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折伞中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03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折伞中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伞技术,主要指一种可折叠伞的中棒结构。
现有的可折叠伞的折叠伞骨架,其中棒结构设计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按前后顺序进行加工,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曾在申请号为97209010.X的实用新型专利“多折伞中棒结构”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但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有装配难度大,使用不方便等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既容易加工、又方便使用的多折伞中棒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依靠内中管中的弹簧弹出弹珠及凸钉从而锁定内、外中管到位后的相互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配容易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加工方式中的缺陷,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形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见附
图1、2、3、本实用新型由弹珠1、弹簧2、凸钉3、内中管4、外中管5组成。内中管4与外中管5均有着一段相互吻合的非园弧面,外中管5套于内中管4之外,在内中管4上,径向有贯通的通孔,弹簧2置于内中管4内的通孔位置,弹簧2的两端分别套接有弹珠1和凸钉3,在凸钉3所对着的外中管5的外壁上,冲凸有限位凸位6,在限位凸位6相对应180度的外中管5的壁上有一通孔。
见附图4,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用手拉动内、外中管4、5,在非园弧面的约束下,两者沿轴线方向作相对运动,弹珠1及凸钉3由于受外中管5的内壁约束,其顶部均只能沿其内壁滑动,当拉弹珠1对准外中管5壁上的通孔时,在弹簧2的作用下,弹珠1凸伸在内中管4和外中管5的孔中,与此同时,凸钉3的顶部遇上外中管5外壁上冲凸的限位凸位6,凸钉3同样在弹簧2的作用下,其顶端移至限位凸位6,弹珠1与凸钉3的同时到位,锁定住内、外中管4、5的相互位置,达到人们所设定的长度要求。若要收叠内、外中管4、5,用手按下弹珠1,推动外中管5,在外中管5的内壁作用下,弹珠1及凸钉3均压缩弹簧2,其端部缩入到内中管4上的通孔内,这样,内、外中管4、5就能很轻松地收拢在一起了。
权利要求一种多折伞中棒结构,包括弹珠(1)、弹簧(2)、凸钉(3)、内中管(4)、外中管(5)组成。内中管(4)与外中管(5)均有着一段相互吻合的非园弧面,外中管(5)套于内中管(4)之外,其特征在于在内中管(4)上,径向有贯通的通孔,弹簧(2)置于内中管(4)中的通孔位置,弹簧(2)的两端分别套接有弹珠(1)和凸钉(3),在凸钉(3)所对着的外中管(5)的外壁上,冲凸有限位凸位(6),在限位凸位(6)相对应180度的外中管(5)的壁上有一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多折伞中棒结构,涉及制伞技术,主要指一种可折叠伞的中棒结构。主要由弹珠、凸钉、弹簧、内、外中管组成,依靠内中管中的弹簧弹出弹球及凸钉,从而锁定内、外中管到位后的相互位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克服传统的加工方式,进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A45B25/02GK2367127SQ98243078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5日
发明者史嘉玲 申请人:东莞清溪松岗又福伞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