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伸缩式雨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0588阅读:14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节伸缩式雨伞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雨伞的新式结构,具有可令使用者方便于开伞及收伞的功用、收伞后无需整理,并可使残留于伞上的水分不会随处滴溅而造成环境不舒适的感受,为一种有别于传统伞具的新颖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伞具可说是一样不可或缺的用品,无论雨天或艳阳天均有机会可使用,因此一般人对于伞的结构与使用可说相当熟悉,传统伞具的构造不外乎具有一伞身,乃使用者手持之处,其可为单一细直杆状或呈二节或三节的可伸缩状态,伞身的顶端连接有复数个平均向外延伸的伞骨支撑结构,而于伞骨结构的外侧缝设有一防水遮阳材质的布料,用以遮挡雨水或阳光者;以雨天使用一般的折叠伞为例,使用者通常必须先手持伞身,将已呈收缩状的伞身以手拉开成一直杆状,再将收聚的伞骨及伞布,顺着伞身往顶端推送,才能使伞骨向外伸张开,进而使伞布撑开达到遮蔽的目的,其开伞过程较为繁复,但其收合时体积较小、较不占空间,然若遇有突然的大雨时,其开伞过程早令使用者淋湿一身,相当不便;而另有一种单一伞身的雨伞结构,其开伞过程较为迅速,有些亦利用弹簧结构达到自动开伞的作用,以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但由于其无法折叠,收合时体积大、占空间,无法放入皮包或背袋中随身携带,在不使用时形成一累赘物品,因此应用上亦不甚理想;再者,无论其伞具具有折叠或非折叠的功能,在使用完毕而将其收合时,常常因其伞布上尚残留有水分,而使水分往下滴溅,造成室内潮湿,而有不甚舒适的感受,此亦是传统伞具于应用上为人所垢病之一点。
有鉴于此,发明人即亟思一种创新的雨伞结构,而能达到快速张伞与收伞的功用,并且使用后不需整理、水分不会随处滴溅且体积小巧易于携带的雨伞结构,经多方的设计与实作验证,终于成本实用新型“多节伸缩式雨伞结构”,主要是利用具有可伸缩套合的伞身与伞骨结构,以装置于其内的拉线作为伞骨伸缩的连动装置,当使用者拉开伞身时即可拉动伞骨结构张开,反之,使用者收合伞身时即可将伞骨结构收合,因此,使用者仅需控制伞身的拉开与收合动作,即可令伞骨伸张与收合,动作简单而快速,且由于收合时,伞骨及伞布乃收合于伞身之内,因此残留于伞布上的水分将不致于滴溅于外,以保持环境的干爽舒适。还设有遇有强风时亦能有一饶性支撑而避免翻伞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节伸缩式雨伞结构”,其伞身内设有张伞及收伞的拉线装置,用以调整伞身的伸缩而可立即开伞或收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复数节的可伸缩的伞身结构区分为第一节伞身、第二节伞身、第三节伞身及第四节伞身,其均为一中空薄管状;其中第四节伞身的内径为最大,用以容置第三节伞身于内,而第三节伞身又可容置第二节伞身,第二节伞身又可容置第一节伞身于其中,从而设置成节节相套的伸缩状;其中第四节伞身的一侧上设有一用以卡制第三节伞身槽轨内所设的凸起的孔;而第三、二节伞身的槽轨设置成可分别套入第二、一节伞身的槽轨中,并第三、二节伞身槽轨内也设置成可分别卡制第二、一节伞身槽轨内所设的凸起的卡孔;其中第三、二、一节伞身的管身另一侧面分别设成一平面,各平面的前端设有两滑轮,后端亦设有一滑轮,从而与相互套入的伞身的管壁形成一用于滑轮活动的间隙;其中第一节伞身的后端呈一封底状,封底上的中央处设有一收伞集线孔,其周围则视伞骨结构的伞骨数目多寡设有相同数目的张伞拉线孔,第一节伞身的中空内部设置有可在其中滑动的一活塞,而活塞连接伞骨结构及伞布;其中第一节伞身的前端设有一用于锁定活塞的锁孔及一可方便使用者的手指靠接而使伞身结构拉伸的凸片;
