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伞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424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风伞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风伞的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配合伞具的张开或收合,而在伞具张开时可抵抗或缓冲吹向伞具内侧的风力,防止伞具变形或毁损的抗风伞结构。
在人类″行″的历史中,伞的使用据信已有数千年之久。不论是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不论是烈日曝晒、暴雨袭来;伞具皆已提供了人类在行动上的最大自由,其对人类的发展实谓功不可没。
而不论是阳伞、雨伞,其最大的目的是在于遮蔽自然界对人体不适的侵扰,如烈日、下雨等,以便于人们行动上的自由。
在伞具使用的历史中,其虽有若干重大变革,如自动伞等。然伞具对于一些长年的弊端确无法有效解决,其中最为显著且明显者,即对于风力的干扰。盖因风力乃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吾人不能限制其的产生,而人类在撑伞的过程中,肇因于伞面的面积过大,故对于风力的感受亦甚为明显,当风力由伞面内侧往外吹袭时,其力道会对持伞人造成困扰,其中,最容易看到的是伞面会朝外翻开。如此,该伞具即难以对持伞人产生遮阳蔽雨的功效;尤其在下雨天时,任何一刻的闪失,皆足以使持伞人淋成落汤鸡,让持伞人的情绪瞬间跌到谷底;且伞面在受力翻转时,亦容易造成伞具的损毁,对持有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由此可见,上述常用伞具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案创作人鉴于常用伞具的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抗风伞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伞的结构,该抗风伞由伞面内侧所设置的内拉骨与外拉骨,有效抗拒由伞面内侧朝外吹袭的风力,使持伞者不必再顾虑风力的大小,而能随时在雨天外出。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伞的结构,该抗风伞可应用在任何伞具上,不会增加太多的结构,相对于其有效延长伞具寿命的效果,可大幅减少持伞人的开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伞的结构,该抗风伞配合伞具的形状,不论在伞具的张开或缩合时,皆不影响该伞具的使用,有助于产品的普及。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伞具,该伞具包括有一伞中棒,该伞中棒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一上伞巢,并在伞中棒外围套置有一可自由移动的下伞巢,该上伞巢周围环设有多数支内主骨,该下伞巢周围亦环设有与内主骨相等数量的内支骨,使各外主骨与内支骨可分别在上伞巢与下伞巢作上、下摆动,而各内支骨在末端连接有一外主骨,并使各内主骨连接到相对的内支骨或副支骨上,各内支骨、外主骨与内主骨的连接端皆为枢轴结构而可据以转动,使该伞具可由下伞巢的移动产生展开或收合动作;其特征在于各内支骨为一挠性骨,其靠近下伞巢位置设置有一内枢接部,自该枢接部朝外的内支骨上设置有一导引部,并自该内枢接部连结突穿导引部往外延伸有一内拉骨,而该外主骨靠近末端则设置有一外枢接部,并自各外枢接部往内延伸有一外拉骨,使各外拉骨与内拉骨一端连结形成转接部使各内拉骨以内枢接部为轴定位,各外拉骨以外枢接部为轴转动,各内拉骨与连接的外拉骨亦以转接部为轴转动,并以内拉骨的挠曲弹性,使各内拉骨与外拉骨可随着该伞具张开或收合,并在伞具张开时可产生抵抗或缓冲风力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抗风伞的结构,与前述其他常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抵抗或缓冲由伞面内侧朝外吹袭的风力,防止伞面外翻的意外或损毁事件,以确保伞具的使用品质与使用年限。
2.本实用新型可设置在任何形态的伞具上,且施工成本低廉,对于伞具的价格不会形成高额的负担,有助于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
3.本实用新型对于伞具的张开、收合动作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故使用者并不会感受到伞具有任何不便性,相反地,本实用新型对于风力的侵扰却能有效排除,故深具市场发展潜力。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风伞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该抗风伞的使用示意图;图3为该抗风伞的伞面收合示意图;图3A为该抗风伞的转接部实施图3B为该抗风伞的另一转接部实施图;图4为该抗风伞的另一实施例使用图;图5为该抗风伞的另一实施例伞面收合图;图6为该抗风伞的又一实施图;图7为该抗风伞的再一实施图。
请参阅
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抗风伞的伞具1结构,其具有一伞中棒11,该伞中棒11的顶端设置有一上伞巢12,该上伞巢12周围环设有多数支内主骨13,使各内主骨13可在上伞巢12作上下摆动,并使各内主骨13末端连接到后述内支骨15的连接点152位置;该伞中棒11另套置有一可自由滑移的下伞巢14,自该下伞巢周围环设有与内主骨13数量相等的内支骨15,并使各内支骨15可在下伞巢14作上下摆动;而各内支骨15延伸末端设置有一连接头151,各连接头151朝内设置有一副支骨16,使各副支骨16连接到相对的内支骨13的枢接点131上,各连接头151另一端朝外则延伸设置有一外主骨17;上述的连接头151、连接点152、枢接点131皆为活动枢轴,使各内主骨13、外主骨17、内支骨15、副支骨16皆可自由摆动;而在最上层的外主骨17表面则铺设有一伞面18,据以完成一伞具1功能。
