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燥降脂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燥降脂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以新采摘的淡竹叶和茶叶为主要原料,以干燥的菊花、荷叶、桑叶、决明子为辅料用水浸提制得提取液,将其喷洒于经萎凋、切丝的淡竹叶和茶叶中,经过匀湿、发酵、干燥、冷却等工序制得清燥降脂养生茶。该产品外观色泽及形态美观,经冲泡,茶汤金黄透亮、口感圆润,具有清燥解毒、明目、降血脂等功效。本发明工艺合理,易于推广,预期经济与社会效益好。
【专利说明】一种清燥降脂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燥降脂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国茶文化历史久远,人们对饮茶的喜爱长盛不衰。茶叶主要含有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较强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利尿功效,也有一定的抑制动脉硬化、抗菌和减肥等作用。然而,由于茶叶的功能性较少,难以满足某些特殊身体状况人群的需求。随着人们对养生、健康认知的深入,茶叶代用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茶叶代用品也称为代用茶,通常是指同于茶的饮用方式,由卫生部规定的食品分类中的“药食同源类”、“可用于保健品类”两类物品中的单种或多种物品组成,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或者果实制成的茶制品。
[000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食用肉类或高能量食物偏多导致身体燥热和肥胖的人群数量持续增加,特别在应酬较多的男性中,该类情况更为常见,不仅影响了其工作状态,甚至对其身体健康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开发具有清燥降脂功能的养生茶,对改善这类人群的身体状况,提高其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004]目前,以清燥、减脂为主要功能的养生茶,所采用的原料中许多具有寒性,多采用将原料破碎、拼配而成的加工艺,因此产品的寒性较重,长期饮用易造成身体寒湿、胃肠不适、甚至腹泄等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燥降脂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以自然发酵为核心技术,制成冲泡型养生茶,保证了茶汤金黄透亮、口感圆润,具有清燥解毒、明目、降血脂等功效。
[0006]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清燥降脂养生茶的制备方法:经选料、萎凋、配料、喷洒提取液、匀湿、发酵、干燥、冷却而制得清燥降脂养生茶。
[0007]所述的提取液为以菊花、荷叶、桑叶、决明子为原料,干燥、粉碎至40目?80目,按质量百分比15%、20%、15%和50%进行配料后,加入用量为配料质量8倍?13倍的水,煮沸10?25min,过滤后冷却至室温制得的提取液。
[0008]所述的清燥降脂养生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料:选取新采摘的淡竹叶和茶叶,茶叶为大叶种、中叶种、或小叶种;
(2)萎凋:将淡竹叶、茶叶置于避光、通风处,平铺于丝网之上,厚度为2cm?5cm,放置至其含水率减小至45%?60% ;
(3)配料:将经萎凋的淡竹叶及茶叶分别沿叶片的横向切丝,切丝宽度为0.3cm?0.8cm,小叶种茶叶可不切丝;将淡竹叶和茶叶按质量比1:1?1: 2.2进行配料,装入滚筒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4)喷洒提取液:采用喷雾机向混合的配料中喷洒提取液,喷洒量为淡竹叶和茶叶混合料质量的8?35% ;
(5)匀湿:将喷洒了提取液的物料置于温度为2V?10°C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2cm?5cm的薄层,保持30min?120min,使水分均勻渗透至物料中;
(6)发酵:将勻湿的物料平铺于发酵床上,厚度为3cm?8cm,发酵室的相对湿度为85%?92%,发酵温度为25°C?32°C,发酵时间为2.2h?3.5h ;
(7)干燥:采用温度为80°C?96°C的热空气将发酵的茶干燥至含水率3%?5%;
(8)冷却:将干燥的茶叶冷却至常温。
[0009]一种如上所述的清燥降脂养生茶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养生茶。
[0010]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I)本发明以形态好、适合于冲泡的淡竹叶和茶叶为主要原料,以形态和质构不适合于直接冲泡的菊花、荷叶、桑叶、决明子为辅料,经水浸提后将提取液喷洒于主要原料中,从而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耐冲泡性。
[0011](2)本发明采用自然发酵工艺,促进成分的转化,降低原料本身所具有的寒性,避免长期饮用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去火,降酯,体寒的人也适宜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是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0013]实施例1
1、选料:采摘淡竹叶和大叶种茶叶。
[0014]2、萎凋:将淡竹叶、茶叶分别置于避光、通风处,平铺于丝网之上,厚度为5cm,放置至其含水率减小至60%。
