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141阅读:4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具配件,特别是指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
技术背景现有伞具可概分为折叠伞(foldingumbrella)如图3所示的折叠伞10,或不 能折叠的一般长伞(unfolding umbrella),如图5所示的一般长伞20, —般而言, 当折叠伞10或一般长伞20在贩卖时或收合(收伞)状态时,在伞布的外面常会 套上一与伞布同样具有防水与防泼水效果的伞套30, —方面用以增加伞具贩卖时 的卖相与收合状态时的外观美感如图1、 4所示,另一方面可在欲携带已淋湿的伞 具进入公众场所时,可凭借所述的伞套30套束在伞布上以防止雨伞上水向外滴 出;然,所述的伞套30是一与伞具分离的个体,当伞套30由伞具上取下不用后, 常会因使用者随处乱放而容易遗失,致须要使用时却遍寻不着;又一般较小心的 使用者常会将伞套30以打结方式固定在一般折叠伞10的伞头11上所设的伞带 12上如图3所示,或以打结方式固定在一般长伞20的伞头21上如图5所示,以 使伞套30能随伞携带而不容易遗失。但是,如图3、 5所示伞套30的收取方式基 本上并不美观,相对也降低伞套的利用价值,致对伞具使用者而言,伞套30不用 时已成为一累赘的物品,失去伞具制造商或销售商当初每一伞具附加一伞套的用 心与美意,也相对增加伞套成本;尤其,在两天要携带已淋湿的伞具进入公众场 所如百货公司或办公大楼时,为防止雨伞上水向外滴出而造成地面湿滑或脏污, 常会准备或免费提供一长型塑料袋供套设在雨伞外以防其向外滴水,但所述的长 型塑料袋是属于一用后即弃的塑料类物品, 一般而言并未回收再用,致相对增加塑料类废物量,不符合目前社会上所亟力要求的环保意识。本实用新型即针对上 述现有伞具的伞套无法有效地随伞携带致容易遗失的缺点而加以改进。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使所述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可附设在伞具上而成为一可随伞携带且可随意收合或展开使用的伞套,以解决现有伞套容易遗失的缺点与问题。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可简易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如伞头、伞带或伞带头端的环圈上,而增进操作的方便性, 并提升伞套的附加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所述的伞套是一配合收伞后伞具长度的 长筒形套体,供可由伞套的开口将伞套套束在伞具的伞布外面,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伞套的外周缘面上设置至少一组可相互对应扣合的扣体,所述的伞套可收合成一縮小体积的小个体,并凭借所述的组扣体由小个体的外部扣合,所述的伞套 收合后小个体利用可拆装方式或固定方式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使所 述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可简易附设在伞具上,以成为一可随伞携带且可随意收合 或展开使用的伞套,以避免现有伞套在取下不用后无法有效地随伞携带致容易遗 失的缺点,且可增进伞具的外观装饰美感,而增进伞套的附加价值。


图1是现有一折叠伞及其附加伞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伞套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伞套取下并打结在伞头伞带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现有一般长伞及其附加伞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伞套取下并打结在伞头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伞套使用在折叠伞上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伞套呈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8-11是图7伞套由展开状态逐渐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带的头端环圈上的 立体示意图;图13是图11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头环扣上的立体示 意图;图14-1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伞套由展开状态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的伞带上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伞套以扣钮当扣体的示意图;图20-2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伞套由展开状态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图24是图23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带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一伞套使用在一般长伞上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伞套呈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7-30是图26中伞套由展开状态逐渐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一般长伞伞带的头端环圈头 