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处理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94384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处理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处理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秸秆处理微生态制剂包括:消化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制备方法包括:将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鉴定、筛选所得的包含有同型发酵乳酸菌和异性发酵乳酸菌的3株乳酸菌:消化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培养,将来自于自然界的3株纤维降解菌:短小芽孢杆菌、多粘芽胞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混合培养,将二者混合后为复合系产品,每吨秸秆微贮接种量为1L。本发明提高了青贮质量及有氧稳定性;降低了pH和蛋白降解率,减少了发酵过程中重量的损失;减缓了青贮饲料在开窖饲喂后的腐败速度,对于畜牧业生产是十分有意义的。
【专利说明】一种秸秆处理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秸杆微生态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秸杆生产大国。目前,我国农作物秸杆年产生量约6.5亿吨,其中玉米秸杆占36.7%,这些秸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秸杆作为草食家畜饲料利用的数量大约有2亿吨,约占秸杆总量的30%,大量的秸杆在田间被焚烧掉,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又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尽管党和政府一直很重视秸杆资源作为饲料的利用率问题,秸杆直接用作饲料仍存在有诸多问题:(1)适口性差、消化时间长,木质素作为秸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难于被一般微生物分解;(2)消化率低,厌氧微生物分泌的酶也难以将其降解;(3)含氮量和有效能量低,粗蛋白一般低于4%,使得秸杆类饲料不能被充分利用。因此,虽然秸杆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中粗料的来源,但直接喂养价值不高。虽然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降解秸杆木质素的最佳途径,但研宄还是集中于物理和化学处理、酶解和生物发酵等方法,深入进行秸杆分解菌的鉴定和筛选工作较少,而如果能有效利用自然界中的秸杆分解菌,将大大降低开发秸杆饲料的成本,提高秸杆的利用率,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目前,我国大多玉米青贮采用自然发酵方式。
[0004]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0005]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限制了青贮的发酵效果。生产实践中由于没有严格控制青贮在发酵贮藏过程中所需的厌氧环境以及在取用过程中未能妥善管理,往往造成青贮饲料的有氧腐败。特别是当青贮饲料开窖接触到空气后,就会促进酵母菌、霉菌及一些好氧细菌的生长繁殖,青贮料的温度及PH值随之升高,青贮开始腐败。同时,由于腐败菌的生长繁殖也会造成青贮饲料营养物质的严重损失,降低青贮饲料的品质。青贮过程中玉米秸杆的霉变问题,特别是青贮窖底部和四周的玉米秸杆有氧稳定性差,已成为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每年由于玉米青贮的腐败问题而导致大量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玉米在青贮发酵进程及有氧稳定性对于保证青贮饲料的品质,减少青贮营养损失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青贮技术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都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0006]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纵观当前国内外对青贮乳酸菌添加剂的研宄成果,大多集中在单纯的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或以牺牲青贮发酵品质为代价提高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而同时提高青贮发酵品质与青贮有氧稳定性两方面的研宄却鲜有报道,尤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宄十分少见,这可能是由于青贮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之间“鱼与熊掌”的关系所致。
[0007]现有技术二的缺点
[0008]传统的微生物添加剂多为同型发酵乳酸菌。同型发酵产生乳酸菌更多的乳酸,青贮pH下降快,但不利于青贮玉米有氧稳定性的提高:同型发酵乳酸菌如植物乳杆菌,能提高乳酸/乙酸比值,不提高有氧稳定性(D.H.Kleinschmit等,2005);而异型发酵乳酸菌,其中研宄较多的是抑制二次发酵菌,能抑制酵母菌、霉菌等杂菌的活性,并使乳酸生成乙酸和I,2-丙二醇,通过产生高剂量的乙酸,提高青IC玉米的有氧稳定性。但L.buchneri的应用会引起青贮玉米PH的升高、乳酸含量降低、高的氨态氮含量与DM较大量损失。
