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38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纳米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荧光探针具有荧光信号强,稳定性高,水溶性好的特点。该荧光探针是由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连接单链DNA得到,所述的还原碳量子点是以碳量子点为原料,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对碳量子点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利用荧光探针的荧光猝灭-恢复过程来实现了对目标DNA的测定。
【专利说明】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纳米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荧光标记是指将荧光物质结合到所要研究的生物分子上,利用荧光标记物产生的特殊荧光信号,对目标生物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近年来,荧光标记技术已经在蛋白质、核酸、细胞检测及免疫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生物学中使用的各类标记物都存在不足之处,如荧光有机染料分子一般毒性较大,生物兼容性不好,光漂白速度很快,不稳定,易发生荧光猝灭,荧光寿命短;半导体量子点由于其本身含有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而且在高浓度条件或受到紫外照射时易分解等。这些材料的缺点限制了其在生物分子、细胞标记、药物追踪、疾病诊断以及荧光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因此在荧光标记技术中,光学性能优异,且稳定好,无毒害作用的标记物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003]碳量子点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和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具有荧光强度高、光稳定性好、耐光漂白,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可调控等优点。同时,与量子点等已广泛使用的荧光纳米颗粒相比,又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分子量和粒径小等特点,有望解决荧光材料在生命研究中的安全问题。在细胞标记、生物成像和生物检测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将碳量子点代替传统有机荧光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作为一种新的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体系的工作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信号强,稳定性高,水溶性好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
[0006]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该探针是由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连接单链DNA得到,所述的还原碳量子点是以碳量子点为原料,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对碳量子点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
[0007]—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0008]A.碳量子点的合成
[0009]石墨粉加入到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超声I~3小时,60~100°C加热搅拌回流22~26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蒸馏水稀释,得到棕黑色溶液用碳酸钠调节PH值至中性,得到棕色溶液,棕色溶液的上清液用透析袋透析2~4天除去小分子杂质,最后用旋转蒸发的方式把反应釜内的混合液体浓缩蒸干,得到碳量子点;
[0010]B.还原碳量子点的合成
[0011]称取上述的制备得到碳量子点和过量的硼氢化钠固体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60~80°C加热搅拌回流6~10小时,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未反应的硼氢化钠透析除去,制得还原碳量子点;[0012]C.荧光探针的制备
[0013]称取上述制得的还原碳量子点溶解于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调pH值到5.0,使得还原碳量子点表面羧基化,然后加入偶联剂,室温下搅拌25~40分钟,之后加入单链DNA搅拌20~28小时,得到的混合物经微孔滤膜过滤,膜上所得的物质溶解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即得荧光探针溶液。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体积比为3: I。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A中超声2小时,80°C加热搅拌回流24小时,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MWCO为1000~3000。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B中,70°C加热搅拌回流8小时。
