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曲种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554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复合曲种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复合曲种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复合曲种中的每一种曲种分别制曲,按不同的组合和比例混合后接种到原料的熟料中制成复合曲;其中,所述复合曲种中的每一种有对应的合适原料,从而制成对应的曲;所述复合曲制备时需要前期控温、翻曲,再控温到出曲;所述曲种包括黄米曲霉菌、黑曲霉菌、红曲霉菌中的至少两种。
【专利说明】复合曲种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曲种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
[0003]酱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酱油,均是采用传统发酵工艺制造,发酵的时间长,工序复杂。
[0004]究其原因是因为效率不高,采用单一曲种酿造酱油,耗时且不稳定,温度过高容易破坏营养成分。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复合曲种生产酱油,并且在这过程中保持其营养成分,为此,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复合曲种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复合曲种中的每一种曲种分别制曲,按不同的组合和比例混合后接种到原料的熟料中制成复合曲;其中,所述复合曲种中的每一种有对应的合适原料,从而制成对应的曲;所述复合曲制备时需要前期控温、翻曲,再控温到出曲;所述曲种包括黄米曲霉囷、黑曲霉囷、红曲霉囷中的至少两种。
[0006]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一个补充,接种到原料的熟料中的复合曲种量为300g_500g/吨,接种温度为28°C -40°C。
[0007]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一个补充,复合曲种接种后,前期控制温度在32_34°C,10-12小时后,翻曲,在控制温度在30-32 °C到出曲,制曲时间为36-40小时。
[0008]本发明的复合曲种发酵的酱油,经测试,其中含有的氨基酸态氮比市场上的酱油更高,香气浓郁,滋味多重。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
原料:黑苦荞40%,黑小麦50%,黑芝麻10%
首先,黑苦荞粉碎,加入等量的热水润料30分钟;同时,黑小麦粉碎,野加入等量的热水润料30分钟;最后,将黑芝麻和前面二者混合均匀,蒸料10分钟,迅速摊凉至40°C ;
用黄米曲霉菌制成米曲,用黑曲霉菌制成大曲,用红曲霉菌制成红曲,然后按米曲:大曲:红曲:熟料=1:1:3:35,将曲种接种到熟料中,前期控温321:,12小时后翻曲,控温301:到出曲,制曲时间为30小时; 最后,按常规的制醅并发酵,最后淋油、配兑制成酱油。
[0010]得到的酱油滋味甜、鲜、香,有余味,口感愉悦。并且氨基酸态氮比市场出售的酱油
提局30% O
【权利要求】
1.复合曲种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复合曲种中的每一种曲种分别制曲,按不同的组合和比例混合后接种到原料的熟料中制成复合曲;其中,所述复合曲种中的每一种有对应的合适原料,从而制成对应的曲;所述复合曲制备时需要前期控温、翻曲,再控温到出曲;所述曲种包括黄米曲霉菌、黑曲霉菌、红曲霉菌中的至少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接种到原料的熟料中的复合曲种量为300g-500g/ 吨,接种温度为 28°C -40°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复合曲种接种后,前期控制温度在32-34°C, 10-12小时后,翻曲,在控制温度在30_32°C到出曲,制曲时间为36-40小时。
【文档编号】A23L1/238GK103621972SQ201310565413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吴基仔 申请人:吴基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