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式通风伞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304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式通风伞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构造,尤指一种可纾解伞内风压的伞具改良构造,藉由特殊的伞布及多层伞架结构设计,提供一种展开收合可一体同步动作,并有效地增进伞内通风透气及疏解伞内风压效果的伞具。
伞具为一种供人们用以遮蔽雨水及强烈阳光的器具,而其基本构造包括一伞架及一可遮蔽雨水及强光的伞布,其中伞架为一伞杆上枢设数主伞骨及支撑伞骨的伞骨所构成,而伞布则覆设于伞骨上,使该伞具于展开时可藉由伞布遮蔽雨水及强烈的阳光,收合后可便于人们携带或收藏。
一般而言,伞具的伞布是由单层式的不透光布体所构成,且为达到不透光及遮雨的目的,其伞布组织较为密实,故其透气性较差,因此,当使用伞具于雨中或阳光下时,由于伞布的遮蔽作用,伞内的空气无法有效的流通,且加以阳光照射于伞布后,伞布会形成高温,于是令伞内空间具有一股闷热现象,故而造成用户的不适感,此一现象在实施于沙滩伞具时,则更为明显,而在风力较大时,伞内风压因无法适度纾解,往往导致翻伞情事,伞具不仅可能受损且易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如上所述,伞具存在若干缺点,而造成伞具在使用上无法获以最佳状态,经查其原因,可归纳如下1.在雨天且无风的天气状态下使用时,用户常感到闷热而缺氧实因人们处于行走的运动状态,所需氧气量较大,且身体亦因活动而散热,故会有闷热感,而一般伞具又皆呈弧形设计,伞内空间不易形成空气对流,当使用手持伞具时,头部正好位于此一伞内空间,在行走一段路程后,自然感到闷热而缺氧。
2.在雨天且风力较的天气状态下使用时,常导致翻伞情事,甚至损坏伞具一般伞具呈弧形设计伞内风压不易疏解,当用户手持伞具一旦稍有倾斜时,即因风力作用于伞内弧形面空间,而导致翻伞情事,甚至令伞架变形弯曲而损坏伞具。
3.在阳光照射且无风的天气状态下使用时,伞布受阳光照射而聚热,伞内空间十分燠热当用户手持伞具时,虽可遮蔽阳光,但因伞内空间空气对流不佳,且伞布受阳光照射而聚热,加上从地面上升的热气流,伞内空间必然十分燠热,而用户头部正好位于此一伞内空间,因此自然感到闷热而不适。
由于上述习用伞具结构的现有缺失及带来的诸多实用上的不便,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加以研究改良,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式通风伞构造,以适用于各类型天气,并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设计,达成以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伞布及伞架的伞具构造,以多层伞架支撑使主伞布与副伞布保持适当之上、下间隙,副伞布中央则设有一通风口,使伞布内外藉以形成不同的压力区,且主伞布与副伞布间依外形相对错置,而增进伞内空气对流,并可释放伞内风压,避免翻伞事情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伞布及伞架的伞具构造,以多层伞架支撑主伞布与副伞布,并依其外形而相对错置,使伞布可迎风飘扬增进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伞架结构,且其支撑伞骨是等距同设置于下蜂巢,使伞布在开展及收合时可一体同步动作的伞具构造。
为达成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方案包括一多层伞架及伞布,其中该伞架,包含一主伞杆、套设在主伞杆上的上蜂巢及下蜂巢、数支设置在上蜂巢的主伞骨、数支设置在下蜂巢的支撑伞骨等构件,且各层的支撑伞等距,可于展开及收合时一体同步动作;该伞布,包含一主伞布、数层中央设有通风口的副伞布等构成,且依其外形而相对错置,使主伞布与副伞布形成适当之上、下间隙,以增进空气对流、疏解伞内风压并使伞布飘扬。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之克服了现有伞具存在的缺点,有效地增进伞内通风及疏界伞内风压。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将结合如下附图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伞布内外形成不同的压力区,而导引伞外空气流入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伞布内外形成不同的压力区,而导引伞内空气流出,以释放伞内风压的剖面示意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副伞布的平面仰视示意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主伞布的平面仰视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以多层伞架支撑主伞布与副伞布,并依其外形而相对错置的平面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开启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伞具的收合动作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有三层伞架及伞布的实施例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其仰视的立体示意图说明之,本实用新型多层式通风伞构造,包括一多层伞架1及伞布2,其中该伞架1,包含一主伞杆10、套设在主伞杆10上的第一上蜂巢12与第二上蜂巢12A及第一下蜂巢14与第二下蜂巢14A、数支设置在第一上蜂巢12的第一层主伞骨121及数支设置在第二上蜂巢12A的第二层主伞骨122、数支设置在第一下蜂巢14的第一层支撑伞骨141及数支设置在第二下蜂巢14A的第二层支撑伞骨142