上的立体示意图;图32是图30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一般长伞伞头环扣上的立体 示意图;图33-3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伞套由展开状态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图37是图36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带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38-4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伞套由展开状态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图42是图41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带上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折叠伞;ll-伞头;12-伞带;13-环圈;14-伞头环扣;20-一般长伞;21-伞头;22-伞带;23-环圈;24-伞头环扣;30-伞套;40-伞套;40a-小个体;40b-次小个体;41-开口; 42-外周缘面;44-底部;45-副袋;50、 50a、 50b-扣体;60-活动式环扣圈;70-固定式环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明确详实,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将本实 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下请参照图6 图13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在折叠伞10的伞套40的使 用状态立体示意图,图7是所述的伞套40呈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8 图11是所述的伞套40由展开状态逐渐收合成一縮小体积小个体(如一扁平矩形袋状 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2、图13是所述的伞套40已收合成一縮小体积小个体并 挂饰在伞头部上的收合状态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40 是一配合收伞后的折叠伞IO的长度而设计的长筒形套体,供可套束在一折叠伞 IO的伞布外面,而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的伞套40的外周缘面41上设置至少一 组可相互对应扣合的扣体50、 50a,而所述的扣体50、 50a的结构型态或扣合方 式不拘,可为黏扣带型态,如图7 11所示或其它型态,如扣钮等,如图19所示, 使伞套40在取下不用时,如图7所示,可先收合成一縮小体积的小个体40a,如 图ll、图12、图13所示的扁平矩形袋状体,并凭借所述的组扣体50、 50a由外 扣合,以使所述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40a的外型固定住而不虞散开变形或展开, 使所述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40a能以可拆装方式,如在伞套40上设一可简易控制 开/闭的活动式环扣圏60,而凭借所述的活动式环扣圈60以简易固定在伞具的伞 头部上,如固定在伞头11的伞带12上(图未示)或伞带12的头端环圈13上如 图12所示,或固定在伞头11的伞头环扣14上如图13所示,使所述的伞套收合 后小个体40a可简易附设在伞具上,以成为一可随伞携带且可随意收合或展开使 用的伞套;而上述的伞头部是指伞具的伞头处的区域范围,包括如图13所示的伞 头11的伞头环扣14,或如图12所示的伞带12或伞带头端的环圈13等。上述所述的组扣体50、 50a以设置在或靠近伞套40的开口 41的外周缘面42 上为最佳如图7、图8、图9所示;又针对一般具有束紧口的伞套如图7所示的伞 套40而言,所述的伞套40原来就设有一组扣体50、 50b,其中一扣体50是设置 在由伞套开口 41的外周缘面42向外延伸的一凸耳片43,当伞套40套束在折叠 伞10的伞布上使用时如图6所示,可凭借所述的组扣体50、 50b来使伞套40的 开口 41束紧在伞头11的下缘处而不虞脱落;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扣体50、 50a 中的一扣体50即可延用原来伞套40既有的扣体50、 50b中设在凸耳片43上的一 扣体50。