[0017]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C中偶联剂为1- (3- 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1-(3- 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缩写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缩写为NHS。
[0018]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C中加入偶联剂后,室温下搅拌30分钟,之后加入单链DNA搅拌24小时。
[0019]本发明还涉及该荧光探针在检测目标DNA中的应用,基于荧光探针和氧化石墨烯能量共振转移原理,以荧光探针作为电子供体,氧化石墨烯作为电子受体,荧光探针通过η - 堆积作用吸附到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此时荧光被猝灭;当加入与单链DNA互补配对的目标DNA后,由于形成具有刚性结构的双链DNA,使得碳量子点与氧化石墨烯距离增大,碳量子点从氧化石墨烯表面被释放出来,此时荧光得到恢复,从而实现了对目标DNA的测定,且在一定浓度内,相对荧光强度与目标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因此可实现目标DNA的定量检测。
[0020]作为优选,荧光探针检测`目标DNA的检测方法为:取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探针溶液中,超声3~6分钟,静置3~6分钟后荧光被大幅度猝灭;然后加入目标DNA,随后加PBS缓冲溶液稀释,超声3~6分钟,静置20~30分钟后加入石英比色皿中进行荧光分析。
[0021]作为优选,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6 μ g mL'
[00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为了进一步提高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使用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采用简单的化学还原的方法对碳量子点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性能更优异的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其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0.4%,远远高于原始碳量子点的
1.7%,且修饰后的碳量子点粒径基本保持不变,且该还原碳量子点荧光信号强,稳定性高,水溶性好。还原碳量子点连接单链DNA后形成荧光探针,基于荧光探针和氧化石墨烯能量共振转移可实现目标DNA的定量检测。检测线性范围为0.0~46.0nM,最低检测限达到75.0pM0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需样量少和方法简便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检测目标DNA的示意图。
[0024]图2为还原碳量子点的TEM图片(A)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⑶。
[0025]图3为氧化石墨烯的TEM图片。
[0026]图4为还原碳量子点的荧光谱图及紫外灯下的照片。
[0027]图5为实施例1中的荧光探针检测氧化石墨烯时,荧光强度随氧化石墨烯的浓度变化图。
[0028]图6为实施例1中的荧光探针检测氧化石墨烯时,相对荧光强度与氧化石墨烯浓度的线性图。
[0029]图7为实施例1中的荧光探针被氧化石墨烯猝灭后,荧光强度随目标DNA浓度变化图。
[0030]图8为实施例1中的荧光探针被氧化石墨烯猝灭后,相对荧光强度与目标DNA的线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32]实施例1: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该探针是由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连接单链DNA得到,所述的还原碳量子点是以碳量子点为原料,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对碳量子点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其具体步骤为:
[0033]A.碳量子点的合成
[0034]0.3g石墨粉加入到180mL浓硫酸和60mL浓硝酸混合溶液中,超声2小时,80°C加热搅拌回流24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蒸馏水稀释至800mL,所得棕黑色溶液用碳酸钠调节PH值至中性,得到棕色溶液,棕色溶液的上清液用透析袋透析3天除去小分子杂质,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MWC0=1000,最后用旋转蒸发的方式把反应釜内的混合液体浓缩蒸干,得到碳量子点;
[0035]B.还原碳量子点的合成:
[0036]称取上述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1.613g,和1.0g过量的硼氢化钠固体溶解在20mL四氢呋喃溶液中,70°C加热搅拌回流8小时,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未反应的硼氢化钠透析除去,制得还原碳量子点。如图2中的TEM图片(A)所示结果可知,还原碳量子点呈现单分散的均匀球状,粒径主要分布为5±3nm。如图2中的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B)所示,还原碳量子点具有明显的晶格条纹结构,相邻晶形条纹间的距离为3.0士0.2人,数据与石墨的(002)衍射面数据接近。如图4所示,在281nm的激发波长下,还原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最大的发射位置在443nm处,紫外灯下的颜色为明亮的蓝色,在水中的量子产率为20.4%。
[0037]C.探针的制备:
