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编织组织及具有该末端编织组织的衣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618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末端编织组织及具有该末端编织组织的衣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末端编织组织及具有该末端编织组织的上身和下身内衣等的衣物,尤其涉 及将末端做成单面针织而将其做薄、不影响外观并防止发生向外侧巻起的巻曲的衣物。
背景技术
袜子的穿入口末端、衬衣下摆末端和袖口、短裤的穿入口和腿围末端等的松紧口部分, 往往是进行翻折做成袋状的双松紧口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末端的厚度变厚,与连续的前 后片布料之间发生薄厚差异,外穿时就在外观现出,容易发生所谓的"针迹反外露"现象。 因此,最好松紧口部分作为单松紧口等而尽可能做薄,但若做薄,就发生容易向外侧巻曲 而巻起的问题。
艮卩,当做成双松紧口时,虽然难以发生巻起,但有发生薄厚差异的问题,而若做成单 松紧口时,虽然不发生薄厚差异,但有容易发生巻起的问题。
所以, 一直以来寻求着将末端做成单松紧口而做薄且不发生巻起的产品。
对于上述需求,日本特开2002 — 146609号公报(专利文献1)提供了一种不进行翻折因 而不会成为双松紧口的、由编织入弹性线而具有伸縮性的双面针织物所构成的单松紧口。 在该双面针织物中,如图8(A)所示,由于用向A列的针N1和B列的针N2供给的线在面针 S1和里针S2形成环圈(》一-)R,因此,具有可获得表里两面的张力平衡、在表面不发生 织物巻入的巻曲的优点。另外,在该单松紧口的场合,与编织成筒状编织的场合相比,编 织工序简单,且可使厚度变薄,但由双面针织物构成,故与单面针织物相比,不能消除厚 度仍厚,末端容易产生薄厚差异的问题。
当将松紧口部分做成由单面针织物构成的单松紧口时,具有编织速度较双面针织快三 倍左右而提高生产率的优点,且可将厚度做薄。但是,如图8(B)所示,在单面针织物中, 由排列成一排的针N3供给的线仅在面针Sl侧形成环圈R,因此如前所述,存在着面针侧 发生织物的巻曲并容易向外侧巻起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人在日本特开2004—12429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一种由单 面针织构成的单松紧口的末端编织组织如图9所示,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2,用弹
性线编织由针织和未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而与该休止编织区域2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 3,由底纱线(地糸)编织成的多个线圈横行构成,该多个线圈横行在针织中组合了未针织 和集圈针织,使这些针织、未针织、集圈针织的位置分散以使表面线圈和里面线圈的张力 平衡,从而使表面线圈侧不发生巻曲。
由于所述末端编织组织由单面针织构成,故可消除针迹反外露这一问题,同时在松紧 口编结区域3获得表面线圈和里面线圈的张力平衡,因此可防止表面线圈侧发生巻曲的现 象。另外,由于用弹性线编织将针织和未针织予以掺混的休止编织区域2的线圈横行,因 此可防止发生向外侧巻曲,并可对最末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
这样,在专利文献2中,可将末端编织组织做成单面针织而将其做薄,并可防止发生 巻曲,但是,对于在末端赋予对身体的适当收紧力从而提高合身感或穿着时的触及肌肤的 感觉这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146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 — 1242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末端编织组织,使由单面针织物构成的松 紧口部不发生巻曲,且可赋予适度的收紧感而提高对身体的适合感,并能改善触及肌肤的 感觉。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末端编织组织,其单松紧口由从末端侧进行编结开始的单 面针织所构成,该末端编织组织的特点是,
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的多个线圈横行进行在全部线圈纵列不针织的编织,并且, 在该休止编织区域中,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第一种编结线进行编 织,用该第一种编结线做成在休止编织区域不发生向外侧巻曲的编织,
在与所述休止编织区域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中,组合用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编织成的 线圈横行以及用伸縮力做成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伸縮力以下的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
如前所述,由于在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中,任一线圈纵列都不进行针织,而用一 条编结线连续地编织多个线圈横行,因此可防止发生巻曲,并且,由于是单面针织,故即 使编结线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也不会变厚,可保持较薄,并 可抑制发生巻曲,同时赋予适度的收紧感。
另一方面,在与所述休止编织区域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中,通过设置用所述第一种
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从而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并可容易地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曲。 而且,通过一并设置不仅用第一种编结线还用伸縮力弱于该第一种编结线伸縮力的编结线 编织成的线圈横行,形成比休止编织区域低的收紧力,可减少对身体的压迫感,使得穿着 感觉更好。
所述松紧口编结区域的线圈横行数最好比所述休止编织区域的线圈横行数多。
具体地说,在所述休止编织区域中,包括由编结开始端侧的多个线圈横行构成的第1 编结停止部分、与该第1编结停止部分连续的多个线圈横行的第2编结停止部分,
