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增产菌及其选育与发酵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682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物增产菌及其选育与发酵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增产菌(芽孢杆菌)的选育和发酵工艺。
筛选有益的微生物促使农作物增产,国际有关人士为之奋斗了近一个世纪。这方面的现有技术,按照所用微生物的性质,可归为三类。
一、有关菌肥(BacterialFertilizer)的现有技术这方面研究较早,所用微生物主要筛选自土壤或有机肥料中,筛选的出发点是认为这些微生物能有效地增加土中的营养。
最早可见报道是1895年Caron从土壤和堆肥中分离出几种微生物,认为可以固氮。当时市场上出现了最早的商品制剂“阿里尼特”(Alinit),所用微生物为Bacillusallsnbachensis。自从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发现后(1901年),用来进行了很多试验。其中研究最广泛使用最多的是苏联,1937年在工厂大量生产固褐固氮菌(AzotobacterChrococcum),称为“固氮菌剂”。至1958年,在苏联应用面积累达一千万公顷,在印度、荷兰等国也广为推广;另一类应用较多的是磷菌剂,1947年在苏联商品化生产,所用菌株为Bacillusmegatherillumvar.Phosphatlcum;据Cooper报道,在苏联应用的还有隶属Pseudomonas,Clostridium,Lactobacillus,Radiobacter及Achromobacter等类群,不过没有大规模应用。
筛选自生固氮菌和磷细菌的目的主要是认为它们能固氮或使土中的磷素有效化而增加土中的营养,即将它们当作廉价的天然肥料。当然后来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由于这些菌来自土壤,受土壤环境的影响极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下波动太大,效果难尽人意,近年来未见什麽报道。
二、有关拮抗菌的利用另一类研究较多的是筛选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以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即一菌治一菌的方法。拮抗菌可能筛选自土壤、其它作物、杂草等环境。
拮抗菌的利用以真菌居多,如木霉菌、青霉素、粘帚霉菌、毛壳菌等等。细菌性拮抗菌研究相对较少,最早可见报道是Norgrudsky1937年用几种土壤细菌处理亚麻种子防治Fusarium和Colletotrichum危害。50-60年代及至今日,利用拮抗菌防病增产成为澳、美、西欧各国广泛研究的课题,所用拮抗菌主要是Agrobacterium,BacillusSubtilis和Streptomyces等。应用较多的是利用农杆菌K84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的根癌病,已经商品化在欧美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小麦根腐病等、水稻白叶枯病弱菌株防白叶枯病,以及冰核细菌的防治以防作物冻害也有显著效果的报道。我国50-60年代筛选5406拮抗菌,曾一度推广应用。
由于所用拮抗菌不易在植物体上存活(如Fahy报道Bacillussubtilis不能在根麦生长),因此往往温室中效果好而田间效果不稳定,而且拮抗菌只是针对某一种所谓的“病原菌”,顾此则失彼,因而即使那些商品化了的制剂,未能在田间有令人瞩目的应用。
三、有关促生菌(PGPR)的利用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学者Schroth抨击了拮抗菌及磷细菌等筛选指导思想上的不足,将它们在田间应用的失败归因于这些菌不能在根部定殖。自七十年代起,他们着眼于筛选生活在作物根围(rhizosphere)的细菌来促进作物生长,主要有荧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cc)和恶臭极毛杆菌(P.putida),称为促生菌(PGPR,即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无疑他们的工作较之前两者进了一步,1984年美国学者卖了这项专利,但大量商品化生产的尝试在各试点无一成功。这不仅仅在于所用的Pseudomonas抗逆性不强难于适应各种环境和便利商品化生产,也在于这些菌来自根围,依然属于土壤微生物的范畴,没有报道表明与植物体有着紧密的有机联系。