[0009]现有的微生物添加剂存在的不利于青贮玉米有氧稳定性,开窖饲喂后腐败速度快,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微生物添加剂存在的不利于青贮玉米有氧稳定性,开窖饲喂后腐败速度快,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11]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该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包括:消化乳杆菌(106cfu/mL)、果糖乳杆菌(106cfu/mL)和布氏乳杆菌(106cfu/mL)、短小芽孢杆菌(105cfu/mL)、多粘芽孢杆菌(105cfu/mL)、凝结芽孢杆菌(105cfu/mL)。
[001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该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将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鉴定、筛选所得的包含有同型发酵乳酸菌和异性发酵乳酸菌的3株乳酸菌:消化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培养;
[0014]步骤二,培养条件为:斜面菌体一活化(脱脂乳培养基)一取I环菌种接入液体培养(BLB液体培养基)370C、150rpm摇床培养24h — 10%接种接入厌氧反应釜培养24h —备用;
[0015]步骤三,将来自于自然界的3株纤维降解菌:短小芽孢杆菌、多粘芽胞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混合培养;
[0016]步骤四,培养条件为:斜面菌体一活化(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一取I环菌种接入液体培养(胨水基础培养基)30 0C、150rpm摇床培养24h — 10%接种接入厌氧反应釜培养24h —备用;
[0017]步骤五,将二者混合后为复合系产品,每吨秸杆微贮接种量为1L。
[0018]进一步,在步骤二中,脱脂乳培养基配方为:12.0g脱脂奶粉,蒸馏水100mL,pH自然,115°C灭菌20min ;BLB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西红柿浸汁400mL,可溶性淀粉0.5g,蛋白胨15g,NaCl 5g,酵母浸膏6g,吐温_801g,葡萄糖20g,L-半胱氨酸0.2g,肝脏浸出物75mL,蒸饱水 525mL,调 pH 至 6.8,115°C灭菌 20min ;
[0019]进一步,在步骤四中,无机盐基础培养基配方为:NH4N031.0g, CaCl20.1g,K2HPO40.5g,FeCl30.02g,KH2PO40.5g,MgSO4.7Η200.5g,NaCl 1.0g,酵母膏 0.05g,水 1000ml,pH 7.0-7.2,121°C灭菌20min ;胨水基础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g,NaCl 5g,水1000mL,pH
7.0-7.2,121°C 灭菌 20min。
[0020]进一步,在步骤五中,单株菌活性要求保证消化乳杆菌(106cfU/mL)、果糖乳杆菌(106cfu/mL)和布氏乳杆菌(106cfu/mL)、短小芽孢杆菌(105cfu/mL)、多粘芽孢杆菌(105cfu/mL)、凝结芽孢杆菌(105cfu/mL)。
[0021]进一步,步骤五中该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为:每吨秸杆饲料中添加该复合微生态制剂1L,添加方法为将复合剂用20份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入微贮饲料的制作中,按照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制作注意事项,压实密封发酵。
[0022]本发明提供的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实验室小试、中试以及牧场实践生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通过复合微生物菌剂在青贮过程中的代谢活动,提高了青贮质量及有氧稳定性,解决了青贮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实验室青贮法、微生物学技术等试验手段,全面评价不同类型乳酸菌的接种效果,为开发新的接种剂产品和生产当中合理选用接种剂提供理论指导。此外,为微贮发酵进程和有氧稳定性的研宄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本发明采用同型发酵乳酸菌与异型发酵乳酸菌L.buchneri联合应用,加快了乳酸的生成,降低了 PH和蛋白降解率,减少了发酵过程中重量的损失;在不影响青贮原有品质的前提下,改善了青贮有氧稳定性,减缓了青贮饲料在开窖饲喂后的腐败速度,既可以节省大量能源,又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这对于畜牧业生产是十分有意义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6]本发明实施例的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包括:该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包括:消化乳杆菌(106cfu/mL)、果糖乳杆菌(106cfu/mL)和布氏乳杆菌(106cfu/mL)、短小芽孢杆菌(105cfu/mL)、多粘芽孢杆菌(105cfu/mL)、凝结芽孢杆菌(105cfu/mL)。
[0027]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01,将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鉴定、筛选所得的包含有同型发酵乳酸菌和异性发酵乳酸菌的3株乳酸菌:消化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培养;
[0029]S102,培养条件为:斜面菌体一活化(脱脂乳培养基)一取I环菌种接入液体培养(BLB液体培养基)370C、150rpm摇床培养24h — 10%接种接入厌氧反应釜培养24h —备用;
[0030]S103,将来自于自然界的3株纤维降解菌:短小芽孢杆菌、多粘芽胞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混合培养;
