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28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人胸腔引流装置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适用于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及肺叶切除后的气体引流。
目前在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及肺叶切除术后病人,均需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胸腔内的气体,以使肺叶复张,这种胸腔闭式引流管为一直管,管的顶部有三个引流孔,胸腔内气体从引流孔进入引流管内,再导出体外,这种引流管的缺点是在引流时,胸腔内气体常从引流管周围溢入皮下而引起皮下气肿,严重者其至逸至腹壁、上肢、颈部、皮下而引发感染及皮肤坏死、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胸腔内气体沿引流管周围溢出入皮下、防止伤口出血、既固定引流管又不用缝合皮肤、且较易拔出的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由引流管和引流孔构成,其引流管上设两个胸腔壁切口内、外压迫囊,靠近引流管内壁设内、外压迫囊导入管,内、外压迫囊导入管一端分别接通胸壁切口内、外压迫囊,另一端分别接通内、外压迫囊阀。内压迫囊设在引流管处在胸壁切口内侧位置,外压迫囊处在胸壁切口外侧位置;内压迫囊为环状,外直径为1.5cm,内直径为0.7cm,其内直径与引流管外直径一致,外压迫囊也为环状,外直径为2cm,内直径为0.7cm,其内直径与引流管外直径一致,内压迫囊阀与外压迫囊阀为不同颜色的球阀,以表示充入哪个压迫囊,内、外压迫囊导入管为细软管,细管直径为0.1cm,且紧贴引流管的内壁设置,引流管和内、外压迫囊导入管均用橡胶软管制作。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肌层进入胸腔后,插入引流管,并使内压迫囊处在胸壁切口胸腔内,通过内压迫囊阀向内压迫囊注入20ml生理盐水,外拉固定后,纱布包扎,再通过外压迫囊阀向外压迫囊注入20ml生理盐水即可,如胸壁较薄者,可增加外压迫囊注水量,以使引流管固定,拔出引流管时,放出内压迫囊中的生理盐水,即可拔出,拔出后用油纱封闭胸腔切口,纱布包扎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目前使用的胸腔引流管相比,该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可压迫胸壁切口,防止气体沿引流管周围溢入皮下而引发的皮下气肿,防止出血,可固定引流管,不用在皮肤上缝线以固定引流管,较易拔出,减少患者痛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轴线剖视示意图。
参照附
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由引流管1和引流孔8构成,在引流管1上设胸壁切口内、外压迫囊2、3,靠近引流管1内壁设内、外压迫囊导入管6、7,内、外压迫囊导入管6、7的一端分别接通胸壁切口内、外压迫囊2、3,内、外压迫囊导入管6、7另一端分别接通内、外压迫囊阀4、5。内压迫囊2设在引流管1处在胸壁切口内侧位置,外压迫囊3处在胸壁切口外侧位置;内压迫囊2为环状,外直径为1.5cm,内直径为0.7cm,外压迫囊3也为环状,外直径为2cm,内直径为0.7cm,其内直径均和引流管1的外直径一致,内压迫囊阀4和外压迫囊阀5为不同颜色的球阀,以表示哪一个压迫囊充气或水。内、外压迫囊导入管6、7为软细管,直径为0.1cm,紧贴引流管1的内壁设置,引流管1为橡胶软管,内直径为0.5cm,外直径为0.7cm。
权利要求1.一种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由引流管(1)和引流孔(8)构成,其特征在于引流管(1)上设两个胸壁切口内、外压迫囊(2、3),靠近引流管(1)内壁设内、外压迫囊导入管(6、7),内、外压迫囊导入管(6、7)一端分别接通胸壁切口内、外压迫囊(2、3),另一端分别接通内、外压迫囊阀(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内压迫囊(2)设在引流管(1)处在胸壁切口内侧位置,外压迫囊(3)处在胸壁切口外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内压迫囊(2)为环状,外直径为1.5cm,内直径为0.7cm,外压迫囊(3)也为环状,外直径为2cm,内直径为0.7cm,内压迫囊阀(4)和外压迫囊阀(5)为不同颜色的球阀,内、外压迫囊导入管(6、7)为软细管,直径为0.1cm,紧贴引流管(1)的内壁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由引流管1和引流孔8构成,引流管1上设胸壁内、外压迫囊2、3,靠近引流管1内壁设内、外压迫囊导入管6、7,内、外压迫囊导入管6、7一端分别接通胸壁内、外压迫囊2、3,另一端分别接通内、外压迫囊阀4、5。该引流管可防止气体沿引流管溢入皮下、可防止出血、可不用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而且容易拔出。可广泛应用于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及肺叶切除后的气体引流。
文档编号A61M1/04GK2456705SQ00256960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8日
发明者乔鹏涛, 李太运, 张莲玉 申请人:乔鹏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