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改进的伞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改进的伞具结构,特别是针对一种自动开伞的伞具的活动巢及伞握把的结构所为的改进。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自动开伞伞具的组成结构大致上如图I所示,主要是由一金属制的中棒10顶端固接一上巢20并穿置一组由上座31、下座32及开伞弹簧33所组成的活动巢30,于中棒10底端则接设有伞握把50,另外,伞骨组40的主伞骨41 一端与上巢20枢接,副伞骨42 —端与主伞骨41枢接,另一端与活动巢30的上座31枢接,而支骨43 —端与副伞骨42枢接,另一端与活动巢30的下座32枢接,于上巢20底部接设有一缓冲体60,该活动巢30的开伞弹簧33置于上座31与下座32之间,于中棒10近伞握把50处设有一具开伞压钮 72的弹弓70,得于按下压钮72解除弹弓70与活动巢30卡扣,在开伞弹簧33的作用下将活动巢30而撑开所有的伞骨组40以完成开伞。此种伞具在使用功能上并没什么缺点,但在伞具损毁回收的效益上有所不足,因为该伞具的活动巢30及伞握把50为塑胶制成,而其余构件多为金属材质,但传统活动巢30的下座32与支骨43是利用铁丝绑死,而伞握把50与中棒10也是铆钉固接,因此,伞具在分类回收时须要花较长的工时将塑胶与金属拆离,造成回收上的不便,为此,此种传统自动开伞伞具结构仍有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伞具结构,其是以极为精巧的结构让活动巢能简易快速的与伞骨组接或拆离,而伞握把能简易快速的与中棒组接或拆离,借此结构使伞具组装较为容易,而于伞具损坏时,能在简单的动作下将塑料制成的活动巢与伞握把拆除,而其余金属制的伞具构件则可直接回收,以达方便伞具回收作业。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伞具结构,包括一中棒、一上巢、一组活动巢、数个伞骨组及一伞握把,中棒顶端固接上巢,该活动巢由上座、下座及开伞弹簧组成,并套置于中棒,于该上巢底部接设有一缓冲体,于该中棒底端接设有伞握把,伞骨组的主伞骨一端与该上巢枢接,副伞骨一端与该主伞骨枢接,另一端与活动巢的上座枢接,而支骨一端与该副伞骨枢接,另一端与该活动巢的下座枢接,该活动巢的开伞弹簧置于该上座与该下座之间,于中棒近该伞握把处设有一具开伞压钮的弹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活动巢的下座顶部配设一具有数个用以枢接该支骨的接合槽的接合座,于各该接合槽内底部两侧内凹形成定位凹槽,而于该支骨扁平部的末端形成一定位头以置入该接合座的定位凹槽内,再将该接合座旋锁于该下座顶部;借此,使支骨不须以铁丝绑固便能轻易的与下座枢接结合,且可轻易拆离。所述改进的伞具结构,其中,该中棒下段处开设一透孔,而于所述伞握把一侧形成一容置槽,于所述容置槽内开设一贯穿的栓孔及一定位孔,另配设一由平板状本体上凸出形成一轴栓及小凸柱的扣合体,将所述伞握把套置于所述中棒底部,利用所述扣合体的轴栓插入所述伞握把的栓孔并贯穿所述中棒的透孔,而所述扣合体的本体贴靠于所述伞握把容置槽的槽面,同时所述小凸柱插入于所述定位孔内使所述中棒与所述伞握把栓固接合;借此只须拨动扣合体的本体便可将扣合体拔出以轻易将中棒与伞握把拆离。所述改进的伞具结构,其中,弹弓一端形成一接合头,并于接合头上套置一压钮,该接合头顶面形成向前倾斜的斜面形状,且弹弓的接合头前方的表面也形成向前倾斜的斜面形状,使压钮与所述接合头套接后,其接合处内仍保留一斜面空间;借此,只须将压钮稍为用力往斜面向扳动便可轻易的与弹弓拆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是以极为精巧的结构让活动巢能简易快速的与伞骨组接或拆离,而伞握把能简易快速的与中棒组接或拆离,借此结构使伞具组装较为容易,而于伞具损坏时,能在简单的动作下将塑料制成的活动巢与伞握把拆除,而其余金属制的伞 具构件则可直接回收,以达方便伞具回收作业。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配设形成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合座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合座仰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巢下座结构配设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伞握把结构配设图。图7及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弹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中棒20上巢30活动巢 31上座32下座33接合座 34开伞弹簧40伞骨组 41主伞骨42副伞骨43 支骨50伞握把 51扣合体52容置槽60缓冲体70弹弓71接合头72压钮101 透孔221接合部 331接合槽 332定位凹槽431扁平部 432定位头501栓孔 502定位孔 511本体512轴栓 513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阅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是包含一中棒10、一上巢20、一组活动巢30、数个伞骨组40及一伞握把50等构件。