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沥红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49920发布日期:2018-10-26 17:2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具体是一种竹沥红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功能主治:清热滑痰,镇惊利窍。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竹沥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集药、食两用的天然饮品。目前,竹沥往往都是作为药用,如复方鲜竹沥液,市面上的有两种。一种是由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和薄荷油组成的,另一种是由川贝母、制半夏和梨清膏组成的。前者的功效与鲜竹沥的差不多,清热化痰、止咳,主要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后者则与鲜竹沥的功效相差甚远,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阴虚燥咳。

由此可见,竹沥作为饮品并不被大众所熟知,一般人们也不会去药店购买饮品。而茶作为饮品已经是广泛被大众认可的,对此,发明人想要制作出一种具有了竹沥的保健功效的茶作为饮品,发挥出竹沥和茶的双重保健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竹沥红茶以及其制作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竹沥红茶,以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加工后的红茶茶叶和新鲜大小适中的竹子为原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红茶茶叶是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青为红茶原料,其中一芽一叶茶青萎凋时间控制在10-12小时,一芽二叶萎凋时间控制在14-16小时;揉捻时间为45-60分钟,平均每揉捻15分钟需要将茶叶取出解块,再重新揉;揉捻好的茶青使用摇青机进行摇青15分钟,转速为每分钟40转;茶叶发酵环境为湿度95%,温度30°c,时间为4.5小时-6小时,每1.5小时需要取出茶叶进行解块,再重新进入发酵房发酵;茶叶烘干以115°c烘烤2小时,7日后再进行二次烘烤,温度为100°c烘烤1.5小时。

一种竹沥红茶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

(1)取鲜竹子,清洗干净,截成30-50厘米长的竹筒,一端去节开口,以用于装入茶叶,茶叶投入8成满;

(2)将红茶茶叶装在上述竹筒里,用铝箔纸封口,并用85度温度在烘焙机慢慢烘烤4-6小时,利用茶叶吸取经加热竹中产生的竹汁(竹沥),每隔两个小时取出更换新竹筒;

(3)取出竹筒中的茶叶,进行2次烘焙,以110度的高温烘焙2小时,烘干茶叶内的水份,制成茶叶成品。

本发明的竹沥红茶采用了红茶和新鲜竹子为原料制作而成,发挥了竹沥能清心肺胃之火,有祛痰润燥、定惊之效,同时红茶性温,中和了竹沥的寒性,且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此外,吸收了竹沥的红茶还增添了一股焦香气,该茶泡出来茶汤含淡淡的竹子香。

具体实施方案

一种竹沥红茶,以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加工后的红茶茶叶和新鲜大小适中的竹子为原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红茶茶叶是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青为红茶原料,其中一芽一叶茶青萎凋时间控制在10小时,一芽二叶萎凋时间控制在15小时;揉捻时间为45分钟,平均每揉捻15分钟需要将茶叶取出解块,再重新揉;揉捻好的茶青使用摇青机进行摇青15分钟,转速为每分钟40转;茶叶发酵环境为湿度95%,温度30°c,时间为5小时,每1.5小时需要取出茶叶进行解块,再重新进入发酵房发酵;茶叶烘干以115°c烘烤2小时,7日后再进行二次烘烤,温度为100°c烘烤1.5小时。

然后再按下述步骤制作竹沥红茶:

(1)取鲜竹子,清洗干净,截成30-50厘米长的竹筒,一端去节开口,以用于装入茶叶;茶叶投入8成满;

(2)将加工后的红茶茶叶装在步骤(1)的竹筒里,用铝箔纸封口,并用85度温度在烘焙机慢慢烘烤4-6小时,利用茶叶吸取经加热竹中产生的竹汁(竹沥);每隔两个小时取出更换新竹筒;

(3)取出竹筒中的茶叶,进行2次烘焙,以110度的高温烘焙2小时,烘干茶叶内的水份,制成茶叶成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沥红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竹沥红茶以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加工后的红茶茶叶和新鲜的竹子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竹沥红茶的制作步骤如下:(1)取鲜竹子,清洗干净,截成30‑50厘米长的竹筒,一端去节开口,以用于装入茶叶;(2)将红茶茶叶装在上述竹筒里,用铝箔纸封口,并用85°C在烘焙机慢慢烘烤4‑6小时,利用茶叶吸取经加热竹中产生的竹汁;(3)取出竹筒中的茶叶,进行2次烘焙,以110°C的烘焙2小时,烘干茶叶内的水份,制成茶叶成品。本发明的竹沥红茶气味独特,还有淡淡的竹子香气,且具备保健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雷山合兴生态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6
技术公布日:2018.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