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312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烘干农作物果实的烘干工具。



背景技术:

一些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稻谷、豆类等收上来后需要及时晾晒去除其中水分和尘土,目前,大部分农作物仍采用自热晾干,这种传统晾晒和除尘的方法除受天气的影响、有时连续的恶劣天气会导致农作物因不得到及时干燥而霉烂掉外,尚占用大量场地且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来完成晾晒和除尘的工作,工作量巨大,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农作物烘干机,它可以解决如小麦、玉米、稻谷、豆类等农作物收上来后因连续的恶劣天气导致农作物因不得到及时干燥而霉烂掉以及晾晒占用大量场地且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农作物烘干机包括有一侧面紧挨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上端设置有进料漏斗,箱内从上到下设置有三条输送带,其中最底一条所述输送带的一段穿过箱壁进入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第一箱体下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箱体的热风流通管,所述热风流通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热风流通管内的热量通过所述通孔扩散至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热风流通管的气体出口设在所述第一箱体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连通有供热装置,在所述第二箱体内在从所述第一箱体内伸入的所述输送带的下方也设置有三条输送带,在最底一条所述输送带的下方设置有一块斜放的出料板,所述出料板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箱体与储料仓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是:多条所述输送带由同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箱体内伸入所述第二箱体的所述输送带与所述第二箱体内最顶的一条所述输送带运动方向一致,其余两条相邻的所述输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进料漏斗下方设置有进料调节阀;所述出料板是具有筛孔直径小于所要烘干的农作物的颗粒球径的筛板;所述供热装置为热风机。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热能对农作物进行烘干,能够保持产品本色及品质,对物品无污染,设备操作简便,安装可靠;工作效率高,烘干成本低;热能从第二箱体的底部到第一箱体上部逐渐向上传递,进入第一箱体内的农作物先由即将排出的余热预热低温干燥,进入第二箱体后进一步高温干燥,热能利用率高,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能源消耗;解决了因连续的恶劣天气导致农作物因不得到及时干燥而霉烂掉以及晾晒占用场地大且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问题。

2、本发明的出料板根据烘干农作物品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具有筛孔直径小于所要烘干的农作物的颗粒球径的筛板,在出料的过程中可将一些尘土或杂质去除,达到筛选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为:1、进料漏斗;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输送带;5、出料板;6、供热装置;7、储料仓;8、热风流通管;9、气体出口;10、进料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的农作物烘干机,包括有一侧面紧挨的第一箱体2和第二箱体3;第一箱体2上端设置有带有进料调节阀10的进料漏斗1,第一箱体2箱内从上到下设置有三条输送带4,最底一条输送带的一段穿过箱壁进入第二箱体3内,第一箱体2下部设置有连通第二箱体3的热风流通管8,热风流通管8上开设有通孔,从第二箱体3进入热风流通管8内的热量通过所述通孔扩散至第一箱体2内,热风流通管8的气体出口9设在第一箱体2侧面的上部;第二箱体3的底部连通有供热装置6,本实施例供热装置6为热风机。在第二箱体3内在从第一箱体2内伸入的输送带的下方也设置有三条输送带4,在最底一条输送带的下方设置有一块斜放的出料板5,出料板5的一端伸出第二箱体3与储料仓7相连通。多条所述输送带4由常规的同一机械传动机构带动(图中未画出),第一箱体2内伸入第二箱体3的输送带与第二箱体3内最顶的一条输送带运动方向一致,其余两条相邻的输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图中箭头表示输送带的走向,也就是烘干农作物的进出走向。出料板5是具有筛孔直径小于所要烘干的农作物的颗粒球径的筛板;对不同的农作物烘干采用不同孔径的筛板,以达到在出料的过程中可将一些尘土或杂质去除的目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烘干机,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它包括有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上端设有进料漏斗,箱内从上到下设有三条输送带,最底一条输送带延伸至第二箱体内,第一箱体下部设有连通第二箱体的热风流通管,热风流通管上开设有通孔,热风流通管的气体出口设在第一箱体侧面的上部;第二箱体的底部连通有供热装置,在第二箱体内在从第一箱体内伸入的输送带的下方也设有三条输送带,在最底一条输送带的下方设有一块斜放的出料板,出料板的一端与储料仓相连通。本发明可以解决农作物收获后因连续的恶劣天气导致农作物因不得到及时干燥而霉烂掉以及晾晒占用大量场地且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骆秀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骆秀菊
技术研发日:2017.08.07
技术公布日:2018.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