[0031]S104,培养条件为:斜面菌体一活化(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一取I环菌种接入液体培养(胨水基础培养基)30°C、150rpm摇床培养24h— 10%接种接入厌氧反应釜培养24h —备用;
[0032]S105,将二者混合后为复合系产品,每吨秸杆微贮接种量为1L。
[0033]进一步,在步骤S102中,脱脂乳培养基配方为:12.0g脱脂奶粉,蒸馏水100mL,pH自然,115°C灭菌20min ;BLB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西红柿浸汁400mL,可溶性淀粉0.5g,蛋白胨15g,NaCl 5g,酵母浸膏6g,吐温-801g,葡萄糖20g,L-半胱氨酸0.2g,肝脏浸出物75mL,蒸饱水 525mL,调 pH 至 6.8,115°C灭菌 20min ;
[0034]进一步,在步骤S104中,无机盐基础培养基配方为!NH4NO3L 0g, CaCl20.1g,K2HPO40.5g,FeCl30.02g,KH2PO40.5g,MgSO4.7H20 0.5g,NaCl 1.0g,酵母膏 0.05g,水1000ml,pH 7.0-7.2,121°C灭菌20min ;胨水基础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g,NaCl 5g,水1000mL,pH 7.0-7.2,121°C 灭菌 20min。
[0035]进一步,在步骤S105中,单株菌活性要求保证消化乳杆菌(106cfU/mL)、果糖乳杆菌(106cfu/mL)和布氏乳杆菌(106cfu/mL)、短小芽孢杆菌(105cfu/mL)、多粘芽孢杆菌(105cfu/mL)、凝结芽孢杆菌(105cfu/mL)。
[0036]进一步,步骤S105中该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为:每吨秸杆饲料中添加该复合微生态制剂1L,添加方法为将复合剂用20份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入微贮饲料的制作中,按照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制作注意事项,压实密封发酵。
[0037]通过以下实施例和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8]1、实施例:
[0039]试验一: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0040]课题组从山西省不同地区4个奶牛场青贮窖中采集的玉米青贮样品,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宄所购置3株参考菌株,用含有0.5% CaCOj^ MRS固体培养基进行乳酸菌菌株分离纯化,通过形态、生理生化鉴定菌株,根据菌株的不同产酸速率,生长速度来筛选与确定适宜用作青贮饲料的优良乳酸菌菌株,研宄结果表明,从山西省不同地区4个奶牛场青贮窖中采集的12份玉米青贮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乳酸菌34株,其中杆菌29株,球菌5株,对分离得到的34株乳酸菌进行鉴定,其中有食果糖乳杆菌、果糖乳杆菌、L.frument1、短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消化乳杆菌、冷乳杆菌、嗜淀粉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泡菜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玉米乳杆菌共计14个种25株,另外有5株乳杆菌和4株球菌无法鉴定到种,通过产酸试验、生长试验及旋光性的测定,从中筛选出优良乳杆菌2株,分别是消化乳杆菌A8-52和果糖乳杆菌B29,将消化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组合作为乳酸菌混合接种剂。
[0041]试验二:纤维分解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0042]实验原料来自于分别采集于山西某场的牛粪和商业化菌剂,微贮玉米秸分别来自于太原市某村和平遥县某乡周边,培养基主要包括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分离培养基、改良细菌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培养基、CMC琼脂培养基、纤维素琼脂培养基、固体发酵培养基,经过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初筛、纯化、复筛以及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产酶菌株酶活力测定,确定菌剂后制备筛选菌株的菌剂,经过初筛,从牛瘤胃内容物和商业菌剂中在纤维素分离平板上得到11株生长速度较快并且可以降解CMC底物的产酶菌落,经过进一步筛选得到3株试验细菌,即从牛瘤胃和商品菌剂中分离出三株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细菌菌株XW4, Xff9, XW11,对这三株细菌进行鉴定得知,所筛选出的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细菌,XW4为短小芽抱杆菌(Bacillus pumilus)、XW9为多粘芽抱杆菌(Bacillus polymyxs)、XW11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酶活的测定结果说明,3株菌混合培养后可以体现出菌株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最后确定三组合培养酶活最高达到为4289U/ml。
[0043]试验三:复合菌系的构建与作用机理研宄:
[0044]采用IL玻璃广口瓶,以来自于太原市小店区丰润村的玉米秸杆作为微贮原料,将上述试验I和试验2筛选得到的乳酸菌和纤维分解菌分别富集培养后分别或混合接种后进行微贮,待自然发酵63天后开瓶取样,提取浸提液进行pH值、氨氮(NH3-N)、乳酸和VFA、微贮前后玉米秸杆表面的微生物分析、化学成分、有氧稳定性测定,并采用活体外产气量试验评价其消化特性;
[0045]玉米秸杆微贮63天后的乳酸菌数相对于微贮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酵母菌和霉菌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复合乳酸菌组(I组)乳酸菌数量最多,达到了 9.09Log10cfu/g.FM,其次是复合乳酸菌组和复合纤维素降解菌混合组(III组),为
