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收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等的收纳体,特别涉及在收纳湿物时不将其他收纳物弄 湿、并且收纳物不会在收纳体内不必要地移动的收纳体的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设有多个收纳部的收纳体,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 以防止包内部中的小物品的移动为目的、在收纳体的正面部件内侧设置可
拆装的小物品用口袋的结构,以及如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在包的外侧另外 设置口袋以便容易取出便携电话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96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08514号公报
目前,许多人在手提包等的收纳体中除了书类以外还收纳有饮料瓶或 折叠伞等各种形状的物品。但是,由于将这些饮料瓶或折叠伞等的湿物收 纳在与书类等其他收纳物相同的一个收纳部中,所以有饮料瓶的结露或折
叠伞的水滴将收纳在相同的收纳部中的其他收纳物弄湿、在较大的收纳部 内饮料瓶等不必要地移动等的问题。
虽然考虑了以上述专利文献所示的收纳体为代表的具有多个收纳部的 收纳体,但以往的产品都只不过是设置使小物品不会移动的程度的另外附 带的口袋,不能解决在收纳饮料瓶或折叠伞等的湿物的情况下会将收纳在 相同的收纳部中的书类等的其他收纳物弄湿、这些物品在收纳部内移动、 因筒状的饮料瓶等的厚度使收纳体不好看地鼓起而损害美观性、并且为了 单独制作口袋或隔片并安装到收纳体主体上而花费制作的时间、部件数量 较多而收纳主体的重量变重等的各种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这样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简单的结构构成的收纳
体,并且,即使收纳饮料瓶或折叠伞等的湿物也不会将其他收纳物弄湿、 并且它们不会在收纳体内不必要地移动、收纳体的一部分不会不好看地鼓 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收纳体在上面及侧面开闭自如的收纳体 的侧面部件内方,在收纳体内部侧方与侧面部件内面隔开间隔而形成有连 接正面部件与背面部件的分隔部件,将在上述分隔部件与上述侧面部件内 面之间形成的空间部作为收纳部。
分隔部件兼作为内裆部件。
将分隔部件形成为有底状,将收纳部做成袋体。
分隔部件由片部件形成,将由片部件构成的上述分隔部件的两侧边连 接在收纳体的正面部件及背面部件上,使分隔部件下边有弯曲地以有底状 连接在上述收纳体的侧面部件上,将收纳部做成袋体。
分隔部件由防水性的片部件形成。
在收纳体的对置于收纳部的部分上形成通气孔,使收纳部与上述收纳 体的外方能够通气。
通过拉链等的开闭部件使收纳体的上面及侧面开闭自如。 发明效果-
这样,在收纳体的侧面部件内侧能够与用来收纳书类等的主要的收纳 部单独地设置收纳部而收纳饮料瓶或折叠伞等,所以即使收纳饮料瓶或折 叠伞等的湿物也不会将书类等其他收纳物弄湿。特别是,如果将分隔部件 用防水性的片部件形成,则即使收纳饮料瓶或折叠伞等的湿物也完全不会 将书类等其他收纳物弄湿。
此外,如果将饮料瓶等收纳到收纳部中,则它们在收纳体内不会不必 要地移动,收纳体的一部分不会不好看地鼓起。
此外,由于分隔部件兼作为内裆,所以不需要设置口袋等单独的部件, 收纳体的制作较简单并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提供美观性也良好的收纳体。
此外,如果在收纳体的与收纳部对置的部分上形成通气孔,则能够使 饮料瓶等的结露向收纳体外方蒸发,能够防止湿气停滞在收纳体内。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收纳体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收纳体中装入了书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的收纳体中装入了饮料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在图1所示的收纳体中装入了饮料用瓶的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收纳体
2收纳部 3收纳部
0正面部件
1背面部件
2右侧面部件
3左侧面部件
4底面部件
5、 16提手
7拉锁
8分割部件
9分割部件上边 20分割部件下边 21、 22分割部件侧面 23、 24、 25收纳体连接边 26内裆部件 31收纳部底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收纳体的立体图。1是手提包状的收纳体,2是作 为书类等的收纳部的大型的收纳部,3是通过后述的分隔部件18在收纳体 1的侧方附近形成的收纳部。
收纳体1的正面部件10、背面部件11、右侧面部件12、左侧面部件 13及底面部件14的各边通过缝合、粘贴、热接等的方法接合而形成收纳部 2,在正面部件10及背面部件11上分别设有提手15、 16,开口部通过拉链17可开闭。
正面部件10和背面部件11在一个侧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右侧面 部件12内侧通过分隔部件18连接,并且分隔部件18与右侧面部件12隔 开间隔而形成,并将在分隔部件18与右侧面部件12内面之间形成的空间 部作为收纳部3。
