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密度的凝胶鞋内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718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密度的凝胶鞋内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的可更换鞋内底的领域。
背景技术
鞋,特别是运动鞋,销售时通常都有鞋内底放置在接纳脚的鞋室内。这样放置该鞋 内底从而在穿鞋时使用者的脚将放在鞋内底上面。 一般,这样的鞋内底是可拆卸的和可用 其他的鞋内底更换。其他的鞋内底可以采用有利于使用者或满足使用者脚的特殊需要的各 种部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3是为穿着者的左脚设计的鞋内底的左侧视图。 图4是为穿着者的左脚设计的鞋内底的右侧视图。 图5是鞋内底的脚后跟区域的后视图。 图6是图1沿着6-6线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公开了一种三密度的凝胶鞋内底,它对于在站立、行走或其他活动时受到增加的 力或压力作用最显著的脚的区域提供支持和吸收冲击。该鞋内底包括至少空间上共同伸展 的两层互相邻接和伸展在鞋内底的长度,第1顶面布层和第2凝胶层。该鞋内底还包括邻 接所述凝胶层的稳定支承垫块,它从足弓伸展到脚后跟区并固定在凝胶层,所述稳定支承 垫块限定露出凝胶层的第1跖骨区间隙和露出凝胶层的第2脚后跟区间隙。将脚后跟的减 震垫定位在第2脚后跟区间隙内邻接并固定在那个区域中露出的所述凝胶层。在所述第1 跖骨区内优选地整体成形脚的横弓支持,当从鞋内底的下面观察时看来象是凹痕区而从鞋 内底的上面观察时象是升起区(或凸的隆起)。脚的横弓支持由第1顶面布层和第2凝胶 层构成如下面将要详细描述那样。这种脚的横弓支持的功能是卸载作用在脚的跖骨头上的 压力。 第1顶面布层是用鞋内底形状或脚外形的片材料制成。最优选的是,使用有至少 两层的层压织物片。层压织物片的一层优选地是适合作为阻挡层的无纺织物。该阻挡层防 止鞋内底的凝胶组份渗出。通过采用将能提供所需美学品质的颜色它也可以强化或改进所 需的凝胶色彩。已经发现邻近凝胶的白色织物将强化该凝胶的色彩。在装配的鞋内底中邻 接凝胶层的织物也应能与使用的凝胶形成良好的粘接。 在使用中邻接脚的织物或织物层可以选择是能与阻挡层层压在一起的任何织物, 或者如果采用单层织物它本身可以用作阻挡层。优选的片材料是聚酯织物,但可以使用其 他如涂刷尼龙的织物。可选地,可以采用可减小该材料与人脚之间摩擦的织物。该织物可以是任何所需的颜色。 最优选的是,使用抗菌的织物,如抗菌的聚酯。优选抗菌的织物使其可以抑制产生臭味的细菌。具有这些特性的织物在市场上有售。 一种合适的织物使用用于抗菌目的的银技术和可以从ThompsonResearch Associates公司(加拿大多伦多)在采用SILPURETM技术的织物中得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使用商业标记为Ultra-Fresh SilpureFBR-5销售的织物,它甚至在彻底的清洗之后仍能控制细菌的生长。可以使用采用其他类型抗菌技术的其他织物,优选地是有长效作用的。 第2凝胶层优选地包括热塑弹性体凝胶,也称为TPE凝胶。对本发明的使用来说,TPE凝胶比聚氨酯(PU)凝胶更优选,因为它有从它的热塑性来的更大的弹性。TPE凝胶是合乎需要的因为在模制过程中它可在20-30秒钟内固化,而其他材料例如PU凝胶则可能需要几分钟固化。如果一种材料要几分钟固化,它可能不适合以有效的方式注塑成形,而是需要将鞋内底的不同组件模制成各部件然后装配。用于第2凝胶层的材料优选地是高强度的以便能将鞋内底做得相对较薄,但保持坚固。鞋内底薄的特性是优选的以便能在鞋的脚腔中为用较小的空间设计的鞋内留有更大的脚的空间,例如礼服鞋。但是,鞋内底也要适合用于有更大脚腔的鞋中,例如运动鞋。 有各种类型的TPE凝胶,已知的两种是热塑聚氨酯弹性体("TPU")凝胶和热塑橡胶凝胶("TPR")。如果色彩特征是高度重要的可以选择TPU凝胶,因为它比TPR凝胶提供更好的色彩特征。另外,TPU比TPR凝胶更加耐用和更容易模制,因而如果希望把这些特性给予最终的产品或者制作鞋内底的方法,TPU适合应用在本发明的制作中。至今TPU凝胶的缺点是与其他TPE凝胶如TPR凝胶比较它的成本更高。也可以使用TPR作为凝胶并有所需要的特性。 可以使用其他的凝胶,但优选的是使用的凝胶有在下面段落中描述的特性。