8.52Log10cfu/g.FM,3个菌剂添加组中均未发现酵母菌和霉菌,空白组的酵母菌数量也由5.20Log10cfu/g.FM 下降为 2.58Log10cfu/g.FM ;
[0046]玉米微贮后各组WSC含量都明显下降,添加复合菌剂的3个处理组的WS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乳酸菌组(I组)的粗蛋白含量到发酵结束时,仅比青贮前下降了 0.03%,粗蛋白损失最少,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II组和对照组(P〈0.05),III组的粗蛋白含量相对于青贮前虽有明显下降,但还是明显高于II组和对照组(Ρ〈0.01),为7.75%,此组的氨态氮含量也显著低于II组和对照组(Ρ〈0.01);
[0047]与微贮前相比,微贮后各组的DM含量有明显下降,NDF和ADF含量也有明显升高(Ρ〈0.01),本试验中,对照组的NDF含量相对于青贮前变化最小,但其含量仍然显著高于青贮前(Ρ〈0.01),而添加复合菌剂的3个处理组NDF含量更是升高到了 52.71%、53.29%和53.53%,青贮后各组的ADF含量明显高于青贮原料,这是由于可发酵物质的相对损失,而提高了它们在干物质中的浓度所致,II组的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Ρ〈0.05),原因是这组中的复合纤维分解菌分解的纤维素组分较多,从而使不可消化组分的含量相对减少,至微贮试验结束时(63d),各试验组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I组和III组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II组(P〈0.05),分别为3.87和3.94,添加复合乳酸菌组(I组)和有复合乳酸菌参与发酵的III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I组(P〈0.05),分别为4.89 %和
4.33%, II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卩〈0.05),为2.67%,由此可见,添加复合乳酸菌(I组)或混合添加乳酸菌与纤维分解菌(III组)可以促进乳酸发酵,增加青贮中乳酸的含量,使青IC饲料的pH值快速降低至4.0以下;
[0048]在试验中,不同处理组乙酸含量不同,II组乙酸含量最高,为2.77%,111组的乙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组(P〈0.05),为2.33%,说明微贮发酵过程中添加纤维分解复合菌(II组)或混合添加乳酸菌和纤维分解复合菌(III组)中,发酵过程中的纤维降解生成了大量乙酸,各处理组的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青贮发酵过程中异型发酵乳酸菌能够产生大量乙酸,C.C.Taylor (2002)等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L.buchneri,其青贮物中乙酸浓度是对照的3?4倍,而乙酸有很强抗真菌功能;
[0049]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的pH值均有升高的趋势,在刚开始有氧暴露I?3d内,I组和III组的pH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这是因为上述两组的青贮发酵过程中有复合乳酸菌参与,生成了大量乳酸,因此在有氧暴露初期仍呈现较低的PH值,从3d开始,I组和对照组pH值的上升速度开始明显加快,到第7d时,I组的pH值已经达到了 6.43,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虽然有氧暴露Id时II组的pH值较高,但是在7d的测试期内,pH值仅升高了 0.31,而且有氧暴露第7d, II组的pH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组(P〈0.05),这是由于II组中添加了复合纤维降解菌,一方面能够利用青贮中的可溶性糖,另一方面能够部分降解微贮饲料中的纤维素进而产生大量乙酸,而乙酸具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Oude等(1999)报道,青IC接种L.buchneri可以提高青JiC有氧稳定性,其原因是发酵生成的乳酸转变为乙酸和1,2-propanedial,乙酸抑制了酵母菌对乳酸的分解,有效控制了青贮PH值的下降,III组的pH值在整个测试期内变化也不是很大,有氧暴露7d,pH值仅从4.14上升到了 4.62,这也是因为III组中添加的果糖乳杆菌起了作用;
[0050]有氧稳定性试验期间,各组的乳酸菌数有不同程度下降,酵母菌数和霉菌数有所增加,第7d时,I组乳酸菌数最高,其次是III组,III组的酵母菌数和霉菌最少,且整个试验期内,酵母菌和霉菌出现的较晚,试验期间,II组的乙酸含量都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III组在7d的有氧暴露过程中,乳酸和VFA都剩余较多,试验结束时,各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组(P〈0.05),本试验期间,各处理组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干物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NDF和ADF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添加乳酸菌对青贮有氧暴露后减轻WSC、ADF、NDF和干物质损失不起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添加剂后的玉米秸杆微贮能够改善饲料的瘤胃发酵特性,提高最大产气潜力,提高瘤胃发酵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及其乙酸含量、乙酸与丙酸比例;
