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0863发布日期:2021-07-30 13:0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市面上的腌肉机尺寸太大不适合家用,而且操作维护十分不方便,使用效果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地,现有的腌肉机都没有真空保鲜的功能,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可靠,占地较小,适合家用,可以抽真空,给食物进行真空保鲜,还可以通过透明桶和肉食的旋转改善提升肉质和口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桶、桶盖密封圈、桶盖内板、桶盖、泄压旋钮、泄压旋钮密封圈、抽真空插嘴、轮子、轮子轴、连接件、底壳、脚垫、马达固定支架、马达、内部连接线、镜片、负压泵、负压泵压件、主控板、电源线、电源线盒盖、上壳和抽气管,所述的桶盖密封圈安装在透明桶上的环形凹槽里,所述的桶盖内板安装在桶盖上,所述的桶盖安装在透明桶上,所述的泄压旋钮安装在桶盖安装孔上,所述的泄压旋钮密封圈安装在桶盖内,所述的透明桶安装在上壳内,所述的脚垫固定安装在底壳的底面上,所述的马达固定支架安装在底壳内,所述的马达安装在马达固定支架上,所述的连接件安装在马达上,所述的轮子轴安装在底壳上且轮子轴左端安装在连接件上,所述的轮子固定安装在轮子轴上,所述的抽真空插嘴安装在抽气管右端且抽气管左端安装在负压泵上,所述的负压泵安装在底壳内的卡槽里,所述的负压泵压件安装在底壳内且负压泵压件扣在负压泵上,所述的主控板安装在上壳上且马达和负压泵都通过内部连接线与主控板连接,所述的上壳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壳上,所述的镜片固定安装在上壳上,所述的电源线与主控板连接,所述的电源线盒盖卡扣在上壳上的凹槽里。

上述的底壳内安装有两根轮子轴且每根轮子轴上都安装有两个轮子。

上述的透明桶侧面与轮子相切。

上述的主控板上设置有可供220v和110v两种电源电压模块。

上述的主控板上安装有lcd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是在真空状态下,利用物理冲击原理,让物料在透明桶内上下翻动,肉块经自我摔打、相互挤压,使肉块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水溶性蛋白,易被人体吸收,同时能使添加剂与肉体蛋白质相互溶合,以达到肉质变嫩、口感好,提高成品率,同时真空环境也利于肉食的保鲜;其可以给透明桶抽真空,使桶里的食物处于真空保鲜的状态;采用自带旋转马达,马达通过轮子带动桶旋转,让物料在透明桶体内上下翻动,肉块经自我摔打、相互挤压,使肉块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水溶性蛋白,易被人体吸收,同时能使添加剂与肉体蛋白质相互溶合,以达到肉质变嫩、口感好的目的;使用区域范围更广,100v-240v电压都可以用,此真空腌肉机尺寸小,占地较小,适合家用,可以抽真空,给食物进行真空保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可靠,占地较小,适合家用,可以抽真空,给食物进行真空保鲜,还可以通过透明桶和肉食的旋转改善提升肉质和口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透明桶1、桶盖密封圈2、桶盖内板3、桶盖4、泄压旋钮5、泄压旋钮密封圈6、抽真空插嘴7、轮子8、轮子轴9、连接件10、底壳11、脚垫12、马达固定支架13、马达14、内部连接线15、镜片16、负压泵17、负压泵压件18、主控板19、电源线20、电源线盒盖21、上壳22、抽气管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桶1、桶盖密封圈2、桶盖内板3、桶盖4、泄压旋钮5、泄压旋钮密封圈6、抽真空插嘴7、轮子8、轮子轴9、连接件10、底壳11、脚垫12、马达固定支架13、马达14、内部连接线15、镜片16、负压泵17、负压泵压件18、主控板19、电源线20、电源线盒盖21、上壳22和抽气管23,所述的桶盖密封圈2安装在透明桶1上的环形凹槽里,所述的桶盖内板3安装在桶盖4上,所述的桶盖4安装在透明桶1上,所述的泄压旋钮5安装在桶盖4安装孔上,所述的泄压旋钮密封圈6安装在桶盖4内,所述的透明桶1安装在上壳22内,所述的脚垫12固定安装在底壳11的底面上,所述的马达固定支架13安装在底壳11内,所述的马达14安装在马达固定支架13上,所述的连接件10安装在马达14上,所述的轮子轴9安装在底壳11上且轮子轴9左端安装在连接件10上,所述的轮子8固定安装在轮子轴9上,所述的抽真空插嘴7安装在抽气管23右端且抽气管23左端安装在负压泵17上,所述的负压泵17安装在底壳11内的卡槽里,所述的负压泵压件18安装在底壳11内且负压泵压件18扣在负压泵17上,所述的主控板19安装在上壳22上且马达14和负压泵17都通过内部连接线15与主控板19连接,所述的上壳22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壳11上,所述的镜片16固定安装在上壳22上,所述的电源线20与主控板19连接,所述的电源线盒盖21卡扣在上壳22上的凹槽里。

