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822918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果蔬加工与贮藏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它是将荔枝 果肉打浆、护色并浓缩,然后加入适当添加剂,利用喷雾干燥机将果浆加工成粉末,通过工 艺优化获得了良好的荔枝果粉产品。
【背景技术】
[0002] 荔枝是茂名的特色水果。茂名荔枝每年的产量30?40万吨,约占世界荔枝产量 的五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近年来基地化建设和规模化生产带来了荔枝总 量的飚升,但由于荔枝以鲜销为主,深加工比例太低,果贱伤农、增产不增收已成为突出的 问题。目前茂名的荔枝加工主要有干制、腌渍、果汁加工、酒类加工、香料加工等。
[0003] 荔枝粉具有保存和食用方便、可调性强及营养丰富等特点,可作为配料加工其他 产品,几乎能用到食品加工的各个领域。将荔枝加工成粉,一方面开发出了一种新产品,另 一方面又能提高荔枝的综合利用程度。采用喷雾法开发荔枝粉,既可直接冲饮,又可作为复 合食品添加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该方法是将外表完好、无腐烂、九成熟的荔 枝用水清洗晾干,去壳去核后立即放入pH=2. 0?4. 0、温度25?35°C、浓度0. 8?I. 2mmol/ L的谷胱甘肽溶液中护色8?12min,经85?95°C、25?35s热烫灭酶后,过滤、均质,加入 助干剂麦芽糊精32. 5?42. 5g/100mL,以入料温度65?77°C、入料流量5?9mL/min、入料 浓度20?30%进行喷雾干燥即得。
[0005]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经该工艺加工的荔枝粉,出粉量2. 357g/20mL,水分含量可 低至3%。荔枝粉保持荔枝原有的色泽、风味和纤维质,粒度均匀,冲调性好,具有良好的膨润 性,食用时无粗糙感。除直接食用外,还可作为配料加工其他产品,几乎能用到食品加工的 各个领域。
【附图说明】
[0006] 图1是入料温度对荔枝粉含水量的影响的曲线图。
[0007] 图2是入料流量对荔枝粉含水量的影响的曲线图。
[0008] 图3是入料浓度对荔枝粉含水量的影响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实施例: 将外表完好、无腐烂、九成熟的荔枝用水清洗晾干,去壳去核后立即放入pH3. 0、30°C、 I. Ommol/L的谷胱甘肽溶液中护色lOmin,经90°C、30s热烫灭酶后,过滤、均质,加入助干剂 麦芽糊精37. 5g/100mL,以入料温度70°C、入料流量7mL/min、入料浓度25% (质量百分比浓 度)工艺参数下进行喷雾干燥。该工艺参数的确定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 优化获得的。
[0010] 试验及结果: 1、 荔枝粉的质量指标 依照NY/T 188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的绿色食品果蔬粉的标准, 荔枝粉各项指标如下: 表1荔枝粉感官指标
【主权项】
1. 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外表完好、无腐烂、九成熟的荔枝 用水清洗晾干,去壳去核后立即放入pH=2.O?4. 0、温度25?35°C、浓度0. 8?I. 2mmol/ L的谷胱甘肽溶液中护色8?12min,经85?95°C、25?35s热烫灭酶后,过滤、均质,加入 助干剂麦芽糊精32. 5?42. 5g/100mL,以入料温度65?77°C、入料流量5?9mL/min、入料 浓度20?30%进行喷雾干燥即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谷胱甘肽溶液的pH 为3. 0、温度为30°C、浓度为I.Ommol/L。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谷胱甘肽溶液中护 色lOmin。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热烫灭酶的温度为 90°C、时间为30s。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助干剂麦芽糊精的浓 度为 37. 5g/100mL。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喷雾干燥的入料温度 为70°C、入料流量为7mL/min、入料浓度为25%。
【专利摘要】一种荔枝粉的加工方法,该方法是将外表完好、无腐烂、九成熟的荔枝用水清洗晾干,去壳去核后立即放入pH=2.0~4.0、温度25~35℃、浓度0.8~1.2mmol/L的谷胱甘肽溶液中护色8~12min,经85~95℃、25~35s热烫灭酶后,过滤、均质,加入助干剂麦芽糊精32.5~42.5g/100mL,以入料温度65~77℃、入料流量5~9mL/min、入料浓度20~30%进行喷雾干燥即得。本发明可保持荔枝原有的色泽、风味和纤维质,粒度均匀,冲调性好,具有良好的膨润性,食用时无粗糙感。
【IPC分类】A23B7-154, A23B7-026
【公开号】CN104542945
【申请号】CN201510071183
【发明人】海金萍, 童汉清, 吴豪廸, 姜翠翠
【申请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