一复数段的可伸缩伞骨结构区分为一组普通伞骨结构及一组可作动活塞伞骨结构,两组伞骨结构相互绕伞身交错排列,其中普通伞骨结构及可作动活塞伞骨结构皆可区分为三段,各伞骨均为细直杆状,分别为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及第三伞骨;其中第一伞骨下端枢接于活塞上的连接座,连接座内套设有一提供一压制力量的连接座弹簧,每第一伞骨的上端则设有一套于第二伞骨杆身上的环套,并于环套与伞骨的连接处设有一上端滑轮;而第二伞骨其上下两端分别具有套于第一、三伞骨的杆身上的环套及上、下端滑轮;第三伞骨的下端亦有一套于第二伞骨的杆身上的环套及下端滑轮,而上端则为一伞布固定端;其中还设有连接于活塞的中央连接杆与第一伞骨环套之间的支撑线;一组用于普通伞骨结构张伞拉线及收伞拉线结构其中普通伞骨结构的各张伞拉线一端是连接固定于第四节伞身下方所设而抵靠于活动板弹簧的活动板,经过第三节伞身及第二节伞身的中空处,再分别通过第一节伞身封底的张伞拉线孔及活塞的张伞拉线孔,再进而依序通过第一伞骨的上端滑轮、第二伞骨下端滑轮及上端滑轮而固定于第三伞骨的环套上;而各收伞拉线的一端连接于一固定在第四节伞身管壁上的管壁弹簧,依序经由第三节伞身的一后端滑轮及两前端滑轮,再经第二节伞身一后端滑轮和两前端滑轮,并通过第一节伞身封底的后端和收伞集线孔滑轮、收伞集线孔及活塞的收伞拉线孔而直接连接于第三伞骨的环套上;一组用于可作动活塞伞骨结构张伞拉线及收伞拉线结构其中其中可作动活塞伞骨结构与普通伞骨结构的分别仅在于,可作动活塞的伞骨结构的各张伞拉线还经由设置于第一节伞身上的上端滑轮,再穿过一固定于活塞上的线环,才进而依序通过第一伞骨的上端滑轮、第二伞骨下端滑轮及上端滑轮而固定于第三伞骨的环套上;一伞布其外围乃连接于伞骨结构的第三伞骨最末端的伞布固定端,伞布的中央则固定于活塞上的中央连接杆上,其中伞布的外围与中央固定处之间则设有若干的连接线,分别固定于第三伞骨的环套及第二伞骨的环套上,作为伞布的固定点。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还在于第四节伞身上设有一利于使用者握持伞身的可转动握把。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与特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下即配合各附图作一详细解说。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张伞时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伞身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伞骨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伞身与伞骨的连动拉线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组伞骨收合时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另一组伞骨收合时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的外观示意图。
附图中的引用数号1伞身结构 11第一节伞身 111槽轨112凸起113凸片 114锁孔115张伞拉线孔 116收伞集线孔117平面118后端滑轮119收伞集线孔滑轮12第二节伞身 120前端滑轮 121槽轨122凸起123卡孔 124平面125前端滑轮126前端滑轮 127后端滑轮13第三节伞身 131槽轨 132凸起133卡孔134平面 135前端滑轮136前端滑轮137后端滑轮14第四节伞身 141孔142握把143活动板 144活动板弹簧145管壁弹簧
146封盖 147凹陷部15活塞 151连接座 152连接座弹簧153中央连接杆154张伞拉线孔 155收伞拉线孔156线环 2伞骨结构 21第一伞骨22第二伞骨 211环套212上端滑轮221环套 222环套223上端滑轮224下端滑轮 23第三伞骨 231环套232下端滑轮 233伞布固定端3伞布31连接线 32支撑线4张伞拉线5收伞拉线如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张伞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具有一伞身结构1,其区分为四节,分别为第一节伞身11、第二节伞身12、第三节伞身13及第四节伞身14,其均为一中空薄管状而呈套合可伸缩的状态;第一节伞身11的末端连接有平均向外呈放射状的复数支伞骨结构2,其伞骨数目可依设计增减,而本案则以八支伞骨为例,概区分为二组,其中互呈90度状的四支伞骨为A组,其余四支伞骨则为B组;每一伞骨结构2亦可区分为三节,分别为第一骨节21、第二骨节22及第三骨节23,可互相套合而具有可伸缩的功能;其中放射状伞骨结构2之外侧则连接固定有一伞布3,用以遮阳与挡雨,此乃本实用新型概略的结构组成,其详细构造与作用则分述如下。