优选的凝胶有低的压縮变形。压縮变形定义为在特定的温度下将样品压縮在所述的百分比(% )量一段给定的时间和在回复周期之后,样品表现出的永久变形量。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凝胶层的压縮变形是< 11 % 。为了选择本发明使用的合适的凝胶,可以使用按照ASTMF1614-95。"运动鞋材料系统的冲击衰减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量压縮变形或冲击所用的试验装置对凝胶进行测试。例如,由ExeterResearch生产的CompITS或计算机化的冲击试验系统"是按照ASTMF1614-95标准试验冲击的标准机器。 拉伸和撕裂强度发现优选的实施例其凝胶层有拉伸和撕裂强度在1.2MPa和12KN/m左右。 破裂延伸率发现优选的实施例其凝胶层有900%的破裂延伸率。 肖氏/Asker硬度试验提供硬度的测量。在大多数的优选实施例中,凝胶层测量值
为24Asker C。 用工业上现有的硬度计测量肖氏/Asker硬度。将要试验的材料放在硬的平表面上。该Asker试验机装备有"C"刻度和合适的压头类型,一般为半球型。将Asker试验机放在要试验的材料上没有附加的压力。指针偏转提供读数。 凝胶层的鞋表面优选地装设有呈现前置减震特性的区域。将这些区域设置在脚后跟和前脚的高强度冲击区以便获得最好的效果。优选的实施例结合蜂窝技术,通过该技术将一部分凝胶层模制成蜂窝图案。早就知道蜂窝图案通过暂时变形然后恢复原先的构形用于反射力。请参看Irvin Industries, 1978年,"Recovery Systems Guide(恢复系统入门)"(1995年在Fisher "Aerobraking and Impact Attenuation (空气动力制动禾口冲击衰减)"一文中引用)。 通过注塑模制方法使第2凝胶层、脚后跟垫、和支承垫块优选地成形和互相固定。优选地,用于制作鞋内底的模板有两面的造形。这允许更快的装配从而在注塑模制过程中不必改变模板。在该模板的一面上模制凝胶层而在该模板的相反一面上模制支承垫块和脚后跟垫。优选地使用标准的注塑模制装配线方法,但是也可使用现有技术已知的能获得有这里公开特性的结构的任何模制方法。 稳定的支承垫块有助于支持脚在中间的纵向足弓区,控制或消除脚的侧边转向内和控制或消除脚的侧边转向外。它是由比凝胶更硬的材料制造。优选地,稳定支承垫块是由TPR制成。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承垫块的压縮变形是< 25%。为了选择本发明使用的合适的凝胶,可以使用按照ASTM F1614-95,"运动鞋材料系统的冲击衰减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量压縮变形、冲击所用的试验装置对凝胶进行测试。例如,由Exeter Research生产的CompITS或计算机化的冲击试验系统是按照ASTM F1614-95标准试验冲击的标准机器。
拉伸和撕裂强度发现优选的实施例其支承垫块有拉伸和撕裂强度在6. 3MPa和27KN/m左右。 破裂延伸率发现优选的实施例其支承垫块有550%的破裂延伸率。 肖氏/Asker硬度试验提供硬度的测量。在大多数的实施例中,支承垫块测量值为
