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22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健身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健身鞋。
为叙述上的方便将鞋的鞋底部分,按其承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平行的七段,自前至后各段名称和其前后长度占鞋底的前后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前端(12%)掌前(12%)前掌(16%)掌后(10%)腰挡(25%)后掌(13%)后端(12%)。现在公知的鞋类产品,大多是后端的平均高度高于前掌的平均高度,平底鞋也只是前掌的平均高度与后端的平均高度相同,多数平底鞋的后端还稍高于前掌,尚未见过前掌平均高度高于后端平均高度的鞋类产品,人穿着(承重)时也一样,也从未见过用鞋来矫正站姿、行姿,治疗和预防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的方案(现有鞋类不具有矫正站姿、行姿、治疗和预防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矫正站姿、行姿,治疗和预防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的健身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的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1-75毫米。
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鞋底的前掌或后端的承重高度还应从外至内逐渐降低,呈外高内低之势,使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1-30毫米,前掌和后端可以同时呈此态势,也可以单独呈此态势,本文所指的内外侧是将鞋底的前掌或后端部分,均匀地分为左右半,右脚的右侧为外侧左侧为内侧,左脚的左侧为外右侧为内;脚的拇指所在一侧为内侧,第五指所在一侧为外侧。前掌的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前掌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外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后端的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内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外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
这种健身鞋的直接作用和目的,就是能够使穿着人在水平地面站立时,脚掌高于脚跟,脚的外侧高于内侧,将重力集中在脚的内后端。它的实现相当容易,如制造鞋底(或大底时)时,将鞋底的前掌下方全部或局部加厚;也可以在鞋底的前掌下方部位,再外加一个掌,使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就可以了,实现前掌和后端的内外侧高度差方法也相同。本发明由于仅仅是对鞋底的几个部位的相对高度作调整,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难度,现有技术及生产条件完全可以实施。人在穿着时,脚的跖骨头所在区域位置就是鞋底前掌的区域位置,跟骨最下端所在区域位置就是鞋底后端区域位置。
人的某些疾病与不正常的身体姿势有着密切关系,甚至是主要原因,例如慢性腰痛和颈椎病就是如此,而鞋的鞋底作为人体站立和行走的承重物体,能够将各种姿势的特征记录、反映出来,其作用就象计算机的一个终端,能观察而且还具有可操作性,操作的机制是通过对鞋底的前后左右的相对高度的调整,实现对人体重心的调节,最终达到矫正姿势的目的,如果合理地加以控制、调节,就能逐渐使这种不正常的姿态得到调整,并养成正确的姿态以消除病因。
人在日常站立或行走时,常因不良姿势或穿鞋不合适等原因,造成重心控制不当或重心位置不正确,使腰椎、颈椎被迫过度前凸或侧弯,脊椎长期严重变形,腰、颈椎关节的关节面应力不平衡,使其发生劳损,同时腰、颈部肌肉、韧带和其它软组织的受力也不平衡,长期如此也同样受伤劳损,从而引起慢性腰痛和颈椎病。许多腰痛患者,甚至较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会说腰痛是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事实上,真正没有任何诱因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患者虽然没有突然的外力致伤原因,也往往是由于日常的站、坐、卧、行等活动不科学,使腰部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生理状态而造成的。