请参考图2所示,乃本实用新型的伞身结构1的组成示意图。其中第四节伞身14的内径为最大,用以容置第三节伞身13于其内,而第三节伞身13又可容置第二节伞身12,第二节伞身12又可容置第一节伞身11于其中,因此,此四节伞身便可节节相套,拉伸时成一完整的伞身,收缩时则仅有一节的长度,可不占体积空间;第四节伞身14上设有一孔141,用以卡制第三节伞身13的槽轨131内所设的凸起132,使伸长时不致脱落,而使用者并可按压此一凸起132而能使其缩回;其中第三节伞身13上所设的槽轨131可套入第二节伞身12的槽轨121中,故其槽轨131内所设的卡孔133于拉伸时可卡制槽轨121内所设的凸起122而行固定的作用,同理,第二节伞身12的槽轨121内的卡孔123与第一节伞身11的槽轨111内的凸起112亦属相同的功能,而当使用者按压凸起132而使伞身结构1缩回时,设于第四节伞身14上的凹陷部147,其位置恰会依序通过导轨131、121及111的底面,因此将压迫到凸起122及112而解开第三节伞身13与第二节伞身12及第二节伞身12与第一节伞身11的固定,使伞身结构1顺利缩回;第四节伞身14上另设有一可转动的握把142,利于小孩或手掌较小的使用者因不方便直接握持伞身之用;其中第三节伞身13的管身一侧面设成一平面134。其平面134的前端设有前端滑轮135、136,后端亦设有一后端滑轮137,其作用在于第三节伞身13套入第四节伞身14时,其平面134会与第四节伞身14的管壁形成一间隙,以利前端和后端滑轮135、136、137的活动,而相同的结构亦见于第二节伞身12的平面124、前端和后端滑轮125、126、127,以及第一节伞身11的平面117、后端滑轮118等;另外,第一节伞身11的后端呈一封底状,封底上的中央处设有一收伞集线孔116及收伞集线孔滑轮119,而其周围则视伞骨结构2的伞骨数目多寡设有相同数目的张伞拉线孔115,目的在利于张伞及拉伞用的拉线作用(后述),而第一节伞身11的中空处可容纳一活塞15于其中滑动,而活塞15的作用则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伞骨结构2及伞布3,其中第一节伞身11的前端设有一锁孔114,用以锁定活塞15,此外,其更设有一凸片113,可方便使用者的手指靠接而将伞身结构1拉伸。
以下即以图3解说本实用新型的伞骨结构2,图中所表示为其中一伞骨结构,均为细长直杆状,可区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伞骨21、第二伞骨22及第三伞骨23。第一伞骨21下端枢接于活塞15上的连接座151而呈可摆动的状态,于连接座151内套设有一连接座弹簧152,可提供一压制力量往如图箭号C方向摆动,第一伞骨21的上端则设有一环套211,并于环套211与伞骨的连接处设有一上端滑轮212;而第二伞骨22亦设有类似的构造,其上下两端分别具有环套221、222及上、下端滑轮223、224;第三伞骨23的下端亦有一环套231及下端滑轮232,而上端则为一伞布固定端233;三段伞骨的结合方式如下第一伞骨21的环套211是套于第二伞骨22的杆身上,且第二伞骨22的环套222亦套合于第一伞骨21的杆身上,两者呈一互相牵制而仅能沿伞骨的延伸方向活动,同理,第二伞骨22与第一伞骨21亦以相同方式利用环套221、231达成相同的目的,而其中各伞骨所设的滑轮212、223、224、232等乃为便利拉线及伞骨之间滑移时能减少磨擦而能更平顺动作者。再者,伞布3的外围乃连接于伞骨结构2的第三伞骨23最末端的伞布固定端233上,而伞布3的中央则固定于活塞15上的中央连接杆153上,其中伞布3的外围与中央固定处之间则设有若干的连接线31,分别固定于第三伞骨23的环套231及第二伞骨22的环套222上,可增加伞布3的固定点及可随伞骨的伸缩而张开或聚合。
