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13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骑士的穿着物有关,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于自行车裤的衬垫。
背景技术
基于环保、节能减碳的诉求,骑用自行车已成为一种普及于大众的运动或休闲。为 了使骑士能够更舒适、安全的骑用自行车,目前市面上已推出许多款式的骑士专用穿着物。 而与本实用新型有关,是缝衬于自行车裤的裤裆部位的衬垫结构。 已推出于市面的衬垫结构,大致是以软弹性材料(例如泡棉、硅胶)贴合布片一体 压制成前窄后宽两侧具弧腰的片状结构,并通过压制或填充手段,在衬垫上的特定位置形 成多个凸块和凹沟,使衬垫展现立体构型。 在车裤设置衬垫的目的,主要在于抗压及耐震,减少骑士臀部和胯下与裤体布料 以及自行车座垫摩擦而破皮的问题,减少自行车行进间的震动经由座垫传至臀部的疼痛不 适。然而使用泡棉、硅胶制成的衬垫结构,其支撑性不佳,使用一段时间后即出现压扁及变 形等问题,弹性、回复性、抗压性及耐震性大幅弱减。除此之外,以泡棉和硅胶材料为主的衬 垫结构另有透气性不良、吸湿排汗效果不佳等问题,骑士穿着时胯下易有闷热、潮湿感,对 于臀部及胯下皮肤有不良影响。而泡棉、硅胶等材料不耐水解,清洁洗涤或骑士的汗水渗透 浸润,造成加速破坏,而出现凝结、破损、碎化等不堪再使用的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所述衬垫具有良好的 支撑性、弹性表现、回复能力、耐磨性、止滑性、避震性、缓冲性、耐水解性、透气性、吸湿排汗 效果等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包括 —弹性层;以及 —结合于所述弹性层其中一表面,且本身具有弹性和回复能力的蜂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具有良好的支撑性; 2、符合人体工学; 3、与自行车座垫有良好的结合性和定位性; 4、耐磨、止滑效果佳; 5、具有良好的弹性表现以及回复力; 6、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及吸湿排汗效果; 7、具有耐水解性; 8、延长耐骑度和使用时效。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衬垫的正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衬垫的背面图;图3为图1的3-3剖面图;图4为图1的4-4剖面图;图5为图1的5-5剖面图;图6为图1的6-6剖面图;图7为图6中圈示结构剖面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衬垫与车裤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衬垫与车裤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衬垫l,主要包括一弹性层10和结合于所述弹性层10 其中一表面的蜂巢结构20。 所述弹性层10为前窄后宽两侧具弧腰的片状结构,具有一第一表面11和一第二 表面12。所述蜂巢结构20是以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简称PU)以射出成型的手段 而固着于所述弹性层10的第一表面ll,且是呈区域状的分布于整个第一表面11上。 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蜂巢结构20大致可区分成一主要支撑区21、两侧支撑 区22以及一前支撑区23。为了明确定义上述支撑区的位置,故在图1中以虚线分别框围以 示区别,但所述虚线实际上不会出现于所述衬垫1的实体物上。 所述主要支撑区21的范围包括所述第一表面11的中区域至后区域;所述主要支 撑区21具有前窄后宽两侧具弧腰的轮廓形状。所述侧支撑区22,呈弯月形状,位于所述第 一表面11的两侧区域,相邻于所述主要支撑区21弧腰轮廓部位。所述侧支撑区22与所述 主要支撑区21之间具有因结构不连接而形成的沟壑30。所述前支撑区的范围包括所述第 一表面11的前区域。所述前支撑区23与所述主要支撑区21和所述侧支撑区22之间具有 因结构不连接而形成的沟壑31。所述前支撑区23的蜂巢结构20是呈区块状分布表现。 请配合图1、图3至图6,所述蜂巢结构20在所述主要支撑区21、侧支撑区22和 前支撑区23表现了不同的结构高度。大致上,所述主要支撑区21的高度最高、所述侧支撑 区22次之,所述前支撑区23再次之。所述主要支撑区21是以中间区域(如虚线211所框 围)的蜂巢结构20的高度最高,并渐渐的向周围区域及中心方向递减。所述弯月形状的两 侧支撑区22的蜂巢结构20的高度是从后部区域向前部区域递减。所述前支撑区23的蜂 巢结构20的高度大致上相等。 如图7,本实用新型衬垫1的弹性层IO,是由一泡棉层13以及结合于所述泡棉层 13上、下表面的表布14,15所构成。所述泡棉层13采用优质的高密度细孔泡棉为较佳。所 述表布14, 15以具有高性能的吸排抗菌布、或高透气性、触感柔软、并具有适当的表面磨擦 力的布体为较佳。上述蜂巢结构20是成型于所述表布14上。 如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衬垫1与车裤90结合的示意图。以蜂巢结构20朝下 的方式将衬垫1缝固于所述车裤90的裤裆部位。所述衬垫1上的沟壑30, 31可帮助所述