此外,分隔部件18作为用来限制收纳体1的开口角度的阻挡部发挥功 能,并且在开口时兼作为防止收纳物从大型的收纳部2落下的内裆。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件18的侧边21、 22连接在正面部件10及背 面部件11上,并且下边20连接在右侧面部件12上,以在分隔部件18与 右侧面部件12之间形成底部31,在分隔部件18与右侧面部件12之间形成 带状体的收纳部3。
分隔部件18由可弯折的片部件形成,并由优选为四角形状、更优选为 与上边19相比下边20的长度较短的梯形状的片部件构成,上边19设为收 纳体l形成最适合的开口角度之程度的长度,两侧边21、 22分别沿着右侧 面部件12与正面部件10的连接边24的内侧和右侧面部件12与背面部件 11的连接边25的内侧通过缝合、粘贴、热接等各种方法接合,并且分隔部 件18的下方在具有能够得到大约饮料瓶或折叠伞的底面那样的面积的底部 31的富余而弯曲的状态下接合,以使下边20沿着底面部件14与包右侧面 部件12的连接边23的内侧。
因此,在将收纳体1开口时,分隔部件18的上边19成为伸展张开的 状态,作为用来限制开口角度的阻挡部起作用、作为内裆发挥功能,并且 提供与收纳部2隔离的收纳部3。另外,形成分隔部件18的片部件的形状 并不限于上述四角形状。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将分隔部 件18的下方褶缝而将收纳部3的底部31加强。
并且,该分隔部件18优选地由塑料树脂坯材或实施了 PTFE加工的布 坯材等的防水性的材料形成。另外,也可以在右侧面部件12、正面部件10、 背面部件11的与收纳部3对置的部分上形成附图所示的通气孔,使收纳物 的结露等蒸发。
另一方面,在正面部件IO与背面部件11的另一侧面即左侧面部件13 上,通过缝合、粘贴、热接等的方法接合有作为用来限制收纳体1的开口
角度的阻挡部发挥功能并且在开口时防止收纳物从大型的收纳部2落下的 以往的扇形的内裆部件26,在收纳体l开口时以扇形打开,而起到阻挡部 的功能,在闭口时,其中间部向收纳部2内弯折而收纳。另外,在图1中, 收纳部3设在右侧面部件12侦U,但也可以设在收纳体1的两侧,当然也可 以设在左侧面部件13侦!l。进而,图1所示的收纳体1是手提包状,但也可 以是手提箱、行李箱、手包等其他种类的收纳体。
图2至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收纳体1中收纳有物品的状态的立体 图及侧视图。如图2所示,在收纳部2中,如以往那样能够收纳书类4等 的大型的收纳物。此外,如图3所示,在收纳部3中以直立状态完全收纳 有筒状的饮料瓶5或未图示的折叠伞等。进而,能够同时将书类4收纳在 收纳部2中、将饮料瓶5收纳在收纳部3中。此时,收纳部3与收纳部2 被分隔部件18隔离,由于分隔部件18由防水性的坯材形成,所以饮料瓶 的结露不会将书类4弄湿。
此外,由于饮料瓶5以直立状态完全收纳在收纳部3中,所以即使收 纳体1倾斜,收纳在收纳部3内的饮料瓶5也不会在收纳体1内不必要地 移动,筒状的饮料瓶5不会使收纳体1不好看地鼓起而损害美观性。此外, 在通过拉链17将收纳体1闭口时,饮料瓶5也恰好收纳在收纳体1内。
另外,也可以在没有收纳饮料瓶5等时,通过使可弯折的分隔部件18 靠近侧面部件12侧而将收纳部3折叠,从而扩大收纳部2的面积。
工业实用性
即使收纳饮料瓶或折叠伞等的湿物也不会将其他收纳物弄湿,并且它 们不会在收纳体内不必要地移动,收纳体的一部分不会不好看地鼓起。
权利要求
1、一种收纳体,其特征在于,在上面及侧面开闭自如的收纳体的侧面部件内方,在收纳体内部侧方与侧面部件内面隔开间隔而形成有连接正面部件与背面部件的分隔部件,将在上述分隔部件与上述侧面部件内面之间形成的空间部作为收纳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体,其特征在于,分隔部件兼作为内裆部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体,其特征在于,将分隔部件形成为 有底状,将收纳部做成袋体。
4、 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体,其特征在于,分隔部件 由片部件形成,将由片部件构成的上述分隔部件的两侧边连接在收纳体的 正面部件及背面部件上,使分隔部件下边有弯曲地以有底状连接在上述收 纳体的侧面部件上,将收纳部做成袋体。
5、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体,其特征在于,分隔部件 由防水性的片部件形成。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体,其特征在于,在收纳体 的对置于收纳部的部分上形成通气孔,使收纳部与上述收纳体的外方能够 通气。
7、 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体,其特征在于,通过拉链 等的开闭部件使收纳体的上面及侧面开闭自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简单的结构构成的收纳体,即使收纳饮料瓶或折叠伞等的湿物也不会将其他收纳物弄湿,并且它们不会在收纳体内不必要地移动,收纳体的一部分不会不好看地鼓起。其在上面及侧面开闭自如的收纳体(1)的侧面部件(12)内侧,在收纳体内部侧方与侧面部件(12)内面隔开间隔而形成将正面部件(10)与背面部件(11)连接的分隔部件(18),将在分隔部件(18)与侧面部件(12)内面之间形成的空间部作为收纳部(3)。
文档编号A45C13/00GK101351133SQ200780000998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0日
发明者奥野彻也 申请人:有限会社奥野彻也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