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套和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33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套和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套和伞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自由伸缩的螺旋式伞套和具有该伞套的伞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伞和伞套大多相互分离,即伞套未直接安装在伞上。在使用伞时, 将伞套从伞上摘下,在伞使用完毕之后,再将伞套套在伞上。然而,上述的伞套安装不方便, 并且伞套也容易丢失。在下雨天进入公共交通工具或人流密集的场所时,在拥挤的场所内为使用后的雨伞安装伞套非常不便,而雨伞如果没有套伞套,伞布上的雨水很容易蹭到使用者或其他人身上。在下雨天进入商店、银行、餐馆、车站等场所时,伞布上的雨水会落在地面,影响卫生和美观,也给其他行人带来不便。虽然有些场所的管理人员预先准备了简单的伞套,可以在进入以上场所前给伞套上伞套,但是管理人员必须事先准备好伞套以及相关设备,并在下雨时临时设置该伞套和设备,给管理者带来不便。现有技术中也有带伞套的伞。比如,已有由多个不同直径的圆环依次嵌套而形成的伸缩形伞套。但是,该伞套中,其多个伸缩节相互独立,直径逐渐增加。因此若伞套中的任何伸缩节因出现磨损等情况而无法与相邻的伸缩节嵌套在一起时,整个伞套就无法使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与伞装置结合在一起,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不易损坏、 寿命长的伞套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的伞套,以及具有该伞套的伞装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伞套,其安装于伞装置的顶部,且能够展开成包围该伞装置的长筒形状的伞套(1),其包括螺旋伸缩体(12),其具有多层伸缩节(11),该多层伸缩节(11)由具有规定宽度的长条状片材螺旋状地缠绕形成;第1固定部O),其为圆筒状,位于上述螺旋伸缩体(12)的内侧并与最内层的上述伸缩节(11)连接;以及第2固定部 (5),其为圆筒状,位于上述螺旋伸缩体(12)的外侧并与最外层的上述伸缩节(11)连接,其中,上述伞套(1)在展开状态下,上述螺旋伸缩体(12)拉伸成螺旋的长筒形状,多层的上述伸缩节(11)上下相互连接。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伞套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只需向下移动第2固定部即可展开伞套的螺旋伸缩体,使其与上方的第1固定部以及下方的第2固定部形成长筒状结构,从而能够收纳整个伞装置。由于该伞套安装于圆筒状的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之间, 螺旋伸缩体由一个整体的板材缠绕形成为多层伸缩节的结构,因此该伞套的结构非常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由于该伞套的多层伸缩节由一个整体的螺旋伸缩体形成,因此即使该伞套中任意两层相邻的伸缩节因磨损等而无法连接时,伞套也仍然可以使用,从而延长了伞套的寿命。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伞装置(100),包括伞杆(102),其底端连接有伞手柄(10 ;伞帽(101),其固定于上述伞杆(10 的顶端;伞布(104),其在上述伞装置
(100)撑开时形成上述伞装置(100)的伞面;长骨(105),其一端连接于上述伞杆(102), 另一端与上述伞布(104)的周缘部连接,在上述伞装置(100)撑开时支撑上述伞布(104); 撑骨(106),其一端可自由滑动地连接于上述伞杆(102),另一端连接于上述长骨(105)以带动上述长骨(10 运动;以及伞套(1),其安装在上述伞杆(10 的顶端,与上述伞帽
