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烘箱的制作方法
电烘箱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 U.S.C. 119和35 U.S.C. 365要求韩国专利申请No. 10-2008-0030127 (2008年4月1日提交)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通过引用整体 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本公开涉及电烘箱的冷却结构。
电烘箱一般用于通过用电加热食物来烘或烤食物。电烘箱设置有通过门选 择性地开和关的烹调室。电烘箱包括用于产生微波的电子元件和/或诸如用于产 生热量的加热器之类的热源。因此,烹调室内的食物被电子元件所产生的微波 和/或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烹调。
近年来,为使烹调室的容量最大化,在空腔之上安装了各种电子元件。然 而,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元件可能发生故障或失效。另外,不能有效地实现使 安装电子元件的空间中所产生的热量消散的气流,因而电子元件无法有效地冷 却。
发明内容
各实施例提供被设计为设置有空气通道的电烘箱,其中空气通道可增强对安装 在空腔之上的各种电子元件的冷却。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烘箱,包括其一侧具有外部进气口的外壳;被 外壳围住且在其中限定烹调室的空腔;可转动地设置在空腔前表面的门;设置在空 腔顶面和外壳之间的支承板;支承板上的至少一个电子元件;以及安装在空腔与外 壳的前端部分的控制面板,其表征为,电烘箱还包括用于使在支承板之下形成的 第一通道与在支承板之上形成的第二通道隔离的分隔构件。根据各实施例,从烹调室排出的高温空气和用于冷却门的压縮空气流动所沿的 通道与用于冷却电烘箱的元件的空气流动所沿的通道被彼此分隔开。因此,可更有 效地冷却电烘箱的元件,从而可提高产品的耐久性和操纵可靠性。
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阐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根据这些描述和附图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书,其它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
图1是示出电烘箱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烘箱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3是图2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4是图l和图2所示的第二隔离板的前侧立体图;以及
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烘箱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烘箱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参考图l,电烘箱包括空腔IO、外壳20、控制面板30和门40。空腔IO 限定在其中烹调食物的烹调室11。门40选择性地开和关烹调室11。外壳20 限定电烘箱的顶面和两个侧面。控制面板30接收用于操作电烘箱的各种操纵 信号以控制电烘箱并且显示关于电烘箱的操作的各种信息。
另外,空腔10包括前板110、内空腔120和外空腔130。更详细地,前板 IIO限定空腔IO的前表面。内空腔120实质上限定烹调室11的顶面、底面、 两个侧面和后表面。即,内空腔120包括顶板121、底板122、侧板和后板123。 外空腔130以与内空腔120按一定距离间隔开的状态密封内空腔120。 g卩,像 内空腔120—样,外空腔130包括顶板131、底板、侧板和后板133。
同时,开口 111由前板110的内周边限定以向烹调室11装填食物以及从 烹调室ll取出食物。即,前板110的前表面具有形成为由前板110的矩形内 周边限定的矩形形状的开口 111。第一进气口 113在前板110的顶端上形成使 得流入门内的空气可被引导到空腔10的外顶面。前板IIO覆盖内空腔120和 外空腔130的前端部分并延伸到外空腔130之上。第一进气口 113在前板110的一部分上形成,该部分被设置在外空腔130之上。门的排气口43位于第一 进气口113的前面,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因为外空腔130与内空腔120以一定距离间隔开,所以在内空 腔120和外空腔130之间可形成隔离层。可在隔离层中填充隔离材料。为简单 起见,内空腔120的顶板121和后板123将分别被称为第一顶板和第一后板123。 另外,外空腔130的顶板131和后板133将被称为第二顶板131和第二后板133。
与烹调室互通的开口在第一顶板的一部分上形成。该开口用作将含有从食 物产生的水分的空气排到外面的出口 。
可将上部加热器115和对流单元117分别设置在第一顶板121的下表面和 第一后板123的前表面上。上部加热器115用于利用辐射热加热烹调室11中 的食物,并且对流单元117用于利用对流热加热烹调室11中的食物。
同时,开口 135在第二顶板131上形成。而第二顶板131的开口 135实质 上与第一顶板121的开口互通。第二顶板131的开口 135可在第一顶板121的 开口正上方形成,这些开口的位置并未被特别地限制。更详细地,开口135用 作通过第一顶板121的开口排出的空气沿着第一通道P1流动所通过的通道, 稍后将描述第一通道P1。
