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860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煎煮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煎煮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药等需要煎煮的物料煎煮取汤汁的煎煮罐。
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广泛享有盛誉。但是,在中药的炮制方法上,煎煮是最常使用的一种,在民间尤其如此。传统使用的煎煮器皿,以罐、锅为最多。最古老的当属药罐,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可以用于煎煮中药的锅,人们为了方便起见,渐渐地用药锅取代了药罐。其实,药罐与药锅在加热方式,煎煮过程,两者并无多大差别。所不同的是锅体与罐体材料不同,对药性作用及药效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传统医药的煎煮,还是主张以药罐煎煮中药为佳。传统药罐也就是现在常用的药罐,只要煎煮腔,药料的煎煮与沸腾全在此腔中,物料与汤汁的反应不充分,不有利于物料中的有效成分浸出。也容易造成煎煮过程中药汤的外溢。而且常常使药汤中混入许多药渣,使用也很不方便。为此,本设计人经过长期地实践,开发出了一种设有沸腾腔的煎煮罐,克服了现行药罐的不足,经试验证明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煎煮取汁效果好,汁、渣易于分离的煎煮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罐体、物料腔、沸腾腔及盖等组成,罐体的上部一侧设有把手。罐体的下部为物料腔,上部为沸腾腔,罐体上部即沸腾腔位置相对于把手的一侧附设有出液腔,出液腔的上部出液口的内侧设有滤板,出液腔的下部通过小孔与沸腾腔相连通。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药罐的基础上增加了沸腾腔,使得在煎煮过程中,物料与汤汁的反应充分,有利于物料中的有效成分浸出。而且,其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倾出汤汁时,残渣不易混入汤汁中。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附图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主剖视图;图2为
图1之俯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罐体1、物料腔2、沸腾腔3及盖4等组成,盖子4盖于罐体1的顶部,罐体1的上部一侧设有把手5。罐体1的下部为物料腔2,上部为沸腾腔3,罐体1上部即沸腾腔3位置相对于把手的一侧附设有出液腔6,出液腔6的上部出液口8的内侧设有滤板7,出液腔6的下部通过小孔9与沸腾腔3相连通。
滤板7上开有多个小孔作为过滤孔。一般采用先加工后粘接的方式与出液腔6制作成一整体。
把手5既可以用与罐体同样的黏土材料制作,也可以用绝热材料加工。
本实用新型一般宜用耐火黏土材料经成型、烧制而成。最好用本设计人开发的特殊黏土材料,可以制成不会开裂的煎煮罐。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中药的煎煮,而且可以用于其他需要煎煮取汁物料的煎煮,如茶等。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1、避免了传统的药罐、锅没有沸腾腔,汤汁与物料的反应不充分,物料中有效成分浸出缓慢,残渣不易沉淀的弊端。
2、增设了外附式出液腔,变传统药罐的直接出液为两道过滤出液,使残渣不易混入汤汁中。
3、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是一项简便实用的煎煮器具,推广使用本技术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煎煮罐,由罐体(1)及盖(4)组成,盖子(4)盖于罐体(1)的顶部,罐体(1)的上部一侧设有把手(5),其特征是罐体(1)的下部为物料腔(2),上部为沸腾腔(3),罐体(1)上部即沸腾腔(3)位置相对于把手(5)的一侧附设有出液腔(6),出液腔的下部通过小孔(9)与沸腾腔(3)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煎煮罐,其特征是出液腔(6)的上部出液口(8)的内侧设有滤板(7)。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煎煮罐,其特征是把手(5)可以为绝热材料制作后固定于罐体(1)上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煎煮罐,由罐体(1)、物料腔(2)、沸腾腔(3)及盖(4)等组成。罐体(1)的下部为物料腔(2),上部为沸腾腔(3),沸腾腔(3)位置与把手(5)相对的一侧附设有出液腔(6),出液腔的下部通过小孔(9)与沸腾腔(3)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沸腾腔的设置使得在煎煮过程中,物料与汤汁的反应充分,有利于物料中的有效成分浸出。而且,其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倾出汤汁时,残渣不易混入汤汁中。
文档编号A61J3/00GK2440510SQ0024449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9日
发明者邓开荣 申请人:邓开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