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更换式轴承箱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轮更换装置,尤其是方便快捷自主更换的箱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穿轴式塑料箱轮,轴承小材料强度不够,箱体重量和箱轮的强度比例不合理,虽然部分箱轮采用橡皮式轮面,但是对整体的箱轮的寿命延长效果不明显,整体国内箱轮技术生产的箱轮容易发生损坏,并且行李箱箱轮损坏后更换目前较为不便。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及创新一直停滞不前,限制了我国行李箱业的快速发展,进而造成国内市场行李箱质量普遍低下,且我国行李箱质量及使用寿命还低于国外,尤其是箱轮的损坏率更是远高于国外。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轮,解决现有的箱轮更换不便和使用寿命短的不足的问题,该箱轮不仅可以分层更换,而且增加了内部减震,大大延长了箱轮的使用寿命。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捷更换式轴承箱轮,包括:橡胶圈(I)圆锥滚子轴承(2)小滚珠(3)钢性弹簧(4)中心轴(5)后封盖(6)扣合垫片(7)前封盖(8)扣合沟槽(9)垫片倒口(10)。圆锥滚子轴承(2)外覆加橡胶圈(1),利用橡胶耐磨耐腐蚀的特性,达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小滚珠(3)可以保证箱轮压紧后减震装置可以正常发挥作用,其中钢性弹簧(4)和扣合垫片(7)以及中心轴(5)构成减震装置。箱轮通过垫片倒口( 10)压紧,橡胶圈(I)通过扣合沟槽(9)扣合。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实行分层更换,减少资源浪费,如果行李箱在使用过程中轮套出现损坏而导致箱轮外露,只需更换最外层的橡胶圈轮套,轴承损坏只要找到具体型号的轴承自行更换,整体损坏,更换整个轮体,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使得更换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轮套能够降低噪音。便捷式箱轮使用了橡胶皮套,内部更是增加了减震装置,箱包在行驶过程中基本不会产生噪音,保证了箱包的体验感。材料一改之前塑料易损坏材料,更换成抗磨损的汽车轮胎橡胶。备胎体积小,便于携带,且基本人群都可操作此过程。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0008]图面说明:1.橡胶圈,2.圆锥滚子轴承(轴承),3.小滚珠,4.钢性弹簧,5.中心轴,6.后封盖,7.扣合垫片,8.前封盖,9.橡胶圈扣合沟槽,10.垫片倒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便捷更换式轴承箱轮,包括:橡胶圈(I)圆锥滚子轴承(2)小滚珠(3)钢性弹簧(4)中心轴(5)后封盖(6)扣合垫片(7)前封盖(8)扣合沟槽(9)垫片倒口(10)。
[0010]该装置的主体是轴承,轴承内部装有钢性弹簧和、扣合垫片以及中心轴组成的减震,中心轴不与前封盖连接,轴承通过扣合垫片压紧,也方便更换,后封盖上有一圈沟槽,沟槽内有小滚珠,保证轴承压紧后内部减震可以发挥作用,中心轴与箱体通过螺纹连接,必要时可以更换整个轮体。该装置类似于汽车轮胎,箱轮磨损后,可便捷的更换外层的橡胶圈,严重者更换轴承,更严重者可以更换整个轮体。从而实现方便更换,同时通过减震延长箱轮寿命。
【主权项】
1.一种便捷更换式轴承箱轮,包括:橡胶圈(I)圆锥滚子轴承(2)小滚珠(3)钢性弹簧(4)中心轴(5 )后封盖(6 )扣合垫片(7 )前封盖(8 )扣合沟槽(9 )垫片倒口( 10 ),轴承外覆加可更换的橡胶圈(1),小滚珠(3)可以保证箱轮压紧后减震装置可以正常发挥作用,其中钢性弹簧(4)和扣合垫片(7)以及中心轴(5)构成减震装置,箱轮通过垫片倒口( 10)压紧,橡胶圈(I)通过沟槽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更换式轴承箱轮,其特征是:本装置含有可更换的橡胶圈(1),实现箱轮的快捷更换,而且具有由钢性弹簧(4)和扣合垫片(7)以及中心轴(5)构成的减震装置。
【专利摘要】便捷更换式轴承箱轮,包括橡胶圈(1),圆锥滚子轴承(2),小滚珠(3),钢性弹簧(4),中心轴(5),后封盖(6),扣合垫片(7),前封盖(8),扣合沟槽(9),垫片倒口(10)。圆锥滚子轴承(2)外覆加橡胶圈(1),利用橡胶耐磨耐腐蚀的特性,达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小滚珠(3)可以保证箱轮压紧后减震装置可以正常发挥作用,其中钢性弹簧(4)和扣合垫片(7)以及中心轴(5)构成减震装置。箱轮通过垫片倒口(10)压紧,橡胶圈(1)通过扣合沟槽(9)扣合。圆锥滚子轴承(2)内部装有钢性弹簧(4)和扣合垫片(7)以及中心轴(5)组成的减震,中心轴(5)不与前封盖(8)连接,圆锥滚子轴承(2)通过扣合垫片(7)压紧,也方便更换,后封盖(6)上有一圈扣合沟槽(9),扣合沟槽(9)内有小滚珠(3),保证圆锥滚子轴承(2)压紧后内部减震可以发挥作用,中心轴(5)与箱体通过螺纹连接实现箱轮更加坚固的目的。箱轮磨损后,可更换外层的橡胶圈(1)使得人们可以方便更换箱轮。
【IPC分类】A45C13-00, B60B33-00, A45C5-14
【公开号】CN204317793
【申请号】CN201420676503
【发明人】高菲, 陈承隆, 马迎秋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