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芹菜深加工产物的提取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芹菜中提取和纯化植物化学物的工艺。
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研究热点与服务领域直接指向当今困扰人们的生命问题,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人体过氧化(即氧化性损伤)所产生的自由基,与一些常见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老年退行性疾病,肺部和肾部疾病等)、衰老及癌症有关。要防治这些疾病就要清除自由基,清除自由基有两种办法。一是增加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酶系统,如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转硫酶等。二是补充非酶系统即天然的抗氧化物,如一些维生素、谷胱甘肽、微量元素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非营养因子等。几年前国外学者从蔬菜水果中发现一大类维生素以外的物质叫做植物化学物(phy-t0chemicals)。这些物质是食物中的非营养因子,但却是目前抗癌、延缓衰老,防御疾病等领域研究中最新的前沿物质。国外已报导有20余种食物富含植物化学物,其中包括芹菜。芹绿素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设备从芹菜中提出来的植物化学物,其主要特点是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叶绿素及类黄酮等。植物蛋白因其为小分子蛋白,能有效地被机体吸收而提供能量;丰富的矿物质尤其是钾离子有良好的抗疲劳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铁、锌、钙等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而叶绿素及类黄酮均有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作用,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和癌症。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芹菜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作用,其功效成分已被证明为3-n-丁基-2苯并(c)呋喃酮(3-n-butylphthalide,Buph),而最近新加坡学者D.Tsi又证明了芹菜汁对高血脂大鼠模型的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作用,而作用机理并非是单纯的Bupb作用,说明芹菜是从多渠道发挥其降脂生物学作用的。
目前人体获得芹绿素的主要手段是吃芹菜,多吃蔬菜是值得提倡的,但由于老年人牙齿松动、胃纳不佳、一些患慢性疾病的人食欲和食量下降、儿童偏食等原因,往往每日不能食入足够量的水果或蔬菜,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人们迫切需要的急需。
本发明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把芹菜中的营养素及具有生物活性的非营养因子提取,精制的工艺。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将芹菜原料→去杂→清洗→破碎←榨汁→均质→浓缩→干燥便可得到芹绿素。
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提取的芹绿素中含有较高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非营养因子,具有降血脂、提高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等生物功效和保健作用,每天可随时方便地食用,这对于预防疾病提高人们的体质具有重大作用。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如图,将芹菜原料去杂、清洗、破碎、榨汁、均质、浓缩、低温真空干燥便可得到芹绿素,所制得芹绿素的营养成份如下芹绿素 芹菜总蛋白质 39.4% 1.4%总脂肪 17.3% 0.2%VC 无 5mg/100g维生素B10.25mg/100g 0.0lg/100g维生素B20.642mg/100g 0.19mg/100g铁 Fe 237.43mg/100g6.9mg/100g锌 Zn 147.28mg/100g0.38mg/100g钙 Ca 113.24mg/100g38.00g/100g水份96.3%叶绿素 1000mg/100g 25mg/100g芹绿素氨基酸 (mg/100g)
天冬氨酸 3497.24苏氨酸 2029.42丝氨酸 2068.05谷氨酸 5834.02脯氨酸 2507.39甘氨酸 2845.14丙氨酸 3058.41缬氨酸 3051.15蛋氨酸 786.01异亮氨酸 2270.06亮氨酸 3807.14酪氨酸 1525.82苯氨酸 1754.12赖氨酸 2968.67总量 38,002.64(胱、组、精氨酸未测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将芹菜原料→去杂→清洗→破碎→榨汁→均质→浓缩→喷雾干燥→芹绿素,所得芹绿素的营养成分如下水分(%) 10.04蛋白质(%) 21.14脂肪(%) 3.36总糖(%) 6.88灰分(%) 25.72Fe(mg/100g)8.2Zn(mg/100g)2.9Ca(mg/100g)53权利要求
1.一种芹菜深加工产物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将芹菜原料→去杂→清洗→破碎→榨汁→均质→浓缩→真空冷冻干燥→芹绿素。
2.一种芹绿素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将芹菜原料→去杂→清洗→破碎→榨汁→均质→浓缩→喷雾干燥→芹绿素。
全文摘要
一种芹菜深加工产物的提取工艺,是将芹菜原料→去杂→清洗→破碎→榨汁→均质→浓缩→干燥→芹绿素,所制得的芹绿素含有较高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非营养因子,具有降血脂、提高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等生物功效,特别适合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儿童等每日随时食用。
文档编号A23L1/212GK1250612SQ99112879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1日
发明者吴坤 申请人: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