(101)连接,能够展开并包围收合的上述伞装置(100),其中,上述伞套(1)包括螺旋伸缩体(12),其具有多层伸缩节(11),该多层伸缩节(11)由具有规定宽度的长条状片材螺旋状地缠绕形成;第1固定部O),其为圆筒状,位于上述螺旋伸缩体(12)的内侧并与最内层的上述伸缩节(11)连接;以及第2固定部(5),其为圆筒状,位于上述螺旋伸缩体(12)的外侧并与最外层的上述伸缩节(11)连接,其中,上述伞套(1)在展开状态下,上述螺旋伸缩体 (12)拉伸成螺旋的长筒形状,多层的上述伸缩节(11)上下相互连接。由于本发明的伞套和伞装置能够连接在一起,因此,在使用伞装置时只需推动伞套使其收合,伞装置即可撑开使用。而收合的伞套连接在伞装置上,携带方便且不会丢失。 而当伞装置闭合时,拉伸伞套下部的第2固定部即可形成由多个上下连接的螺旋伸缩节构成的长筒形状,并罩住伞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伞面上的雨水妨碍自己和他人。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撑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的收合状态且伞套1为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套的螺旋伸缩体的仰视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图2中的局部I的放大图;图7为图5的A-A局部剖视图;图8为图7中的局部II的放大图;图9为图3的B-B局部剖视图;图10为图3的C-C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伞套2.第1固定部3.半圆部4.卡止槽5.第2固定部11.伸缩节12.螺旋伸缩体
13.下卡止部14.上卡止部21.铰链51.底部限位块100.伞装置101.伞帽102.伞杆103.伞手柄104.伞布105.长骨106.撑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伞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100的撑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 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装置100为收合状态且伞套1为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伞装置100包括伞帽101、伞杆102、伞手柄103、伞布 104、多根长骨105 (图中仅示出2个)以及多根撑骨106 (图中仅示出2个),其中伞帽101 的底端连接有收缩状态的伞套1。在本实施方式中,伞杆10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有伞帽101和伞手柄103。收缩 状态的伞套1设置于伞杆102的顶端。长骨105的一端通过销钉可转动的连接于伞杆102 的顶部,另一端可自由活动。撑骨106的一端可自由的沿伞杆102滑动,另一端通过销钉连 接于长骨105的中部从而带动长骨105运动。伞布104覆盖在长骨105的外側,其外周边 缘与长骨105的可自由活动的一端连接。在伞装置100撑开吋,长骨105在撑骨106的支撑下自由端指向斜下方。伞布104 在长骨105的支撑下形成伞装置100的伞面,以便遮阳或防雨等。伞套1收缩在伞布104 的上方。如图2所示,向下拉动伞套1使其展开成长筒形状,包围伞装置100。伞套1包括第1固定部2、形成有多层(比如5层)伸縮节11的螺旋伸縮体12、 每层伸縮节11上的半圆部3和卡止槽4,以及第2固定部5。关于伞套1的具体结构之后 參照图3详细说明。由于展开的伞套1包裹在伞装置100的外側,因此图2中省略了伞布 104以及长骨105、撑骨106的图示。在伞装置100闭合时,长骨105与撑骨106收拢于伞杆102的外周,伞布104也在 长骨105的带动下包裹于长骨105和撑骨106的外侧,且其外表面(用于防雨等的面)朝 向外側。由于伞套1顶端的第1固定部2与伞装置100顶端的伞帽101连接,因此,展开的 伞套1包围收拢的伞布104等,从而防止伞布104上的雨水等蹭到使用者或其他人身上。当使用伞装置100吋,只需要收合伞套1(參照图1),伞装置100即可正常的撑开 使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伞装置100中,该伞套1既可以实现对伞的保护以及避免伞对周边的影响,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伞套1的安装及携带的问题。伞套的整体结构以下结合图3 图5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伞套的整体结构。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套1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套1的螺旋伸缩体12的仰视局部示意图。