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1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豆制品加工中原料的清洗装置。
目前,在豆制品生产中,原料大豆的处理还比较落后,除了筛选以外没有其它设备,有些豆制品厂甚至对原料豆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投料加工。原料豆中的尘土、石块、金属碎片、草棍等夹杂物较多。即使是经过筛选以后,由于受筛网网眼的限制,一些与原料豆大小相似的夹杂物仍然无法筛出,而且粘附在原料豆表面的尘土,发霉变质的大豆、豆皮等也无法清除,因而直接影响豆制品的质量。
鉴于上述情况,经查阅有关资料和作了大量的试验,为豆制品生产原料豆的处理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大豆清洗设备。
图1为大豆清洗装置示意图,图中(1)为洗豆罐,(2)为输送泵,(3)为分离器,(4)为浸泡槽。
图2、图3、图4为分离器示意图,图中(7)为圆柱筒,(8)为外锥筒,(9)为排渣管,(10)为进水管,(5)为内锥筒,(6)为排料管。
在清洗工作开始时,首先将原料浸泡槽注满水,使浸槽的水溢流到洗豆罐中,启动输送泵,将溢流水送回浸泡槽,开始循环。然后在洗豆罐内加入原料大豆,使豆水混合物通过输送泵产生一定的压力和流速进入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在分离器的圆柱筒内顶部装有一个内锥筒,圆柱筒上部装有3个排料管,可以均匀分布,各部件连接均为焊接。当豆水混合体由输送泵沿切线方向注入分离器后,即在内、外筒之间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形成外涡旋),并逐渐到达分离器底部。由于分离器的底部是封闭的,故豆水混合体又沿分离器的轴心部位由下向上作旋转运动(形成内涡旋)。由于大豆和石块及金属碎片在水中的比重大约为15,故它们在水的作用下运动轨迹也不同,石块及金属碎片离心力较大,在水的作用下,沿圆柱筒和外锥筒的内壁很快落到底部,并由于本身的重力作用不能随内涡旋作向上的旋转运动,而大豆由于离心力较小,在作向下的旋转运动的过程中,逐渐靠近分离器的轴心,因而在还未到达分离器底部之前,就在内涡旋的作用下做向上的旋转运动,并随水一起通过内锥筒由分离器排料口排出,进入大豆浸泡槽,以此循环,从而实现大豆与杂物的分离及清洗的目的。
实施例圆柱筒直径300毫米,长300毫米进水管直径2~2 1/2 吋排料管直径2吋排渣管直径1 1/2 吋内锥筒外径D210mmd 70mm当输送泵的流量为16米3/小时时,其产量为1.5吨/小时,大豆的洗净率在95%以上。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洗净率高、耗能少、产量大、造价低,并可提高豆制品质量,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噪音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豆清洗装置,该装置由洗豆罐(1)、输送泵(2)及分离器(3)组成,所说的分离器有一圆柱筒(7),圆柱筒上部装有排料管(6),下部接有一外锥筒(8),外锥筒下端接有一排渣管(9),圆柱筒侧面装有一进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器的圆柱筒内顶部装有一个内锥筒(5)。
专利摘要
一种大豆清洗装置,应用于豆制品加工中对原料大豆的清洗。该装置由洗豆罐、输送泵和一种专门设计制造的具有内锥筒的分离器,它利用大豆与石块等杂物在水中,由于比重不同而带来的离心力的不同,从而实现大豆与杂物的分离及清洗的目的。
文档编号A23N12/00GK85201102SQ85201102
公开日1986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85年5月4日
发明者王英杰, 赵玉明, 井立中 申请人: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