四、作物增产菌(CropyieldIncrasingbacteria)的研究本发明的发明人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并综合前人有关研究,首次于1984年提出了“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理论。这个理论对植物体(同时适用于其它生物体)进行了新的认识、分析和理论总结,指出植物体并非个体,而是与其体内体表生活的无数微生物共同组成的共生复合体,是一个自然生态系。其体内体表生活的微生物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与植物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有些微生物对作物生长发育、增产、改进品质等有促进作用,将它们筛选出来再用到植物体上,由于它们为作物体表体内菌,因此能与植物体共存亡,只要植物能长就能发挥作用,这就是“作物增产菌”。
因此本发明的着眼点与其它研究迥然不同,不是从土中筛选,而是筛选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的成员;不是仅着眼拮抗菌,而是促生、增产、改进品质、增强抗性(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防霜、防虫)等多功能菌。“作物增产菌”可以是真菌、细菌等各式各样的菌,由于考虑到这些菌的抗逆能力,考虑到便利商品化生产目前所用都为芽孢杆菌类(Bacillus)。
现有防病增产措施远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高速发展进步对作物高产的要求。由于增施化肥以及单纯依靠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几大防病增产措施,由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品种抗性丧失以及高投入、高能耗等弊病,寻求合理的增产措施已迫在眉睫。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发明人首创的“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理论和“植物生态工程学”新学科,研制一种投入少,收益多,不污染环境且十分有效的作物增产菌。
作物增产菌的筛选基于这样的基本理论植物体(如一棵水稻、一株大豆)不是一个个体,其体表、体内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有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些微生物与植物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而组成一个共生复合体。其中有些微生物对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品质改进等方面有有益的促进作用,将它们筛选出来,即是“作物增产菌”。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筛选方法、固体发酵工艺、液体发酵工艺及粉剂生产工艺。
一、分离筛选方法1、分离取作物根、茎、叶、花、种子、果实、块根(茎)等器官的不同组织、部位10克,旋入装有40毫升灭菌水和10粒玻璃球的三角瓶中,200-300rpm振荡10分钟(表皮以内的组织先磨碎,再振荡),静置半分钟,用10ml灭菌吸管吸取5ml上清液注入灭菌试管,将试管置80℃水浴内处理10分钟,醮菌液在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配方见传代培养)平板上划线,置28~35℃下培养24小时,选取不同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为芽孢杆菌的,转到肉汁胨斜面上编号待生测。
