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二档伞骨与拉簧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13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第二档伞骨与拉簧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折伞的骨片,具体地说是一种三折骨片的第二档伞骨与拉簧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伞由伞面、骨架、上盘、下盘、伞杆和手柄组成,其结构如图l所示。所述的伞上盘、手柄分别固定安装在伞杆的上、下两端,下盘套装在伞杆上,可以沿伞杆上下滑动,上盘和下盘的上沿外圆周均匀开设有一组凹槽。所述骨架由一组结构基本相同的骨片组成,对应设置在上盘和下盘上开设的凹槽内。所述的每个骨片包括若干个伞骨,伞骨之间直接或者通过马鞍铆接形成连杆机构,伞骨的数量视伞的结构M定,通常二折伞的每个骨片组件由四个伞骨和二个马鞍构成。三折伞的每个骨片由五个伞骨、三个马鞍和一个拉簧构成。而四折伞
的每个骨片组件由七个伞骨、二个马鞍和一个拉簧构成。
在三折伞中,所述每个骨片的第二档伞骨由一片材沿中心线对折形成,其两
端分别设有用于轴接下盘和第五档伞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拉簧连接在第二档伞骨的靠近第二通孔处。两者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
较早的一种是在所述第二档伞骨的脊背处设置拉簧孔。所述拉簧孔包括两个相近设置的孔,组装时拉簧一端先由第一个孔穿入,然后向上弯折,再从第二个孔穿出,最后回折成圈。骨片伸縮时,拉簧以两个挂孔之间的间隔为轴转动。采用这样的拉簧孔,组装时在穿出第二孔前后需要两次弯折拉簧,操作程序较为繁琐,而且在伞骨内部使拉簧弯折并穿出第二孔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节省时间,对于批量生产时,将明显影响到生产效率,操作难度也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另外,伞骨脊背是伞骨强度的主要支撑部位,在伞骨脊背上开孔,降低了伞骨的强度。
针对前述连接方式,专利号为ZL 200620108975. 7中国专利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在所述第二档伞骨的一侧面上设一个拉簧孔。组装时,先将拉簧的一端从侧面穿入该拉簧孔,然后在伞骨内部一次弯折使之成钩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拉簧的组装通过一次弯折完成。免去了将拉簧穿出第二个拉簧孔的步骤,明显简化了操作过程,降低了操作难度。但是,这种改进仍有其自身缺陷。 一方面,拉簧钩挂在第二档伞骨单侧,在开启伞时,第二档伞骨容易受力失衡发生翻转,使伞打开困难。另一方面,钩挂连接结构不可靠,拉簧容易从拉簧孔中脱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第二档伞骨与拉簧的连接结构,通过改变拉簧与所述第二档伞骨的连接结构,达到提高伞骨强度、简化操作过程,从而有效的降低伞制作成本。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第二档伞骨与拉簧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档伞骨由一片材沿中心线对折形成,其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轴接下盘和第五档伞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档伞骨上靠近第二通孔处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伞骨两侧面上的转轴,在对应所述转轴的伞骨脊背上设有一长孔,所述拉簧一端从外部穿过所述长孔绕所述转轴弯折成圈。
釆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组装拉簧时,先将拉簧的一端从伞骨背面面穿入,然后在所述转轴上弯折成圈即可。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拉簧的连接,可以通过一次弯折完成,而且采用这种连接结构的拉簧将拉力作用在设置于伞骨两则面之间的转轴上,解决了单侧钩挂连接所存在的第二档伞骨受力失衡以及挂钩容易脱开等问题。
根据拉簧的作用可以想到,所述长孔的长度不能太短,其长度需保证所述拉簧具有一定的摆动范围,以实现其功能。
由于在伞面收合状态下,所述拉簧需与所述第二档伞骨折叠在一起,以保证伞骨片收叠得更紧凑。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拉簧上靠近与第二档伞骨的连接端设置了一个折弯。该折弯可以保证当拉簧需与所述第二档伞骨折叠在一起时,所述拉簧的端部从长孔弯向所述第二档伞骨的内部与所述转轴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提到,伞骨脊背是伞骨强度的主要支撑部位,在伞骨脊背上开孔,会降低伞骨的强度。对此,本实用新型作出了进一步改进,在第二档伞骨脊背的长孔设置部位压制一段凹槽。这种改进可以使伞骨脊背上凹槽的两侧形成两个新的脊棱。这可以有效的缓解长孔的设置对伞骨强度的影响。并且,当伞面收合时,凹槽也可以容纳拉簧,并会对拉簧形成一定的限定作用,避免拉簧晃动,使伞骨在收拢后更加紧密。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三折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第二档伞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拉簧与第二档伞骨的脊背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设于第二档伞骨脊背部的拉簧孔结构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拉簧与第二档伞骨的侧面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A-A向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档伞骨片材平展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档伞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B-B处截面图。图11是图9中C-C处截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簧与第二档伞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3是伞面打开状态下拉簧与第二档伞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4是伞面收合状态下拉簧与第二档伞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D-D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l所示为一个典型的三折伞,包括手柄l、伞杆2、骨架3、上盘4、伞面5和下盘6。所述伞上盘4和手柄1分别固定安装在伞杆2的上、下两端,下盘6套装在伞杆2上,可以沿伞杆2上下滑动,上盘4和下盘6上沿外圆周均匀开设有一组凹槽。