其中用以控制伞骨伸缩作用,是利用一张伞拉线4及一收伞拉线5的控制,如图中细实线所表示为张伞拉线4,细虚线则表示收伞拉线5,可以综合图3与图4来看,即可清楚了解其设置方式。首先以图4而言,张伞拉线4一端是连接固定于第四节伞身14下方所设的活动板143,经过第三节伞身13、第二节伞身12的中空处,再分别通过第一节伞身11封底的张伞拉线孔115及活塞15的张伞拉线孔154(请参考图3),再进行而依序通过第一伞骨21的上端滑轮212、第二伞骨22的上、下端滑轮224、223而固定于第三伞骨23的环套231上;收伞拉线5一端连接于一固定在第四节伞身14管壁上的管壁弹簧145,依序经由第三节伞身13的后端滑轮137和两前端滑轮136、135,再经第二节伞身12的后端滑轮127和两前端滑轮126、125,并通过第一节伞身11封底的后端滑轮118、收伞集线孔滑轮119与收伞集线孔116及活塞15的收伞拉线孔155而直接连接于第三伞骨23的环套231上;而其中抵靠于第四节伞身14底端与一活动板43之间的活动板弹簧144,以及固定在第四节伞身14管壁上的管壁弹簧145,其主要目的在保持张伞拉线4及收伞拉线5的作用所需张力,以避免使用一段时日后,拉线会呈现张力不足的现象。
当使用者以手将伞身结构1拉开而伸长时,由于张伞拉线4的长度经设计而已经固定,其将因伞身结构1的长度增长而拉动第三伞骨23沿第二伞骨22的一端伸长,再牵动第二伞骨22沿第一伞骨21的一端伸长,并使活塞15升至第一节伞身11的前端而卡定(容后叙述),此时的收伞拉线5则为舒张状态并无作用,因而呈现如图4所示的张伞状态,而连接座151的连接座弹簧152及连接于中央连接杆153与第一伞骨21环套211间的支撑线32,则共同提供了伞骨结构2之一种挠性的支撑方式,遇有强风吹袭时,其支随风往上翻,待风停时则又会回复原状,可避免现有伞具会因强风导致翻伞的困扰,其中支撑线32亦可连接于第二伞骨22或第三伞骨23与中央连接杆153之间,完全可视设计而弹性变更。再者,当使用者欲将本实用新型收合时(可再加以参考图5所示),则将伞身结构1的各伞身缩合为一节,因收伞拉线5的长度亦为固定,其将因伞身结构1的回缩而导致收伞拉线5因前述绕线设计的缘故而于伞身结构1内的长度增加,进而拉动固定于第三伞骨23的环套231上的一端缩回,由于第一伞骨21上所设的环套211的内径较第三伞骨23的环套231为大,而环套211上并预留有一缝隙(图中未显示),因此能令第三伞骨23缩回时能通过第一伞骨21的环套211,而连接于第三伞骨23的环套231上的伞布3的连接线31亦能通过环套211上的缝隙,故进而带动第二伞骨22缩回至靠近连接座151之处,当三段伞骨成为一段的长度时,整体伞骨结构2再因收伞拉线5的作用,如图箭号D的方向,以连接座151为中心向中央靠拢,并带动活塞15往第一节伞身11的封底靠合,此时的张伞拉线4乃为舒张状态而无作用,而伞布3亦因伞骨结构2的缩回自动折叠,当活塞15位于第一节伞身11的封底时,则将所有的伞骨结构2及伞布3收合于伞身结构1内,完成收伞的动作。
至于
图1中,将伞骨结构2区分为A、B两组乃因其中的张伞拉线4的配置方式有所不同,前述所言的伞骨结构可归类于A组方式,而B组的方式可见图6所示,与前述不同之处在于张伞拉线4经过张伞拉线孔154之后,并非直接通过第一伞骨21的上端滑轮212,而是先经由设置于第一节伞身11上的前端滑轮120,再穿过一固定于活塞15上的线环156,才进而通过第一伞骨21的上端滑轮212,其主要目的在使张伞拉线4拉动伞骨结构2伸长时亦能将活塞15由第一节伞身11的封底处拉伸至前端,而B组的四支伞骨结构2互呈90度状态,乃在于拉动活塞15上升时的力量能平均分布,减少其卡滞的机会。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收合后的外观示意图。当所有的伞骨结构2及伞布3均收聚于已缩短的伞身结构1内时,其外观则仅有第四节伞身14的长度,体积乃大幅缩小,甚至可说其为一相当密集小巧的结构,而第四节伞身14的前端并设有一如图箭号E活动的盖体146,并可于盖体146内侧加设一防水衬垫,使本实用新型收伞后,残留于伞布3上的水分无滴溅之虞,以维持周围环境的干爽舒适。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节伸缩式雨伞结构”,突破以往伞具的传统设计,利用多节伸缩式的伞身与伞骨结构,并结合内部张伞与收伞的拉线装置,只需使用者拉伸或收合伞身,即能立刻张伞或收伞,相当快速与实用,本实用新型于说明中虽以四节伞身、三段式伞骨及八支伞骨结构作为实施例,然而此数目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作用者,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不必整理伞布而能自动摺叠收合,使用后亦不虞水分有四处滴溅的不便,收合时体积轻巧易于携带,实具有创造性与新颖性,更有高度的实用新型性。