70Aser C。 脚后跟垫优选地由凝胶制成,在脚后跟冲击时它对使用者脚的脚后跟区提供附加的减震作用。脚后跟垫的凝胶组份优选地是TPE。在一个实施例中,该TPE是TPR。优选地脚后跟垫的凝胶是比第2凝胶层更软的凝胶。 在优选的实施例,脚后跟垫的压縮变形是< 11%。为了选择本发明使用的合适的凝胶,可以使用按照ASTM F1614-95,"运动鞋材料系统的冲击衰减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量压縮变形、冲击所用的试验装置对凝胶进行测度。例如,由Exeter Research生产的CompITS或计算机化的冲击试验系统是按照ASTM F1614-95标准试验冲击的标准机器。
拉伸和撕裂强度发现优选的实施例其脚后跟垫有拉伸和撕裂强度在1. 0MPa和10. 6KN/m左右。 破裂延伸率发现优选的实施例其脚后跟垫有950%的破裂延伸率。 肖氏/Asker硬度试验提供硬度的测量。在大多数的实施例中,脚后跟垫测量值为
20Asker C。 优选的实施例在脚后跟垫中结合蜂窝技术。切割蜂窝图案并放入到模型中和模制凝胶以便提供所需的形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脚后跟垫的形状有宽的底部设计用于适应脚后跟胖的区域而整体逐渐变细成U形适应由稳定支承垫块限定的脚后跟开口 。 取决于鞋内底的尺寸、应用和该鞋内底是可拆卸的鞋内底还是永久性的鞋内底可以改变鞋内底的总厚度和尺寸。在示范的男性9号尺寸中,发现总厚度在下列数据之间但不局限于此,脚趾附近约O. 138英寸到足弓区中约0.445英寸。测量到的其他尺寸是,发现长度为11. 062英寸但不局限于此,宽度的范围在脚后跟附近为2. 41英寸而在跖骨区附近为3.812但不局限于此。鞋内底高度的范围在脚趾附近为0. 138英寸到脚后跟附近为0. 726英寸但不局限于此。按照鞋内底计到使用的鞋的尺寸将改变鞋内底的长度和宽度,但在相同区域中的厚度将与示范鞋内底类似。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是三密度的多层鞋内底。鞋内底的三种密度提供下述的优点稳定、吸收冲击和减震。 图1-6通过表示为穿着者左脚设计的鞋内底示范本发明。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作为左鞋内底的镜像将能够构造适合右脚的鞋内底。在图1中清楚表示鞋内底的底视图(鞋侧)。在图2中清楚表示鞋内底的上视图(脚侧)。参考图3和4的侧视图,在上面的是第1顶面布层(1)。将层(1)固定在第2凝胶层(2)。固定在第2凝胶层(2)底(鞋)侧的是稳定支承垫块(3)。稳定支承垫块(3)从该鞋内底的第2凝胶层(2)的中间部分伸展到本实施例的脚后跟的后端(7)。 仍然参考图l,将稳定支承垫块(3)固定在第2凝胶层(2)。这个稳定支承垫块(3)围绕第2凝胶层(2)的中间长度开始并伸展到本实施例的脚后跟后端(7)。沿着稳定支承垫块(3)的下面是呈肋状的埂条。在增加支承垫块的硬度方面呈肋状的埂条是有效的。如在图1中清楚看到的那样,稳定支承垫块(3)限定两个间隙区,支承垫块脚后跟间隙(32)和支承垫块跖骨间隙(33)。 仍然参考图l,在鞋内底的下表面上可以看到前面的蜂窝减震区(22)。这个区域对加在使用者脚前面的重量提供前置的减震作用和通过提供设有所需图案的模型和注塑模制该减震区而与凝胶层整体成形。 将脚后跟垫(41)设置在支承垫块脚后跟间隙(32)中并优选地结合蜂窝减震技术。在行走或奔跑中脚后跟受冲击期间使用者的重量放在脚后跟时这个区域对脚后跟提供前置的减震作用。 如在图1、2、3和4中所示,将升起区或脚的横弓支持(5)设置在前面蜂窝减震使用区(22)和支承垫块跖骨间隙(33)之间。将脚的横弓支持设置在稳定支承垫块的跖骨间隙内。脚的横弓支持是整体成形在顶面层和凝胶层中。如在图3中清楚可见,脚的横弓支持(5)从鞋内底的上表面向上伸展。在图1中,表示脚的横弓支持(5)的底视图和从那个图中看来如凹进的区域。通过装设在模型上面中的型腔和在模型下面中相关联的凸起获得这个可压扁的脚的模弓支持。可压扁的脚的横弓支持适应穿着者的脚,而永久的、静止或实心的足弓是不能给特殊的穿着者支持最重要的精确区域。 