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撞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加工技术,具体讲是姜撞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牛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是天然的营养因子,具有补肺养脾,镇静安神的功效,而且含有的活性钙是人们最好的钙源之一,目前,牛奶与生姜混合制成的姜撞奶,主要通过生姜研磨来榨取姜汁,研磨榨取姜汁费时费力,而且不能充分利用生姜的营养因子,影响其食用价值,所得到的姜汁对后期加工中牛奶的凝结造成一定影响,在姜汁与牛奶混合过程中,由于姜汁在牛奶中添加量的控制范围大,使混合后凝固性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影响生姜汁食用价值,浸提方便,改善生姜汁与牛奶混合中的添加量,使混合后液体凝固性好的姜撞奶制作方法。
[0004]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姜撞奶制作方法,以牛奶和生姜汁为主要原料,制作配方为:选取浓度为13-15%的牛奶、黄原胶添加量为0.13-0.14%、生姜汁添加量为8-10%,其制作的方法如下:
步骤1,将新鲜生姜清洗、去皮、护色后,以PH值为5.4-5.6的去离子水为浸提液,在浸提温度为60-65°C,浸提料液比为1:35的条件下浸提45分钟得到生姜汁;
步骤2,在鲜牛奶中加入水,使牛奶浓度稀释为13-15%,向稀释的牛奶添加0.13-0.14%黄原胶、3%白砂糖和0.1%柠檬酸均质、杀菌冷却;
步骤3,在温度为70-73°C情况下,取8-10%生姜汁加入浓度为13-15%的牛奶中,制得姜撞奶液体PH值为6.3-6.5。
[0005]本发明姜撞奶制作方法,采用牛奶和生姜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去离子水浸提生姜汁,使浸提的生姜汁不影响食用价值,浸提方便,减小牛奶浓度范围,合理控制生姜汁在牛奶中的添加量,使混合后液体凝固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06]本发明姜撞奶制作方法,采用牛奶和生姜作为主要原料,制作配方为:选取浓度为13-15%的牛奶、黄原胶添加量为0.13-0.14%、生姜汁添加量为8_10%,通过去离子水浸提生姜汁,使浸提的生姜汁不影响食用价值,浸提方便,减小牛奶浓度范围,合理控制生姜汁在牛奶中的添加量,使混合后液体凝固性好。
[0007]实施例1
首先将新鲜生姜清洗、去皮、护色后,以PH值为5.4的去离子水为浸提液,在浸提温度为60°C,浸提料液比为1:35的条件下浸提45分钟得到生姜汁,再将鲜牛奶中加入水,使牛奶浓度稀释为13%,向浓度为13%牛奶添加0.13%黄原胶、3%白砂糖和0.1%柠檬酸均质、杀菌冷却,最后在温度为70°C情况下,取8%生姜汁加入浓度为13%的牛奶中,制得的姜撞奶液体PH值为6.3。
[0008]实施例2
首先将新鲜生姜清洗、去皮、护色后,以PH值为5.5的去离子水为浸提液,在浸提温度为63°C,浸提料液比为1:35的条件下浸提45分钟得到生姜汁,再将鲜牛奶中加入水,使牛奶浓度稀释为14%,向浓度为14%牛奶添加0.135%黄原胶、3%白砂糖和0.1%柠檬酸均质、杀菌冷却,最后在温度为72°C情况下,取9%生姜汁加入浓度为14%的牛奶中,制得的姜撞奶液体PH值为6.4。
[0009]实施例3
首先将新鲜生姜清洗、去皮、护色后,以PH值为5.6的去离子水为浸提液,在浸提温度为65°C,浸提料液比为1:35的条件下浸提45分钟得到生姜汁,再将鲜牛奶中加入水,使牛奶浓度稀释为15%,向浓度为13%牛奶添加0.14%黄原胶、3%白砂糖和0.1%柠檬酸均质、杀菌冷却,最后在温度为73°C情况下,取10%生姜汁加入浓度为15%的牛奶中,制得的姜撞奶液体PH值为6.5。
【主权项】
1.姜撞奶制作方法,以牛奶和生姜汁为主要原料,其特征是:制作配方为:选取浓度为13-15%的牛奶、黄原胶添加量为0.13-0.14%、生姜汁添加量为8_10%,其制作的方法如下:步骤1,将新鲜生姜清洗、去皮、护色后,以PH值为5.4-5.6的去离子水为浸提液,在浸提温度为60-65°C,浸提料液比为1:35的条件下浸提45分钟得到生姜汁; 步骤2,在鲜牛奶中加入水,使牛奶浓度稀释为13-15%,向稀释的牛奶添加0.13-0.14%黄原胶、3%白砂糖和0.1%柠檬酸均质、杀菌冷却; 步骤3,在温度为70-73°C情况下,取8-10%生姜汁加入浓度为13-15%的牛奶中,制得姜撞奶液体PH值为6.3-6.5。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姜撞奶制作方法,采用牛奶和生姜作为主要原料,选取浓度为13-15%的牛奶、黄原胶添加量为0.13-0.14%、生姜汁添加量为8-10%,通过去离子水浸提生姜汁,使浸提的生姜汁不影响食用价值,浸提方便,减小牛奶浓度范围,合理控制生姜汁在牛奶中的添加量,使混合后液体凝固性好。
【IPC分类】A23C9/152
【公开号】CN105076415
【申请号】CN201410186546
【发明人】张春超
【申请人】张春超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