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陈皮金花茯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陈皮金花茯茶,其特征在于,通过盖体、壳体、连接线和限位体的相互作用,将金花茯茶置于陈皮壳体内并实现封装,使陈皮与金花茯茶充分融合,泡出的茶叶结合两者的优点;在完整柑橘上切出圆形或椭圆形的柑橘皮形成盖体,通过盖体的切口去除柑橘果肉,剩余的柑橘皮形成壳体,连接线自下而上穿过整个壳体和盖体,实现将两者的合并,防止内部金花茯茶散落;本实用新型的陈皮金花茯茶具有透气性强、茶叶保质期长、外形美观等优点,在制作、保存过程中通过连接线可以将茶叶挂起,实现均匀晒制。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的陈皮金花茯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陈皮金花茯茶。
【背景技术】
[0002]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中特色产品,是全发酵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美称为茯茶。数百年来,茯茶以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与奶、肉并列,成为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一般情况下,茯茶陈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浓,茶汤越易冲泡出来,茶汤色泽红艳明亮。特别是茶中的金花一冠突散囊菌,属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只存在于千年灵芝中,是一种对人体极其有益的真菌,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抗福射、抗癌症的功效,能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
[0003]然而,市面上流通的金花茯茶多数以长方体茯砖为主,外形类似、成份接近,缺乏创新性的设计和结构,无法满足市场消费的新需求。同时,市场中柑橘茶普遍是在柑橘皮上开口,去除果然后将茶叶放入其中,为防止开口处茶叶洒落,需要将柑橘茶的开口向下放置再进行烘干、然后翻转,其制作工序复杂,而且大部分企业直接用纸或塑料纸紧裹成品柑橘茶,导致商品不完整,外形不美观。特别是在晒制过程中,若对柑橘茶进行翻转,柑橘内的茶叶容易漏出;柑橘内通气性差,水汽排出效果不良,当存放时间较长时,茶叶有发生霉变的风险。因此,很有必要结合茯茶和柑橘茶两者的特点进行创新,改良现有金花茯茶的形式,优化柑橘茶的传统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陈皮金花茯茶,该结构可以有效防止茶叶漏出,提高茶叶的透气性,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并将陈皮与金花茯茶的特点充分融合。
[0005]为了实现上述系统,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新型的陈皮金花茯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壳体、顶部透气孔、底部透气孔、连接线、上限位体、下限位体和金花茯茶;在完整柑橘上切出椭圆或圆形柑橘皮形成盖体;取下盖体后在剩余柑橘皮上形成的椭圆或圆形轮廓线为开口,通过开口去除柑橘果肉后的剩余柑橘皮形成壳体;在盖体中心位置打孔形成顶部透气孔,在壳体的底部中心位置打孔形成底部透气孔;连接线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底部透气孔、顶部透气孔,在盖体外部成环形结构,用于茶叶的挂晒;上限位体位于顶部透气孔上方,与连接线固定连接,用于固定壳体与盖体的位置;下限位体位于顶部透气孔下方,用于固定壳体与连接线的位置;在开口处,将金花茯茶置于壳体内部,之后通过调整上限位体位置合并壳体与盖体。
[0007]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0008]盖体是在柑橘蒂部所在区域切出的圆形或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橘皮,盖体面积为柑橘最大横截面积的1/4?1/2;所述壳体为柑橘去除盖体和内部果肉后的剩余橘皮;
[0009]顶部透气孔位于盖体中心或柑橘蒂部区域,径长为Imm?5mm;所述的底部透气孔位于壳体底部中心或柑橘的脐部区域,径长为Imm?5mm;顶部透气孔中心与底部透气孔中心的连线应与柑橘中线重合;
[0010]连接线为棉线、丝线或麻线,连接线自下向上依次穿过底部透气孔、顶部透气孔,在盖体外部成环形结构,用于茶叶在制作、保存、展示过程中的挂晒,该环形结构由盖体外部的连接线打结或编织形成;
[0011]上限位体和下限位体为竹签、牛皮纸垫片或空心塑料珠,连接线通过打结或编织方式与上、下限位体固定连接;
[0012]金花茯茶富含冠突散囊菌,所述金花茯茶需要经过熬釉、分拣、淋釉、摊凉等七个步骤制成:
[0013]一、熬釉:取适量黑毛茶投入烧开的水中,使用泾阳地下水文火熬制约30分钟,然后滤净茶渣,将茶釉静置放凉待用;
[0014]二、分拣:检查黑毛茶中是否有非茶类夹杂物;
[0015]三、淋釉:给分拣好的黑毛茶加入茶釉,充分拌匀;
[0016]四、软化:汽蒸至茶叶充分软化且无明水;
[0017]五、摊凉:将汽蒸好的茶叶摊开,使茶叶凉透;
[0018]六、装篓:将凉透的茶叶装于竹篓中,装篓时,茶叶含水量应在17%— 25%;
[0019]七、发花干燥:将竹篓置于发花架上进行自然发花,不进行人为干涉。发花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等到金花生长均匀茂盛后,可以增加通风,以保持空气干燥为目的,使竹篓中的茯茶尽快干透。