如在图1和2中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靠近鞋内底的前脚趾端(6)由该至少两层限定可选的脚趾透气孔(20)。脚趾透气孔(20)是小孔,它通过第l顶面布层(1)和第2凝胶层(2)两层以便能让使用者的脚透气。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脚趾透气孔(20),在第l顶面布层(1)的脚侧是小的大致圆形的孔它增加尺寸成大致椭圆形的孔同时在鞋内底的底(鞋侧)的方向上(即从所述第1顶面布层(1)离开的方向上)从顶面层穿过第2凝胶层。在行走过程中优选的形状从顶面孔泵的吸空气。整个鞋内底可以采用其他的穿孔以便能使空气流动和有助于透气性。 在图1和2中还可见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装设的围绕脚的横弓支持的是跖骨透气孔(21)。以与脚趾透气孔(20)相似的方式形成,它们能让脚在跖骨区附近透气。最优选的是锥形孔在行走过程中这种孔泵吸空气进入到鞋腔内。 优选地,鞋内底在如图5中所示的脚后跟区,或脚后跟后端(7)处比脚趾区,或脚 趾前端(6)要厚。这在图3中清楚可见。 一般来说,鞋内在跖骨区前方下面的鞋内底将有 较少的空间。 图6表示鞋内底在6-6线处的横剖面。表示在中间的是升起区,或上述的脚的横 弓支持(5)的剖面图。在脚的横弓支持(5)的左边是包围脚的横弓支持(5)的跖骨透气孔 (21)之一的剖面图。
权利要求
一种三密度可更换鞋内底,包括大体脚形状的基底,具有从脚后跟区伸展到足弓区再到脚趾区的长度,上表面和下表面;互相邻接并伸展鞋内底长度的至少两个共同伸展层,所述共同伸展层包括顶面布层和包含第1密度凝胶的凝胶层;邻接所述凝胶层并形成所述下表面的一部分的稳定支承垫块,所述稳定支承垫块从足弓区伸展到脚后跟区并固定到凝胶层,所述稳定支承垫块限定露出凝胶层的第1跖骨区间隙和露出凝胶层的第2脚后跟区间隙;和构成所述下表面一部分的脚后跟垫,将所述脚后跟垫邻近所述凝胶层设置在第2脚后跟区间隙中并固定到在该区中露出的所述凝胶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还包括在所述凝胶层中整体成形并设置在所述脚趾区内的前置的减震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的减震区是在所述凝胶层中整体 成形的蜂窝图案。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蜂窝图案设置成基本上位于使用者 脚的跖球之下。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后跟垫包括比所述第1密度的凝胶 更软的第2密度的凝胶。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密度的凝胶整体地成形蜂窝图案。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内底,还包括由第1顶面布层和第2凝胶层在所述第1跖骨 区间隙区域中整体成形的脚的横弓支持,所述脚的横弓区从所述鞋内底的所述上表面向上 空间伸展。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的横弓支持是可压扁的。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密度的凝胶是热塑弹性体凝胶,当 用ASTM F1614-95试验标准测试时有小于约11%的压縮变形。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密度的凝胶选自热塑聚氨酯弹性 体("TPU")凝胶和热塑橡胶凝胶("TPR")。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支承垫块包括一种热塑弹性体 凝胶,它的特征是给固定稳定支承垫块的鞋内底的区域提供刚性。
