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具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751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具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构造,特别是一种可纾解伞内风压的伞具改良构造,由特殊的伞布及拉绳结构设计,提供一种除可精简伞布材料外,并有效增进伞内通风透气及纾解伞内风压效果的伞具。
伞具为一种供人们手持用以遮蔽阳光的器具,主要构造包括一伞架及一可遮蔽雨水及强光的伞布,其中伞架为一伞杆上枢设数个主伞骨及支撑伞骨的伞骨所构成,而伞布则覆设于伞骨上,使该伞具在展开时可藉由伞布遮蔽雨水及强烈的阳光,收合后可便于人们携带或收藏。
如上所述,伞具的伞布是由单层式的不透光布体所构成,为达到不透光及遮雨的目的,伞布组织较密,故其透气性较差,因此,当用户手持伞具在雨中或阳光下行走时,由于伞内的空气无法有效的流通,且由于阳光照射于伞布后所形成的高温,令伞内空间形成一闷热现象,故而造成用户的不适感,或在台风天撑伞时,伞内风压无法纾解而往往造成翻伞情况。
现有技术中,防风雨伞为增加伞布的透气效果,提供两种防风伞结构,其一,如图4所示,该伞布3包含有主伞布30及副伞布31,其中主伞布30为配合主伞骨41展开后的全伞面型态,且主伞布30于对各主伞骨41间的位置处形成多数开口部301;副伞布31为略小于主伞布30的全伞型态,当伞具组装时,副伞布31以同心覆盖于主伞布30上,并一起固设于伞架40的各主伞骨41上,主伞布30的多数开口部301为副伞布31所遮蔽,藉由上述的复合式伞布设计,当伞具展开使用时,空气可经由副伞布31周缘311与主伞布30的间隙流入,并经主伞布30的多数开口部301流入伞内空间,进而增进大热天伞内空气的流通或防止台风天翻伞。
另一伞具结构,则如图5所示,该伞布5具有一主伞布50及副伞布51,其中主伞布50呈配合主伞骨展开后的全伞面型态,且主伞布50中央设有一环状网布501流入伞内空间,达成增进伞内气的对流,或以逆向流动达到纾解伞内风压的目的。
上述二种复合型伞布的结构上尚存在有若干缺点,造成伞具在使用上及制造上无法获以最佳状态,其原因可归纳如下1.空气对流及纾解风压的效果欠佳上述二伞具都将主、副伞布同心叠接于伞骨上,当伞具展开时,主、副伞布为主伞骨所撑平,副伞布的外周缘几乎贴近于主伞布的布面上,造成主伞布与副伞布间的门隙过小,因此造成空气无法顺利地进入伞内空间,或伞内压无法顺利排解至伞外,故使空的通对流及伞内风压的排解效果不佳。
2.伞布所需的材料多上述二种常用的复合式伞布结构,其主伞布及副伞布均采用大面积的结构设计,而主、副伞布间的接触面积较大,造成伞布材料的浪费,致使伞具所需材料成本较高。
3.制造过程繁琐上述二种常用的复合式伞布结构,其主伞布及副伞布除采用大面积的设计,同时为使伞布具有通风对流及纾解风压的效果,在主伞布上开设数开口部或接设粗孔目的网布,如此,将使主伞布的制程更为繁琐,进而增加伞具的制造成本。
再参阅图6及图7,说明常用伞具(三)的构造。由图可知,常用伞具(三)为了可改善常用伞具(一)及(二)的上述缺点,副伞布21的内周缘211藉弹性拉绳22由下往上以V字型的形态拉至主伞骨11的支撑伞骨12上,并以一固定器121将弹性拉绳22的两端固定在支撑伞骨12上,以防止拉绳22在支撑伞骨12上滑动,如图7所示,在伞内形成诸多较大的排风口204,该弹性拉绳22的拉开方向几乎与伞具主伞骨11的撑开角度相同,即近乎相平行,使副伞布21的内周缘211被拉开的排风口204无法完全撑开,当该弹性拉绳22如遇风向由下往上吹袭时,便将排风口204被图7所示的箭号A的方向所封闭,使其排风效果欠佳,又该弹性拉绳22使用一段时日后发生弹性疲劳时也生成排风口204缩小的缺点,此外该每一V形弹性拉绳22与相邻的V形弹性拉绳22连绕绕设在支撑伞骨12上时,必须另行设置固定器121,复使伞具在装设多数V形弹性拉绳22时颇费工时,导致伞具的组装作业成本大为提高,为其另一缺点。
为了克服现有伞具结构的诸多缺点,设计人加以研究改良,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伞具构造,并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设计,达成以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纾解伞内风压及增进伞内空气对流效果、精简伞布及简化伞布制程等功效的伞具改良构造。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及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伞骨架及伞布,其中,该伞骨架包括一主伞杆,套设在主伞杆上的上蜂巢、下蜂巢及中间蜂巢,数支主伞骨及数支持伞骨组成可展开及收合的伞具构造,该伞布则包括主伞布及副伞布,该主伞布设在伞具上方的大部份伞面空间,而副伞布则设在伞具下方的环形周缘空间,且主伞布的下周缘覆盖在副伞布的上周缘上,该副伞布组成的每一单元的上周缘中央处与一拉绳的第一端击合,而拉绳的第二端则击合于上述中间蜂巢上,在拉绳张力状态下,使副伞布的上周缘与主伞布的下周缘的间形成多数个排风口,以增进伞内的空气的对流效果或排解伞内的风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例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部份顶视的立体示意图;