实际上,一种不良的姿势状态和习惯,日积月累产生的坏作用,比外力致伤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腰痛预防的措施不仅要放在劳动保护等方面,更重要的应放在站、坐、卧、行等日常的点滴活动中去并且加强预防意识,才是解决慢性腰痛的最好良方,颈椎病也是一样。医学界对男子的腰部疾患,远多于女子的现象无法解释,如果从脚的背伸跖屈,影响重心的前后位置的角度来寻找答案就很简单了,通常男性足部的背伸较女性大5~15度,女性跖屈较男性大5~10度。就此特征可以说明男子的用于背伸的肌群较发达,弹跳能力和向前的力量较强,女子的跟腱较发达,维持平衡的能力较强,也正是这种原因,男子的重心普遍较女子靠前,很容易形成过度前倾的站立、走路姿势而导致腰椎关节失衡,久而久之形成病变,女子的重心较男子偏后,脊椎的弯曲程度较小,受损的情况和程度就要好得多,慢性腰痛的发病率自然明显小于男子。本发明以鞋底为着眼点,将鞋底的前掌部位加高或加厚,使其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那么穿着人在水平地面站立时,脚的前掌高于后跟,因为脚的承重部分后移,人体的重心被强制后移至脚的后部。人的骨盆的前倾的角度,对脊椎姿态的正常与否极其重要,调节骨盆的前倾角度就可以部分的调节脊椎姿态,而控制脚的承重部分的前后位置,就可以有效控制骨盆的倾角,将前掌加高可以使脚的主要承重部分后移,迫使骨盆直立或轻微后倾。重心被强制后移之后,为了稳定身体因重心位置改变而失去的原有平衡,身体的肌肉张力,尤其是腹、腰、背肌肉的张力就会重新调整,以创造新的平衡状态,使膝关节微曲、臀大肌、腹肌收缩、骨盆轻微后倾、臀部内收,腰椎轻度变直、腰骶角减少、支撑力增加,腰椎、颈椎关节的关节面应力趋于平衡,使腰椎、颈椎及软组织不受或少受劳损,达到有效缓解腰痛的目的,行走时穿着能在维持腰椎合理姿势的基础上,加强对腹、腰、背肌肉的锻炼,增强脊椎的稳定性,更好地维持腰椎合理姿势。慢性腰痛患者,可以用以缓解病情,经常穿着可以强化肌肉、巩固疗效,形成了正确的站立、行走姿势就能够治疗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由于人体重心移到脚的后部,加强了踝关节周围肌肉特别是跟腱的锻炼,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得到加强,人体重心也变得更加稳定,从而减轻了腰部、颈部肌肉的负担,也有利于慢性腰痛、颈椎病的缓解和治疗。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治疗腰肌劳损及慢性腰痛的功能性锻炼一一倒走,用这种方法,可以使重心后移、强制腰背挺直,每天倒走300米,坚持3个月,腰痛就会明显减轻,使运动器官在组织修复过程中改变结构,因而可带来一定疗效,效果好于其它运动疗法(如做操)。本发明与倒着走的共同点是都以控制身体重心来调整腰背姿态,但本发明与其相比具有更多的的优点,效果也更好更稳定,具体表现在(1)能够更安全的进行锻炼。因倒着走时,路面状况不能看得很清楚,状况不理想时容易摔倒;(2)不增加额外负担,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倒着走时平衡不易掌握须经常向后看,使人不能有效放松,身体也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有时使人感到头晕,效果难以保证;(3)极其方便实用。能够经常进行锻炼无须抽出专门时间,也无需寻找较好的路面,也没有必要学习技巧掌握要领;(4)效果更为稳定。倒走只能使腰部得到一时和局部的放松和锻炼,不能起到矫正作用,一旦处于站立或朝前行走状态时,又恢复了原有的不正常的姿态,效果难以保持。从理论上讲,倒走并不能形成良好的站立和朝前行走姿势,因为原有的姿势并没有得到有目的的矫正,原有的不正常的姿势也不是在倒走中形成的,倒走和朝前走在运动机制上是完全不同的,本发明是在矫正的基础上进行锻炼重在矫正,先矫正再巩固或同时进行,而且与日常生活状态没有区别,矫正姿势的效果要稳定得多。(5)见效更快。穿用高掌鞋稍微适应后,颈部、腰部就有明显的轻松、舒适感,随着运动量的逐渐增加疗效会很快体现,逐渐达到理想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加高前掌的同时还要将前掌或后端的外侧适当加高,这也是缓解和治疗的必须手段,即鞋底前掌(或后端)部分的承重高度自外至内逐渐降低,前掌的承重面自外向内倾斜,使穿着人在水平地面站立时,前脚掌外侧(第五趾位置)下表面高于内侧(第一趾即拇指位置)下表面,后端也可以做成上述形态,使鞋底的上表面呈前高后低、外高内低之势。强制人体在站立或行走时,身体的重力集中在脚的内后端,这样站立、行走时人体的重心落在两脚之间,有利于人体重量在两腿间的平均分配,使腰部的左右受力达到尽可能的平衡,避免一侧过度承重而劳损,有效防止崴脚和因两腿的受力不均衡,而导致的颈、腰部肌肉的不良状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大多数慢性腰痛患者的腰椎两侧肌群,都处于不平衡状态,脚跟的后外侧受力很大(从鞋底的磨损情况可以明显看到,大多数人的鞋跟,后外侧磨损最严重),前掌(或后端)外侧如不加高,不但不会取得应有疗效反而加剧左右的不平衡(如形成大外八字的不正常的走路姿势,损害踝关节,长此以往甚至形成O形腿),最终导致对腰部更严重的损害,这也是很多类似探索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脚的内侧有一经络,称为肝经,脚的内后侧承重,可以刺激肝经增加精力。