[0051]最终确定,构建的微生物添加剂组成为:消化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005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53]在晋中市和顺县龙旺肉牛养殖有限公司选取年龄(24?28月龄)和初始体重(232.0± 14.0kg)相近的健康本地品种公牛20头,采用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动物分为2组,每组10头并随机接受一种处理,试验期88天,其中预饲期7天,正试期81天,试验饲粮处理为:(1)对照组(不添加微生物接种剂的秸杆微贮,);(2)处理组(接种复合菌系发酵的秸杆微贮),预饲期结束称重作为牛只的初始体重,正试期结束第二次称重,用以计算日增重,试验起始和结束称重均在空腹情况下进行,分别于正试期第3、7和第11周连续3天测定牛只的自由采食量,并取饲料样测定饲料水分含量(105°C),以计算干物质采食量,饲喂期记录的指标包括日增重(ADG)、采食量(DMI)并计算饲料转化效率,在饲养试验正试期结束的当天,利用专门的加有肝素钠抗凝剂的采血管采集试验牛静脉血液,静置2h后在3000rpm下离心15min,取血清冰冻保存,以备生化指标分析,测定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浆尿素氮(PUN)、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0054]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初始体重、结束体重、绝对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 > 0.05),但处理组牛只的日增重、相对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结果较之对照组有增加的趋势(0.01 > P > 0.05),这表明,处理组日粮能够提高牛群的相对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即处理组添加复合微生物添加剂能够改善玉米秸杆微贮品质、适口性以及消化性能;
[0055]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统计结果表明,玉米秸杆微贮接种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对血糖、血清尿素氮、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 > 0.05),本发明测定结果与前人研宄结果相比位于正常范围之内,说明牛群保持健康状态。
[00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包括:消化乳杆菌106cfu/mL、果糖乳杆菌106cfu/mL和布氏乳杆菌106cfu/mL、短小芽抱杆菌105cfu/mL、多粘芽孢杆菌105cfu/mL、凝结芽孢杆菌105cfu/mL。
2.一种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从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鉴定、筛选所得的包含有同型发酵乳酸菌和异性发酵乳酸菌的3株乳酸菌:消化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培养; 步骤二,培养条件为:将筛选所得的斜面菌体用脱脂乳培养基在37°C活化后,取1环菌种接入液体培养(BLB液体培养基)于37°C、150rpm摇床培养24h,然后按照10%接种量取相应量接入于厌氧反应釜培养24h后备用; 步骤三,将3株纤维降解菌:短小芽孢杆菌、多粘芽胞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混合培养; 步骤四,培养条件为:将筛选所得的斜面菌体用无机盐基础培养基在30°C活化后,取1环菌种接入液体培养在30°C、150rpm摇床培养24h,然后按照10 %接种量取相应量接入厌氧反应釜培养24h后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和步骤五中备用的培养物混合后,即形成微生态制剂,每吨秸杆微贮的接种量为1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脱脂乳培养基配方为:12.0g脱脂奶粉,蒸馏水100mL,pH自然,115°C灭菌20min ;BLB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西红柿浸汁400mL,可溶性淀粉0.5g,蛋白胨15g,NaCl 5g,酵母浸膏6g,吐温-801g,葡萄糖20g,L-半胱氨酸0.2g,肝脏浸出物75mL,蒸饱水525mL,调pH至6.8,115°C灭菌20min。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无机盐基础培养基配方为:NH4N031.0g,CaCl20.lg,Κ2ΗΡ040.5g,FeCl30.02g,KH2P040.5g,MgS04.7H20 0.5g,NaCl 1.0g,酵母膏 0.05g,水 1000ml,pH 7.0-7.2,121°C 灭菌 20min ;胨水基础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g,NaCl 5g,水1000mL,pH 7.0-7.2,121°C灭菌20min。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单株菌活性的消化乳杆菌106cfu/mL、果糖乳杆菌106cfu/mL和布氏乳杆菌106cfu/mL、短小芽孢杆菌105cfu/mL、多粘芽抱杆菌105cfu/mL、凝结芽抱杆菌105cfu/mL。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该秸杆处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为:每吨秸杆饲料中添加该复合微生态制剂1L,添加方法为将复合剂用20份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入微贮饲料的制作中,压实密封发酵。
【文档编号】C12R1/01GK104450566SQ20141064734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张元庆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