所述第1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二 三个线圈横行,各线圈横行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 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或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同时, 针织位置在线圈纵列方向全部错开,
所述第2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三 六个线圈横行,各线圈横行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 圈针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或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从而进行编织。
如前所述,编结开始末端的第1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二 三个线圈横行,将各线圈横行 做成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或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通过将选针做成双针或三针放置而可赋予适当的收紧力,可使表面线圈的张力不至于过 高,且通过使针织位置在线圈纵列方向全部错开,可防止张力偏移。
另外,如前所述,第2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三 六个线圈横行,各线圈横行做成一个线 圈纵列集圈针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或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且与第l编结停止部分相同,通过将选针做成双针或三针放置,可赋予适当的收紧力。
所述松紧口编结区域包括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和一 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的线圈横行和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在将仅由该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连续二 三个线 圈横行后,使一个所述集圈线圈和未针织的线圈横行夹入而进行编织,
所述集圈针织和未针织的线圈横行最好使用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 横行最好使用第二种编结线、或/及具有该第二种编结线伸缩力以下的伸縮力的编结线进 行编织,该第二种编结线由具有比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的弹性芯线细的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 纱所构成
如前所述,松紧口编结区域,通过二 三个线圈横行连续地设置由伸縮力弱的编结线 编结的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与休止编织区域相比可降低收紧力,可使压迫感减少, 提高穿着感觉。另外,若用由单包环锭纱构成的第二种编结线进行编织,还可使与皮肤的
接触良好。
此时,即使表面线圈的张力因仅由针织构成的平针编织组织而变大,由于仅由该针织 构成的线圈横行用伸縮力弱的编结线编织,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其发生向外侧巻曲,并还可 保持适度的收紧力。
松紧口编结区域的线圈横行数不限定,根据衣物的功能和设计,来增减线圈横行数, 调整松紧口编结区域的长度,但是,也可将所述休止编织区域的线圈横行数做得较多,例 如也可做成二十个线圈横行以上,进而五十个线圈横行以上、 一百个线圈横行 三百个线 圈横行。
作为所述休止编织区域及松紧口编结区域所使用的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的单包环 锭纱,最好使用在七十分特 二百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六尼龙或六十六尼龙后 的线。
当聚氨酯弹性芯线的粗细不到七十分特时,收紧力过分弱,有时低于松紧口部欲产生 巻曲的力。另外,当超过二百分特,有时不能获得休止编织区域与松紧口编结区域的平衡, 收紧力过分强,损害穿着感。尤其最好是,聚氨酯弹性芯线的粗细是一百分特 一百六十 分特。
作为在所述松紧口编结区域的仅由针织构成的平针编织组织中所使用的编结线,使用 具有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伸縮力以下的伸缩力的下述(1广(3)编结线中的一种或多种
(1) 第二种编结线,由在十分特 四十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六尼龙或六十六 尼龙后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
(2) 羊毛尼龙
(3) 铜铵纤维与六十六尼龙的混纺线
从外观和功能的观点看,有仅使用(l)的第二种编结线的场合,有在(l)的第二种编结
线中添加(2)的羊毛尼龙的场合,有使用(2)的羊毛尼龙、(3)的铜铵纤维与六十六尼龙的 混纺线来代替(l)的第二种编结线的场合。
在所述(l)的第二种编结线的单包环锭纱中,若聚氨酯弹性芯线的粗细不到十分特,则 即使形成仅由针织构成的平针编织组织,收紧力也过分弱,无法获得感觉舒适的穿着感, 另一方面,聚氨酯弹性芯线的粗细若超过四十分特,则己经不是弹力弱的编结线,收紧力 过分强,穿着感变差,表面线圈的张力大幅度增大,发生向外侧巻曲。尤其最好是,聚氨 酯弹性芯线的粗细是十五分特 二十五分特。
若使用所述(2)的羊毛尼龙,则可调整伸縮,并可提高外观和与皮肤的接触。在与其它
线的平衡方面,使用十 八十分特粗细的芯线是较佳的。
若使用所述(3)的铜铵纤维与六十六尼龙的混纺线,则通过混纺铜铵纤维可提高吸湿性
和去湿性。该混纺线的混纺比例在不损害铜铵纤维的吸湿性和去湿性的范围使用四十 九 十分特是较佳的。
所述织物最好由通过单筒机编织成的筒状织物构成,纵向编织(編办立T b扎t)后的 单面针织的筒状织物可不进行缝制而形成裤子、袜子、衬衫等前后片、袖子等,可提高生 产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由所述单面针织的织物构成的单松紧口的末端编织组织的衣物,
尤其,用作为内衣、袜子是较佳的。具体地说,作为上身衣物,可例举有衬衫、T恤衫、 大圆领女背心、女背心等,将这些上身衣物的下摆和袖口做成由所述末端编织组织构成的 单松紧口。另外,作为下身衣物,可例举有短裤、裤子、女过膝袜、护腿、长统袜、连裤 袜、短袜等,将这些下身衣物的穿入口和下摆部等做成由所述末端编织组织构成的单松紧 □。
