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内衬领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957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内衬领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饰,特别是一种无内衬领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论是用丝绸、化纤或人工织物还是用真皮或仿皮 作面料来制作领带,都使用了里布和内衬,这些里布和内衬都需要多 道工序进行拼接,无形之中增加了其生产过程的工序道数。同时,这 些领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清洗,由于拼接的里布、内衬与面料的缩水 率不同,因而,容易缩水变形,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 供一种生产工序简单、不会缩水变形、没有里布和内衬的领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釆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
无内衬领带包括领带正面l、领带背面12、领带大头端部7和领带 小头端部2;
A、 领带正面1两边的面料向后折形成领带背面12,其交汇处形 成缝合交汇线4,所述面料经缝合交汇线4后继续向内折,形成缝合 折边8,在该内折处由缝合线9将面料缝合;
B、 领带大头端部7呈对角线为"十"字状的四边形,其下部由领 带正面l下部的面料向后折形成,其交汇处形成缝合交汇线14,所述 面料经缝合交汇线14后继续向内折,形成缝合折边18,在该内折处 由缝合线15将面料缝合;其上部由领带背面12下部的面料向内折, 该内折后形成的两边分别与由领带正面1下部面料向后折形成的两边 连为一体;
C、 领带小头端部2也呈对角线为"十"字状的四边形,其上部由 领带正面l上部的面料向后折形成,其交汇处形成缝合交汇线13,所 述面料经缝合交汇线13后继续向内折,形成缝合折边17,在该内折 处由缝合线16将面料缝合;其下部由领带背面12上部的面料向内折, 该内折后形成的两边分别与由领带正面1上部面料向后折形成的两边 连为一体。
在领带背面12的中下部位装有领带系绊團5,该领带系绊圏5由一带状条折叠而成,其两端部叠在一起置入缝合交汇线4,由缝合线9 缝合,领带系绊圈5的端头形成缝合折边10。
在领带背面12的领带系绊圈5的略下部位还装有辅助领带系绊圈 6,该辅助领带系绊圈6也由一带状条折叠而成,其两端部叠在一起置 入缝合交汇线4,由缝合线9缝合,辅助领带系绊團6的端头形成缝 合折边ll。
本实用新型的无内衬领带,由于采用纯面料制成,没有使用里布 和内衬,因而,其各处的缩水率是一致的,故不会缩水变形。与现有 的各种领带的加工工序相比,本实用新型省却了里布和内衬的拼接工 序,因此,其生产工序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附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沿G—A轴线的剖面放大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沿E~E轴线的剖面放大阁;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沿D—D轴线的剖面放大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沿C4轴线的剖面放大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沿B^^B轴线的剖面放大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沿A—A轴线的剖面放大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沿F^P轴线的剖面图。
图中l是领带正面,2是领带小头端部,3是标签,4是缝合交 汇线,5是领带系绊围,6是辅助领带系绊圏,7是领带大头端部,8 是缝合折边,9是缝合线,10是领带系绊圈5缝合折边,ll是辅助领 带系绊圈6的缝合折边,12是领带背面,13是领带小头端部2的缝合 交汇线,14是领带大头端部7的缝合交汇线,15是领带大头端部7 的缝合线,16是领带小头端部2的缝合线,17是领带小头端部2的缝 合折边,18是领带大头端部7的缝合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由领带正面l、领带小头端部2、领带系绊圈5、辅助领带系绊圏6、领带大头端部7和领带背面12构成。
领带正面l为上小、下大形,其两边向后折,形成领带背面12。 两边面料在领带背面12的中间交汇,形成缝合交汇线4,面料在缝合 交汇线4处向内折,形成缝合折边8,在领带背面12和缝合折边8之 间,由缝合线9将面料缝合。
领带大头端部7呈四边形(也可为菱形,或正四边形或长方形, 但其对角线应呈水平、垂直方向),该处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下部,由 领带正面1下部的面料向后折形成四边形的下部两条边,面料在中间 交汇处形成领带大头端部7的缝合交汇线14,面料在缝合交汇线14 处向内折,形成领带大头端部7的缝合折边18,由缝合线15在该内 折处将面料缝合;二是上部,由领带背面12下端部的面料向内折形成 四边形的上部两条边,该内折后形成的被领带背面12下端部遮盖了的 两边,分别与由领带正面1下部面料向后折形成的也被领带背面12 下端部遮盖了的两边连为一体。