[0038]取制得的还原碳量子点0.01g溶解于IOmL 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调pH到5.0使得还原碳量子点表面羧基化,加入偶联剂0.8gl-(3- 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0.8g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室温下搅拌30分钟,之后加入10 μ L单链DNA(cDNA)搅拌24小时,得到的混合物经微孔滤膜过滤,保留膜上的不溶物,用蒸馏水冲洗不溶物并将其重新分散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即得探针溶液。如图1所示,碳量子点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的还原碳量子点连上单链DNA (cDNA)形成探针并用于检测目标DNA (tDNA)的荧光猝灭-恢复过程。
[0039]荧光探针在检测目标DNA中的应用,以荧光探针作为电子供体,氧化石墨烯作为电子受体,荧光探针通过η - η堆积作用吸附到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此时荧光被猝灭;当加入与单链DNA互补配对的目标DNA后,由于形成具有刚性结构的双链DNA,使得碳量子点与氧化石墨烯距离增大,碳量子点从氧化石墨烯表面被释放出来,此时荧光得到恢复,实现对目标DNA的测定。
[0040]荧光探针检测目标DNA的检测方法为:首先,取上述制备得到的3mL探针溶液,加入 50μ L 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0.0,0.2,0.5,0.8,1.2,1.6,2.2,3.0,4.0,6.0,8.0,
10.0,12.0,16.0,20.0,28.0yg mL—1),最后加入PBS缓冲溶液稀释成5mL,超声5分钟,静置25分钟后加入石英比色皿中进行荧光分析,记录数据。如图5所示,随着氧化石墨烯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猝灭效应增强。图6表明荧光猝灭效应与氧化石墨烯浓度(0.2~3.0 μ gπι-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氧化石墨烯浓度超过16 μ g ml/1时,探针的荧光猝灭效应呈现缓慢的连续增长。为检测目标DNA时能得到最好的恢复效果,采用浓度为16μ gmL—1的氧化石墨烯作为猝灭剂。图3展示了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的形貌、组成,TEM图片说明制备的氧化石墨烯为片状结构。
[0041]取16yg mr1氧化石墨烯50 μ L加入到3mL探针溶液中,超声5分钟,静置5分钟后荧光被大幅度猝灭;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目标DNA (0,6.7,13.3,20,27,33,40,46,60,75,92,100,117,133nM),随后加入PBS缓冲溶液稀释成5mL,超声5分钟,静置25分钟后加入石英比色皿中进行荧光分析,记录数据。如图7所示,随着目标DNA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加,被猝灭的探针荧光恢复。图8表明荧光探针被氧化石墨烯猝灭后,相对荧光强度与目标DNA (6.7~46μ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到75.ΟρΜ。根据该线性关系,通过检测待测目标DNA的相对荧光强度,便可定量检测目标DNA的浓度。
[0042]实施例2:—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该探针是由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连接单链DNA得到,所述的还原碳量子点是以碳量子点为原料,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对碳量子点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其具体步骤为:
[0043]Α.碳量子点的合成
[0044]0.1g石墨粉加入到120mL浓硫酸和40mL浓硝酸混合溶液中,超声I小时,60°C加热搅拌回流2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蒸馏水稀释至600mL,所得棕黑色溶液用碳酸钠调节PH值至中性,得到棕色溶液,棕色溶液的上清液用透析袋透析2天除去小分子杂质,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MWC0=2000,最后用旋转蒸发的方式把反应釜内的混合液体浓缩蒸干,得到碳量子点;
[0045]B.还原碳量子点的合成:
[0046]称取上述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1.213g,和1.0g过量的硼氢化钠固体溶解在20mL四氢呋喃溶液中,60°C加热搅拌回流6小时,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未反应的硼氢化钠透析除去,制得还原的碳量子点。TEM图片同实施例1,还原碳量子点呈现单分散的均匀球状,粒径主要分布为5±3nm。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显示,还原碳量子点具有明显的晶格条纹结构,相
邻晶形条纹间的距离为3.0士0.2 A,数据与石墨的(002)衍射面数据接近。水中的量子产率为21%。
[0047]C.探针的制备:
[0048]取制得的还原碳量子点0.01g溶解于IOmL 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调pH到
5.0使得还原碳量子点表面羧基化,加入偶联剂1.5gl-(3- 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室温下搅拌25分钟,之后加入15 μ L单链DNA (cDNA)搅拌20小时,得到的混合物经微孔滤膜过滤,保留膜上的不溶物,用蒸馏水冲洗不溶物并将其重新分散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即得探针溶液。如图1所示,碳量子点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的还原碳量子点连上单链DNA (cDNA)形成探针并用于检测目标DNA (tDNA)的荧光猝灭-恢复过程。