实施例中,底壳11内安装有两根轮子轴9且每根轮子轴9上都安装有两个轮子8。

实施例中,透明桶1侧面与轮子8相切。

实施例中,主控板19上设置有可供220v和110v两种电源电压模块。

实施例中,主控板19上安装有lcd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是在真空状态下,利用物理冲击原理,让物料在透明桶1内上下翻动,肉块经自我摔打、相互挤压,使肉块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水溶性蛋白,易被人体吸收,同时能使添加剂与肉体蛋白质相互溶合,以达到肉质变嫩、口感好,提高成品率,同时真空环境也利于肉食的保鲜;其可以给透明桶1抽真空,使桶里的食物处于真空保鲜的状态;采用自带旋转马达14,马达14通过轮子8带动桶旋转,让物料在透明桶1体内上下翻动,肉块经自我摔打、相互挤压,使肉块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水溶性蛋白,易被人体吸收,同时能使添加剂与肉体蛋白质相互溶合,以达到肉质变嫩、口感好的目的;使用区域范围更广,100v-240v电压都可以用,此真空腌肉机尺寸小,占地较小,适合家用,可以抽真空,给食物进行真空保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桶(1)、桶盖密封圈(2)、桶盖内板(3)、桶盖(4)、泄压旋钮(5)、泄压旋钮密封圈(6)、抽真空插嘴(7)、轮子(8)、轮子轴(9)、连接件(10)、底壳(11)、脚垫(12)、马达固定支架(13)、马达(14)、内部连接线(15)、镜片(16)、负压泵(17)、负压泵压件(18)、主控板(19)、电源线(20)、电源线盒盖(21)、上壳(22)和抽气管(23),所述的桶盖密封圈(2)安装在透明桶(1)上的环形凹槽里,所述的桶盖内板(3)安装在桶盖(4)上,所述的桶盖(4)安装在透明桶(1)上,所述的泄压旋钮(5)安装在桶盖(4)安装孔上,所述的泄压旋钮密封圈(6)安装在桶盖(4)内,所述的透明桶(1)安装在上壳(22)内,所述的脚垫(12)固定安装在底壳(11)的底面上,所述的马达固定支架(13)安装在底壳(11)内,所述的马达(14)安装在马达固定支架(13)上,所述的连接件(10)安装在马达(14)上,所述的轮子轴(9)安装在底壳(11)上且轮子轴(9)左端安装在连接件(10)上,所述的轮子(8)固定安装在轮子轴(9)上,所述的抽真空插嘴(7)安装在抽气管(23)右端且抽气管(23)左端安装在负压泵(17)上,所述的负压泵(17)安装在底壳(11)内的卡槽里,所述的负压泵压件(18)安装在底壳(11)内且负压泵压件(18)扣在负压泵(17)上,所述的主控板(19)安装在上壳(22)上且马达(14)和负压泵(17)都通过内部连接线(15)与主控板(19)连接,所述的上壳(22)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壳(11)上,所述的镜片(16)固定安装在上壳(22)上,所述的电源线(20)与主控板(19)连接,所述的电源线盒盖(21)卡扣在上壳(22)上的凹槽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壳(11)内安装有两根轮子轴(9)且每根轮子轴(9)上都安装有两个轮子(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桶(1)侧面与轮子(8)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板(19)上设置有可供220v和110v两种电源电压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板(19)上安装有lcd显示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真空腌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盖密封圈安装在透明桶上的环形凹槽里,桶盖安装在透明桶上,泄压旋钮安装在桶盖安装孔上,透明桶安装在上壳内,马达固定支架安装在底壳内,马达安装在马达固定支架上,连接件安装在马达上,轮子轴安装在底壳上且轮子轴左端安装在连接件上,轮子安装在轮子轴上,抽真空插嘴安装在抽气管右端且抽气管左端安装在负压泵上,负压泵安装在底壳内的卡槽里,负压泵压件安装在底壳内,主控板安装在上壳上,上壳底部安装在底壳上,电源线与主控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可靠,占地较小,适合家用,可以抽真空,给食物进行真空保鲜,还可以通过透明桶和肉食的旋转改善提升肉质和口感。

技术研发人员:曹传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鸿楷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8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