等构件,如图所示,第一层主伞骨121由第一层支撑伞骨141及第一下蜂巢14所支承联动,而第二层主伞骨122则由第二层支撑伞骨142及第二下蜂巢14A所支承联动,且第一层主伞骨121与第二层主伞骨122等距相互错开设置,而第一层支撑伞骨141与第二层支撑伞骨142亦等距相互错开设置,以形成两层式伞架结构,由于第一下蜂巢14及第二下蜂巢14A两是达成一体上、下同步动作,因而使其在展开及收合时可一体同步动作,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点之一;该伞布2,如图1、5A及5B所示,包含一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等构成,副伞布22中央设有通风口221,主伞布20是铺设在第一层主伞骨121的上方,且覆盖在大部份的伞具上,而副伞布22是铺设在第二层主伞骨122的上方,且两间依其外形而相对错置,使主伞布20与副伞布22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G,并藉由此间隙G及通风口221于伞布内外形成不同的压力区,以增进空气对流、疏解伞内风压并使伞布迎风飘扬,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点之二。
另外,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依其外形而相对错置,且副伞布22中央设有较大的通风口221,亦有加强伞内空气的导引及流通的功效,则即使受到剧烈阳光的曝晒,伞内空气可自外部沿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的间隙G,经通风口221而导引伞外空气流入,如图3的示意图所示,伞内空间将不再聚热,而用户头部虽正好位于此一伞内空间,亦不再感到闷热不适,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点之三。
即使受到较大风力或当用户手持伞具稍有倾斜时,虽因风力作用于伞内弧形面空间而具有风压,但因副伞布22中央设有较大的通风口221,且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保有间隙G,故伞布内外形成不同的压力区,可导引伞内空气自通风口221沿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的间隙G流出,如图4的示意图所示,以释放伞内风压,避免翻伞情事,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点之四。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伞布内外形成不同的压力区,而导引伞外空气流入的剖面示意图;由图所示,主伞布20遮蔽大部份阳光,虽可能因此生成高温而聚热,但因用户行走或略有微风时,因整体伞布下方气体比伞内空气具有较快速的相对流动作用,故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具有较快相对流速的伞布下方为较小压力区,而伞内空间则为较大压力区,气流必有从较大压力区流向较小压力区的倾向,且由于主伞布20与副伞布22保有间隙G,主伞布20与副伞布22并依其外形而相对错置,副伞布22中央又设有较大的通风口221,故能有效导引伞外空气流通入内,即空气自外部沿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的间隙G,经通风口221而导引至伞内以形成对流,伞内空间将不再闷热,而具有实用功效上的增进。
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伞布内外形成不同的压力区,而导引伞内空气流出,以释放伞内风压的剖面示意图;由图所示及上述可知,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保有间隙G,且副伞布22中央设有较大的通风口221,伞布内外可形成不同的压力区,因此当伞具受到较大风力或当用户手持伞具稍有倾斜时,因风力作用于伞内弧形面空间所形成的风压,将可自通风口221导引伞内空气沿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的间隙G流出,以释放伞内风压,避免翻伞情事,而具有实用功效上的增进。
本实用新型副伞布及主伞布的平面仰视如图5A、5B所示;主伞布20是铺设在第一层主伞骨121的上方,而副伞布22是铺设在第二层主伞骨122的上方,副伞布22中央并设有较大的通风口221;本实用新型以多层伞架支撑主伞布与副伞布,并依其外形而相对错置的平面俯视,如图6所示;由图所示,主伞布20与副伞布22两间依其外形而相对错置,并藉由第一层主伞骨121及第二层主伞骨122的支撑,使主伞布20与副伞布22分层隔离,而形成适当的间隙G。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开启动作示意图;由图所示,第一上蜂巢12与第二上蜂巢12A及第一下蜂巢14与第二下蜂巢14A均是套设于主伞杆10;数支第一层主伞骨121及数支第二层主伞骨122是以等距离分别设置在第一上蜂巢12与第二上蜂巢12A上;数支第一层支撑伞骨141及数支第二层支撑伞骨142亦以等距离分别设置在第下蜂巢14与第二下蜂巢14A上;第一层主伞骨121由第一层支撑伞骨141支承联动,而第二层主伞骨122则由第二层支撑伞骨142支承联动;藉以形成两层式伞架结构,由于第一下蜂巢14与第二下蜂巢14A是达成一体上、下同步动作,故使两层主伞骨及支撑伞骨于展开时可一体同步动作。另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收合动作示意图;同上所述及图所示,等距离设置的第一层主伞骨121及第二层主伞骨122,藉由等距离设置的第一层支撑伞骨141及第二层支撑伞骨142的限制机构,于下拉收合时可一体同步动作。
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有三层伞架及伞布的实施例示意图;由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亦可等距加设第三主伞骨123在第三上蜂巢12B上,且等距加设第三支撑伞骨143在第三下蜂巢14B上,藉以形成三层式伞架结构,使三层主伞骨及支撑伞骨于展开及收合时可一体同步动作,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
