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条状体接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卷接机组的滤棒接收装置采用的是0型带横向传输滤棒的方式进行接收,每一个接收通道由两组对转的辊子组成,每组辊子分为主动皮带辊和从动皮带辊通过三条0型带进行传动,形成传动系,与另一组皮带传动系组成滤棒运输通道,两个传动系的转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设备运行时,滤棒通过皮带夹持,而进入滤棒储存箱。上述装置通过国内各大烟厂的使用发现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易发生堵棒:0型带在设备开始运行,即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而接收站所处的环境其散热较差,从而使皮带容易老化,发生松弛和断裂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夹持滤棒的两组皮带不能同步运动,使滤棒错位,从而造堵塞。2、产生皱棒:皮带在受热情况下会发生松弛,使滤棒在皮带上发生较大的轴向转动,从而使滤棒表面因与皮带之间的磨擦而发生挤压形成皱棒。3、易产生烂棒和碎棒:每组传动系由三条皮带组成,每组皮带如果出现松弛的程度不一样,那么各个皮带的传动速度就有差异,就会出现皮带与滤棒之间的快速磨擦,从而产生烂棒和碎棒。4、皮带断裂频繁,更换率较高。皮带在高速情况下,一侧与滤棒磨擦,另一侧与用于保持带型的托板磨擦,同时又处于高速转动状态,因此极易发生疲劳而出现断裂。皮带是本结构的易损件,更换频次较高,而且价格不菲。增加了维护成本。5、日常维护和检修困难:皮带作为疲劳易损件,其本身的检测较为困难,在大修和半月维护期间,只有直接更换,而无法测算其使用周期,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质量控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取消的极易造成故障的0形皮带、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由动力输入部件、动力分配部件、滤棒接收部件及滤棒传递部件构成,动力分配部件、动力输入部件及滤棒传递部件依次连接,所述的滤棒接收部件设在动力输入部件及滤棒传递部件的侧部。所述的动力输入部件包括箱体、输入皮带轮、涨紧轮及皮带,所述的输入皮带轮及涨紧轮设在箱体内,输入皮带轮设有两个,涨紧轮设在输入皮带轮的一侧,输入皮带轮上套设有皮带,利用输入皮带轮进行动力传输。所述的动力分配部件由齿轮箱及设置在箱体内的齿轮组构成,所述的齿轮箱与动力输入部件连接,所述的齿轮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齿轮、惰齿轮、中间齿轮及输出齿轮,将动力输入部分传输的动力进行分配,使滤棒接收及传输部分的三组辊组具有不同的传输速度,以满足阶梯传递的需要。所述的动力分配部件的外侧设有联轴器。所述的滤棒接收部件包括凸轮轴、行程开关、外导向杆、导向轴及挂钩,所述的凸轮轴及行程开关设在外导向杆的一侧,所述的导向轴与外导向杆平行设置,所述的挂钩设在外导向杆的另一侧,滤棒接收部件接收从传输系统内传来的滤棒,并将滤棒送到滤棒传递部件的入口处,而后由滤棒传递部件将滤棒传递到滤棒料斗,供卷接机组使用。所述的滤棒传递部件由依次设置的输入辊组、中间辊组、输出辊组及滑板、限位条、整理板、联轴器构成,输入辊组、中间辊组、输出辊组之间均设有滑板,所述的整理板设在输出辊组的外侧,所述的联轴器设在滤棒传递部件的内侧,与动力分配部件外侧上的联轴器连接。所述的输入辊组由两个输入辊组成,所述的中间辊组由两个中间辊组成,所述的输出辊组由两个输出辊组成,上述三对辊组由齿轮箱内的齿轮组分别带动,形成同步转动,滤棒与辊轮之间存在较小的对转夹持力,使滤棒向前移动,辊组之间连接由滑板构成,形成连续的滤棒输送通道。滤棒向前移动的方式为接力传递方式,因而滤棒在整个通道上不存在旋转动作,属平稳平行移动。滤滤棒传递部件的两端部由距离可调的前墙板和后墙板,用于滤棒移动过程中的排齐和修整。所述的滑板有四组,工作面相对,分别设置在输入辊组与中间辊组之间以及中间辊组与输出辊组之间。