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弹式箱包拉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弹出功能的伸箱包拉杆。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带拉杆的行李箱包比比皆是,毕竟使用较为方便,拉杆可随人体的高低或者使用状态做适当的调整,有效降低搬运较重行李的负担。现有的拉杆多数为两至三节结构,除收缩回、拉至最长两定位点外,一般还设有一至两个定位点。定位是由固定于拉杆内管端部的塞子横栓与外管和中间内管(指三节结构)定位孔配合而成,塞子横栓的回缩是由设于拉杆手把中央的按制控制,下压按制强迫横栓回缩,脱离定位孔的限制,内管和中间内管即可在外管中自由拉出或者回缩;解除按制的外力,塞子横栓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始终处于向外弹出的趋势,一旦行至定位孔时即可自行弹出锁住。拉杆手把往往没设于箱包边缘手把座内,外观不唐突,拉出时需要用拇指按住按制,其余手指还要同时外拉拉杆手把,同步配合完成,操作多有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只需下压按制拉杆即可自行弹出的箱包拉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自弹式箱包拉杆,包含套设于拉杆外管中下端部固定有塞子的内管、固定在内管上端部中央带有按制的拉杆手杷,其特征是外管底部与相邻内管下端部间设有一弹簧。拉杆收折起内管塞子的横栓弹入外管下部定位孔中定位,弹簧被压缩在外管与相邻内管下端部间;一旦下压手把上的按制,横栓回缩脱离定位孔的限制,内管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弹出,使手把弹出箱包外,便于手握操作。
另,弹簧下端部固定有一座体,上端固定有一滑块,座体和滑块的横断面略小于外管的内断面。滑块可确保弹性刀与内管运动方向相同,而不产生偏离。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1自弹式箱包拉杆收缩状态剖面图图2自弹式箱包拉杆弹出状态剖面图图3三节拉杆收缩状态剖面图图4三节拉杆弹出状态剖面图图5弹簧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管 11-定位孔 2-内管 3-中间内管4-连接件5-手把 6-按制61-连杆7-塞子71-触点72-横栓 8-弹簧81-座体82-滑块 83-凸柱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自弹式箱包拉杆剖面图,图中拉杆为两节结构,拉杆外管1下端部固定箱包连接件4,内管2套设于外管1之中,内管2上端部固定有手把5,手把5中央凸设有按制6,按制6联动有一连杆61,连杆61穿入内管2中,其端部可触控及固定在内管2下端部上的塞子7触点71,塞子7的触点71下压可使横栓72回缩,解除与外管1定位孔11的锁合状态,外管1上至少设有两个定位孔11,一个在外管下端,锁住回缩的内管2,如图1状态,另一在上端,锁住拉出的内管2,其中在外管1底部与内管2下端部间设有一弹簧8。由于拉杆为两节结构,故外管1的相邻内管也就是内管2本身。弹簧8下端部固定有一座体81,上端固定有一滑块82,座体81和滑块82的横断面略小于外管1的内断面,便于装配且滑块82在外管中上下滑行更顺畅。另,座体81上设有铆钉孔83,座体81通过铆钉固定在外管1上,具有更好的装配灵活性。
参照图3和图4,为三节拉杆剖面图,其中外管1的相邻内管指的是中间内管3,三节拉杆与两节拉杆基本结构相同,中间内管3和内管2的下端部均安装有塞子7,内管2的塞子由按制6控制,而中间内管3的塞子是由内管2的下端部触控。当三节拉杆回缩后,安装在内管2上的塞子7横栓72可弹出并穿过中间内管3和外管1上的重叠定位孔11,将三根管锁合在一起,此时中间内管3的下端部与外管1底部间的弹簧8被压缩;使用时,下压按制触动塞子横栓72回缩,弹簧8力将中间内管3弹起,中间内管3同时将套设在其中的内管2带出,固定在内管2上的手把5同时被顶起,方便手握和用力。
参照图5,内置于外管1底部与相邻内管间的弹簧示意图,座体81和滑块82上分别设有一固定凸柱83,弹簧8两端插设其中形成固定状态,给装配带来便利。
上述以两节和三节拉杆结构为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其保护范围应含盖具有这一结构特征的两节以上拉杆结构,而且也应包括双杆和单杆拉杆结构。
权利要求1.自弹式箱包拉杆,包含套设于拉杆外管中下端部固定有塞子的内管、固定在内管上端部中央带有按制的拉杆手杷,其特征是外管底部与相邻内管下端部间设有一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箱包拉杆,其特征是弹簧下端部固定有一座体,上端固定有一滑块,座体和滑块的横断面略小于外管的内断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弹式箱包拉杆,其特征是座体上设有铆钉孔,座体通过铆钉固定在外管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弹式箱包拉杆,包含套设于拉杆外管中下端部固定有塞子的内管、固定在内管上端部中央带有按制的拉杆手杷,其特征是外管底部与相邻内管下端部间设有一弹簧。拉杆收折起内管塞子的横栓弹入外管下部定位孔中定位,弹簧被压缩在外管与相邻内管下端部间;一旦下压手把上的按制,横栓回缩脱离定位孔的限制,内管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弹出,使手把弹出箱包外,便于手握操作。
文档编号A45C13/00GK2776123SQ2004200580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7日
发明者何长谋 申请人:何长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