应予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述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大小不等,主伞布20覆盖大部份的伞具,事实上副伞布22覆盖部份大于主伞布20也属可行,是轻而易举可预知的事实,且仍不失其实用性,仍视为本实用新型创作精神的一部份。
应强调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副伞布22,在创意技术内涵中,刻意地将通风口221设在副伞布22的中央,实因此一伞内空间为用户头部位于的位置,且最不易流通散热,此一创作手段除可使伞内空间因伞布内外形成不同的压力区,而导引空气不再聚热外,亦有减轻整体伞具重量的作用,此乃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谨此说明。
特别强调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最主要的创意精神在于主伞布20与副伞布22保有间隙G,主伞布20与副伞布22并依其外形而相对错置,加以副伞布22中央设有较大的通风口221,使伞布内外可形成不同的压力区,以有效导引伞外空气沿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的间隙G,经通风口221而流入;或自通风口221导引伞内空气沿主伞布20及副伞布22的间隙G流出,以释放伞内风压避免翻伞情事,而具有实用功效上的增进;且藉由等距离设置在上蜂巢12上的第一层主伞骨121及第二层主伞骨122,与等距离设置在下蜂巢14上的第一层支撑伞骨141及第二层支撑伞骨142支承联动,而,使两层主伞骨及支撑伞骨于展开及收合时可一体同步动作,实为本实用新型创意的精华所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伞具由可展开收合的多层伞架及大小不等的主伞布、副伞布组成的多层式伞布所构成,副伞布中央设有一通风口,并藉由多层伞架的支撑使主伞布与副伞布形成一适当的间隙G,以供空气对流及疏解伞内风压,使伞布具有飘扬及通风功效,且各层的主伞骨及支撑伞骨是等距设置于上、下蜂巢,伞布于展开或收合时可一体同步动作,有效达到伞内空气对流的功效,令用户在烈阳下使用时,可减整闷热现象,在台风天使用可防止翻伞,实为一具实用性的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式通风伞的构造,包括两层伞架及两层伞布,其特征在于该伞架,包含一主伞杆、套设在主伞杆上的第一与第二上蜂巢及第一与第二下蜂巢、数支等距设置在第一上蜂巢的第一主伞骨、数支等距设置在第二上蜂巢的第二主伞骨、数支等距设置在第一下蜂巢的第一支撑伞骨及数支等距设置在第二下蜂巢的第二支撑伞骨等构件,使伞架可于展开及收合时一体同步动作;而该伞布,包含一层主伞布、一层中央设有通风口的副伞布等构成,使主伞布与副伞布之间形成适当的空气流动间隙,以增进空气对流、疏解伞内风压并使伞布飘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通风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伞架进一步包括,第三上蜂巢及等距加设在第三上蜂巢的第三主伞骨,且配合等距加设第三支撑伞骨在第三下蜂巢上,以形成三层伞架结构,使三层主伞骨及支撑伞骨于展开及收合时可一体同步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式通风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副伞布进一步包括,一铺设于第三层主伞骨上且中央设有通风口的第三副伞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通风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主伞布及副伞布大小不等,其覆盖面积以主伞布覆盖大部份的伞具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通风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主伞布为外周呈多数叶片式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通风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副伞布为外周呈多数叶片式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通风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下蜂巢是达成一体连动的第一及第二下蜂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式通风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至第三下蜂巢是达成一体连动的第一至第三下蜂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伞具,尤指一种具有多层伞布且能增进伞内空气对流及可释放伞内风压的多层式通风伞构造,该伞具包含一可展开收合的多层伞架及一由主伞布、副伞布组成的多层式伞布所构成,其中主伞布与副伞布大小不等,副伞布中央设有一通风口,副伞布置于主伞布下方,并由多层伞架的支撑使主伞布与副伞布形成一适当的间隙G,以供空气对流及疏解伞内风压,使伞布具有飘扬及通风功效,且多层伞架的支撑伞骨是等距设置于下蜂巢,伞布收合时可一体同步动作而利于收伞。
文档编号A45B25/02GK2428001SQ00235970

公开日2001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2日
发明者游清泉 申请人:游清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