又本实用新型在伞套40上特别设置一组扣体50、 50a,其主要设计目的是使 伞套40收合成的縮小体积小个体40a能扣合并定型住,也就是所述的组扣体50、 50a的主要作用是使所述的收合后的縮小体积小个体40a (如图11、图12、图13 所示的扁平矩形袋状体)能凭借所述的组扣体50、 50a由外相互对应扣合以使小 个体40a的外型定型住而不虞散开变形或展开,由此可知,所述的组扣体50、 50a6的设置位置是可随伞套40收合成縮小体积小个体40a的不同收合方式或最后收合 成的小个体40a的形状而作变化,兹以图7、图8、图9所示伞套40为例说明的 所述的组扣体50、 50a中的一扣体50a可设置在扣体50的反面对应处,使所述的 伞套40如图8、图9所示,可先由底部向上折叠收合(如图9中箭头所示)成一 次小个体40b,如图IO所示一扁平矩形袋状体,之后还可再对折一次(如图10 箭头所示)而再縮小成一体积更小的小个体40a,如图ll所示,使所述的小个体 40a凭借一活动式环扣圈60固定在伞头11的伞带12上或伞带12的头端环圈13 上(如图12所示)或伞头11的伞头环扣14上(如图13所示)时,所述的伞套 收合后小个体40a能配合折叠伞IO的外观而兼具挂饰效果,以增进伞套的附加价 值。又所述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40a固定在伞头11的伞带12上或伞带12的头端 环圈13上的方式并不限制,包括可拆装方式(活动方式)或固定方式,兹分别说 明如下<一>、就可拆装方式(活动方式)而言其可在伞套40上设一活动式环扣 圈60如图8 图B所示,使收合后小个体40a可凭借所述的活动式环扣圈60而 简易挂扣在伞头11的伞带12上或伞带12的头端环圈13上(如图12所示)或伞 头11的伞头环扣14上(如图13所示),并可随使用需要而简易安装或拆除;也 可直接利用收合后小个体40a上扣体50、50a的扣合作用来取代活动式环扣圈60, 如图14 图18所示,也就是收合后小个体40a在凭借扣体50、 50a扣合并定型 住的前,先使伞头11的伞带12绕设在所述的组扣体50、 50a之间,使扣体50、 50a扣合同时使伞带12穿设在扣体50、 50a的内,使小个体40a可同时固定在伞 带12上如图17、图18所示。而所述的组扣体50、 50a可为黏扣带型态如图7 图ll、图14 图17所示或其它型态如扣钮,如图19所示。<二>、就固定方式而言如图20 图24所示,其可在伞套40上设一固定 式环扣带70来取代可拆装方式(活动方式)的活动式环扣圈60,使伞套40可凭 借所述的固定式环扣带70而预设固定在伞头U的伞带12上且无法拆除,其中, 所述的伞带12可利用弹性绳来取代一般非弹性绳,使伞套40取下不用时,可将 伞套40收合成伞套小个体40a,并凭借所述的固定式环扣带70而固定在伞头11 的伞带12上,当要使用伞套40时,可将伞套小个体40a直接在弹性绳伞带12上 先行解开(展开)成一伞套40,再凭借弹性绳伞带12的弹性作用将展开后伞套40拉伸至折叠伞10尾端而套在折叠伞10上使用。再请参照图25 图32所示,并请对照在图6 图13,图25是本实用新型使 用在一般长伞20的伞套40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图26是所述的伞套40呈展 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7 图30是所述的伞套40由展开状态逐渐收合成一缩 小体积小个体40a (如一扁平矩形袋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1、图32是所述的伞 套40已收合成一縮小体积小个体并挂饰在伞头部上的收合状态立体示意图,本实 用新型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40是一配合收伞后的一般长伞20的长度而设计 的长筒形套体,供可套束在一般长伞20的伞布外面;而图25 图31所示的伞套 40,折收成的次小个体40b或小个体40a与活动式环扣圈60等主要构件与图6 图13所示的对应构件几乎相同,只是图25 图32所示的伞套40是使用在一般 长伞20,故其伞套长度比图6 图13所示的伞套40的长度长;又图25 图32 与图6 图13所示的伞套40,其从全展开状态先收合至次小个体40b与再由次小 个体40b收合成小个体40a的过程也约略相同,只是图25 图32所示的伞套40 由全展开状态收合至次小个体40b的折收过程可能会比图6 图13所示的伞套40 的折收过程多几道折收手续。又本实用新型的伞套40由全展开状态收合至次小个体40b或再由次小个体 40b收合成小个体40a的收合过程与方式并不限制,其可随使用者个人的喜爱或习惯而以不同操作方式进行折叠或收合,兹将几种可行的收合方式分别说明如下 <1〉、如图8 图12所示,可将伞套40由底部44向上直接对折至开口 41的外周缘面42上如图9箭头所示,再依序将已对折的伞套40逐一对折至形成如 图10所示的次小个体40b,最后再将背面设有扣体50a的外侧面向扣体50方向 对折如图10箭头所示,而收合成一小个体40a,如图ll所示的扁平矩形袋状体, 且背面的扣体50a也翻转至正面,此时将扣体50与扣体50a对应扣合,即完成收 合过程。<2>、如图14 图18或图38 图42所示,可在所述的伞套40的开口 41 的外周缘面42上设一开口向下的副袋45,此时可将伞套40由底部44向上对折 如图14、图38所示,使已对折部分抵至副袋45的开口外如图15、图39所示, 再将已对折部分对折并由副袋45的开口塞入副袋45内而形成如图16、图40所 示的次小个体40b,最后再将背面设有扣体50a的外侧面向扣体50方向对折如图 16、 40中箭头所示,而收合成一小个体40a,如图17、图41所示的扁平矩形袋状体,且背面的扣体50a也翻转至正面,此时将扣体50与扣体50a对应扣合并可 同时扣合在伞带12上如图18、 42所示,即完成收合过程;而以此收合方式而言, 由于已对折部分是对折并由副袋45的开口塞入副袋45内而形成如图16、40所示 的次小个体40b,故所述的次小个体40b也相对定型住,所述的已对折部分并不 易从副袋45内向外散开,故也可直接将扣体50与原有扣体50b对应扣合,而以 次小个体40b挂扣在伞带12上。