[0015]3、配料:将萎凋的淡竹叶及大叶种茶叶分别沿叶片的横向切丝,切丝宽度为
0.8cm,淡竹叶和茶叶按质量比1: 2.2进行配料,将配料装入滚筒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0016]4、喷洒提取液:将菊花、荷叶、桑叶、决明子干燥、粉碎至40目,按质量百分比15%、20%、15%和50%配料后,以配料质量8倍的水煮沸25min,过滤后冷却至室温制得提取液;采用喷雾机向混合的配料中喷洒提取液,喷洒量为淡竹叶和茶叶混合料质量的8%。
[0017]5、匀湿:将喷洒了提取液的物料置于温度为2°C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5cm的薄层,保持30min。
[0018]6、发酵:将匀湿的物料平铺于发酵床上,厚度为3cm,发酵室的相对湿度为85%,发酵温度为25°C,发酵时间为3.5h。
[0019]7、干燥:采用温度为96°C的热空气将发酵的茶干燥至含水率5%。
[0020]8、冷却:将干燥的茶叶迅速冷却至常温。
[0021]实施例2
1、选料:采摘的淡竹叶和中叶种茶叶。
[0022]2、萎凋:将淡竹叶、茶叶分别置于避光、通风处,平铺于丝网之上,厚度为3cm,放置至其含水率减小至52%。
[0023]3、配料:将萎凋的淡竹叶及中叶种茶叶分别沿叶片的横向切丝,切丝宽度为
0.5cm,淡竹叶和茶叶质量比1:1进行配料,将配料装入滚筒混合机中混合均匀。[0024]4、喷洒提取液:将菊花、荷叶、桑叶、决明子干燥、粉碎至80目,按质量百分比15%、20%、15%和50%配料后,以配料质量10倍的水煮沸20min,过滤后冷却至室温制得提取液;采用喷雾机向混合的配料中喷洒提取液,喷洒量为淡竹叶和茶叶混合料质量的22%。
[0025]5、勻湿:将喷洒了提取液的物料置于温度为10°C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5cm的薄层,保持120min。
[0026]6、发酵:将匀湿的物料平铺于发酵床上,厚度为8cm,发酵室的相对湿度为85%,发酵温度为32°C,发酵时间为2.2h。
[0027]7、干燥:采用温度为80°C的热空气将发酵的茶干燥至含水率3%。
[0028]8、冷却:将干燥的茶叶迅速冷却至常温。
[0029]实施例3
1、选料:采摘的淡竹叶和小叶种茶叶。
[0030]2、萎凋:将淡竹叶、茶叶分别置于避光、通风处,平铺于丝网之上,厚度为2cm,放置至其含水率减小至45%。
[0031]3、配料:将萎凋的淡竹叶沿叶片的横向切丝,切丝宽度为0.3cm,按淡竹叶和茶叶质量比1: 1.8进行配料,将配料装入滚筒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0032]4、喷洒提取液:将菊花、荷叶、桑叶、决明子干燥、粉碎至60目,按质量百分比15%、20%、15%和50%配料后,以配料质量13倍的水煮沸lOmin,过滤后冷却至室温制得提取液;采用喷雾机向混合的配料中喷洒提取液,喷洒量为淡竹叶和茶叶混合料质量的35%。
[0033]5、匀湿:将喷洒了提取液的物料置于温度为7°C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3cm的薄层,保持80min。
[0034]6、发酵:将匀湿的物料平铺于发酵床上,厚度为5cm,发酵室的相对湿度为88%,发酵温度为27°C,发酵时间为2.8h。
[0035]7、干燥:采用温度为86°C的热空气将发酵的茶干燥至含水率4%。
[0036]8、冷却:将干燥的茶叶迅速冷却至常温。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清燥降脂养生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选料、萎凋、配料、喷洒提取液、匀湿、发酵、干燥、冷却而制得清燥降脂养生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燥降脂养生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液为以菊花、荷叶、桑叶、决明子为原料,干燥、粉碎至40目?80目,按质量百分比15%、20%、15%和50%进行配料后,加入用量为配料质量8倍?13倍的水,煮沸10?25min,过滤后冷却至室温制得的提取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燥降脂养生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料:选取新采摘的淡竹叶和茶叶,茶叶为大叶种、中叶种、或小叶种; (2)萎凋:将淡竹叶、茶叶置于避光、通风处,平铺于丝网之上,厚度为2cm?5cm,放置至其含水率减小至45%?60% ; (3)配料:将经萎凋的淡竹叶及茶叶分别沿叶片的横向切丝,切丝宽度为0.3cm?0.8cm,小叶种茶叶可不切丝;将淡竹叶和茶叶按质量比1:1?1: 2.2进行配料,装入滚筒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4)喷洒提取液:采用喷雾机向混合的配料中喷洒提取液,喷洒量为淡竹叶和茶叶混合料质量的8?35% ; (5)匀湿:将喷洒了提取液的物料置于温度为2V?10°C的避光环境中,摊铺成2cm?5cm的薄层,保持30min?120min,使水分均勻渗透至物料中; (6)发酵:将勻湿的物料平铺于发酵床上,厚度为3cm?8cm,发酵室的相对湿度为85%?92%,发酵温度为25°C?32°C,发酵时间为2.2h?3.5h ; (7)干燥:采用温度为80°C?96°C的热空气将发酵的茶干燥至含水率3%?5%; (8)冷却:将干燥的茶叶冷却至常温。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清燥降脂养生茶。
【文档编号】A23F3/34GK103749809SQ201310708026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宋洪波, 安凤平, 贺永朝, 叶翌冬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