当将这些衣物的下摆、袖口、穿入口做成前述结构的由单面针织构成的单松紧口时, 由于变薄,故难以发生薄厚的差异,即使穿着较薄的外套,也可防止内衣的末端影响到外 部的现象。另外,休止编织区域,因为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伸縮力 强的第一种编结线进行编织,所以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可防止发生向外侧巻曲,因而末 端也不会向外侧巻拢。
另一方面,在松紧口编织区域,由于组合了用由伸縮力强的单包环锭纱构成的第一种 编结线进行编织的线圈横行、和用伸縮力比该第一种编结线弱的编结线编织的线圈横行, 因此,即使在松紧口编结区域也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提高穿着感,并还可使与皮肤的接 触良好。此外,还可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曲。
如前所述,采用本发明,由于在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的多个线圈横行中在全部的 线圈纵列将未针织进行掺混地编织而不进行针织,因此可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曲。另外, 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来编织休止编织区
域,从而可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曲,并还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获得感觉良好的穿着感。
另外,在与休止编织区域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中,通过组合用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 结线编织的线圈横行、和用伸縮力比所述第一种编结线弱的编结线编织的线圈横行,即使 在松紧口编结区域也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可使与皮肤的接触良好,还可抑制发生向外侧 的巻曲。


图1是具有本发明末端编织组织的筒状织物的概略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编织组织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编织组织的示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编织组织的说明图。
图5是第三实施例的编织组织的说明图。
图6是第四实施例的编织组织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裤子的概略图。
图8(A)是表示以往的编织组织一部分的示图,图8(B)是表示另一编织组织一部分的示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编织组织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是筒状织物
2是休止编织区域
3是松紧口编结区域
4是本体编结区域
5是双松紧口编结区域
10 —1 10n是针
11是由第一种编结线构成的单包环锭纱
12是由第二种编结线构成的单包环锭纱
13是铜铵纤维与尼龙的混纺线
14是在第二种编结线中添加了羊毛尼龙后的编结线
20是裤子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用单筒机的四英寸的四口圆形编织机(4 口丸編機)编织成的 织物l。图中,上端为编结开始端,从上端使休止编织区域2、松紧口编结区域3、本体编 结区域4连续,在下端部设有双松紧口编结区域5。
图2及图3表示休止编织区域2、松紧口编结区域3的编结组织,从第1列针10—1 至第N列针10—n的下面所表示的(O)表示向针IO供给线进行针织的场合,(X)表示不向 针供给线而跳线地进行未针织的场合,(A)表示向在先前的线圈横行中针织后的针供给线 进行集圈针织的场合。
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2,使用第一种编结线,该种编结线由在一百三十分特的聚氨 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二十八分特的六十六尼龙线的单包环锭纱11构成。从供线口连续供 给该单包环锭纱11,从第1编结停止部分2a即第1线圈横行Cl至第3线圈横行C3的三 个线圈横行、和从第2编结停止部分2b即第4线圈横行C4至第9线圈横行C9的六个线 圈横行进行编织。
在本实施例中,第l编结停止部分2a的线圈横行,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二个 线圈纵列未针织4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第2编结停止部分2b的线圈 横行,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4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 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详细地说,第1线圈横行Cl如图2及图3所示,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二个线 圈纵列未针织,以使第l列针10—l为针织O,第2、第3列针10—2、 10—3为未针织x, 第4列针10—4为针织O,第5、第6列针10—5、 10—6为未针织x。
第2线圈横行C2、第3线圈横行C3与第1线圈横行C1相同,反复进行一针织、二未 针织,但针织位置在第2线圈横行C2中做成第3列针10—3、第6列针10—6的位置,针 织位置在第3线圈横行C3中做成第2列针10—2、第5列针10—5、第8列针10—8的位 置。这样,针织位置在线圈纵列方向全部不同,在其它的线圈横行未进行针织的位置进行 针织。
这样,在休止编织区域2的第l编结停止部分2a中进行如下编织,在一个线圈横行反 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在第2编结停止部分2b中,在一个线 圈横行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并且,在由该第1、第2 编结停止部分2a、 2b构成的休止编织区域2,通过用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进行编织, 来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曲,该种编结线由具有粗聚氨酯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11构成.