医学界普遍认为,治疗慢性腰痛的根本出路在于纠正不良的站立和行走姿势,而一种不良的姿势一旦形成,就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其克服和改变,这也是慢性腰痛难以根治的本质原因,必须对其有针对性地施以外力,促其改变强制矫正,本发明正是针对于此,从根本上加以调节,即以调节前掌与后端的相对高度来调节人体重心的前后位置,以调节前掌和后端上表面的内外相对侧高度来调节人体重心的左右位置,使人体重心处于最有利于自身平衡的位置,头部、上半身重心与人体的重心尽可能处于一条垂线上,重力传导流畅,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改善脊椎状态,具有有效缓解、治疗慢性腰痛的功能和预防保健作用,能够将生活、劳动中形成的不良姿态加以矫正。在行走时腰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可以使腰部血液循环得到较好改善,有助于腰部组织新陈代谢的提高,当腰部的肌肉力量、韧带强度得以恢复增强后,腰椎的稳定性会大大提高,疗效巩固不易复发。本发明通过调整人体重心的位置来调节人体的姿态,并能够较好地维持,使人形成良好的站立和行走姿态。
下面再从人体的支撑面,与人自身的平衡能力的关系来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支撑面是指,人体与地面的主要承重接触点的面积,和这些支撑点之间的边缘所围城的空间。平衡能力是指脊椎周围肌群保持脊椎正常形态,调节和维持人体平衡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平衡能力与站立或行走时的支撑面成反比,二者既又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平衡能力愈差,人体对自身平衡的调节功能愈弱,所需支撑面愈大,脚的受力愈分散;相反平衡能力愈强所需支撑面愈小,脚的受力愈集中。人在以较小的支撑面站立时最自然、最省力的办法是将躯体尽可能挺直,较小的支撑面能克服和限制多种不正常的站立、行走姿态,这样腰骶角就会减小,脊椎关节的关节面应力趋于平衡,使其少受劳损,起到保护脊椎的作用,在行走时,较小的支撑面能促进主管人体平衡的小脑的功能,迫使脊椎周围肌群必须参与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的工作,更好的维持脊椎的正常状态,在保障脊椎正确姿态的同时,相关肌群也得到了锻炼,使人平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脊椎形态得到矫正。如果不断缩小支撑面,人的平衡能力就会提高,脊椎形态形态逐步趋于正常,形成良性循环。20岁左右的年轻人,站立能力最强,其原因是他们能把站立时的重心移动范围控制在最小面积中(所需的支撑面也必然最小),这是平衡能力极强的表现。如果颈腰部无力或姿势不正常,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较差,则站立和行走就需要不断的变换姿势,需要较大的支撑面,并形成一定依赖性,使支撑面不断扩大,脊椎的调节能力也随之不断减弱,肌肉难以维持脊椎的正常形态,站立和行走姿势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直至最后形成严重病变,使站立和行走变得很困难。正如老年人使用拐杖较长一段时间后就很难再扔掉了一样,使用拐杖将站立和行走时的支撑面扩大很多,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减小平衡能力减弱,这也是用进废退的自然规律。支撑面愈大脊椎周围的神经、肌群调节平衡的任务愈小,调节能力愈得不到锻炼而弱化,最后连维持脊椎正常状态都很难作到。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人为地逐渐限制支撑面,使其慢慢缩小,并辅以适度锻炼,颈椎和腰椎部位肌群被迫参与调节平衡,相关的肌肉变得强壮,其维持脊椎正常形态的能力,会逐渐恢复和增强。本发明能在站立、行走时对穿着人的重心移动范围实行必要的控制,前后左右方向都被有效限定,人体尤其是脊椎部分,与平衡机能相关的神经、肌肉被迫进行代偿性的运动和调节,经适应、锻炼后,脊椎形态和相关的神经、肌肉功能将明显改善,不但能缓解、治疗疾患,站立、行走和平衡能力会显著提高,体质也会相应增强。使用它能有效控制人体的支撑面,前掌愈高脚跟的承重愈大受力愈集中,实际支撑面愈小,强制脊椎周围肌群调节平衡的功能愈明显,当颈椎和腰椎周围肌群足够强壮后,将会形成和保持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脊椎周围肌群也由被迫调节平衡,变为积极主动调节平衡,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我们都知道芭蕾舞演员在演出和训练时的支撑面最小,他们的体态很完美,平衡能力也极强,这与他们的职业和训练特点密不可分;用拐杖的人支撑面很大,而他们的平衡能力很差;长期卧床者其支撑面实在是大得不能再大了,但他们几乎谈不上什么平衡能力,如果病愈下床还要重新适应行走,甚至重新练习行走。平衡能力与人的健康和寿命有密切关系,健康情况较好时,也是平衡能力较强时,人们的健康程度能从站姿、行姿上明显体现出来,长寿者往往站立能力较强,较强的站立行走能力也是健康、长寿的前提。