由上述所形成的伞具1,其各内支骨15靠近下伞巢14位置设置有一内枢接部21,自该内枢接部21朝外的内支骨15上设置有一导引部22,各外主骨17靠近末端处则设置有一外枢接部23;而由各内枢接部21经导引部22穿出延伸设置有一内拉骨24,各内拉骨24为具有挠性的杆状结构,由各外枢接部23朝内则设置有一外拉骨25,各外拉骨25可为一般的杆体或具有挠性的杆状结构,使各内拉骨24与外拉骨25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一转接部26;各内拉骨24可以内枢接部21转动,各外拉骨25亦以外枢接部23转动,而各转接部26是由一内拉骨24与相对的外拉骨25连接端弯折成环状并互相扣合形成(如图3A),或将一内拉骨24与相对的外拉骨25连接端弯折成环状并互相搭接后,再以一铆钉27穿置经铆合形成(如图3B),使各内拉骨24、外拉骨25以转接部26为轴适度转动;各导引部22设置有一导引孔221,其可为一环体或其它设置于导引部22上的开孔,使各内拉骨24可抵靠在相对的导引孔221内支持并调整挠曲度,以配合伞具1的开收动作。在该伞具张开时可挠曲以抵抗或缓冲风力的冲击,在伞具收合时则伸直并密贴在相对的内支骨上。
请复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伞面18在张开使用时,因伞具1内侧具有内拉骨24与外拉骨25所形成的支撑面,可用来抵消风力由伞面18内侧朝外发出时的冲击,使该伞面18不致发生外翻的意外,又因各内拉骨24为具有挠性的杆体,可用来抵抗或缓冲瞬间较大阵风的冲击,增加伞具1的使用期限,各内拉骨24是由环状的导引部22支持,故不致产生偏析;当伞具1使用完成时,使用者持握下伞巢14下收,则各内支骨15即循该下伞巢14为轴内缩,并连带使各内主骨13、外主骨17与副支骨16均朝伞中棒11方向内缩,此时各内拉骨24会逐渐与相对的内支骨15平贴,而各外拉骨25亦会紧靠住相对的外主骨17位置,以致完成伞面18的收合。
请参阅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该伞具3同样包括有伞中棒31、上伞巢32、内主骨33、下伞巢34、内支骨35与外主骨37的设置,其与前述伞具1的最大不同处,在于其内主骨33是直接连接到内支内35末端的连接头351端,各内主骨33并在中间形成一弯折部331而具弯折功能,使各内主骨33由该弯折部331可展开或收折以完成伞面的张开或收合,其内支骨35与外主骨37依然同前述伞具1的设置方式,使其能达到伞具3的张开、收合功能;故同前实施例所述,其可在各内支骨35上连接一内拉骨44,而由各外主骨37上连接一外拉骨45,使各内拉骨44在内支骨35连接端具有一内枢接部41,并使各内拉骨44穿过一导引部42延伸到外,各外拉骨45则与外主骨37连接有一外枢接部43,并使各内拉骨44与相对的外拉骨45连接形成一转接部46,以发挥抵抗或缓冲风力冲击功能。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拉骨24并不限制一定要以内枢接部41结合在内支骨35上,亦可直接延伸到下伞巢14而发挥功能,以节省材料及降低制作上的复杂性。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伞种,如图示的自动伞1、其它手动伞、直伞、折叠伞…等,并可搭配任意的伞骨结构,而可充分发挥其抗风功能。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抗风伞的结构,包括一伞具,该伞具包括有一伞中棒,该伞中棒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一上伞巢,并在伞中棒外围套置有一可自由移动的下伞巢,该上伞巢周围环设有多数支内主骨,该下伞巢周围亦环设有与内主骨相等数量的内支骨,使各外主骨与内支骨可分别在上伞巢与下伞巢作上、下摆动,而各内支骨在末端连接有一外主骨,并使各内主骨连接到相对的内支骨或副支骨上,各内支骨、外主骨与内主骨的连接端皆为枢轴结构而可据以转动,使该伞具可由下伞巢的移动产生展开或收合动作;其特征在于各内支骨(15)为一挠性骨,其靠近下伞巢(14)位置设置有一内枢接部(21),自该枢接部(21)朝外的内支骨(15)上设置有一导引部(22),并自该内枢接部(21)连结突穿导引部(22)往外延伸有一内拉骨(24),而该外主骨(17)靠近末端则设置有一外枢接部(23),并自各外枢接部往内延伸有一外拉骨(25),使各外拉骨(25)与内拉骨(24)一端连结形成转接部(2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内拉骨(24)是为一具有挠性的杆状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导引部(22)设置有一导引孔(221),该导引孔可为一环体或其它设置于导引部(22)上的开孔,使各内拉骨(24)可抵靠在相对的导引孔内得到支持并调整挠曲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转接部(26)是由一内拉骨(24)与相对的外拉骨(25)连接端弯折成环状并相互扣合形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转接部(26)是由一内拉骨(24)与相对的外拉骨(25)连接端弯折成环状并相互搭接后,再以一铆钉(27)穿置铆合形成。
专利摘要一种抗风伞的结构,包括有一伞中棒,该伞中棒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一上伞巢,该上伞巢周围环设有多数支内主骨,并在伞中棒外围套置有一可自由移动的下伞巢,该下伞巢周围亦环设有与内主骨相等数量的内支骨,而各内支骨在末端连接有一外主骨,并使各内主骨连接到相对的内支骨或外主骨上;其中,各内支骨靠近下伞巢位置朝外延伸有一内拉骨,而该外主骨靠近末端则往内延伸有一外拉骨,使各外拉骨与内拉骨一端相互连结形成转接部,使各内拉骨与外拉骨可随着该伞具张开或收合,并在伞骨张开时可产生抵抗或缓冲风力功能。
文档编号A45B25/00GK2375157SQ9922425
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5日
发明者刘福田 申请人:刘福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