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窖外水底清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窖淤泥的清理设备,特别是一种窖外水底清泥器。
长期以来人们清理窖底淤泥时都是把窖水舀尽之后,人进入窖中清理淤泥的,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同时还受到阴湿之气的侵蚀和时令限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对身体也造成了一定伤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不下窖而可以清理淤泥的窖外水底清泥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窖外水底清泥器里由盛泥器、施力杆、牵提绳和倒泥绳组成,盛泥器是由盛泥盆1、吞泥口3、吞泥舌2组成,在盛泥盆1的侧面上开一三角形的吞泥口3,吞泥口3上设一吞泥舌2,其形状与吞泥口3相似,但周圈大出1厘米,并且能够绕吞泥吞根的连接点10转动;盛泥盆口上固定一受力担4,其长度与盆口直径相同,受力担4左端与盆口连接处设一拴绳环6,在盆口边沿上与吞泥舌2尖端头直对处设一穿绳环8,与拴绳环6和穿绳环8等距离处设有拴绳环9。施力杆是将杆头杈13套装在杆体12上,杆尾11处装一横杆。
本发明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省人力、卫生清洁等优点,造价低廉,普及性强。
队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盛泥器主视图附图3是盛泥器俯视图附图4是施力杆结构示意中1-盛泥盆,2-吞泥舌,3-吞泥口,4-受力担,5、6、7、9-拴绳环,8-穿绳环,10-吞泥舌根与盛泥盆连接点,11-杆尾,12-杆体,13-杆头杈,14-牵提绳,15-倒泥绳,16-控制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用冲压工艺制成分量轻、不生锈且有一定强度的盛泥器,施力杆的杆头杈13用金属焊接后套装在杆体12上,将用户自备的牵提绳14下部分成三股后,先将两股分别与拴绳环6、9连接,在另一股末梢约11厘米处打一控制结16,控制结16的大小以不能通过穿绳环8为准,再将绳头穿过穿绳环8后拴在拴绳环7上,再将用户自备的倒泥绳15一头与拴绳环5连接,另一头与牵提绳14相接。施力杆的木制杆体12也由用户根据窖深自备,杆体12必须长于窖深,牵提绳14要长于施力杆。
使用时首先把盛泥器吊到窖中水面上,然后把施力杆的杆头杈13伸骑在受力担4上,再一同伸人水底,放松牵提绳14,在杆尾11用于顺吞泥舌尖的方向压转施力杆约两周,淤泥就从吞泥口3进入装满盛泥盆1,之后将施力杆移出盛泥器置于一旁,提动牵提绳14使控制节16离开穿绳环8带动吞泥舌2关闭吞泥口3,将盛泥器提出窖外,提动倒泥绳将泥倒出。如此反复,就能在窖外将水底的淤泥清理干净。
权利要求
1.一种窖外水底清泥器,由盛泥器、施力杆、牵提绳和倒泥绳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泥器是由盛泥盆(1)、吞泥口(3)和吞泥舌(2)组成,在盛泥盆(1)的侧面上开一三角形的吞泥口(3),吞泥口(3)上设一与其形状相似但周圈大出1厘米并且能够绕吞泥舌根的连接点(10)转动的吞泥舌(2),盛泥盆口上固定一受力担(4),其长度与盆口直径相同,受力担(4)左端与盆口连接处设一拴绳环(6),在盆口边沿上与吞泥舌(2)尖端头直对处设一穿绳环(8),与拴绳环(6)和穿绳环(8)等距离处设一拴绳环(9),盛泥盆(1)底部中心处设一拴绳环(5);所述的施力杆是将杆头杈(13)套装在杆体(12)上,杆尾(11)处装一横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窖外水底清泥器,由盛泥器、施力杆、牵提绳和倒泥绳组成,在盛泥盆侧面开一三角形吞泥口,吞泥口上设一吞泥舌;盛泥盆口上固定一受力担,受力担左端与盆口连接处设一拴绳环,盆口边沿上与吞泥舌尖端头直对处设穿绳环;施力杆是将杆头杈套装在杆体上,杆尾处装一横杆。本发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省人力,造价低廉,普及性强。
文档编号C12G3/02GK1233651SQ9810817
公开日1999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9日
发明者赵振亚 申请人:赵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