2、生物测定在温室进行。选用口径18cm高20cm花盆,定量装入按比例配料的混合土(腐殖土∶砂土∶草碳=2∶1∶1),每批生测10~30个菌株,每株设10个(花盆),每花盆(经7%漂白粉清毒)用待测菌处理的种子10粒。处理种子的菌液浓度108cfu/ml左右,每粒种子上附着的菌体量为105~106cfu/粒。定期浇水,统一管理。30天后调查苗总鲜重、根鲜重、枝叶鲜重。每个菌株重复生测三次,选出稳定、显著增产的菌株,进入田间试验。田间效果稳定的,即行投产。
3、菌种培养、换代、保藏划线接种于牛肉蛋白胨培养基(5克蛋白胨、3克牛肉汁、15-20克琼脂,配1000毫升水)斜面,4℃(短期)或-10℃(长期)冰箱或冷库保存,定期转管传代(划线法)。
4、作药增产菌的生物学特性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体直杆状、成链、光镜下长2.5-3.5微米、宽1微米、革兰氏反应阳性,芽孢椭圆成柱状,中生,孢囊不膨大,原生质内含有不着色颗粒。洋菜平板培养,菌落园形,直径0.2cm,边缘整齐,稍隆起,无光泽,不透明,蜡质;液体培养,形成菌膜。生长温度15-45℃,最适27-32℃,适宜PH6.0-7.5,适宜碳源麦芽糖、蔗糖,适宜氨源为蛋白胨,无机氨源为NH4,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木糖、乳糖、甘露醇不产酸。水解淀粉,利用柠檬酸盐原硝酸盐成亚硝酸盐,7%Nacl中生长,PH5.7生长,V、P阳性,V、P液培养后PH4.56。能厌氧生长,接触酶阳性,碳水化合物产气阴性,不产生吲哚,苯丙氨酸脱氨阴性。
二、增产菌的发酵工艺增产菌发酵工艺分为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和粉剂生产三种;1、固体发酵工艺(见附

图1)(1)先将草碳干燥、然后经机械粉碎为细度30目/寸,在加水搅拌,含水量达40%后,再装袋,送入121℃条件下,灭菌30分钟,制成无菌固体培养料。
(2)先将原菌种活化,接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在将固体培养菌种接入液体培养液,进行摇床培养成原菌液,然后加无菌水稀释,制成菌液。
(3)将制成的菌液接入PH7-7.4的无菌固体培养料中,每克固体培养料接种量为4×104cfu/g以上,固体培养料接种后,送入培养室培养成固体增产菌,再经包装标记,即为产品。
(4)上述培养基、培养液、培养料均采取高压蒸汽灭菌,即在121℃、压力0.5kgF/cm2条件下灭菌30分钟。菌种扩大培养、摇床培养和培养室培养的温度为22-35℃,培养30-48小时。
(5)固体培养料配方为草碳90g、水10g、PH值7。
2、液体发酵工艺(见附图2)(1)先将原菌种活化,送入扁瓶扩大培养,然后配制孢子液,用于种子罐接种。
(2)先将种子罐灭菌后,在装入培养液灭菌,冷却至30℃时,将孢子液接入培养液中,然后灌入无菌空所培养,即得种子罐发酵菌液。
(3)先将发酵罐灭菌,在装入培养液灭菌,然后保压降温至25-30℃时,按1-2%的接种量将种子罐发酵菌液接入发酵罐培养液中培养,然后放罐制成粉剂或直接液体包装即为产品。
(4)上述灭菌采取高压蒸汽灭菌,即在121℃,压力0.3-0.5kgF/cm2的条件下,灭菌30分钟,种子罐、发酵罐培养液灭菌搅拌速度230-250转/分。种子罐接种后,在25-35℃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发酵罐接种后,在28-35℃条件下,培养18-30小时;扁瓶扩大培养在22-32℃条件下培养30-48小时,通过量为v/vl:1.
(5)种子罐配方为花生饼粉0.3-0.8%,鱼粉0.3-0.8%、玉米浆0.3-0.8%、豆油0.1-0.5%、葡萄糖0.2-0.4%,PH值消毒前7.5、消毒后7.0-7.4。
(6)发酵罐配方花生饼粉1.5-3%、鱼粉0.3-0.8%、玉米浆1.5-2.5%、豆油0.2-0.5%、糊精0.3-0.6%、(葡萄糖0.1-0.3%+淀粉0.3-0.5%)、硫酸镁0.05-0.1%、磷酸二氢钾0.03-0.043、碳酸钙0.7-1.6%、PH值消毒前7.5-7.8、消毒后7.0-7.4。
三、产品质量标准1、固体发酵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的含菌量为10亿/g以上产品没有污染现象,包装袋不破损、袋口密封。