所述的滤棒传递部件上设有限位条,固定输入辊组、中间辊组、输出辊组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改变了原有的输送机构采用的多条0形皮带成对夹持的结构,从根本上取消的极易造成故障的0形皮带,其替代部分采用三组同步转动的辊子,在滤棒传递过程中,当滤棒传递到成对辊子的夹持点时由辊子夹持向前移动,当通过夹持点后,进入由滑板、限位条形成的通道,由后继滤棒推动其向前运动,另外还具有以下优点:1、改造后的滤棒横向输送的无易损件,可保证装置较长的使用寿命;2、提高了滤棒输送的速度,从而减少了操作工手工加装滤棒的工作量;3、改造后的滤棒接收装置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零件与PASSM原滤嘴接收站零件相同,为日后维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因为避免了滤棒堵塞现象,大大减少了滤棒的损耗,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5、工作机停机次数会有明显减少,减少了烟支的报废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质量;6、对生产部门来说,降低滤棒消耗不只是能减少烟支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大大减小操作工的工作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动力输入部件及动力分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动力输入部件及动力分配部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滤棒接收部件的主视示意图6为滤棒接收部件的俯视结构图;图7为滤棒传递部件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滤棒传递部件的俯视结构图。图中,I为动力输入部件、11为箱体、12为输入皮带轮、13为涨紧轮、14为皮带、2为动力分配部件、21为齿轮箱、22为联轴器、23为输入齿轮、24为惰齿轮、25为中间齿轮、26为输出齿轮、3为滤棒接收部件、31为凸轮轴、32为行程开关、33为外导向杆、34为导向轴、35为挂钩、4为滤棒传递部件、41为滤棒、42为输入棍组、43为滑板、44为滑板座、45为中间棍组、46为滑板、47为输出棍组、48为整理板、49为前墙板、410为限位条、411后墙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其结构如图1-8所示,由动力输入部件1、动力分配部件2、滤棒接收部件3及滤棒传递部件4构成,动力分配部件1、动力输入部件2及滤棒传递部件4依次连接,滤棒接收部件3设在动力输入部件I及滤棒传递部件4的侧部。其中,动力输入部件I包括箱体11、输入皮带轮12、涨紧轮13及皮带14,输入皮带轮12及涨紧轮14设在箱体11内,输入皮带轮12设有两个,涨紧轮13设在输入皮带轮12的一侧,输入皮带轮12上套设有皮带14,利用输入皮带轮12进行动力传输。动力分配部件2由齿轮箱21及设置在箱体内的齿轮组构成,齿轮箱21与动力输入部件I连接,齿轮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齿轮23、惰齿轮24、中间齿轮25及输出齿轮26,将动力输入部分I传输的动力进行分配,使滤棒接收及传输部分的三组辊组具有不同的传输速度,以满足阶梯传递的需要,另外,在齿轮箱21的外侧设有联轴器22。滤棒接收部件3包括凸轮轴31、行程开关32、外导向杆33、导向轴34及挂钩35,凸轮轴31及行程开关32设在外导向杆33的一侧,导向轴34与外导向杆33平行设置,挂钩35设在外导向杆33的另一侧,滤棒接收部件3接收从传输系统I内传来的滤棒41,并将滤棒41送到滤棒传递部件4的入口处,而后由滤棒传递部件4将滤棒41传递到滤棒料斗,供卷接机组使用。滤棒传递部件4由依次设置的输入辊组42、中间辊组45、输出辊组47及滑板46、限位条410、整理板48、联轴器构成,输入辊组42与中间辊组45之间设与偶滑板43,中间辊组45与输出辊组47之间设有滑板46,滑板43经滑板座44固定,整理板48设在输出辊组47的外侧,联轴器设在滤棒传递部件4的内侧,与动力分配部件2外侧上的联轴器22连接。输入辊组42由两个输入辊组成,中间辊组45由两个中间辊组成,输出辊组47由两个输出辊组成,上述三对辊组由齿轮箱内的齿轮组分别带动,形成同步转动,滤棒41与辊轮之间存在较小的对转夹持力,使滤棒41向前移动,辊组之间连接由滑板构成,形成连续的滤棒输送通道。滤棒41向前移动的方式为接力传递方式,因而滤棒41在整个通道上不存在旋转动作,属平稳平行移动。滤棒传递部件4的两端部由距离可调的前墙板49和后墙板411,用于滤棒移动过程中的排齐和修整。