4衬垫1在适当的处弯折而能配合裤裆形状。骑士穿着所述车裤90时,整个胯下和臀部接触 于所述衬垫1的表布15,所述主要支撑区21相对于穿着者的臀部,所述两侧支撑区22相对 于穿着者的胯下两侧,所述前支撑区23相对于穿着者的胯下前部。亦即,本实用新型衬垫l 保护者穿着者的整个胯下裆部。 基于上述衬垫的结构特征,以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 —、良好的支撑性 所述蜂巢结构20是呈区块状的分布于所述衬垫1的整个第一表面11上,且依照 穿着及骑用自行车时臀部受力区域不同而做结构高度的变化,受力大的区域,例如主要支 撑区21,以较高的结构高度因应之。受力较小的区域,例如侧支撑区22和前支撑区23,则 以相对较低的结构高度因应之。所述蜂巢结构20使所述衬垫1具有全面性的支撑效果。 二、符合人体工学 所述蜂巢结构20具有主要支撑区21、侧支撑区22和前支撑区23。以所述主要支撑 区21做为臀部的支持,发挥抗压、耐震、缓冲的效果,减少自行车行进间的震动经由座垫传至骑 士臀部的疼痛不适。以所述侧支撑区22做为胯下两侧的支持,并且减少踩踏自行车时胯下两侧 的阻力,防止胯下两侧磨擦破皮。以所述前支撑区23保护骑士的胯下前部,避免碰撞压迫。 三、与自行车座垫有良好的结合性和定位性 所述蜂巢结构20的形状是针对自行车座垫的基本构形所设计,因此可适配各式自
行车座垫的形状,而与座垫有良好的结合性和定位性。 四、耐磨、止滑效果佳 所述蜂巢结构20是具有弹性的聚氨基甲酸脂(PU)材料制成,利用材料特性展现
耐磨止滑的效果,可防止骑士的臀部及车裤在座垫上滑动的问题。 五、良好的弹性表现以及回复力 所述蜂巢结构20是具有弹性的聚氨基甲酸脂(PU)材料制成,并依据受力部位调 整结构高度,从而使所述蜂巢结构20有良好的弹性表现及回复能力,可减少受压记形、或受 压变形的问题。 六、良好的透气性及吸湿排汗效果 所述蜂巢结构20使所述衬垫1形成内部呈格状镂空的型态,空气可流通循环,配 合所述泡棉层13的多孔性,可快速的将空气导入,将湿气排除,进而加速排汗效果,保持胯 下干爽舒适,减少穿着闷热潮湿感。
七、耐水解性 PU材质的蜂巢结构20本身即具有良好的耐水解性,再加上其使得整个衬垫1具有 良好的透气性及吸湿排汗效果,可进一步防止弹性层1因吸附汗水或反复洗涤而发生水解、 破损、碎化等问题。 八、延长耐骑度和使用时效 基于所述蜂巢结构20的良好弹性表现、良好透气性及吸湿排汗效果以及耐水解等 特性,故可延长衬垫的耐骑度和使用时效。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
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弹性层;以及一结合于所述弹性层其中一表面,且本身具有弹性和回复能力的蜂巢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为前窄后宽两 侧具弧腰的片状结构,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所述蜂巢结构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结构区分成一主 要支撑区、两侧支撑区以及一前支撑区;所述主要支撑区的范围涵括所述第一表面的中区 域至后区域;所述侧支撑区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侧区域,所述前支撑区的范围涵括所述 第一表面的前区域;所述主要支撑区具有前窄后宽两侧具弧腰的轮廓形状;所述侧支撑区 呈弯月形状,相邻所述主要支撑区弧腰轮廓部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区与所述主要 支撑区之间具有一沟壑。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区与所述主要 支撑区和所述侧支撑区之间具有一沟壑。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区的所述蜂巢 结构是呈区块状的分布表现。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支撑区的结构高 度最高,所述侧支撑区次之,所述前支撑区再次之;所述两侧支撑区的蜂巢结构的高度是从 后部区域向前部区域递减,所述前支撑区的蜂巢结构的高度相等。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是由一泡棉层 以及结合于所述泡棉层上、下表面的表布所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是以所述蜂巢结 构朝下,而缝固于一车裤的裤裆部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构型的蜂巢衬垫,包括一弹性层;以及一结合于所述弹性层其中一表面,且本身具有弹性和回复能力的蜂巢结构。该衬垫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弹性表现、回复能力、耐磨性、止滑性、避震性、缓冲性、耐水解性、透气性、吸湿排汗效果等特点。
文档编号A41D31/00GK201436869SQ20092014973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李以文 申请人:李以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