2、液体发酵产品质量标准含菌量在每毫升20亿个以上芽孢成熟有少量芽孢脱落,PH值7.6-7.9无杂菌污染。
四、作物增产菌的应用方法作物增产菌菌剂主要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菜、花生、大豆、西瓜、甜菜、棉花、烟草、苎麻、林果、人参和药材等所有作物上,均有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抗性、防治病害的效果。
作物增产菌可与杀虫剂、杀菌剂(杀细菌剂除外)、微肥混用,可与低浓度除草剂混用。作物增产菌菌剂目前主要有三种剂型固体菌剂、液体菌剂和可湿性粉剂。
(一)、拌种1、固体菌剂先将种子用水浸湿,每亩用50-100克均匀撒入种子中,翻动数次,使菌剂均匀沾附在种子表面,稍晾干后即可播种。
2、液体菌剂每亩用30-50毫升加适量水均匀浸沾在种子表面,稍晾干后,即可播种。(用量参考简介表)(二)、喷雾1、固体菌剂每亩取30-50克固体菌剂,用每亩喷雾所需的水量进行稀释,取两层纱布或用过滤器进行过滤,以防固体颗粒塞住喷雾器,然后将滤液均匀喷到植株上。
2、液体菌剂取液体菌剂用每亩喷雾所需的水量稀释,然后将液体菌剂喷到每亩地的植株上。(用量见简介表)(三)、浸沾根苗1、固体菌剂每亩取30-50克固体菌剂,用每亩浸沾根苗所需的水量稀释,将根苗上均匀地浸沾上菌液,稍晾即可扦插、栽植。(用量参考简介表)2、液体菌剂每亩取25毫升液体菌剂,用每亩浸沾根苗所需的水量稀释,将根苗上均匀地浸沾上菌液,稍晾干后即可扦插栽植。
(四)、可湿性粉剂用法同固体或液体制剂,用量为液体制剂的五分之一。
下面叙述增产菌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极度广泛的适应性。可在各不同地区发挥作用,不受气候条件、土壤酸碱性、水份、肥力状况等限制,只要作物能长就能起作用。
2、可用于多种作物。增产菌是从不同作物筛选出来的菌株,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作物。迄今用过的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甘薯、棉花、甜菜、大豆等48种作物,都有成效。
3、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一般可达10%以上,其中水稻为7.1-31.8%、小麦为9.3-25.8%、玉米为5.2-19.8%、棉花为6.4-21.5%、油菜为8.6-28.5%、甘薯为16.9-25.3%、甜菜为20-30%、大豆为12-15%,有些增产2-3成以上的农作物也为数不少。
4、显著改进产品品质。如甜菜含糖量提高0.5-1度;西瓜含糖量提高1-1.5度;水稻、小麦等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增加、甘薯淀粉含量提高;棉花纤维支数提高7.0-22.7%;油菜亚油酸、棕榈酸增加6.7%、有害的芥子酸反而降低10.1%;烟草尼古丁含量提高11.5%;人参皂甙含量提高25%。
5、抗逆能力增强。如(1)抗病性在水稻上使用时,稻瘟病减少61.4-76.3%;油菜菌核病减少50%;西瓜炭疽病减少60%;番茄病毒病减少40%。(2)抗寒性、抗霜性、抗旱性、抗干热风等抗逆性能力均有增强。
6、没有污染,没有残毒,不影响生态环境。增产菌使用到植物体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局部位置上形成优势,发挥其积极作用,时间一延长,作物发育生长,增产菌很快恢复到使用前的数量和状态。增产菌可以促进植物吸收土中过剩氮,减少了亚硝酸盐的危害,促进环境的良性循环。
7、成本低廉。例如油菜育苗移栽上使用增产菌,每亩只要一分五厘钱的成本,一般每亩地只用2角钱左右的投资就可以了,每亩投资4角钱就算多的了。
8、使用方便。增产菌可以用于拌种、浸沾秧苗,以及喷洒并可以同农药等混合使用。增产菌还可以用做包衣,利用菌剂做成大粒化种子(或丸粒化种子)。增产菌可以在播种、秧苗、分蘖、起身、拔节、孕穗等多环节使用,使用时间长,菌种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下面叙述本发明的发酵工艺的最佳实施例1、固体生产发酵工艺(见附图1)草碳为原料(1)生产工艺草碳的干燥、机械粉碎、加水搅拌、装袋,灭菌,原菌种的活化,菌种的扩大培养,培养液的制取,接种,摇床培养菌液加无菌水稀释,固体接种,培养室培养,质检、封口、打包、标记。
