投资几乎无可比性,除有滤体和保湿膜部分,折算至每袋计,相对于同等固体手工接种而言,只需接种速度提升10%即可收回成本。
[0055]本实用新型成本极低、效率极高,产质量优异,并可取代出菇环,兼有脱毒作用,尤其无技术门槛,极利于普及推广,它彻底化解了中、高档菌类熟料生产瓶颈(接种细致、繁琐、易感染、效率低)等难题,同时其可直接运至发菌室接种,省去了来回搬运的工序,意义巨大。
[0056]第二实施例
[0057]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菌种容器200,其包括瓶体210和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100,瓶体210内设置有供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瓶体210与培养部120连接。
[0058]通过将接种机构100与瓶体210连接形成菌种容器200,可利用菌种容器200直接对食用菌进行培养,操作更加方便。同时瓶体210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情况而定,该瓶体210可以为各种类型的瓶体210,也可以为袋体,通过在袋体内装入培养基,然后将袋体与接种机构100连接,也能形成菌种容器200。
[0059 ]通过瓶体210与接种机构100连接,便于菌丝吸收瓶体210内的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利用该菌种容器200能实现在有菌环境下快速接种,且成功率高。菌种容器200能够简化培育食用菌的操作,使接种更容易,能实现有菌环境的快速接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
[0060]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61 ] S1、制备菌种容器200。
[0062]向瓶体210内装入培养基,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种机构100套设在瓶体210上,制成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菌种容器200,并对菌种容器200灭菌。
[0063]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选用食用菌栽培袋作为瓶体210,向食用菌栽培袋中加入培养基,然后将接种机构100的培养部120与食用菌栽培袋连接,其中培养部120为空心的筒状,且其培养下端开口 122较大,食用菌栽培袋通过培养下端开口 122伸入培养部120内,且穿过培养上端开口 121,然后将食用菌栽培袋向外且向下翻折,露出培养部120的内部通道。接着将带有滤体130和接种盘113的接种部110套设在培养部120的外侧,即制成菌种容器200,然后将该菌种容器200进行灭菌。其中,培养基的选择和灭菌的具体操作可参照现有技术。
[00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灭菌前,在接种部110的接种上端开口111上盖上一块防潮膜(图未示),然后用皮筋将防潮膜固定在接种部110上,接着再进行灭菌,该防潮膜能够防止滤体130在高湿蒸汽灭菌时受潮,同时,还能达到保湿的目的。
[0065]由于卧放灭菌时,往往会有少数菌袋水分分布不均而流向滤体,导致感染,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接种部110内放置滤体130的位置增设内圈(图未示),内圈的一端与滤体130连接,另一端朝向接种下端开口 112,内圈的作用是隔离滤体130与水分接触的可能性。内圈的高度为8mm,其与接种部110的外侧的距离为4mm。
[0066]有些品种需要使用大口径出菇圈出菇,可以相应使用大尺寸的接种机构10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培养部120可用作出菇圈,为进一步防止卧放菌袋塌料而接触滤体130,可在内圈下部套上一个网状卡盖(图未视)。
[0067]S2、接种步骤。
[0068]将食用菌接种到接种部110上,无需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接种,同时无需解口、扎口或上盖等常规操作,只需打开防潮膜,然后放入种块即可,该接种步骤简单,能快速接种,极大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
[0069]用适龄菌种,无需任何形式消毒。自然环境。自由活动接种,即:用手直接抓取种块放入接种部110中,优选将菌种塞满接种部110。
[0070]S3、拉膜步骤。
[0071]在接种步骤完成后,在菌种容器200的上表面拉上一层保湿膜115。该保湿膜115能够保持菌种容器200内食用菌所需湿度,有利于加快食用菌的生长,如果环境过于干燥,可向袋下部浇水増湿。如果需要加快发菌,可在菌丝长满表面后,松动接种部110和培养部120的接口处即可。
[0072]具体地,该保湿膜115可以独立设置在菌种容器200上,即设置在接种部110靠近接种上端开口 111的位置,该保湿膜115还可以在生产时,成批接种结束后,拉一个较大的保湿膜115,其能覆盖多个菌种容器200。
[0073]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多个菌种容器200统一拉保湿膜115,省时省力,同时更节约成本,可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地膜等作为保湿膜115,其成本低,同一拉膜操作简单。
[007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拉膜步骤也可以省略。
[0075]S4、培育步骤。
[0076]拉膜步骤完成后,即可进行常规的培育、出菇,该步骤可参考现有技术。