另外,在 第二顶板131的后端部分设置多个第二互通开口 137。第二互通 开口 137是通过部分切割第二顶板131的后端部分形成的。第二互通开口 137 将第一通道Pl连接到第三通道P3。第三通道P3在第一后板123和第二后板 133之间形成。
同时,外壳20包括限定电烘箱顶面的顶板201和限定电烘箱两个侧面的 两个侧板203。此外,在顶板201和第二顶板131之间限定预定空间。另外, 侧板203之一设置有第二进气口 205,通过第二进气口 205引入外部空气。通 过第二进气口 205引入的外部空气沿着在顶板201和支承板140之间形成的第 二通道P2流动。
支承板140被设置在第二顶板131和顶板201之间限定的空间中。支承板 140与第二顶板131以一定距离间隔开以限定第一通道Pl的一部分。支承板 140的上部被顶板210覆盖以限定第二通道P2。另外,支承板140的前后长度 比第二顶板131或顶板201的小。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通道P1的上游侧与门排气口 43互通并且第一通道P1 的下游侧与第二互通开口 137互通。第二通道P2的上游侧与第二进气口 205互通。因此,通过门排气口 43引入的空气沿着第一通道P1流动并且通过第二 进气口 205引入的外部空气沿着第二通道P2流动。
同时,支承部分141从支承板140的相对的侧端部分伸出。支承部分141 可由相对的侧端部分的弯曲部分形成。支承部分141的下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顶 板131的相对的顶侧端部上。第一互通开口 143在支承板140的侧面上形成。 第一互通开口 143用作将第一通道P1连接到第二通道P2的通道。因此,沿着 第二通道P2流动的空气通过第一互通开口 143与沿着通道P1流动的空气结合。
在此,第一互通开口 143可在第二进气口 205的相对侧上形成。因此,当 通过第二进气口 205引入的外部空气流向第一互通开口 143时其冷却控制面板 30的各元件,稍后将予以说明。
另外,分隔板145在支承板140的后端上形成。更详细地,分隔板145从 支承板140的后端向上延伸以紧密接触顶板201的下表面。在该实施例中,可 通过向上弯曲支承板140的后端部形成分隔板145。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配 置。即, 一单独板(separate plate)可被固定在支承板140的后端上作为分隔 板145。
根据上述结构,分隔板145用于使第一通道P1和第二通道P2彼此分隔(或 隔离)。g卩,分隔板145使第一通道P1被形成为在电烘箱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并且使第二通道P2被形成为在电烘箱的横向上延伸。分隔板145防止沿着第 一通道P1流动的空气向第二通道P2回流。
此外,诸如高压变压器147和继电器基板149之类的各种元件可安装在支 承板140的顶面上。因此,安装在支承板140顶面上的元件被沿着第二通道P2 流动的空气冷却。
除了在支承板140的侧面上设置第一互通开口 143之外,人们注意到在分 隔板145的预定位置上可设置第一互通开口 145a。此外,人们注意到,在支承 板140的侧面以及分隔板145的预定位置上可设置一对第一互通开口 143、 145a。
在第一后板123和第二后板133之间限定第三通道P3。第三通道P3的上 游侧通过第二互通开口 137连接到第一通道P1的下游侧。因此,沿着第一通 道P1流动的空气沿第三通道P3向下流动。
此外,在第二顶板131的后端部分安装风扇组件150。风扇组件150产生 气流使得空气可沿着第一到第三通道P1、 P2和P3以及稍后将描述的门冷却通道P4流动。风扇组件150包括风扇马达151和由风扇马达151驱动的风扇153。 在该实施例中,风扇153的进气口向前定向并且风扇153的排气口被定向为与 第二互通开口 137之一互通。
另外,在下文中将描述电烘箱中由风扇组件150所产生的气流。 沿门冷却通道P4上升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口 113以沿第一通道P1向后流 动。通过第二进气口 205引入的外部空气沿着第二通道P2流动并通过第一互 通开口 143。通过第一互通开口 143的外部空气在第一通道P1结合在一起。所 结合的空气沿着第一通道P1流动并通过第二互通开口 137。接着,空气沿第三 通道P3向下流动。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三通道P3可连接到在空腔10 的下表面上形成的通道。因此,沿第三通道P3流动的空气可从电烘箱向前排 出。
同时,控制面板30被安装在空腔IO的前部的上端部上。更详细地,控制 面板30包括限定控制面板30的外部的控制箱31、安装在控制箱31内的控制 板33以及安装在控制板33上的主印刷电路板35与显示印刷电路板37。用于 控制电烘箱的操作的多个电子元件被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35上。用于显示关 于电烘箱的操作的各种信息的多个电子元件被安装在显示印刷电路板37上。 主印刷电路板35和显示印刷电路板37被安装在控制板33的后表面的左部和 右部。此外,主印刷电路板35和显示印刷电路板37暴露于第二通道P2。因此, 主印刷电路板35和显示印刷电路板37被沿第二通道P2流动的空气冷却。
此外,门40不仅用于选择性地开关烹调室11而且防止烹调室11内产生 的热量被传递到门的外侧。为实现该目的,门40包括门板410、前玻璃420、 门框430、内部玻璃441、隔离板以及门把手480。
图2是图1的电烘箱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并且图3是图2的部分A的放大图。
参考图2和图3,门板410限定门40的前表面、顶面和两个侧面。窗口 411在门板410中形成。窗口 411被形成为使用户能识别烹调室11中的食物的 烹调状态。前玻璃420紧密接触门板410的后表面以覆盖窗口 411。即,前玻 璃420屏蔽门板410的窗口 411以大体上限定门40的前部的一部分。