本发明由于能使腰腹和臀部肌群紧缩,使其得到有效的运动和锻炼,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可以减少腹部、臀部的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也有助于妇女产后体形恢复。腹部脂肪过多和妇女怀孕,也是导致腰部不正常状态,产生慢性腰痛的因素之一,它们与腰部疾患的发生有时是互为因果,腰部的不正常状态会成为脂肪堆积的条件,导致脂肪在腹部的堆积,逐渐消除此条件就可以达到改善、恢复体形的目的,效果稳定不反弹,也无须控制饮食。有些青少年由于长期的不良习惯,脊椎姿势不正确,需要进行矫正,使用本发明产品也能很好地达到目的,矫正过程不会有不适感和不方便,优于现有的背姿矫正产品,此类不正常姿态由于形成时间较短,矫正的进度和效果要比慢性腰痛更加明显在使用本发明所设计的健身鞋时,使用人的站姿挺拔,呈标准的军人“立正”姿态,看似僵化其实并不劳累,这也是军人姿态的科学之处,由于身体处于平衡状态,能够让人长时间保持而不致过度疲劳,更不对人产生损伤。经实践证明,此姿态也是能够保持时间最长的站立姿态,从这一角度也可以证明它优于其他姿态。
许多腰肌劳损的运动疗法中都曾提到,头顶一件物品(如一本书)进行站立或行走的锻炼方法,以锻炼平衡能力,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姿态。在锻炼时,人们总是不自觉的用脚后跟走路,这也可以说明用脚后跟走路是自身平衡的需要。日本最新脚疗健身法指出矫正驼背或水蛇腰的关健在刺激脚后跟,本发明方案具有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的作用,必然大大加强对脚跟的刺激,与上述理论不谋而合,一般来讲,人的跟腱发达强壮,颈部、腰部的肌群也会相应强壮,三者的联系十分紧密。
本发明的鞋的前掌与后端的高度过渡,可以是连续过渡,也可以是间断过渡;前掌和后端的左右侧的高度高度可以是连续过度,也可以是小幅度的间断过渡;前掌的承重高度最好自前至后逐渐降低(前掌的上表面向后倾斜);前掌或后端的承重高度最好自外至内逐渐降低(前掌或后端的上表面向内倾斜);鞋底的前掌或后端的内、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差,最好保持在15毫米左右。
本发明同现有的鞋类产品相比,能够纠正的不良站姿和行姿,使脊柱自然伸直,腰椎、颈椎关节的关节面应力趋于平衡,使腰椎、颈椎及软组织不受或少受劳损,对慢性腰痛、颈椎病患者有缓解、治疗作用,且缓解、治疗、巩固同步进行,疗效稳定、还能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对青少年的背姿矫正和妇女产后体形恢复也有很好效果,并能锻炼、提高人的平衡能力,为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也突破了制鞋业的技术偏见。
图一是本发明方案的示意图,当前掌(5)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1)的平均承重高度1-75毫米时,即可达到上述目的。
图二是鞋的鞋底的七段分布示意图,各段名称为(1)后端(2)后掌(3)腰档(4)掌后(5)前掌(6)掌前(7)前端。
图三是左脚所穿用的鞋的鞋底的前掌和后端的内、外侧示意图(8)内侧(9)外侧图四是右脚所穿用的鞋的鞋底的前掌和后端的内、外侧示意图(8)内侧(9)外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四种第一当前掌(5)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1)的平均承重高度1-25毫米时,适用于轻度慢性腰痛者的缓解、治疗,也具有纠正站姿、行姿、强化腰腹部肌肉、预防慢性腰痛的保健作用,还可以用于消除过多的腰部臀部脂肪及妇女产后的体形恢复,最适合日常穿着。
第二当前掌(5)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1)的平均承重高度25-50毫米时,适用于中度慢性腰痛患者的缓解、治疗,最适合强化、巩固疗效时使用。