并且,由于在线圈纵列方向使针织位置全部不同,在其他的线圈横行未进行针织的位 置进行针织,因此张力的偏移消失,可对周长方向整体赋予大致均等的适度收紧力,使穿 着感觉更良好。
在与休止编织区域2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3的线圈横行C10、 C13、 C17中,从一个
供线口供给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并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一个线圈纵列 未针织4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4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该种编结线由在一百三十分特的 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二十八分特的六十六尼龙线的单包环锭纱11所构成
松紧口编结区域3的其它线圈横行Cll、 C12、 C14、 C15、 C16、 C18、 C19、 C20中,从
另一个供线口供给伸縮力弱的第二种编结线,编织用所有的针进行针织的线圈横行,该种 编结线由在二十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二十八分特的六十六尼龙线的单包环锭 纱12所构成。
详细地说,如图2及图3所示,在第10线圈横行C10中,用单包环锭纱ll反复进行 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 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以使第1列针10—1为集圈针织A,第2 列针10—2为未针织x,第3列针10—3为集圈针织厶,第4列针10—4为未针织x。
接着,在第11线圈横行C11及第12线圈横行C12中,对所有的针10—l 10—n进行 针织〇,用所述伸縮力弱的单包环锭纱12进行编织。在该己连续的二个线圈横行之后,夹 入与第10线圈横行C10相同的将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和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反复进行 的第13线圈横行C13。然后,反复进行如下图形先进行对仅由针织构成的三个线圈横行、 再进行将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和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反复进行的一个线圈横行。
松紧口编结区域3的长度做成所需要的长度。这样,在想要将松紧口编结区域3的长 度縮短的场合,只要减少反复线圈横行数即可,在想要做得更长的场合,只要增加反复线 圈横行数即可。
如此,在松紧口编结区域3中,在用伸縮力弱的第二种编结线12连续设置仅由针织构 成的线圈横行Cll、 C12的二个线圈横行后,将反复进行用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ll编 织成的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 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的线圈横行设置成一个线圈横行,接 着,用所述第二种编结线12使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连续三个线圈横行,以后反复进 行,由此可做成比休止编织区域低的收紧力,从而减少对身体的压迫感,提高穿着感,并 可有效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曲。而且,由于松紧口编结区域3也与休止编织区域2相同, 仅由单包环锭纱构成的第一、第二种编结线进行编织,因此,可使与皮肤的触感良好。
图4表示第二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是,在松紧口编结区域,在将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连续三 个的部分,中间的线圈横行不是第二种编结线12,而是使用铜铵纤维与尼龙的混纺线13 进行编织。
艮P,在松紧口编结区域3的线圈横行CIO、 C13、 C17中,从一个供线口供给伸缩力强 的第一种编结线,并反复编织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4一个线圈纵 列集圈针织4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该种编结线由在一百三十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 绕了二十八分特的六十六尼龙线的单包环锭纱11构成。
另外,在线圈横行Cll、 C12、 C14、 C16、 C18、 C20中,从另一供线口供给伸縮力弱的 第二种编结线,并编织用所有的针进行针织的线圈横行,该种编结线由在二十分特的聚氨 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二十八分特的六十六尼龙线的单包环锭纱12构成。
此外,在线圈横行C15、 C19中,从另一供线口供给铜铵纤维与六十六尼龙的混纺线, 并将用所有的针进行针织的线圈横行以一个线圈横行进行编织。
艮P,在使针织连续三个线圈横行的区域,在第二种编结线的线圈横行之间夹有铜铵纤 维的混纺线的线圈横行。
这样,在使仅由伸縮力弱的第二种编结线进行针织所构成的线圈横行Cll、 C12连续二 个线圈横行的同时,通过使仅由第二种编结线进行针织所构成的线圈横行14和16及仅由 铜铵纤维混纺线进行针织所构成的线圈横行15连续三个线圈横行,从而可做成低于休止 编织区域的收紧力而减少对身体的压迫感,可提高穿着感,同时还可提高与皮肤的触感。
在使仅由所述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连续二 三个线圈横行后,通过使反复进行由伸縮 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编织的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 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的线圈横行以一 个线圈横行夹入,从而就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同时可有效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曲。
并且,由于在使仅针织连续三个线圈横行的区域中用铜铵纤维的混纺线编织中间线圈 横行,因此可提高吸湿性和去湿性,在与肌肤紧贴的末端部可提高穿着感。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省略说明。