<3>、如图33 图37所示,可将伞套40由底部44向上对折,并使已对折 部分对折并由伞套40的开口 41塞入伞套40内部如图33箭头所示,而形成如图 34所示的扁平矩形袋状体,再将伞套40己对折部分的上段向下对折如图34中箭 头所示,而形成一次小个体40b,如图35所示,最后再将背面设有扣体50a的外 侧面向扣体50方向对折如图34箭头所示,而收合成一小个体40a如图16所示的 扁平矩形袋状体,且背面的扣体50a也翻转至正面,此时将扣体50与扣体50a对 应扣合并可同时扣合在伞带12,如图36、图37所示,即完成收合过程。上述几种可行的收合方式中所称的对折是表示将伞套40的一扁平面折向另 一扁平面上,并不限制每次对折是对半的折叠,或每次对折是一定宽度的折叠, 也可以是不规则宽度的折叠,依伞套40的材料而论,可利用多种折合方式使一展 开的伞套40收合成一次小个体40b或一小个体40a。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伞套40可简易收合成一小个体40a而随伞携带不易遗失, 因此当两天欲携带已淋湿的伞具进入公众场所如百货公司或办公大楼时,可直接 将伞套小个体40a简易展开成一伞套40,以套在雨伞上以防雨伞上水向外滴出, 可避免再提供或再使用一用后即弃的长型塑料袋,故可相对减少塑料废物量而符 合目前社会上所亟力要求的环保意识。又本实用新型的伞套40可简易收合成小个体40a而随伞携带,可随伞具如折 叠伞10或不能折叠的一般长伞20的外观或使用者喜爱而在小个体40a外表上设 计相配合的图案,故可增进伞具在使用状态或收合状态的外观装饰美感,而相对 增进小个体40a的附加价值。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所述的伞套是一配合收伞后伞具长度的长筒形套体,供可由伞套的开口将伞套套束在伞具的伞布外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套的外周缘面上设置至少一组可相互对应扣合的扣体,所述的伞套可收合成一缩小体积的小个体,并凭借所述的组扣体由小个体的外部扣合,所述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利用可拆装方式或固定方式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伞头部是包括伞头上的伞头环扣、伞带与伞带头端的环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组扣体为黏扣带。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扣体为扣钮。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组扣体是设置在或靠近伞套的开口的外周缘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组扣体中的一扣体设置在由伞套开口的外周缘面向外延伸的一凸耳片上,另一 扣体设置在前述扣体的反面对应处。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伞套上设一活动式环扣圈,所述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凭借所述的活动式环扣圈以可拆装方式挂扣在伞头的伞头部上。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利用所述的组扣体的扣合作用而挂扣在伞头的伞带上。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伞套上设一固定式环扣带,收合后小个体凭借所述的固定式环扣带以固定方式 挂扣在伞头的伞带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伞带是弹性绳。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的伞套开口的外周缘面上设一开口向下的副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所述的伞套是一配合收伞后伞具长度的长筒形套体,供可由伞套的开口将伞套套束在伞具的伞布外面,所述的伞套的外周缘面上设置至少一组可相互对应扣合的扣体,所述的伞套可收合成一缩小体积的小个体,并凭借所述的组扣体由小个体的外部扣合,所述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利用可拆装方式或固定方式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上。使所述的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可简易附设在伞具上,以成为一可随伞携带且可随意收合或展开使用的伞套,以避免现有伞套在取下不用后无法有效地随伞携带致容易遗失的缺点,且可增进伞具的外观装饰美感,而增进伞套的附加价值。
文档编号A45B25/24GK201101206SQ20072014725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
发明者吴增荣 申请人:吴增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