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条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788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特别是一种面条加工工艺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在面条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打块式和面机和介质导热烘烤面条,在提高温度和排湿度的生产过程中,细菌或微生物极易滋生,使面条变成黄色、灰色或者褐色,面条的色感明显下降,是面条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面条品质良好、色泽、气味、口感良好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酸败与抗褐变的面条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面粉中加入按照常规比例加入常规调味剂:食盐、味精、赖氨酸,以及常规辅料:大豆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黄粉,制成备料备用;

第二步:在水中加入碳酸盐,将ph值调至8.5-9.0,水温控制在28-35℃,按照1kg小麦粉兑0.28-0.3l水的标准,将水按比例加入第一步的备料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0-15分钟制成面团;

第三步:取体积为第二步1/3-2/3的水,加入食用乙醇,水与食用乙醇的体积比例为100:3-10,加入有机酸将水的ph值调节至4.5-6.0,温度控制在16-24℃,将水加入第二步的面团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0-15分钟,然后放入均质机中低速熟成18-22分钟;

第四步:将第三步的面团放入平面静止熟化机熟成10-20分钟,然后压坯,制成厚0.6-0.8mm面皮,成形;

第五步:将第四步成形后的湿面条,通过烘道烘干,然后再通过下架机切条,计量,包装入库。

进一步:所述第二步在水中加入的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钾,两者可单独用或者混合。

进一步:所述第三步中的有机酸为乙酸、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有益技术效果:本工艺中碳酸盐和有机酸通过反应生产碳酸气,结合原有的乙醇、有机酸能杀死有害菌,从而能防止面条变成黄色或褐色,保持面条的白色或准白色;同时,对面粉中的有机质(灰分)有二次增白效果,杀灭有害菌、抑制微生物生长,使面条无酸败现象,延长了面条的贮存期;其次,醇和碳酸气能使面团形成多孔结构,从而在生产过程中缩短了制面工序中的熟化过程所需的时间,这样就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工艺始终没有添加任何违禁添加剂,在安全方面没有任何问题,而且颜色、口感、保存期限等方面效果非常理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实施例1:一种抗酸败与抗褐变的面条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面粉中加入按照常规比例加入常规调味剂:食盐、味精、赖氨酸,以及常规辅料:大豆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黄粉,制成备料备用;

第二步:在水中加入碳酸盐,将ph值调至8.5,水温控制在28℃,按照1kg小麦粉兑0.28l水的标准,将水按比例加入第一步的备料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0分钟制成面团;

第三步:取体积为第二步1/3的水,加入食用乙醇,水与食用乙醇的体积比例为100:3,加入有机酸将水的ph值调节至4.5,温度控制在16℃,将水加入第二步的面团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0分钟,然后放入均质机中低速熟成18分钟;

第四步:将第三步的面团放入平面静止熟化机熟成10分钟,然后压坯,制成厚0.6mm面皮,成形;

第五步:将第四步成形后的湿面条,通过烘道烘干,然后再通过下架机切条,计量,包装入库。

实施例2:在面粉中加入按照常规比例加入常规调味剂:食盐、味精、赖氨酸,以及常规辅料:大豆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黄粉,制成备料备用;

第二步:在水中加入碳酸盐,将ph值调至9.0,水温控制在35℃,按照1kg小麦粉兑0.3l水的标准,将水按比例加入第一步的备料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5分钟制成面团;

第三步:取体积为第二步2/3的水,加入食用乙醇,水与食用乙醇的体积比例为100:10,加入有机酸将水的ph值调节至6.0,温度控制在24℃,将水加入第二步的面团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5分钟,然后放入均质机中低速熟成22分钟;

第四步:将第三步的面团放入平面静止熟化机熟成20分钟,然后压坯,制成厚0.8mm面皮,成形;

第五步:将第四步成形后的湿面条,通过烘道烘干,然后再通过下架机切条,计量,包装入库。

实施例3:在面粉中加入按照常规比例加入常规调味剂:食盐、味精、赖氨酸,以及常规辅料:大豆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黄粉,制成备料备用;

第二步:在水中加入碳酸盐,将ph值调至8.7,水温控制在30℃,按照1kg小麦粉兑0.29l水的标准,将水按比例加入第一步的备料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0-15分钟制成面团;

第三步:取体积为第二步1/2的水,加入食用乙醇,水与食用乙醇的体积比例为100:5,加入有机酸将水的ph值调节至5,温度控制在20℃,将水加入第二步的面团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2分钟,然后放入均质机中低速熟成20分钟;

第四步:将第三步的面团放入平面静止熟化机熟成15分钟,然后压坯,制成厚0.7mm面皮,成形;

第五步:将第四步成形后的湿面条,通过烘道烘干,然后再通过下架机切条,计量,包装入库。

实施例4:在面粉中加入按照常规比例加入常规调味剂:食盐、味精、赖氨酸,以及常规辅料:大豆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白粉、鸡蛋中提取的蛋黄粉,制成备料备用;

第二步:在水中加入碳酸盐,将ph值调至8.8,水温控制在32℃,按照1kg小麦粉兑0.29l水的标准,将水按比例加入第一步的备料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3分钟制成面团;

第三步:取体积为第二步1/2的水,加入食用乙醇,水与食用乙醇的体积比例为100:7,加入有机酸将水的ph值调节至5.5,温度控制在18℃,将水加入第二步的面团中,用和面机充分混合13分钟,然后放入均质机中低速熟成21分钟;

第四步:将第三步的面团放入平面静止熟化机熟成17分钟,然后压坯,制成厚0.7mm面皮,成形;

第五步:将第四步成形后的湿面条,通过烘道烘干,然后再通过下架机切条,计量,包装入库。

实施例5:实施例1-4中所述第二步在水中加入的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钾,两者可单独用或者混合。

实施例5:实施例1-4中所述第三步中的有机酸为乙酸、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实施例6:实施例1-4中所述第三步中的有机酸为乙酸、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实施例7:实施例1-4中所述第二步中的和面机为双速双轴和面机或者四速双轴和面机。

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专利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代替,因此,本发明专利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条的加工工艺,涉及食品加工,特别是一种面条加工工艺的改进,包括备料制备、分两步加入不同酸碱度的水、搅拌、熟成、压坯、成形等步骤,本工艺结合原有的乙醇、有机酸能杀死有害菌,从而能防止面条变成黄色或褐色,保持面条的白色或准白色;同时,对面粉中的有机质(灰分)有二次增白效果,杀灭有害菌、抑制微生物生长,使面条无酸败现象,延长了面条的贮存期;其次,醇和碳酸气能使面团形成多孔结构,从而在生产过程中缩短了制面工序中的熟化过程所需的时间,这样就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工艺始终没有添加任何违禁添加剂,在安全方面没有任何问题,而且颜色、口感、保存期限等方面效果非常理想。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巴中龙头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7
技术公布日:2017.1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