权利要求1一种多节伸缩式雨伞结构,其伞身内设有张伞及收伞的拉线装置,用以调整伞身的伸缩而可立即开伞或收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复数节的可伸缩的伞身结构区分为第一节伞身、第二节伞身、第三节伞身及第四节伞身,其均为一中空薄管状;其中第四节伞身的内径为最大,用以容置第三节伞身于内,而第三节伞身又可容置第二节伞身,第二节伞身又可容置第一节伞身于其中,从而设置成节节相套的伸缩状;其中第四节伞身的一侧上设有一用以卡制第三节伞身槽轨内所设的凸起的孔;而第三、二节伞身的槽轨设置成可分别套入第二、一节伞身的槽轨中,并第三、二节伞身槽轨内也设置成可分别卡制第二、一节伞身槽轨内所设的凸起的卡孔;其中第三、二、一节伞身的管身另一侧面分别设成一平面,各平面的前端设有两滑轮,后端亦设有一滑轮,从而与相互套入的伞身的管壁形成一用于滑轮活动的间隙;其中第一节伞身的后端呈一封底状,封底上的中央处设有一收伞集线孔,其周围则视伞骨结构的伞骨数目多寡设有相同数目的张伞拉线孔,第一节伞身的中空内部设置有可在其中滑动的一活塞,而活塞连接伞骨结构及伞布;其中第一节伞身的前端设有一用于锁定活塞的锁孔及一可方便使用者的手指靠接而使伞身结构拉伸的凸片;一复数段的可伸缩伞骨结构区分为一组普通伞骨结构及一组可作动活塞伞骨结构,两组伞骨结构相互绕伞身交错排列,其中普通伞骨结构及可作动活塞伞骨结构皆可区分为三段,各伞骨均为细直杆状,分别为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及第三伞骨;其中第一伞骨下端枢接于活塞上的连接座,连接座内套设有一提供一压制力量的连接座弹簧,每第一伞骨的上端则设有一套于第二伞骨杆身上的环套,并于环套与伞骨的连接处设有一上端滑轮;而第二伞骨其上下两端分别具有套于第一、三伞骨的杆身上的环套及上、下端滑轮;第三伞骨的下端亦有一套于第二伞骨的杆身上的环套及下端滑轮,而上端则为一伞布固定端;其中还设有连接于活塞的中央连接杆与第一伞骨环套之间的支撑线;一组用于普通伞骨结构的张伞拉线及收伞拉线结构其中普通伞骨结构的各张伞拉线一端是连接固定于第四节伞身下方所设而抵靠于活动板弹簧的活动板,经过第三节伞身及第二节伞身的中空处,再分别通过第一节伞身封底的张伞拉线孔及活塞的张伞拉线孔,再进而依序通过第一伞骨的上端滑轮、第二伞骨下端滑轮及上端滑轮而固定于第三伞骨的环套上;而各收伞拉线的一端连接于一固定在第四节伞身管壁上的管壁弹簧,依序经由第三节伞身的一后端滑轮及两前端滑轮,再经第二节伞身一后端滑轮和两前端滑轮,并通过第一节伞身封底的后端和收伞集线孔滑轮、收伞集线孔及活塞的收伞拉线孔而直接连接于第三伞骨的环套上;一组用于可作动活塞伞骨结构的张伞拉线及收伞拉线结构其中可作动活塞伞骨结构与普通伞骨结构的分别仅在于,可作动活塞的伞骨结构的各张伞拉线还经由设置于第一节伞身上的上端滑轮,再穿过一固定于活塞上的线环,才进而依序通过第一伞骨的上端滑轮、第二伞骨下端滑轮及上端滑轮而固定于第三伞骨的环套上;一伞布其外围乃连接于伞骨结构的第三伞骨最末端的伞布固定端,伞布的中央则固定于活塞上的中央连接杆上,其中伞布的外围与中央固定处之间则设有若干的连接线,分别固定于第三伞骨的环套及第二伞骨的环套上,作为伞布的固定点。
2.如权利要求1的多节伸缩式雨伞结构,其特征在于,第四节伞身上设有一利于使用者握持伞身的可转动握把。
专利摘要一种“多节伸缩式雨伞结构”,设有一复数节的可伸缩并具槽轨和滑轮等的中空伞身,其内还设有两组张伞拉线及收伞拉线结构并各配合一复数段具滑轮和环套的可伸缩伞骨结构;在伞身缩回同时,收紧绕在伞身滑轮而固定在最大内径伞骨下端与伞骨末端之间的两组收伞拉线,而进行关伞动作,而在伞身伸长时,收紧固定在最大内径骨下端与伞骨末端之间的张伞拉线,特别是经由最细内径伞身上端滑轮和活塞线环的一组张伞拉线,使活塞从最细内径伞下端拉至上端而进行开伞动作。
文档编号A45B19/04GK2479778SQ002070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5日
发明者蔡建民 申请人:蔡建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