在图4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第1固定部2等部件。如图3所示,第1固定部2可以为硬质塑料制成的圆筒形状,其外表面与螺旋伸缩体12的最内侧面连接。第1固定部2比如安装于伞装置100的伞帽101的下方(参照图 2)。螺旋伸缩体12通过将具有一定宽度的、弹性的长条状板材螺旋状缠绕而形成,因而其具有由内向外弯卷盘旋的多层伸缩节11 (参照图4),其伸缩节11的层数可根据伞装置100的长度、长条状板材的尺寸等参数进行调整(参照图2,比如5层)。如图3所示,螺旋伸缩体12包围在第1固定部2的外侧,最内层的伸缩节11 (即,图3中最上层的伸缩节 11)直接与第1固定部2连接。该螺旋伸缩体12的每层伸缩节11的外表面具有后述的向外凸起的半圆部3,而每层伸缩节11的内表面的、与上述外表面的半圆部3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卡止槽4。这样,在伞套1处于收缩状态时,每层伸缩节11的半圆部3与下一层(即外面一层)的伸缩节11的卡止槽4卡合,将卷曲状的螺旋伸缩体12固定,防止相邻层的伸缩节11之间产生移动。第2固定部5也可为硬质塑料材质的圆筒形状。第2固定部5嵌套在螺旋伸缩体 12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因此,在展开伞套1时,第2固定部5位于最底端。第2固定部5的内表面也形成有卡止槽4,其在伞套1处于收缩状态时,与螺旋伸缩体12的最外层的伸缩节11外表面的半圆部3卡合,防止第2固定部5与螺旋伸缩体12之间产生移动。在伞套1打开的状态下,螺旋伸缩体12向下展开,多层伸缩节11在上下方向上互相连接,外层的伸缩节11位于内层的伸缩节11的下方。每层的伸缩节11外表面的半圆部 3与其外层的伸缩节11及第2固定部5的内表面的卡止槽4脱离,而第2固定部5位于伞套1的最下方。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收合状态的伞套1(如图1所示)只需要向下方拉动位于最外层的第2固定部5,即可使螺旋伸缩体12展开成多层伸缩节12上下相互连接的结构,从而使整个伞套1形成为长筒形状,套住伞装置(参照图2)。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伞套1的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对于打开状态的伞套1 (如图3所示),只需向上推动位于最下端的第2固定部5,即可使螺旋伸缩体12收缩为多层的伸缩节11内外重叠的结构,收合整个伞套1。如图5所示,在收合状态下,每层伸缩节11的半圆部3与下一层(即外面一层) 的伸缩节11的卡止槽4卡合,第2固定部5内表面的卡止槽4与螺旋伸缩体12的最外层的伸缩节11外表面的半圆部3卡合,将收缩成卷曲状的螺旋伸缩体12固定,防止相邻层的伸缩节11以及与第2固定部5之间产生移动,通过半圆部3与卡止槽4的卡合将伞套1固定于收合的状态。(参照图1)伞套的详细结构以下,结合图6 图10详细说明伞套1的具体结构。
图6为图3中的局部I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第1固定部2的外表面通过铰链 21与最内层伸缩节11的内侧面(即如图4所示的螺旋伸缩体12的中心端)连接,以展开和收合螺旋伸缩体12。铰链21可以为绳、铁圈或销钉等。图7为图5的A-A局部剖视图。在图7中,由于每层的伸缩节11具有相同的结构, 为了方便说明,只表示其中三层伸缩节11及其相应的结构,并省略了第1固定部2等部件的图示。如图7所示,每层伸缩节11从上下方向看大致呈圆环形状,其内表面形成有卡止槽4。在伞套1处于收合状态下,该卡止槽4与内层的伸缩节11的外表面上凸起的半圆部 3卡合,来固定多层伸缩节11,防止相邻层的伸缩节11之间产生移动。具体讲,在长条状板材的一侧面的规定间隔的距离形成多个半圆部3,在板材的另一侧面的规定位置形成多个狭长沟槽状的卡止槽4。在将板材螺旋状地缠绕成螺旋伸缩体 12后,每层的伸缩节11外表面的半圆部3能够与其外层的伸缩节11内表面的卡止槽4的位置对应(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圆部3的凸起高度明显大于卡止槽4的凹进深度,其直径也大于卡止槽4的槽宽度,这样,半圆部3和卡止槽4只有在受到一定的力的情况下才能相互卡合,因此即使展开的伞套1处于倒立放置的状态下,上下连接的伸缩节11也不会自动收合起来,从而能够维持伞套1的打开状态。图8为图7中的局部II的放大图。