第三当前掌(5)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1)的平均承重高度50-75毫米时,适用于重症慢性腰痛患者的缓解、治疗,能起到一定的牵引治疗作用(但站立或行走需有一定扶助),具有最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是,在鞋底上安装可更换的鞋钉或鞋掌。安装鞋钉是将鞋底制成像足球鞋那样可更换鞋钉的样式结构,一双鞋配多个(套)长短不等的鞋钉,随锻炼的强度、治疗进度要求及适应情况任意更换。为了增强稳定性、节约制造费用,可以使用可更换的鞋掌,本发明所讲的鞋掌是指具有一定厚度、能够安装于鞋底并能将鞋底垫高的固体物质,它与地面的接触面大于鞋钉,安装的方式可以像鞋钉的方式或用两个以上的螺丝、螺栓结构固定,或用不干胶粘贴(粘贴力须足够大),也可以用齿毛皮(也称尼龙搭扣有些专利文献将其称为伞状紧固装置)粘连,还可以用拉练或卡口结构连接,其它活动安装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鞋钉或鞋掌的更换,使用范围加大,调节也很方便,使一双鞋可以有多种功能,具有了更多的治疗鞋的特征。调节鞋底的前掌与后端的相对平均承重高度,或同一部位的内外侧相对平均承重高度时,可以前后、内外侧同时调节,也可以在一方不变的情况下,调节另一方,使相对平均承重高度得到有效调整,如在前掌平均承重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调节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在后端平均承重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调节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都可以起到调节前掌与后端的相对平均承重高度的作用;在内侧平均承重高度不变的状态下,调整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或在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内侧平均承重高度,都可以起到调节内外相对平均承重高度的作用。为了行走更为方便,可以在鞋底的多个部位安装可更换的鞋钉或鞋掌,以增加稳定性。出于成本考虑,也可以只在关键的承重部位,安装可更换的鞋钉或鞋掌,鞋钉鞋掌组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均可,在关键的承重部位,如前掌或后端,同时安装或单独安装均可,能够达到调节人体重心的位置的目的就可以了。
权利要求
1 一种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的前掌(5)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1)的平均承重高度1-75毫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的前掌(5)或后端(1)的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1-30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部分安装有可更换的鞋钉或鞋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部分安装有可更换的鞋掌。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部分安装有可更换的鞋钉或鞋掌。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部分安装有可更换的鞋掌。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5)部分安装有可更换的鞋钉或鞋掌。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1)部分安装有可更换的鞋掌。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5)部分,其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1-30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1)部分,其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1-15毫米。
全文摘要
一种健身鞋,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其特征是鞋底呈前高后低、外高内低的态势,使穿着人在水平地面站立时,脚的前掌高于后跟,脚的外侧高于内侧,强制人体的重心后移至脚的内后端,迫使腰背肌肉的张力重新调整,使脊柱自然伸直,经常穿着能纠正不良站姿和行姿、强化腰背肌肉,预防、缓解、治疗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疗效稳定不易复发,对成年人的减肥也有一定效果,对妇女产后的体形恢复和青少年的体形矫正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A43B13/14GK1227083SQ9812031
公开日1999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6日
发明者郑庆生 申请人:郑庆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