(2)菌种培养用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牛肉汁3g蛋白胨5g琼脂20g水1000mlPH值=7液体培养基牛肉汁3g蛋白胨5g水1000mlPH=7
(3)要求机械粉碎,细度为30目/英寸以上。加水后的草碳的含水量为40%左右。
固体接种每袋接菌液30ml,每克固体接种量为4×104cfv/g以上。
固体菌剂培养温度为恒温30℃。培养时间为24小时。
菌种扩大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8小时。
菌液摇床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8小时。
固体培养PH值在7.0左右。
(4)固体生产用培养料的配方草碳90g加水10gPH值=72、液体生产发酵工艺(见附图2)(1)菌种准备先将原菌种活化(划线接种于牛肉汁蛋白胨斜面,28-35℃下培养24-30小时),然后送入28℃条件下,扁瓶扩大培养48小时,经培养得到的菌种制成孢子液,用于种子罐接种之用。
(2)种子罐发酵工艺步骤参考(工艺流程图(见附图2)种子罐配方花生饼粉0.5%鱼粉0.5%玉米浆0.5%豆油0.25%葡萄糖0.3%调PH值消毒前PH值为7.5,原则上保证消毒后PH值保持在7.0-7.2之间。
种子罐培养温度为28-32℃,罐压保持0.3-0.5kgF/cm2,通气量一般为V/1∶1,培养时间一般为8小时,种子罐接种量为发酵液的1-2%。
种子检查分别于接种后的4、6、7小时取样检查,测定PH值。
移罐前检查检查此时菌体生长迅速,整齐粗壮,含菌量在2亿/毫升以上无杂菌污染,即可移罐。
(3)发酵罐发酵生产工艺步骤参考(工艺流程图(见附图2)发酵罐配方花生饼粉2%鱼粉0.5%玉米浆1.8%豆油0.3%糊精0.5%(葡萄糖0.1%+淀粉0.4%)硫酸镁0.075%磷酸二氢钾0.04%硫酸钙0.5%
调PH值消毒前PH值7.5-7.8之间。原则上保证消毒后PH值在7.0-7.2之间。
发酵罐的接种量一般为发酵液的1-2%。
发酵培养罐压0.3-0.5kgF/cm2,搅拌速度230-250转/分,通气量4小时前可以小一些,4小时后逐渐增至V∶V为1∶1;培养12小时前温度为30-32℃,12小时后可提高至32-34℃,可促进芽孢的形成。整个发酵时间为18-22小时。
在上述条件下培养,接(移)种后,6小时开始每2小时取样镜检一次并测定PH值、检查菌生长情况,该菌接种后4-8小时繁殖迅速,菌数急剧上升,10小时后原生质开始浓缩,14小时约有50%形成芽孢,17-20小时为芽孢成熟阶段。
增产菌可湿性粉剂制作工艺流程液体生产结束,经加工处理可制得粉剂。
液体生产、加吸附剂(轻质碳酸钙),机械搅拌,离心机离心过滤,干燥,加湿润剂(中性洗衣粉或皂角等0.3%),机械粉碎,检验,包装。
根据液体菌剂的含菌量高低确定吸附剂的数量。
菌的吸附回收率可达95%。
要求烘干温度不超过80℃烘干时间不超过4小时粉剂的湿度不超过10%粉剂的含菌量不低于100亿/g粉剂的细度为200目/英寸
权利要求
1.一种作物增产菌的选育和发酵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分离筛选、固体发酵工艺、液体发酵工艺和可湿性粉剂生产(1)分离筛选方法选取作物根、茎、叶、花、种子、果实、块根(茎)等器官的不同部位10克,放入装有40毫升灭菌水和10粒玻璃球的三角瓶中,200-300rpm振荡10分钟(表皮以内的组织先磨,再振荡)、静置半分钟,用10毫升灭菌吸管吸取5毫升上清液注入灭菌试管,将试管置80℃水浴内处理10分钟,接种培养分离筛选出芽孢杆菌,所得芽孢杆菌在温室生物测定,种子处理所用菌液浓度103cfv/ml左右,播种于花盆中(腐殖土砂土草碳=2∶1∶1),随机区组排列,每个菌株生测三次,选出稳定、显著增产的菌株,进入田间试验,田间效果稳定的,即得投产;(2)固体发酵工艺;a、先将草碳干燥,然后经机械粉碎为细度30目/寸,在加水搅拌,含水量达40%后,再装袋,送入121℃条件下,灭菌30分钟,制成无菌固体培养料;b、先将原菌种活化,接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在将固体培养菌种接入液体培养液,进行摇床培养成菌液,然后加无菌水稀释,制成菌液;c.