该中棒10为金属制品,该上巢20同为金属制品并固接于中棒10顶端,于上巢20底部接设有一金属制的缓冲体60,该活动巢30穿置于中棒10上,由金属材质的上座31、塑料材质的下座32及金属制的开伞弹簧33所组成,该伞骨组40由金属材质的主伞骨41、副伞骨42与支骨43所组成,的主伞骨41 一端与上巢20枢接,副伞骨42 —端与主伞骨41枢接,另一端与活动巢30的上座31枢接,而支骨43 —端与副伞骨42枢接,另一端与活动巢30的下座32枢接,该伞握把50接设于中棒10底端为塑料制品,该活动巢30的开伞弹簧34置于上座31与下座32之间,另于中棒10近伞握把50处设有一开伞压钮72的金属材质的弹弓70,而压钮72为塑料材质,得于按下压钮72解除弹弓70与活动巢30卡扣,在开伞弹簧33的作用下将活动巢30而撑开所有的伞骨组40以完成开伞。请参阅图I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改进之处在于该活动巢30的下座32与支骨43的结构形态,于该下座32顶部配设一用以接设支骨43的数个接合槽331的接合座33,于各接合槽331内底部两侧内凹形成定位凹槽332,而于支骨43扁平部431的末端形成
一定位头432以置入接合座33的定位凹槽332内,而于下座32顶部形成一接合部321,将接合座33旋锁于接合部321上,使接合座33底面与下座32顶面贴靠接合,让支骨43不须以铁丝绑固便能轻易的与下座32枢接结合,且可轻易拆离。请参阅图I、图2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改进之处在于该中棒10与伞握把50的结构形态,于中棒10下段处开设一透孔101,而于伞握把50 —侧形成一容置槽52,于容置槽52内开设一贯穿的栓孔501及一定位孔502,另配设一由平板形状的本体511上凸出形成一轴栓512及小凸柱513的扣合体51,将伞握把50套置于中棒10底部,利用扣合体51的轴栓512插入伞握把50的栓孔501并贯穿中棒10的透孔101,而扣合体51的本体511贴靠于伞握把50容置槽52的槽面,同时小凸柱513插入于定位孔502内使中棒10与伞握把50栓固接合,且只须拨动扣合体51的本体511便可将扣合体51拔出以轻易将中棒10与伞握把50拆离。请参阅图2、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改进之处在于该中棒10上的弹弓70的结构,如图7所示为一般弹弓70与压钮72的组接形态,该压钮72套扣在弹弓70的接合头71上,该接合头71顶面为一平顺面而与压钮72的接合面形成完全贴附,而压钮72底面与弹弓70的顶面也为平整的贴靠形态,如此一来,当要拔除压钮72时便必须施以极大的外力或借助工具才能将将压钮72拔除;是以,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弹弓70的接合头71顶面形成一斜面,而于弹弓70与压钮72底部接处的表面亦形成相同的斜面,在压钮72与接合头71套接后,其接合处内仍保留一斜面空间,借此只须将压钮72稍为用力往斜面向扳动便可轻易的与弹弓70拆离。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伞具结构,包括一中棒、一上巢、一组活动巢、数个伞骨组及一伞握把,中棒顶端固接上巢,该活动巢由上座、下座及开伞弹簧组成,并套置于中棒,于该上巢底部接设有一缓冲体,于该中棒底端接设有伞握把,伞骨组的主伞骨一端与该上巢枢接,副伞骨一端与该主伞骨枢接,另一端与活动巢的上座枢接,而支骨一端与该副伞骨枢接,另一端与该活动巢的下座枢接,该活动巢的开伞弹簧置于该上座与该下座之间,于中棒近该伞握把处设有一具开伞压钮的弹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活动巢的下座顶部配设一具有数个用以枢接该支骨的接合槽的接合座,于各接合槽内底部两侧内凹形成定位凹槽,而于该支骨扁平部的末端形成一定位头以置入该接合座的定位凹槽内,再将该接合座旋锁于该下座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下段处开设一透孔,而于所述伞握把一侧形成一容置槽,于所述容置槽内开设一贯穿的栓孔及一定位孔,另配设一由平板状本体上凸出形成一轴栓及小凸柱的扣合体,将所述伞握把套置于所述中棒底部,利用所述扣合体的轴栓插入所述伞握把的栓孔并贯穿所述中棒的透孔,而所述扣合体的本体贴靠于所述伞握把容置槽的槽面,同时所述小凸柱插入于所述定位孔内使所述中棒与所述伞握把栓固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弓一端形成一接合头,并于接合头上套置一压钮,该接合头顶面形成向前倾斜的斜面形状,且弹弓的接合头前方的表面也形成向前倾斜的斜面形状,使压钮与所述接合头套接后,其接合处内仍保留一斜面空间。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伞具结构,包括一中棒、一上巢、一组活动巢、数个伞骨组及一伞握把,中棒顶端固接上巢,该活动巢由上座、下座及开伞弹簧组成,并套置于中棒,伞骨组的主伞骨一端与该上巢枢接,副伞骨一端与该主伞骨枢接,另一端与活动巢的上座枢接,而支骨一端与该副伞骨枢接,另一端与该活动巢的下座枢接,该活动巢的开伞弹簧置于该上座与该下座之间,于所述活动巢的下座顶部配设一具有数个用以枢接该支骨的接合槽的接合座,于各接合槽内底部两侧内凹形成定位凹槽,而于该支骨扁平部的末端形成一定位头以置入该接合座的定位凹槽内,再将该接合座旋锁于该下座顶部。本实用新型使伞具组装较为容易,方便回收。
文档编号A45B25/06GK202698020SQ20122006380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陈宗明 申请人:陈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