领带小头端部2的结构与领带大头端部7相同,也呈四边形(也
可为菱形,或正四边形或长方形,但其对角线应呈水平、垂直方向), 该处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上部,由领带正面1上部的面料向后折形成 四边形的上部两条边,面料在中间交汇处形成领带小头端部2的缝合 交汇线13,面料在缝合交汇线13处向内折,形成领带小头端部2的 缝合折边17,由缝合线16在该内折处将面料缝合;二是下部,由领 带背面12上端部的面料向内折形成四边形的下部两条边,该内折后形 成的被领带背面12上端部遮盖了的两边,分别与由领带正面1上部面 料向后折形成的也被领带背面12上端部遮盖了的两边连为一体。
领带系绊圈5用来穿装领带的小头端,是由一根带状条折叠而成, 其两端部叠在中间, 一起置入缝合交汇线4中,由缝合线9缝合固定 在领带背面的中下部位,叠在一起的两端头在缝合折边8的里边形成 缝合折边IO。制作领带系绊圏5的带状条可以是单层的面料,也可以 是将面料的两边向后折中间形成双层,再将两层之间用胶胶合或用线 缝合,成为两面都呈面料表层的带状条。领带系绊圈5可以装、也可 以不装。
辅助领带系绊圈6的结构和功能与领带系绊圈5相类似,也是由 一带状条折叠而成,其两端部叠在中间, 一起置入缝合交汇线4中,由缝合线9缝合固定在领带背面的中下部位、领带系绊圈5的略下部 位,叠在一起的两端头在缝合折边8的里边形成缝合折边11。
在领带系绊圈5或辅助领带系绊圈6上可印上产品的商标等内容。 标签3缝合在领带背面的中上部位的缝合交汇线4中,其上印有
产地、生产厂家、材质、产品使用说明等。
加工时,先按设计形状下好面料,将下好的面料反折,再将领带 系绊圈5、辅助领带系绊圈6和标签3置入反折后的面料里面,用缝 合线9缝合,形成缝合交汇线4;其后,用缝合线16将上端缝合,形 成领带小头端部2的缝合交汇线13;同样,用缝合线15将下端缝合, 形成领带大头端部7的缝合交汇线14。接下来,将缝合好的领带翻过 来,让面料表层全部露出来,此时缝合交汇线4清晰可见,再将下端 的领带大头端部7的下边向上折,让缝合交汇线14清晰可见,再将领 带大头端部7的上边、即领带背面12的下边向内折,即可形成四边形; 同时,领带大头端部7的下边原与领带背面12的下边的相连部分,被 折进领带背面12下端部的遮盖部分里,形成被领带背面12下端部遮 盖了的两边。同理,可将上端的领带小头端部2的上边向下折,让缝 合交汇线13清晰可见,再将领带小头端部2的下边、即领带背面12 的上边向内折,即可形成四边形;同时,领带小头端部2的上边原与 领带背面12的上边的相连部分,被折进领带背面12上端部的遮盖部 分里,形成被领带背面12下端部遮盖了的两边。再经过烫平定型即成。
制作本实用新型的面料,可用真皮或仿真皮,或较厚的丝綢、化 纤和人工织物等,其产品为高中档水平,适合各类人群使用。当整块 面料的长度不够时,可用相同的面料拼接,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制作。
权利要求1、一种无内衬领带,包括领带正面(1)、领带背面(12)、领带大头端部(7)和领带小头端部(2);其特征在于A、领带正面(1)两边的面料向后折形成领带背面(12),其交汇处形成缝合交汇线(4),所述面料经缝合交汇线(4)后继续向内折,形成缝合折边(8),在该内折处由缝合线(9)将面料缝合;B、领带大头端部(7)呈对角线为“十”字状的四边形,其下部由领带正面(1)下部的面料向后折形成,其交汇处形成缝合交汇线(14),所述面料经缝合交汇线(14)后继续向内折,形成缝合折边(18),在该内折处由缝合线(15)将面料缝合;其上部由领带背面(12)下部的面料向内折,该内折后形成的两边分别与由领带正面(1)下部面料向后折形成的两边连为一体;C、领带小头端部(2)也呈对角线为“十”字状的四边形,其上部由领带正面(1)上部的面料向后折形成,其交汇处形成缝合交汇线(13),所述面料经缝合交汇线(13)后继续向内折,形成缝合折边(17),在该内折处由缝合线(16)将面料缝合;其下部由领带背面(12)上部的面料向内折,该内折后形成的两边分别与由领带正面(1)上部面料向后折形成的两边连为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无内衬领带,其特征在于在领带背面 (12)的中下部位装有领带系绊圈(5),该领带系绊圈(5)由一带状条折叠而成,其两端部叠在一起置入缝合交汇线(4),由缝合线(9) 缝合,领带系绊圈(5)的端头形成缝合折边(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内衬领带,其特征在于在领带 背面(12 )的领带系绊圏(5 )的略下部位还装有辅助领带系绊圈(6), 该辅助领带系绊圏(6)也由一带状条折叠而成,其两端部叠在一起置 入缝合交汇线(4),由缝合线(9)缝合,辅助领带系绊圈(6)的端 头形成缝合折边(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无内衬领带,属于一种服饰,由领带正面1、领带小头端部2、领带系绊圈5、辅助领带系绊圈6、领带大头端部7和领带背面12构成,具有生产工序简单、不会缩水变形等特点,可用真皮或仿真皮或较厚的丝绸、化纤和人工织物等面料制作,其产品为高中档水平,适合各类人群使用。
文档编号A41D25/00GK201234576SQ2008200542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0日
发明者陈文生 申请人:陈文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