将制成的菌液接入PH7-7.4的无菌固体培养料中,每克固体培养料接种量为4×104cfv/g以上,固体培养料接种后,送入培养室培养成固体增产菌,再经包装标记,即为产品;d、上述培养基、培养液、培养料均采取高压蒸汽灭菌,即在121℃、压力0.5KgF/cm2条件下灭菌30分钟,菌种扩大培养、摇床培养和培养室培养的温度为22-35℃,培养30-48小时;e、固体培养料配方为草碳90g、水10g、PH值7;(3)液体发酵工艺a、先将原菌种活化,送入扁瓶扩大培养,然后配制成孢子液,用于种子罐接种。b、先将种子罐灭菌后,在装入培养液灭菌,冷却至30℃时,将孢子液接培养液中,然后通入无菌空气培养,即得种子罐发酵菌液;c、先将发酵罐灭菌,在装入培养液灭菌,然后保压降温至25-30℃时,按1-2%的接种量将种子罐发酵菌液接入发酵罐培养液中培养,然后放罐制成粉剂或直接液体包装即为产品,d、上述灭菌采取高压蒸汽灭菌,即在121℃、压力0.3-0.5kgF/cm2的条件下,灭菌30分钟,种子罐、发酵罐培养液灭菌搅拌速度230-250转/分,种子罐接种后,在25-35℃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发酵罐接种后,在28-35℃条件下,培养18-30小时,扁瓶扩大培养在22-32℃条件下培养30-48小时后,通气量为v/v1∶1;e、种子罐配方为花生饼粉0.3-0.8%、鱼粉0.3-0.8%、玉米浆0.3-0.8%、玉米浆0.3-0.8%、豆油0.1-0.5%、葡萄糖0.2-0.4%、PH值消毒前7.5消毒后7.5、消毒后7.0-7.4;f、发酵罐配方花生饼粉1.5-3%、鱼粉0.3-0.8%、玉米浆1.5-2.5%、豆油0.2-0.5%、糊糖0.3-0.6%(葡萄糖0.1-0.3%+淀粉0.3-0.5%)、硫酸镁0.05-0.1%、磷酸二氢钾0.03-0.04%、碳酸钙0.3-0.6%、PH值消毒前7.5-7.8、消毒后7.0-7.4;液体产生结束,经加工处理可制得粉剂;液体生产、加吸附剂(轻质碳酸钙),机械搅拌,离心机离心过滤,干燥,加湿润剂(中性烍衣粉或皂角等0.3%),机械粉碎,检验,包装;根据液体菌剂的含菌量高低确克吸附剂的数量;菌的吸附回收率可达95%;要求烘干温度不超过80℃,烘干时间不超过4小时粉剂的湿度不超过10%,粉剂的含菌量不低于100亿/g,粉剂的细度为200目/英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固体发酵菌种扩大培养,温度为28℃,培养48小时,固体发酵菌液摇床培养温度为30℃,培养48小时,无菌固体培养料PH值为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种子罐培养液配方为花生饼粉0.5%、鱼粉0.5%、玉米浆0.5%、豆油0.25%、葡萄糖0.3%、PH值消毒前7.5、消毒后7.0-7.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发酵罐培养液配方为花生饼粉2%、鱼粉0.5%、玉米浆1.8%、豆油0.3%、糊精0.5%(葡萄糖0.1%+淀粉0.4%)硫酸镁0.075%、磷酸二氢钾0.04%、碳酸钙0.5%、PH值消毒前7.5-7.8、消毒后7.0-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扁瓶扩大培养的温度28℃,培养48小时,种子罐发酵温度28-32℃,培养8小时,发酵罐发酵在12小时前温度为30-32℃,12小时后提高到32-34℃,发酵18-22小时。
全文摘要
一种作物增产菌的分离方法及其发酵工艺,先取作物根、茎、叶、花等器官,经分离并水浴处理得到芽孢杆菌,再经温室筛选及大田试验验证,对作物有益的芽孢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料上或者液体培养液中,在22—35℃条件下,培养30—48小时,从而得到增产菌。该增产菌可用在作物上拌种、沾根、喷雾等,能促使作物增产10%以上,提高产品品质,增强抗逆能力,并且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工艺流程简单、没有污染、没有残毒、不影响生态环境等优点。
文档编号C12N1/20GK1035319SQ88106560
公开日1989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88年9月28日
发明者陈延熙, 梅汝鸿 申请人:北京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