[0049]荧光探针在检测目标DNA中的应用,以荧光探针作为电子供体,氧化石墨烯作为电子受体,荧光探针通过η - η堆积作用吸附到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此时荧光被猝灭;当加入与单链DNA互补配对的目标DNA后,由于形成具有刚性结构的双链DNA,使得碳量子点与氧化石墨烯距离增大,碳量子点从氧化石墨烯表面被释放出来,此时荧光得到恢复,实现对目标DNA的测定。
[0050]荧光探针检测目标DNA的检测方法为:首先,取上述制备得到的3mL探针溶液,加入 50μ L 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0.0,0.2,0.5,0.8,1.2,1.6,2.2,3.0,4.0,6.0,8.0,10.0,12.0,16.0,20.0,28.0yg mL—1),最后加入PBS缓冲溶液稀释成5mL,超声5分钟,静置25分钟后加入石英比色皿中进行荧光分析,记录数据。如图5所示,随着氧化石墨烯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猝灭效应增强。图6表明荧光猝灭效应与氧化石墨烯浓度(0.2~3.0 μ gM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氧化石墨烯浓度超过16 μ g ml/1时,探针的荧光猝灭效应呈现缓慢的连续增长。为检测目标DNA时能得到最好的恢复效果,采用浓度为16μ gmL—1的氧化石墨烯作为猝灭剂。
[0051]取16yg mr1氧化石墨烯50 μ L加入到3mL探针溶液中,超声3分钟,静置3分钟后荧光被大幅度猝灭;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目标DNA (0,6.7,13.3,20,27,33,40,46,60,75,92,100,117,133nM),随后加入PBS缓冲溶液稀释成5mL,超声3分钟,静置20分钟后加入石英比色皿中进行荧光分析,记录数据。结果显示同实施例1,随着目标DNA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加,被猝灭的探针荧光恢复。荧光探针的荧光恢复效应与目标DNA(6.7~46 μ 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到75.0pM0根据该线性关系,通过检测待测目标DNA的相对荧光强度,便可定量检测目标DNA的浓度。
[0052]实施例3:—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该探针是由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连接单链DNA得到,所述的还原碳量子点是以碳量子点为原料,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对碳量子点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其具体步骤为:
[0053]Α.碳量子点的合成
[0054]0.55g石墨粉加入到240mL浓硫酸和80mL浓硝酸混合溶液中,超声3小时,100°C加热搅拌回流26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所得棕黑色溶液用碳酸钠调节PH值至中性,得到棕色溶液,棕色溶液的上清液用透析袋透析4天除去小分子杂质,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MWC0=3000,最后用旋转蒸发的方式把反应釜内的混合液体浓缩蒸干,得到碳量子点;
[0055]B.还原碳量子点的合成:
[0056]称取上述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1.913g,和1.5g过量的硼氢化钠固体溶解在30mL四氢呋喃溶液中,80°C加热搅拌回流10小时,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未反应的硼氢化钠透析除去,制得还原的碳量子点。TEM图片显示同实施例1,还原碳量子点呈现单分散的均匀球状,粒径主要分布为5±3nm。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显示,还原碳量子点具有明显的晶格条纹
结构,相邻晶形条纹间的距离为3.0±0.2人,数据与石墨的(002)衍射面数据接近。在水中的量子产率为22.5%。
[0057]C.探针的制备:
[0058]取制得的还原碳量子点0.01g溶解于IOmL 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调pH到
5.0使得还原碳量子点表面羧基化,加入偶联剂1.7g N-经基玻拍酰亚胺(NHS)室温下搅拌40分钟,之后加入20 μ L单链DNA (cDNA)搅拌20小时,得到的混合物经微孔滤膜过滤,保留膜上的不溶物,用蒸馏水冲洗不溶物并将其重新分散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即得探针溶液。如图1所示,碳量子点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的还原碳量子点连上单链DNA (cDNA)形成探针并用于检测目标DNA (tDNA)的荧光猝灭-恢复过程。
[0059]荧光探针在检测目标DNA中的应用,以荧光探针作为电子供体,氧化石墨烯作为电子受体,荧光探针通过η - η堆积作用吸附到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此时荧光被猝灭;当加入与单链DNA互补配对的目标DNA后,由于形成具有刚性结构的双链DNA,使得碳量子点与氧化石墨烯距离增大,碳量子点从氧化石墨烯表面被释放出来,此时荧光得到恢复,实现对目标DNA的测定。
[0060]荧光探针检测目标DNA的检测方法为:首先,取上述制备得到的3mL探针溶液,加入 50μ L 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0.0,0.2,0.5,0.8,1.2,1.6,2.2,3.0,4.0,6.0,8.0,