12. —种三密度可更换鞋内底,包括大体脚形状的基底,具有从脚后跟区伸展到足弓区再到脚趾区的长度,上表面和下表面;互相邻接并伸展鞋内底长度的至少两个共同伸展层,所述共同伸展层包括顶面布层和 包含第1密度凝胶的凝胶层;邻接所述凝胶层并形成所述下表面的一部分的稳定支承垫块,所述稳定支承垫块从足 弓区伸展到脚后跟区并固定到凝胶层,所述稳定支承垫块限定露出凝胶层的第1跖骨区间 隙和露出凝胶层的第2脚后跟区间隙;构成所述下表面一部分的脚后跟垫,将所述脚后跟垫邻近所述凝胶层设置在第2脚后 跟区间隙中并固定到在该区域中露出的所述凝胶层;禾口由第1顶面布层和第2凝胶层在所述第1跖骨区间隙区域内整体成形的脚的横弓支 持,所述的脚的横弓区从所述鞋内底的所述上表面向上空间伸展。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还包括在所述凝胶层中整体 成形并设置在所述脚趾区内的前置的减震区。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的减震区是在所述凝胶层中整 体成形的蜂窝图案,其中将所述蜂窝图案设置成基本上位于使用者脚的跖球之下。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后跟垫包括比所述第1密度的凝 胶更软的第2密度的凝胶。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度的凝胶整体成形蜂窝图案。
17. —种鞋内底,包括由第1顶面布层和第2凝胶层在所述第1跖骨区间隙区域中整形 成形的脚的横弓支持,所述脚的横弓区从所述鞋内底的所述上表面向上空间伸展。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鞋内底,还包括大体脚形状的基底,具有从脚后跟区伸展到 足弓区再到脚趾区的长度,上表面和下表面;互相邻接并伸展鞋内底长度的至少两个共同伸展层,所述共同伸展层包括顶面布层和 包含第1密度凝胶的凝胶层;邻接所述凝胶层并形成所述下表面的一部分的稳定支承垫块,所述稳定支承垫块从脚 弓区伸展到脚后跟区并固定到凝胶层,所述稳定支承垫块限定露出凝胶层的第1跖骨区间 隙和露出凝胶层的第2脚后跟区间隙;构成所述下表面一部分的脚后跟垫,将所述脚后跟垫邻近所述凝胶层设置在第2脚后 跟区间隙中并固定到在该区中露出的所述凝胶层,其中所述脚后跟减震区是在所述凝胶层 中整体成形的蜂窝图案;禾口前置的减震区整体成形在所述凝胶层中并设置在所述脚趾区,其中所述前置的减震区 是整体成形在所述凝胶层中的蜂窝图案,其中将所述蜂窝图案设置基本上位于使用者脚的 跖球之下。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后跟垫和所述前置的减震区包括 比所述第1密度凝胶更软的第2密度凝胶。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三密度的可更换鞋内底,它有互相邻接和伸展鞋内底长度的至少两层不同密度的共同伸展层,它包括第1顶面布层和第2凝胶层和包含邻接所述凝胶层的稳定支承垫块的第3密度层。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从足弓区伸展到脚后跟区并固定在凝胶层的稳定支承垫块,限定露出凝胶层的第1跖骨区间隙和露出凝胶层的第2脚后跟区间隙。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将脚后跟垫设置在第2脚后跟区间隙内邻接所述的凝胶层并固定在那个区中露出的所述凝胶层和由第1顶面布层和第2凝胶层在第1跖骨区间隙区域内整体成形脚的横弓支持。
文档编号A43B13/41GK101742938SQ200880024667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D·B·格朗格, D·M·苏拉克, J·马丁内斯, M·P·舍斯金 申请人:斯彭科医疗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