如图8所示,半圆部3可为摩擦系数高且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的近似半球形状。卡止槽4具有剖面呈矩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伞套1处于收合状态时,由于螺旋伸缩体12的每层伸缩节11在内外方向上重叠地卷曲(如图5所示),且相邻层的伸缩节11在卡合过程中,卡止槽4使半圆部3产生了一定的变形,重叠状态的多层伸缩节11即可被牢牢地固定在第1固定部2与第2固定部5之间。并且,由于半圆部3为近似半球形状,卡止槽4为近似矩形状,因此半圆部3与卡止槽4的卡合接触面积较小,这样,使用者只需轻轻向下拉动螺旋伸缩体12即可解除半圆部3与卡止槽4的卡合,从而能够方便地展开该螺旋伸缩体12来打开整个伞套 1。进一步的,由于螺旋伸缩体12为螺旋形状,因此将半圆部3卡入卡止槽4中还能够防止相邻层的伸缩节11在圆周方向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避免收合的螺旋伸缩体12的长度发生变化。以下,结合图9详细说明相邻层的伸缩节11的连接结构。图9为图3的B-B局部剖视图。在图9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半圆部3等部件。如图9所示,每层的伸缩节11的下方都形成有向外侧上方弯曲成钩状的下卡止部 13,而每层的伸缩节11的上方都形成有向内侧下方弯曲成钩状的上卡止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展开螺旋伸缩体12时(如图3所示),外层的伸缩节11移动到相邻的伸缩节11的下部,且外层的伸缩节11的上卡止部14与上一层伸缩节11的下卡止部13卡合连接。因此,避免因向下移动的外层伸缩节11与上一层的伸缩节11脱离而使展开的螺旋伸缩体12产生缝隙。在伞套1处于展开状态下,由于向外凸起的半圆部3 (图中未示出)位于下一层(即外层)的伸缩节11的上卡止部14的上方,因此能够防止因下一层的伸缩节11向上运动而导致螺旋伸缩体12收缩,而收合伞套1时,只有在受到一定推力的情况下,下一层伸缩节11的上卡止部14才能越过上一层伸缩节11的半圆部3继续向
8上移动(即螺旋伸缩体12收缩),这样即使打开的伞套1处于倒立放置等状态下,也能够保持展开的状态(即使用状态),不会出现意外收缩等影响使用的情况发生。以下,结合图10详细说明伸缩节11与第2固定部5之间的连接结构。图10为图3的C-C局部剖视图。如图10所示,第2固定部5的顶部形成有向内侧下方弯曲成钩状的上卡止部14,底部设置有向内侧凸起的底部限位块51。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展开螺旋伸缩体12时(如图3所示),第2固定部5移动到螺旋伸缩体12的下部(即,打开的伞套1的最下方),如前所述,由于螺旋伸缩体12的伸缩节11上下连接,因此第2固定部5通过上卡止部14与最外层的伸缩节11的下卡止部13 卡合来连接螺旋伸缩体12,从而避免第2固定部5与螺旋伸缩体12脱离。在向上推动第 2固定部5来收合伞套1时,即,将螺旋伸缩体12收缩为多层伸缩节11重叠的状态时(如图1所示),第2固定部5底部内侧的底部限位块51与最外层的伸缩节11的下卡止部13 卡止,可限制第2固定部5向上移动的距离,防止第2固定部5从上方脱离螺旋伸缩体12。 如前所述,在伞套1处于收合状态下,第2固定部5的上卡止部14也位于最外层伸缩节11 的半圆部3的下方,从而防止了因第2固定部5的意外向上移动而导致伞套1收缩。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伞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通过在两个圆筒之间安装一个卷曲成螺旋形状的板材,即可制作出能够自由伸缩的伞套,且该伞套可直接安装在伞装置的顶部,通过其上的半圆部、卡止槽和上、下卡止部等相关部件进行卡合连接。由此, 该伞套既可以在收合时保持收缩固定的状态,又可以在打开时避免部件间发生脱节等情况。由于该伞套的主体为一个由整体的片材弯卷缠绕形成的螺旋伸缩体,因此即使伞套中的某个伸缩节因磨损等情况而无法连接在一起时,伞套也不会发生断裂,通过适当的调整仍可正常使用,从而延长了伞套的使用寿命。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上卡止部14和下卡止部13均一体地形成于伸缩节11和第2 固定部5,底部限位块51粘贴于第2固定部5的底部内侧,但本发明的伞套1的上卡止部 14和下卡止部13也可以通过安装的方式固定在每层的伸缩节11上,而底部限位块51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第2固定部5的底端。半圆部3的形状也可以为近似圆柱或矩形等形状,也可以不具有弹性。