门框430限定门40的后框架。门框430被形成为与门40相同的矩形形状。 门框的内周边限定具有与窗口 411相同大小的开口。如上所述,门排气口 43在门40的后表面即门框430的顶面上形成。沿门 40的内侧上升的空气通过门排气口 43被排到第一通道P1。当门40关闭烹调 室11时门排气口与第一进气口 113互通。
后玻璃440关闭由门框430的内周边限定的开口并且限定门40的内表面 的外部的一部分。为实现该目的,后玻璃440被设置在门框430的前表面上。
在前玻璃420和后玻璃440之间限定内部玻璃441。因此,前玻璃420和 后玻璃440之间的内部空间被内部玻璃441分隔为前空间和后空间。
内部玻璃441和后玻璃440的边缘部分由玻璃部件(glass pack) 450支承。 更详细地,玻璃部件450设置有插槽451,内部玻璃441和后玻璃440插入其 中。插槽451彼此间隔开。
在门框430的前面设置隔离板以在玻璃440和441的边缘部分上形成隔离 层。此外,隔离板包括第一隔离板470和设置在第一隔离板470的内侧上的第 二隔离板460。
第一隔离板470的外边缘部分471附连到门框430并且第一隔离板470的 内边缘部分附连到内部玻璃441的前表面。此外,第二隔离板460的外边缘部 分461附连到门框430的前表面并且第二隔离板460的内边缘部分462紧密接 触第一隔离板470的后表面。在这里,第二隔离板460的外边缘部分461被设 置在第一隔离板470的外边缘部分471之下预定间隔处。如图所示,第二隔离 板460在三个位置弯曲使得第二隔离板460的一部分可表面接触第一隔离板 470的后表面。然而,第二隔离板460不限于该配置。例如,第二隔离板460 可仅在两个位置弯曲使得内边缘部分462可大致地线接触第一隔离板470的后 表面。
隔离层被限定在第一隔离板470和门框430之间并且第二隔离板460插入 该隔离层。因此,隔离层被分隔为第一隔离层47和第二隔离层49。结果,显 著地减少烹调室中产生的热量向外侧的传递。
此外,门40中限定的空间被分为在前玻璃420和内部玻璃441之间形成 的门冷却通道P4、在内部玻璃441和后玻璃440之间形成的主隔离层45以及 在门框430之前形成的子隔离层。在此,子隔离层包括在内部玻璃441与后玻 璃440的边缘部分上形成的第一隔离层47与第二隔离层49。
另外,在与门板410的窗口 411之上的部分相对应的门板410的前上端部 分上设置门把手480。门把手480是用户抓握以开和关门40的部分。同时,门冷却通道P4的下端部分与在门40的下表面上形成的门进气口 41 互通。门冷却通道P4的上端部分与门排气口 43互通。因此,通过门进气口41 引入的空气沿门冷却通道P4上升并通过门排气口 43排出。
此外,主隔离层45由后玻璃440、内部玻璃441和玻璃部件450形成。第 一隔离层47和第二隔离层49分别在门框430的前表面上并且沿着内部玻璃441 和后玻璃440的边缘部分形成。另外,第二隔离层49可由第二隔离板460在 第一隔离层47之上形成。
通过子隔离层结构,可使热量经由玻璃440与441的边缘部分和门框430 向门40的外侧的传递最小化。
图4是第二隔离板的前侧立体图。
参考图4,第二隔离板460被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设置有由内周边限定的 开口 463。
更详细地,第二隔离板460的外边缘部分461紧密接触门框430的前表面 并且第二隔离板460的内边缘部分462紧密接触第一隔离板470的后表面。第 二隔离板460根据其形状部分地表面接触第一隔离板470。如上所述,内边缘 部分461可线接触第一隔离板470。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电烘箱的门的操作。
首先,当用户通过控制面板30输入操纵信号时,电烘箱根据所输入的操 纵信号操作来烹调装填在烹调室中的食物。g卩,上部加热器115和/或对流单元
117被驱动以加热烹调室11中的食物。另外,当电烘箱操作时,风扇组件150
被驱动以在电烘箱中产生气流。
更详细地,当风扇组件150被驱动时,外部空气通过门进气口 43被引入 到门冷却通道P4中。此外,外部空气还通过第二进气口 205被引入到第二通 道P2中。被引入到第二通道P2的空气通过第一互通开口 143被引导到第一通 道P1。被引入到门冷却通道P4中的空气通过门排气口 43和第一进气口 113 被排到第一通道P1。被引入到第一通道P1的空气通过第二互通开口 137被风 扇组件150引导到第三通道P3。
同时,在烹调食物的过程中在烹调室11中产生水分和/或油。水分和/或油 与烹调室11中的空气一起被风扇组件150通过在第一顶板121和第二顶板131 上形成的开口 135排到第一通道P1,并且随后与沿着第一通道P1流动的空气 一起被引导到第三通道P3。同时,通过第二进气口 205引入到第二通道P2中的空气在其沿第二通道 P2流动时不仅冷却控制面板的各元件而且冷却安装在支承板140的顶面上的高 压变压器147与继电器基板149。
在此,第二通道P2通过分隔板145与第一通道Pl完全隔离并且仅通过第 一互通开口 143与第一通道P1互通。因此,第二通道P2中的气流速率增大从 而可快速冷却电子元件和控制面板元件。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烘箱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指代相同的部分,其描述 将在本文中省略。
参考图5,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第二通道P2被进一步分隔为控制面板侧通 道和电子元件侧通道。
更详细地,可在第二通道P2中设置导气构件(air guide) 146。即,导气 构件146可沿第二通道P2中的气流方向设置并且在后面与控制面板30间隔开。
导气构件146使通过第二进气口 205引入到第二通道P2中的空气能被分 开以流经在支承板140的顶面上限定的电子元件区域和控制面板30的元件区 域。因此,安装在支承板140的顶面上的元件和控制面板30的元件可被更有 效地冷却。
