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竹材折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952阅读:6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竹材折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竹材的工艺折扇,属工艺品类。
技术背景目前,木制的、竹制的这类既低碳、又美观的折扇,在工艺品市场中屡见新品。由于竹制折扇有着滑溜,开、折自如的独到之处而被人看好。现有竹制折扇中,扇骨扇面为一体的扇片都为单层构成,其构造和木制的类似,折扇由左、右(也可看作前、后)的两大边和两大边之间有序编排的许多扇片组成。由于扇片片薄,上面形成扇面的部分不仅宽、且设有冲孔图案等;由于竹的材质纹直脆硬,单层的扇片容易在上面部分开裂或损坏;由此,影响了竹制折扇品种的进一步开发及扇片形状、图案的设计等的扇艺效果。
发明内容为应对目前竹制扇片容易开裂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构成的竹制扇片,用以解决单层扇片容易开裂等技术上的问题,以完好全竹制折扇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全竹材折扇,由左、右大边和两大边之间有序编排的许多扇片组成,其下面一一经扇轴活动连接后定位,上面则经细线由大边的一边有序地按片宽之间的适合距离,一一穿连每片扇片上的小孔、直至和另一大边相连而构成一折扇;扇片由三层相应纹路的竹片胶合复合构成。本折扇在构造上和现有折扇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扇片由原来的单层改由三层胶合构成。由于现在竹片基材的厚度可做薄到0. 2mm,根据技术要求,三层竹片可胶合成0. 8mm厚度的竹基材,该厚度适合于制作扇片,接下去只需按照通常的制作过程就可成形成扇片。经复合技术做成的扇片由于胶合作用而能错开竹的纹路.使片与片之间相互牵扯变牢而不易破裂等,使竹制折扇在工艺特色不变的基调上,弥补了容易开裂等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容易开裂的竹制折扇变牢,使之不易开裂和损坏,由此,可进一步开发新品种,进一步提闻扇片形状、图案等设计的扇艺层次。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图2、图3是一种全竹材折扇的侧视示意图。图I是折扇打开后,正视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折扇收折后,侧视构造的示意图;图3则是图2中一放大了厚度的扇片的侧视示意图。由于图2较能分辩本构造而作为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竹制折扇和木制折扇构造相同,见图I,图I是折扇打开时的图形,如图示,折扇由左、右(图I中还分前、后)设置的大边I和两大边I之间有序编排的许多扇片2组成;其
下面--经扇轴5活动连接后定位,使折扇的下面按编排正位,并能依扇轴5为圆心、打开
或收折;上面则经细线4由大边I的一边有序地按片宽之间的适合距离,一一穿连每片扇片2上的小孔3,直至和另一大边I相连而构成一折扇;图中每片扇片2的上面都做有三个小孔3,使细线4穿连后不会移位,以保持片间距离,使折扇的开、折有序、整齐。如图所示,由于扇片2片薄,上面形成扇面的部分不仅宽、且设有图案(图中未标);由于竹材纹直脆硬,单层竹片容易开裂、损坏。由此,本构造采用复合技术,使单层竹片胶合成三层,使竹制扇片2变牢。如上所述,现有的0. 2mm厚度的竹基材,可按要求胶合成三层为0. 8mm的复合竹基材,这就给本构造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扇片2的合成面见图2。图2为收折后、可示意扇片2合成面的侧视示意图,图中每片扇片2均为三层胶合构成;图3为其中一放大了厚度的 扇片2的侧视图,以更清楚图2中扇片的构成。图3中左、右两侧黑线之间夹有一白线,用以示意扇片2为三层胶合、复合构成由相应纹路(直纹)的三层胶合复合构成。由于胶合作用,做成的扇片2就会变牢,不易开裂、损坏。本构造中扇片2的复合构成,既可按竹制扇片2的直纹胶合,也同可改进中间层的合成扇片2中间层为横纹。以错开纹路,使扇片2上、下、左、右都相互牵扯,增加扇片2的牢度。本构造适合于一般的全竹材折扇,其保护范围为扇片2厚度在I. Imm以下的竹制折扇,不包括大型折扇。需要时扇片2也同可胶合成三层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全竹材折扇,由左、右大边和两大边之间有序编排的许多扇片组成,其下面经扇轴活动连接后定位,上面则经细线由大边的一边有序地按片宽之间的适合距离,一一穿连每片扇片上的小孔、直至和另一大边相连而构成一折扇,其特征是扇片由三层相应纹路的竹片胶合复合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全竹材折扇,其特征是扇片中间层为横纹。
专利摘要一种全竹材折扇,为一种工艺新品,用于欣赏、纳凉。折扇由左、右大边和两大边之间有序编排的许多扇片组成,其下面一一经扇轴活动连接后定位,上面则经细线由大边的一边有序地按片宽之间的适合距离,一一穿连每片扇片上的小孔、直至和另一大边相连而构成一折扇;本折扇的扇片为三层竹片胶合、复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容易开裂的竹制折扇变牢,使之不易开裂和损坏,由此,可进一步开发新品种,进一步提高扇片形状、图案等设计的扇艺层次。
文档编号A45B27/00GK202536331SQ20112047844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陈稚玉 申请人:陈稚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