[0077]通过利用菌种容器200进行培育食用菌,简化了食用菌的培育方法,使食用菌的培育更加简单,操作更加容易。同时该接种机构100可重复使用多次,只需每次更换滤体即可,成本低廉。
[0078]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接种部110的接种上端开口111将食用菌菌种接种到接种部110上,菌种最终落到滤体130上,由于滤体130的过滤作用,有害微粒无法通过,同时滤体130也不能提供病菌赖以生长的物质基础,所以有害微粒既无法直接通过滤体,也无法以萌发为菌丝的方式穿透滤体130至培养基,所以在接种时,无需在无菌环境下接种,环境中存在的真菌孢子和细菌在滤体130上无法通过滤体130,而菌丝能够利用其自身的营养进行分裂生长并向培养基延伸,菌丝能够通过滤体130进入培养部120连接的培养基,并吸收培养基的营养,进行后续的培养。该接种机构100的巧妙设计,大大简化了食用菌的接种过程,克服了只能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完成的无菌培养,实现有菌接种,且成功率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同时,菌种容器200通过在瓶体210内装入培养基,然后与接种机构100连接,便于菌丝吸收瓶体210内的培养基的营养,利用该菌种容器200能实现在有菌环境下快速接种,且成功率高。此外,利用菌种容器200进行培育食用菌,简化了培育食用菌的方法,使接种更容易,能实现有菌环境的快速接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
[007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80](I)本实施例实现了有菌状态下的无菌培养。
[0081](2)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接种技术门槛,不受无菌操作及环境制约。
[0082](3)滤体130有脱毒作用,培养部120可兼作出菇环。
[0083](4)可在完成灭菌后直接运至培养完成快速接种,无需接种室来回运输环节。
[0084](5)无需无菌室及各种消毒和静化器材,成本投入极低。
[0085](6)因由菌丝穿透滤层至培养基不存操作及接种无菌环境带菌导致污染,成功率更尚O
[0086](7)纯菌培养,产质量均优。
[008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种机构可应用于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等。
[008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适于与装培养基的容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种部、培养部和无营养物的滤体,所述接种部设置有接种上端开口,所述培养部设置有培养下端开口,所述接种部和所述培养部连接,所述培养部远离所述接种部的一端与所述容器连接,所述滤体设置在所述接种部和所述培养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部内设置有接种盘,所述接种盘设置在所述滤体的上方,所述接种盘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部设置有用于盖严所述接种上端开口的保湿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部和所述培养部为分体结构,所述接种部还设置有接种下端开口,所述培养部还设置有培养上端开口,所述接种下端开口选择性地套设在所述培养上端开口的外侧,所述滤体设置在所述接种部靠近所述接种下端开口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上端开口为喇叭形开口,所述接种上端开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接种下端开口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部的内径沿所述培养上端开口到所述培养下端开口的方向逐渐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体靠近所述培养部的一侧到所述培养下端开口的距离为1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体由土工布制成。9.一种用于培育食用菌的菌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瓶体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接种机构,所述瓶体内设置有供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所述瓶体与所述培养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培育食用菌的菌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为食用菌栽培袋。
【文档编号】A01G1/04GK205681918SQ201620579488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3日 公开号201620579488.2, CN 201620579488, CN 205681918 U, CN 205681918U, CN-U-205681918, CN201620579488, CN201620579488.2, CN205681918 U, CN205681918U
【发明人】蔡志闯
【申请人】蔡志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