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简易炒茶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炒茶锅,特指一种锅底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的炒茶锅,属于炒茶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的茶叶为手工炒制和机械炒制而成,手工炒制的茶叶质量好,但需要的劳动力大,效率低;对于机械炒茶技·术,多为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牵引炒茶锅在热源上做往复运动,现有的炒茶锅多为圆形,青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小,容易堆积,并且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茶叶顺着锅底滑动,而不是做翻转运动,这样茶叶的受热不均匀,而且不利于散气、散热,使炒制的茶叶质量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简易炒茶锅。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炒茶锅,包含锅体、挡条、套筒、支架;所述锅体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所述套筒通过支架与锅体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条的数量为5-10个。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炒茶锅,把现有技术中的圆形锅底改为半椭圆形锅底,大大增加了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防止茶叶的堆积,也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散气、散热;由于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设有挡条,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茶叶由于受到挡条的阻力而做翻转运动,不会沿锅底做滑行运动,有利于茶叶散气、散热,这样炒制的茶叶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I为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炒茶锅的立体 附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炒茶锅沿A-A的剖视 其中1、锅体;2、挡条;3、套筒;4、支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如附图1、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锅,包含锅体I、挡条2、套筒3、支架4 ;所述锅体I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2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所述挡条2的数量为5-10个;所述支架4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4 ;所述套筒3过支架4与锅体I连接;在炒茶时,把炒茶锅I支撑在热源上,把套筒3固定在动力部分上,借助动力部分炒茶锅I以垂直半椭圆形轴线的方向在热源上做往复运动。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炒茶锅,把现有技术中的圆形锅底改为半椭圆形锅底,大大增加了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防止茶叶的堆积,也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散气、散热;由于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设有挡条,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茶叶由于受到挡条的阻力而做翻转运动,不会沿锅底做滑行运动,有利于茶叶散气、散热,这样炒制的茶叶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简易炒茶锅,其特征在于包含锅体、挡条、套筒、支架;所述锅体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所述套筒通过支架与锅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的数量为5-10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易炒茶锅,包含锅体、挡条、套筒、支架;所述锅体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挡条的数量为5-10个;所述支架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所述套筒通过支架与锅体连接;本发明方案,把现有技术中的圆形锅底改为半椭圆形锅底,大大增加了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防止茶叶的堆积,也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散气、散热;由于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设有挡条,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有利于茶叶的翻转、散气、散热,这样炒制的茶叶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835473SQ2011101678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周福祥 申请人:苏州市西山宏运材料用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