图5表示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用四英寸的四口圆形编织机进行编织,作为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 线,使用在一百三十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二十八分特的六十六尼龙后的单包环 锭纱ll,作为伸缩力弱的编结线,使用在二十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二十八分特 的六十六尼龙线后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第二种编结线12。
如图5所示,将第l编结停止部分2a的线圈横行数做成二个线圈横行,将第2编结停 止部分2b的线圈横行数做成三个线圈横行。
将松紧口编结区域3的仅由针织构成的连续的线圈横行数全部做成三个线圈横行,连 续的三个线圈横行(C7、 C8、 C9)全部用第二种编结线进行编织。
另外,在松紧口编结区域3中最初的线圈横行C6及仅由所述针织构成的三个线圈横行
之间所夹入的线圈横行CIO、 C14用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进行编织,并反复进行一个 线圈纵列集圈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在前述结构的第三实施例中,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获得感觉良好的穿着感,与皮肤 的触感也良好,可有效防止向外侧的巻曲。
在松紧口编结区域3,虽然编织仅由第三种编结线进行针织所构成的连续的三个线圈横 行,但若对于三个线圈横行中央的线圈横行夹入用铜铵纤维和六十六尼龙的混纺线编织后 的线圈横行,则由于铜铵纤维可提高的吸湿性和去湿性,具有在与肌肤紧贴的末端编织组 织区域不发生热气、湿气笼罩的优点。
图6表示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使用七英寸的四口圆形编织机,在有616根的针中, 一根针隔开地 用308根针编织从编结停止至松紧口编结的末端编织组织。即,如第1列针10_1、第3 列针10 — 3、第5列针10—5、第7列针10_7那样地将针一针一针隔开地使用全部针的 一半针进行编织。
另外,作为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使用在一百五十六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 绕了七十八分特的六十六尼龙线后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第一种编结线ll。另外,作为伸 縮力弱的编结线,使用在二十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二十八分特的六十六尼龙线 后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第二种编结线12、和对该第二种编结线添加有六十六分特的羊毛 尼龙后的编结线14。
详细地说,如图6所示,休止编织区域2的第1编结停止部分2a做成二个线圈横行, 并做成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的编织,第2编结停止部分2b 做成三个线圈横行,并做成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的编织。
在松紧口编结区域3,线圈横行C6、 C8、 C9、 Cll、 C12、 C14、 C15用所述编结线14 仅针织编织。
这样,在用编结线14编织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C6后,用所述伸縮力强的第一种 编结线11编织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 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的一个线圈横行, 此外,反复进行由用编结线14仅针织所构成的连续的二个线圈横行、以及对一个线圈纵 列集圈针织、 一个线圈纵列未针织予以反复的一个线圈横行构成的这种图形。
在第四实施例中,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获得感觉良好的穿着感,与皮肤的触感也良 好,可有效防止向外侧的巻曲。
图7表示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中,表示用二个图1所示的筒状织物1形成的裤子20。裤子20并排设置 二个筒状织物l,将胯部的上部的邻接位置切开进行缝制。在该裤子20中,将两侧的腿围 端做成单松紧口,休止编织区域2位于下端,松紧口编结区域与该休止编织区域2连续, 从其上端到上端的腰围位置,在本体编结区域4,上端的松紧口部分成为双松紧口编结区 域5。
由于在所述裤子20中腿围端为单松紧口,故腿围端不发生薄厚差异,可不影响外观。 并且,由于用具有粗聚氨酯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11所构成的有伸縮力的第一种编结线 编织休止编织区域2,同时在所有的线圈纵列中不进行针织,因此可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 曲,并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获得感觉舒畅的穿着感。
在松紧口编结区域3中,由于将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伸縮性强的 第一种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和用伸縮力比前述编结线弱的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 进行了组合,因此在该松紧口编结区域3中,也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提高穿着感,并还 可使与皮肤的触感良好,还可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曲。
在所述松紧口编结区域3中,若还组合有作为伸縮力比第一种编结线弱的编结线的铜 铵纤维混纺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则可提高吸湿性和去湿性。
此外,在松紧口编结区域3中,若组合有作为伸縮力比第一种编结线弱的编结线的羊 毛尼龙线,则可提高手触摸时的感觉,可获得张力和外观的平衡。也可使用适当的具有同 样效果的线例如棉混纺线等,代替羊毛尼龙。
本实施例的裤子20中的腰围部分的双松紧口编结区域5做成本结构的单松紧口,也可 获得同样的特征和功能。
不限于前述裤子,在用筒状织物形成上身内衣的袖子、将该袖口做成用所述单面针织 制成单松紧口的末端编织组织的场合,在将筒状织物做成大径、形成衬衫的前后片部并将 下摆端做成用所述单面针织制成单松紧口的末端编织组织的场合,以及在用筒状织物编织 连裤袜、长统袜、短袜、将其穿入口做成用所述单面针织制成单松紧口的末端编织组织的 场合等,任一场合的袖口、下摆端、穿入口与所述裤子的腿围端相同,是较薄的,不影响 外观且不发生向外的巻曲。此外,也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获得感觉舒畅的穿着感。