更详细地,导气构件146在第二通道P2中的气流方向上即在电烘箱的左 右方向上延伸一定长度。因此,通过第二进气口 205引入到第二通道P2中的 空气的一部分用于冷却高压变压器147和继电器基板149并且随后通过第一互 通开口 143被引导到第一通道P1。通过第二进气口 205引入到第二通道P2中 的其余空气用于冷却主印刷电路板35和显示印刷电路板37,并且随后通过第 一互通开口 143被引导到第一通道P1。
如图1所述,另一第一互通开口 145a可在分隔板145的预定位置上形成, 而不是第一互通开口 143在支承板140的侧边上形成。此外, 一对第一互通开 口 143、 145a可分别在支承板140以及分隔板145上形成。
尽管参考许多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设计出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例,而这些变型和实施例将落入本公开的 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更具体地,在本公开、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内,主题组合安排的元件部分和/或安排中可能有各种变型和修改。除了元件部分和/或安排中的变型和修改之外,替换使用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将是显而易 见的。
例如,在这些实施例中,尽管外部空气示例性地通过门进气口 41和第二
进气口 205引入,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配置。即,外部空气可通过限定电烘箱 外部的外壳20的装配线所形成的缝隙引入。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烘箱,包括其侧面具有外部进气口的外壳;被所述外壳围住且在其中限定烹调室的空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前表面上的门;设置在所述空腔的顶面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的至少一个电子元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空腔与所述外壳的前端部分上的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烘箱还包括用于使在所述支承板之下形成的第一通道与在所述支承板之上形成的第二通道隔离的分隔构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包括使所述第二通 道能与所述第一通道互通的至少一个互通开口。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端部被弯曲以形 成所述分隔构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是在与所述支承 板的端部相交的方向上耦合到所述端部的板。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和分隔板的边缘部 分紧密接触所述外壳的内周边。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支承板之上的导 向构件,其将所引入的外部空气分为流经控制面板区域的空气和流经电子元件区域的空气。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构件在所述空腔的左 右方向上延伸。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通开口被限定在所述电 烘箱的与所述外部进气口相对的侧面位置周围,使得所述第二通道中的气流方向与 所述第一通道中的气流方向相交。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门中的、与所述 第一通道互通的冷却通道。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构件被设置在与被安 装在所述空腔之前的所述控制面板间隔开的位置,使得所引入的外部空气的第一部 分冷却所述控制面板并且第二部分冷却被安装在所述支承板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电 子元件。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空腔顶面上的、 使所述第一通道能与所述烹调室互通的开口。
1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下游侧附近的风扇组件。
1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通道流动的空气从所述空腔的前侧流到所述空腔的后侧,并且沿所述第二通道流动的空气在所述空腔 的横向上流动。
1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烘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定在所述分隔构 件中的互通开口。
全文摘要
电烘箱具有被设计为有效地冷却电子元件的空气通道结构。该空气通道结构使用从烘箱外部引入的空气快速冷却空腔顶面上的各种电子元件。烘箱具有一系列通道和开口以使空气能经过电子元件并穿过烘箱有效运动。
文档编号A21B3/00GK101548689SQ20091012640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日
发明者南贤植, 梁在卿, 赵晟浩, 郭东星, 金完洙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