图2C是图2A的部份侧视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伞布排风口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是常用伞具(一)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5是常用伞具(二)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6是常用伞具(三)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的部份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伞具的改良构造,本实用新型伞具的改良构造,包括一伞杆70、下蜂巢71、上蜂巢72、主伞骨73、支撑伞骨74等组件,组成可展开收合的伞具,伞布80则包括主伞布81及副伞布82,如图所示,主伞布81是设在伞骨架的上方,并覆盖在大部份的伞具上,约为全伞布的60~80%,而副伞布82则设在伞具的外周缘,其上周缘821并为主伞布81所覆盖,为了使主伞布81的下周缘811与副伞布82的上周缘821的间得以具有较大的排风口812,请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是藉一由不伸缩拉绳90的第一端91以近乎水平方向系合于一副伞布82上周缘中央,即集成在一与副伞布上周缘缝合在一起的环带822上,而其第二端92也以近乎水平方向拉往设在伞杆70的下蜂巢71上方的固定中间蜂巢100上的多数洞口的一而系合的,使在具有适当张力作用下的不伸缩拉绳90的拉引下,在主伞布下周缘811与副伞布上周缘821的间形成一充分大小的排风口812,由图3可知,由于该拉绳90系以近乎水平方向将副伞布82的上周缘821予以拉开,又因拉绳90的拉开角度与主伞骨73几乎呈垂直状态,故可将排风口812拉至最大程度,使伞具内的通风效果或排解风的效果良好,此乃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点的一。
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如图2A、2B及2C所示,其构造与第一实施大体上相同,将用以固定拉绳90的中间固定中间蜂巢100做成活动式中间蜂巢100A,并在中间蜂巢100A与上蜂巢72之间设置一迫压弹簧101,在中间蜂巢100A下方的主伞杆上设置一档销102,以设定中间蜂巢100A的下限位置,使拉绳90的拉伸张力可因风力大小及其实际需要而自动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排风口812可因应环境的需要而自行调整,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
此间应予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述拉绳90的拉引方向,并非以近乎水平为佳,事实上在水平方向的±30度范围内也属可行。
本实用新型伞具构造的改良由于采用不伸缩式拉绳将每一单元副伞布的上周缘中间以予拉伸,使主伞布下周缘与副伞布上周缘之间形成一较大的排风口,可有效排解伞内压,防止台风天翻伞的情事,或有效达到伞内空气对流的功效,令用户在烈阳下使用时,可减整闷热现象,在台风天使用可防止翻伞,且构造简单、组装容易,又可节省伞布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伞具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骨架及伞布,其中,该伞骨架包一主伞杆,套设在主伞杆上的上蜂巢、下蜂巢及中间蜂巢,数支主伞骨及数支持伞骨组成可展开及收合的伞具构造,该伞布则包括主伞布及副伞布,该主伞布设在伞具上方的大部份伞面空间,而副伞布则设在伞具下方的环形周缘空间,且主伞布的下周缘覆盖在副伞布的上周缘上,该副伞布组成的每一单元的上周缘中央处与一拉绳的第一端系合,而拉绳的第二端则系合上述中间蜂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中间蜂巢的下端的主伞杆上设一档销,而于中间蜂巢与上蜂巢之间的主伞杆上套设一迫压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一拉往中间蜂巢与副伞布上周缘间的多数拉绳的较佳拉引角度为水平方向±3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具改良构造,包括:一伞骨架及伞布,其中,该伞骨架包一主伞杆,套设在主伞杆上的上蜂巢、下蜂巢及中间蜂巢,数支主伞骨及数支持伞骨组成可展开及收合的伞具构造,该伞布则包括主伞布及副伞布,该主伞布设在伞具上方的大部分伞面空间,而副伞布则设在伞具下方的环形周缘空间,且主伞布的下周缘覆盖在副伞布的上周缘上,该副伞布组成的每一单元的上周缘中央处与一拉绳的第一端系合,而拉绳的第二端则系合上述中间蜂巢上。
文档编号A45B25/00GK2484788SQ0023402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30日
发明者游清泉 申请人:游清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