卡止槽4 的凹进形状也可以与半圆部3的形状相同,例如半圆形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包含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伞套(1),其安装于伞杆的顶部,能够展开并包围收合的伞,所述伞套(1)的特征在于,包括螺旋伸缩体(12),其具有多层伸缩节(11),该多层伸缩节(11)由具有规定宽度的长条状片材螺旋状地缠绕形成;第1固定部O),其为圆筒状,位于所述螺旋伸缩体(12)的内侧并与最内层的所述伸缩节(U)连接;以及第2固定部(5),其为圆筒状,位于所述螺旋伸缩体(12)的外侧并与最外层的所述伸缩节(11)连接, 其中,所述伞套(1)在展开状态下,所述螺旋伸缩体(1 拉伸成螺旋的长筒形状,多层的所述伸缩节(11)上下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节(11)和所述第2固定部(5)的顶端具有上卡止部(14),其向所述伸缩节 (11)的内侧弯曲形成钩状,所述伸缩节(11)的底端具有下卡止部(13),其向所述伸缩节(11)的外侧弯曲形成钩状,在所述伞套(1)展开的状态下,所述伸缩节(11)的所述下卡止部(1 与下一层的所述伸缩节(11)的所述上卡止部(14)卡合连接,最外层的所述伸缩节(11)的所述下卡止部 (13)与所述第2固定部(5)的上卡止部(14)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伸缩体(1 的所述伸缩节(11)的外表面具有向外凸起的半圆部(3), 所述螺旋伸缩体(1 的所述伸缩节(11)以及所述第2固定部(5)的内表面具有卡止槽⑷,所述伞套(1)在收合状态下,所述卡止槽(4)与上一层的所述伸缩节(11)的所述半圆部C3)卡合,所述多层伸缩节(11)收缩成内外重叠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1),其特征在于第1固定部⑵通过铰链与所述螺旋伸缩体(12)的最内层的所述伸缩节(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固定部( 的下端面具有底部限位块(51),其在所述伞套(1)收合时,限制所述第2固定部(5)向上方的移动。
6.一种伞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伞杆(102);伞帽(101),其固定于所述伞杆(102)的顶端;伞布(104),其在所述伞装置(100)撑开时形成所述伞装置(100)的伞面; 长骨(105),其一端连接于所述伞杆(102),另一端与所述伞布(104)的周缘部连接,在所述伞装置(100)撑开时支撑所述伞布(104);撑骨(106),其一端可自由滑动地连接于所述伞杆(10 ,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长骨 (105)以带动所述长骨(105)运动;以及伞套(1),其安装在所述伞杆(102)的顶端,与所述伞帽(101)连接,能够展开并包围收合的所述伞装置(100), 其中,所述伞套(1)包括螺旋伸缩体(12),其具有多层伸缩节(11),该多层伸缩节(11)由具有规定宽度的长条状片材螺旋状地缠绕形成;第1固定部O),其为圆筒状,位于所述螺旋伸缩体(12)的内侧并与最内层的所述伸缩节(U)连接;以及第2固定部(5),其为圆筒状,位于所述螺旋伸缩体(12)的外侧并与最外层的所述伸缩节(11)连接, 其中,所述伞套(1)在展开状态下,所述螺旋伸缩体(1 拉伸成螺旋的长筒形状,多层的所述伸缩节(11)上下相互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套,包括螺旋伸缩体(12),其由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状片材螺旋状的缠绕形成为具有多层的伸缩节(11)的结构;圆筒状的第1固定部(2),其位于螺旋伸缩体(12)的内侧并与最内层的伸缩节(11)连接;圆筒状的第2固定部(5),其位于螺旋伸缩体(12)的外侧并与最外层的伸缩节(11)连接,其中,伞套(1)在打开状态下,螺旋伸缩体(12)拉伸成螺旋的长筒形状,多层的伸缩节(11)上下连接。
文档编号A45B25/24GK102429422SQ201110440778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田中哲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世普劳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