10.0,12.0,16.0,20.0,28.0yg mL—1),最后加入PBS缓冲溶液稀释成5mL,超声5分钟,静置25分钟后加入石英比色皿中进行荧光分析,记录数据。如图5所示,随着氧化石墨烯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猝灭效应增强。图6表明荧光猝灭效应与氧化石墨烯浓度(0.2~3.0 μ gπ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氧化石墨烯浓度超过16 μ g ml/1时,探针的荧光猝灭效应呈现缓慢的连续增长。为检测目标DNA时能得到最好的恢复效果,采用浓度为16μ gmL—1的氧化石墨烯作为猝灭剂。
[0061]取16yg mr1氧化石墨烯50 μ L加入到3mL探针溶液中,超声6分钟,静置6分钟后荧光被大幅度猝灭;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目标DNA (0,6.7,13.3,20,27,33,40,46,60,75,92,100,117,133nM),随后加入PBS缓冲溶液稀释成5mL,超声6分钟,静置30分钟后加入石英比色皿中进行荧光分析,记录数据。结果显示同实施例1,随着目标DNA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加,被猝灭的探针荧光恢复。荧光探针的荧光恢复效应与目标DNA(6.7~46 μ 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到75.0pM0根据该线性关系,通过检测待测目标DNA的相对荧光强度,便可定量检测目标DNA的浓度。
[006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探针是由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连接单链DNA得到,所述的还原碳量子点是以碳量子点为原料,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对碳量子点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能够发射蓝色荧光的还原碳量子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A.碳量子点的合成 石墨粉加入到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超声I~3小时,60~100°C加热搅拌回流22~26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蒸馏水稀释,得到棕黑色溶液用碳酸钠调节pH值至中性,得到棕色溶液,棕色溶液的上清液用透析袋透析2~4天除去小分子杂质,最后用旋转蒸发的方式把反应釜内的混合液体浓缩蒸干,得到碳量子点; B.还原碳量子点的合成 称取上述的制备得到碳量子点和过量的硼氢化钠固体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60~80°C加热搅拌回流6~10小时,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未反应的硼氢化钠透析除去,制得还原碳量子点; C.荧光探针的制备 称取上述制得的还原碳量子点溶解于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调pH值到5.0,使得还原碳量子点表面羧基化,然后加入偶联剂,室温下搅拌25~40分钟,之后加入单链DNA搅拌20~28小时,得到的混合物经微孔滤膜过滤,膜上所得的物质溶解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即得荧光探针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体积比为3: I。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超声2小时,80°C加热搅拌回流24小时,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MWCO为1000~30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70°C加热搅拌回流8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偶联剂为1-乙基-(3- 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加入偶联剂后室温下搅拌30分钟,之后加入单链DNA搅拌24小时。
8.—种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条制备得到的荧光探针在检测目标DNA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荧光探针作为电子供体,氧化石墨烯作为电子受体,荧光探针通过Π - JI堆积作用吸附到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此时荧光被猝灭;当加入与单链DNA互补配对的目标DNA后,由于形成具有刚性结构的双链DNA,使得碳量子点与氧化石墨烯距离增大,碳量子点从氧化石墨烯表面被释放出来,此时荧光得到恢复,从而实现对目标DNA的测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荧光探针在检测目标DNA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检测方法为:取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探针溶液中,超声3~6分钟,静置3~6分钟后荧光被大幅度猝灭;然后加入目标DNA,随后加入PBS缓冲溶液稀释,超声3~6分钟,静置20~30分钟后加入石英比色皿中进行荧光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荧光探针在检测目标DNA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6 μ g mL'`
【文档编号】C12N15/11GK103834727SQ201410039168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钱兆生, 单晓月, 丰慧, 柴鲁静, 马娟娟 申请人:浙江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