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e形文胸肩带调节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E形文胸肩带调节扣。
背景技术:
文胸肩带扣一般分为“8”字扣合“9”字扣,“8”字扣负责调整肩带的长度,而9字扣负责连接胸罩,但无论是“8”字扣还是“9”字扣,要将其安装到肩带上是较为麻烦的,需要将肩带穿来穿去,而且在穿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缝纫工序,导致扣体的安装效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极大地加快了扣体与肩带的装配速度,简化装配工序的文胸肩带扣。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E形文胸肩带调节扣,包括有肩带扣本体,肩带扣本体为E形。E形肩带扣本体分为上臂体、中臂体和下臂体,上臂体与中臂体之间、中臂体与下臂体之间都设有带槽,在E形肩带扣本体的上臂体和下臂体的末端都设有内弯钩,内弯钩钩尖与中臂体末端之间设有穿入口。中臂体的伸出末端为箭头状,箭头状伸出末端的两侧菱角距离比两内弯钩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上臂体上侧壁和下臂体下侧壁朝E形肩带扣本体开口的一段都向远离中臂体的方向倾斜。采用本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在穿带前把缝纫的工序做好,即做好包住扣体的带环部分,然后就可以直接把带环以及肩带同时套进本E形肩带扣上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扣进后,由于内弯钩以及中臂体的伸出末端的存在,可避免了带环以及肩带从E形肩带扣上脱离。
图1为本发明文胸肩带调节扣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为代替传统“8”字形文胸肩带调节扣的新型E形肩带调节扣,包括有肩带扣本体I,肩带扣本体I为E形。E形肩带扣本体I分为上臂体11、中臂体12和下臂体13,上臂体11与中臂体12之间、中臂体12与下臂体13之间都设有带槽,分别为上带槽21和下带槽22,在穿接肩带时,需要将肩带上的带环穿进中臂体12,以及将肩带穿过上带槽21、跨过中臂体12、再穿过下带槽22,所以要求上带槽21和下带槽22的宽度A与肩带两倍厚度相当,在E形肩带扣本体I的上臂体11和下臂体13的末端都设有内弯钩3,内弯钩钩尖31与中臂体伸出末端121之间设有穿入口,其中上穿入口 41为左闻右低结构,下穿入口 42为左低右闻结构,两穿入口的宽度D约为1. 2mm,它们作用是供肩带穿进而用的,中臂体12的伸出末端121为箭头状,箭头状伸出末端121的两侧菱角122距离B比两内弯钩之间的间隙宽度C大,菱角122与内弯钩钩尖31的水平距离L约为1. 7_,中臂体12的伸出末端121造成箭头状是为了使带有弹性的带环穿进后,向两侧顶开带环,使带环朝内弯钩3的一侧被撑开,保证带环穿进后始终被内弯钩3勾住,避免其从穿入口脱离,上臂体11和下臂体13的内侧壁朝E形肩带扣本体I开口的一段111、131都向远离中臂体12的方向倾斜,避免肩带从E形肩带扣本体I上意外松脱。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E形文胸肩带调节扣,包括有肩带扣本体,其特征在于肩带扣本体为E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形文胸肩带调节扣,其特征在于E形肩带扣本体分为上臂体、中臂体和下臂体,上臂体与中臂体之间、中臂体与下臂体之间都设有带槽,在E形肩带扣本体的上臂体和下臂体的末端都设有内弯钩,内弯钩钩尖与中臂体末端之间设有穿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E形文胸肩带调节扣,其特征在于中臂体的伸出末端为箭头状,箭头状伸出末端的两侧菱角距离比两内弯钩之间的间隙宽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E形文胸肩带调节扣,其特征在于上臂体上侧壁和下臂体下侧壁朝E形肩带扣本体开口的一段都向远离中臂体的方向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E形文胸肩带调节扣,包括有肩带扣本体,肩带扣本体为E形,E形肩带扣本体分为上臂体、中臂体和下臂体,上臂体与中臂体之间、中臂体与下臂体之间都设有带槽,在E形肩带扣本体的上臂体和下臂体的末端都设有内弯钩,内弯钩钩尖与中臂体末端之间设有穿入口,中臂体的伸出末端为箭头状,箭头状伸出末端的两侧菱角距离比两内弯钩之间的间隙宽度大,采用本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在穿带前把缝纫的工序做好,即做好包住扣体的带环部分,然后就可以直接把带环以及肩带同时套进本E形肩带扣上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扣进后,由于内弯钩以及中臂体的伸出末端的存在,可避免了带环以及肩带从E形肩带扣上脱离。
文档编号A41F1/04GK103005756SQ2012105414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何志炜 申请人:何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