[0020]等待金花茯茶自然发花干燥后,将优选的金花茯茶装入柑橘壳体,进行封装,并悬挂晾晒。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发明采用连接线贯穿整个柑橘茶整体,使盖体有效地掩盖在壳体开口,恢复原果的外形,茶叶不会掉出。而且茶叶在果腔内避免阳光直射,得到保护,同时通过连接线可以将陈皮金花茯茶悬挂晾晒和保存,达到自然通风、均匀晒制的效果,茶叶品质得到了保证。同时,柑桔茶可以随意翻转,不需要逐个开口向上码放,大大减少码放与收取的时间,晒干或烘干的时间也有效缩短,提高劳动效率。
[0023]除此之外,陈皮金花茯茶中上下均设有透气孔,在晒制过程上下透气、易于水份与杂质的排出,增长了茶叶的保质期;进一步的,顶部和底部透气孔位于柑橘蒂部和脐部区域,由于除去了柑橘的蒂和脐,避免了蒂和脐的苦涩味对茶口感的影响,达到柑与茶叶的功效完美融合。
[002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的陈皮金花茯茶口感顺滑,香味浓厚,充分融合了陈皮和茶叶的特点,有着独特的香气。
【附图说明】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封装不意图;
[0028]其中,1-盖体,2-壳体,3-顶部透气孔,4-底部透气孔,5-连接线,6_上限位体,7_下限位体,8-金花茯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的陈皮金花茯茶,包括盖体(1)、壳体
(2)、顶部透气孔(3)、底部透气孔(4)、连接线(5)、上限位体(6)、下限位体(7)和金花茯茶
(8);在完整柑橘上切出椭圆或圆形柑橘皮形成盖体(I);取下盖体后在剩余柑橘皮上形成的椭圆或圆形轮廓线为开口,通过开口去除柑橘果肉后的剩余柑橘皮形成壳体(2);在盖体
(I)中心位置打孔形成顶部透气孔(3),在壳体(2)的底部中心位置打孔形成底部透气孔
(4);连接线(5)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底部透气孔(4)和顶部透气孔(5),在盖体(I)外部成环形结构,用于茶叶的挂晒;上限位体(6)位于顶部透气孔(3)上方,与连接线(5)固定连接,用于固定壳体(2)与盖体(I)的位置;下限位体(7)位于顶部透气孔(3)下方,用于固定壳体(2)与连接线(5)的位置;在开口处,将金花茯茶(8)置于壳体(2)内部,之后通过调整上限位体(6)将壳体(2)与盖体(I)合闭。
[003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示意图,连接线(5)采用食用级棉线,上限位体(6)和下限位体(7)使用竹签;为了使盖体(I)有效地掩盖在壳体(2)开口,恢复原果的外形,防止茶叶外漏,将连接线(5)与上、下限位体进行紧密绑定。
[003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的方案,将顶部透气孔、底部透气孔分别设置在柑的蒂部和脐部。在脐和蒂开设透气孔不仅可以在晒制过程上下透气、易于水份的排出,而且可以避免脐和蒂的苦味影响茶的口感。
[0032]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陈皮金花茯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壳体、顶部透气孔、底部透气孔、连接线、上限位体、下限位体和金花茯茶;在完整柑橘上切出椭圆形或圆形柑橘皮形成盖体;取下盖体后在剩余柑橘皮上形成的椭圆或圆形轮廓线为开口,通过开口去除柑橘果肉后的剩余柑橘皮形成壳体;在盖体中心位置打孔形成顶部透气孔,在壳体的底部中心位置打孔形成底部透气孔;连接线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底部透气孔、顶部透气孔,在盖体外部成环形结构,用于茶叶的挂晒;上限位体位于顶部透气孔上方,与连接线固定连接,用于固定壳体与盖体的位置;下限位体位于顶部透气孔下方,用于固定壳体与连接线的位置;在开口处,将金花茯茶置于壳体内部,之后通过调整上限位体的位置合并壳体与盖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陈皮金花茯茶,其征在于,所述盖体是在柑橘蒂部所在区域切出的圆形或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橘皮,盖体面积为柑橘最大横截面积的1/4?1/2;所述壳体为柑橘去除盖体和内部果肉后的剩余柑橘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陈皮金花茯茶,其征在于,所述的顶部透气孔位于盖体中心或柑橘蒂部区域,径长为所述的底部透气孔位于壳体底部中心或柑橘的脐部区域,径长为Imm?5mm;顶部透气孔中心与底部透气孔中心的连线应与柑橘中轴线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陈皮金花茯茶,其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线为棉线、丝线或麻线,连接线自下向上依次穿过底部透气孔、顶部透气孔,在盖体外部成环形结构,用于茶叶在制作、保存、展示过程中的挂晒,该环形结构由盖体外部的连接线打结或编织形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陈皮金花茯茶,其征在于,所述的上限位体和下限位体为竹签、牛皮纸垫片或空心塑料珠,连接线通过打结或编织方式与上、下限位体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陈皮金花茯茶,其征在于,所述的金花茯茶包含冠突散囊菌。
【文档编号】A23F3/34GK205682343SQ201620420632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1日 公开号201620420632.8, CN 201620420632, CN 205682343 U, CN 205682343U, CN-U-205682343, CN201620420632, CN201620420632.8, CN205682343 U, CN205682343U
【发明人】刘娜
【申请人】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