权利要求
1.一种末端编织组织,其单松紧口由从末端侧开始进行编织的单面针织所构成,其特征在于,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的多个线圈横行在全部线圈纵列不进行针织地进行编织,并且,在该休止编织区域中,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构成的第一种编结线进行编织,用该第一种编结线做成在休止编织区域不发生向外侧卷曲的编织,在与所述休止编织区域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中,将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与用伸缩力做成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伸缩力以下的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相组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编织组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休止编织区域中,包括由 编结开始端侧的多个线圈横行构成的第1编结停止部分、与该第1编结停止部分连续的多 个线圈横行的第2编结停止部分,所述第1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二 三个线圈横行,各线圈横行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 织和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或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织和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同时, 针织位置在线圈纵列方向全部错开,所述第2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三 六个线圈横行,各线圈横行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 圈针织和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而进行编织,或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和三个线圈 纵列未针织而进行编织。
3.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末端编织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口编结区 域包括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和一 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的线圈横行和仅由针 织构成的线圈横行,在将该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连续二 三个线圈横行后,夹入一个 由所述集圈线圈和未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所述集圈针织和未针织的线圈横行使用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 使用由具有比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的弹性芯线细的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第二种 编结线、或/及具有伸縮力是该第二种编结线伸缩力以下的伸縮力的编结线。
4.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末端编织组织,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 休止编织区域及松紧口编结区域所使用的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的单包环锭纱,使用在七十分 特 二百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六尼龙或六十六尼龙后的线。
5.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末端编织组织,其特征在于,作为在所 述松紧口编结区域的仅由针织构成的平针编织组织中所使用的编结线,使用具有的伸縮力 是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伸縮力以下的伸縮力的下述(1) (3)编结线中的一种或多种 (1) 第二种编结线,由在十分特 四十分特的聚氨酯弹性芯线上巻绕了六尼龙或六十六 尼龙后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2) 羊毛尼龙(3) 铜铵纤维与六十六尼龙的混纺线。
6.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末端编织组织,其特征在于,由通过单 筒机编织成的筒状织物构成。
7. —种衣物,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末端编织组
全文摘要
一种末端编织组织,其单松紧口由从末端侧进行编结开始的单面针织所构成,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的多个线圈横行进行在全部的线圈纵列不针织的编织,并且,在该休止编织区域中,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第一种编结线进行编织,用该第一种编结线做成在休止编织区域不发生向外侧卷曲的编织,而在与所述休止编织区域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中,组合用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与用伸缩力做成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伸缩力以下的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
文档编号A41D31/00GK101351586SQ20068004181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0日
发明者
原义秀, 藤田满德 申请人:郡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