所述骨架3由一组结构基本相同的骨片组成,对应设置在上盘4和下盘6上的凹槽内。所述每个骨片由第一档伞骨29、第二档伞骨8、第三档伞骨7、第四档伞骨9、第五档伞骨27、大马鞍25、中马鞍28、小马鞍30和拉簧26组成,所述的第三档伞骨7上端固定在上盘4的凹槽内,下端铆接在第二档伞骨8的中部小马鞍30上;所述第二档伞骨8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下盘6的凹槽内,下端铆接在大马鞍25的中部;所述大马鞍25的上端与第四档伞骨9的上端铆接,所述第四档伞骨9的下端铆接在第三档伞骨7靠近下端的部位;第五档伞骨27的下端铆接到中马鞍28的中部,所述的拉簧26上端联接到第二档伞骨8的下端,下端铆接到中马鞍28的上端;所述第一档伞骨29的上端连接到中马鞍28的下端,
5其下端固定一水珠10。所述的骨片构成一个连杆机构,随下盘6沿伞杆2上下移动一起伸展和收折。
所述伞面5覆盖在骨架3上,其中心部位与上盘4固定,边缘固定在水珠10上。由于伞面5与骨片组件,经线绳缝合。推拉下盘6,伞面5会随着骨架3撑开或收合。
参照图2、 3,所述的第二档伞骨8由一片材沿中心线对折形成,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联接下盘6和第五档伞骨27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所述接连簧26连接在第二档伞骨8的靠近第二通孔12处。
参照图4、 5、 6、 7,在现有技术中,所述拉簧26通过一拉簧孔13连接。其中一种是将所述拉簧13孔设置在伞骨脊背上,包括第一孔13a和第二孔13b,第一、第二孔13a、 13b之间留有间隔15。组装拉簧26时,先将拉簧26的一端14由第一孔13a穿过,然后向右、向下弯折再穿出第二孔13b,最后再向左弯折成圈。该圈可以以间隔15为轴转动,如图4所示。
另一种是将拉簧孔13是设在第二档伞骨8的一个侧面上,只有一个圆孔。组装拉簧时,将拉簧一端14从外面穿入拉簧孔13,在伞骨内直接向下弯折成钩。
参照图8、 9、 10、 11,此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分别在所述第二档伞骨8的两侧面上设有两个相对应的铆钉孔16,在所述铆钉孔16对应处的脊背上设一条顺着伞骨长度方向的凹槽19,所述凹槽19上设有一长孔17。组装时,先在所述铆钉孔内安装转轴20,再将拉簧一端从外面穿入长孔17后,绕所述转轴弯折成圈,如图12、 13所示。为了方便所述拉簧与第二档伞骨在伞面收合时折叠在一起,所述拉簧靠近连接端设有一个折弯21。当伞面收合时,所述拉簧的一部分刚好位于所述凹槽19内,如图14、 15所示。
在该实施方案中,为增加伞骨强度,在所述第二档伞骨的侧面压制有外凹的长槽18。
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第二档伞骨(8)与拉簧(26)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档伞骨(8)由一片材沿中心线对折形成,其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轴接下盘(6)和第五档伞骨(27)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档伞骨(8)上靠近第二通孔(12)处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伞骨两侧面上的转轴(20),所述第二档伞骨(8)脊背上对应所述转轴(20)设有一长孔(17),所述拉簧(26)一端从外部穿过所述长孔(17)绕所述转轴(20)弯折成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第二档伞骨(8)与拉簧(26)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26)上靠近与第二档伞骨(8)的连接端设有一个折弯(2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第二档伞骨(8)与拉簧(26)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档伞骨(8)脊背上在所述长孔(17)的设置部位设有凹槽(19)。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第二档伞骨(8)与拉簧(26)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档伞骨(8)的侧面压制有外凹的长槽(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制伞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三折伞的骨片,公开的是一种三折骨片的第二档伞骨与拉簧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档伞骨由一片材沿中心线对折形成,其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轴接下盘和第五档伞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档伞骨上靠近第二通孔处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伞骨两侧面上的转轴,在对应所述转轴的伞骨脊背上设有一长孔,所述拉簧一端从外部穿过所述长孔绕所述转轴弯折成圈。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可以通过一次弯折完成拉簧的组装,简化了安装过程,节省了工时。而且使用时,拉簧将拉力作用在设置于伞骨两则面之间的转轴上,有效的解决了单侧钩挂连接所存在的第二档伞骨受力失衡以及挂钩容易脱开等问题。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1323957SQ20082017100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8日
发明者王斌章 申请人:王斌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