滑板46有四组,工作面相对,分别设置在输入辊组42与中间辊组45之间以及中间辊组45与输出辊组47之间,在滤棒传递部件4上设有限位条410,固定输入辊组42、中间辊组45、输出辊组47的位置。本发明改变了原有的输送机构采用的多条0形皮带成对夹持的结构,从根本上取消的极易造成故障的O形皮带,其替代部分采用三组同步转动的辊子,在滤棒传递过程中,当滤棒传递到成对辊子的夹持点时由辊子夹持向前移动,当通过夹持点后,进入由滑板、限位条形成的通道,由后继滤棒推动其向前运动。滤棒41经过由接收部分外导向杆33、导向轴34所形成的圆形通道,依靠本身的惯性被送入输入辊组42之间,由于辊组在正常工作时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滤棒41经过输入辊组42的夹持后进入输送通道,并被置于滑板43上,滑板43有两组,且工作面相对,从而使41滤棒条被置于两个滑板中间,由于滤棒41是不断由输入辊组42输入,先进入的滤棒41在后入的推力作用下向后移动,形成递次传递,当移动至中间辊组45时,由其夹持送至滑板46,这样最终被送到出口的整理板48处,整理板48与滤棒料斗相连,这样滤棒41就被送入滤棒料斗内存储。
权利要求
1.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动力输入部件、动力分配部件、滤棒接收部件及滤棒传递部件构成,动力分配部件、动力输入部件及滤棒传递部件依次连接,所述的滤棒接收部件设在动力输入部件及滤棒传递部件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入部件包括箱体、输入皮带轮、涨紧轮及皮带,所述的输入皮带轮及涨紧轮设在箱体内,输入皮带轮设有两个,涨紧轮设在输入皮带轮的一侧,输入皮带轮上套设有皮带,利用输入皮带轮进行动力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分配部件由齿轮箱及设置在箱体内的齿轮组构成,所述的齿轮箱与动力输入部件连接,所述的齿轮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齿轮、惰齿轮、中间齿轮及输出齿轮,分配动力输入部件传输的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分配部件的外侧设有联轴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棒接收部件包括凸轮轴、行程开关、外导向杆、导向轴及挂钩,所述的凸轮轴及行程开关设在外导向杆的一侧,所述的导向轴与外导向杆平行设置,所述的挂钩设在外导向杆的另一侧,滤棒接收部件接收从传输系统内传来的滤棒,并将滤棒送到滤棒传递部件的入口处,而后由滤棒传递部件将滤棒传递到滤棒料斗,供卷接机组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棒传递部件由依次设置的输入辊组、中间辊组、输出辊组及滑板、限位条、整理板、联轴器构成,所述的滑板有四组,工作面相对,分别设置在输入辊组与中间辊组之间以及中间辊组与输出辊组之间,所述的整理板设在输出辊组的外侧,所述的联轴器设在滤棒传递部件的内侧,与动力分配部件外侧上的联轴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辊组由两个输入辊组成,所述的中间辊组由两个中间辊组成,所述的输出辊组由两个输出辊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棒传递部件上设有限位条,固定输入辊组、中间辊组、输出辊组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接机组滤棒接收系统,由动力输入部件、动力分配部件、滤棒接收部件及滤棒传递部件构成,动力分配部件、动力输入部件及滤棒传递部件依次连接,滤棒接收部件设在动力输入部件及滤棒传递部件的侧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改变了原有的输送机构采用的多条O形皮带成对夹持的结构,从根本上取消的极易造成故障的O形皮带。其替代部分采用三组同步转动的辊子,在滤棒传递过程中,当滤棒传递到成对辊子的夹持点时由辊子夹持向前移动,当通过夹持点后,进入由滑板、限位条形成的通道,由后继滤棒推动其向前运动。
文档编号A24C5/00GK103110183SQ20111036445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金辉, 杨志雄, 张洪, 雷国政, 白东华 申请人:上海新平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