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理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器,尤指一种通过振动方式达到按摩效果的振动理疗器。
现有的理疗器,一般七星针以细尖型式出现,如中国专利申请号86200181、94238894.1、95240627.6及96230299.6中的七星针均为细尖头或平头,只能轻击皮肤,作用功效较小,且还有可能伤害皮肤。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理疗效果佳、不伤害皮肤,可适用于不同部位的不同目的的按摩理疗器。
本实用新型的理疗器由振动器和按摩器组成,其特点为振动器有可产生振动的振动源,按摩器为可拆卸的活动体,可拆卸按摩器是通过螺旋方式或卡口方式与振动器连接;振动器中,马达由压板固定在盒体上,振动源为偏振轮固定在马达轴上;振动器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振幅和频率的电路控制开关;可拆卸按摩器的按摩面上可安装为圆柱体锥形圆头的七星针、也可为锥形圆头形或为砂粒状、或为球面状;电流可为交直流两用。
本实用新型可制成便携式,以便于使用和携带。
七星针是采用圆铁制成圆柱体锥形圆头,表面镀银或金、钛、镍等贵金属。为适应头部需要中间的针低于外围的针,形成圆球状,以使针都能接触头皮。由于头部穴位较多,在振动作用下按摩刺激头皮,能达到舒筋活络,促进头部血液微循环,使血脉畅通。因刺激头皮和毛囊使毛孔开启生发,有使脱发重生、白发变黑的功效。捶击关节、四肢、颈椎和腰椎等穴位,能使肌体、关节舒筋活络,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
当可拆卸按摩器的按摩面为锥形圆头形时,可用来按摩脚部反射区,振动源振动时能均匀有力对反射区进行按摩,解决了本人无法全部有效有力对自己双脚反射区进行按摩的问题。通过振动按摩不仅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抵抗能力,恢复肌体功能,调节人体自愈能力,还能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功效。
当可拆卸按摩器的按摩面为砂粒状时,通过用砂粒状的摩擦可磨去表皮上的污秽和死皮,防止毛孔、毛囊堵塞。且按摩突出于表皮上的色斑,能使色斑淡化。
按摩器用来按摩脸部皮肤,通过振动按摩能促进皮下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按摩脸部能起到防皱、抗皱的作用,使皮肤光滑,能祛除脸部的小疤痕,如象因青春痘留下的疤痕。如在皮肤需要涂以药物或在皮肤上涂护肤品时,用按摩器振动按摩后能使皮肤有效吸收,具有治疗和美容皮肤作用且不伤害皮肤,由于是便携式的所以使用方便简单,可适用于不同部位的不同目的按摩。
在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按摩面为七星针的本实用新型理疗器的主视图。
图2按摩面为七星针的本实用新型理疗器的侧视图。
图3按摩面为七星针的可拆卸按摩器的示意图。
图4按摩面为锥形圆头状的可拆卸按摩器示意图。
图5按摩面为砂粒状的可拆卸按摩器示意图。
图6按摩面为球面状的可拆卸按摩器示意图。
参见
图1、2,振动器1包括有盒体2,其中安装有马达5,是通过压板固定在盒体2上;振动源6为偏振轮,其固定在马达轴上,由于偏振轮的定位中心是偏的,因此马达5旋转产生振动,从而带动按摩器30振动。带电路控制开关7用于调节振幅和频率。8是外接电流插口,以便本实用新型既可接交流又可接直流,电池盖4,以固定电池。按摩器30为可拆卸的,可拆卸按摩器30通过螺旋方式或卡口方式与盒体2相连接,可拆卸按摩器30可为几种不同方式,参见图3,可拆卸按摩器30的按摩面为圆柱体锥形圆头七星针10;参见图4,可拆卸按摩器30的按摩面为锥形圆头形11;参见图5,可拆卸按摩器30的按摩面还可制成砂粒状12;参见图6,可拆卸按摩器30的按摩面还可为球面状13。
权利要求1.一种理疗器由振动器和按摩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振动器有可产生振动的振动源,按摩器为可拆卸活动体,可拆卸按摩器是通过螺旋方式或卡口方式与振动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器中马达由压板固定在盒体上,振动源为偏振轮固定在马达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器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振幅和频率的电路控制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可拆卸按摩器在按摩面上安装有圆柱体锥形圆头的七星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可拆卸按摩器的按摩面为锥形圆头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可拆卸按摩器的按摩面的表面制成砂粒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可拆卸按摩器的按摩面为球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电源可为交直流两用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理疗器为便携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理疗器,其由振动源的振动器和可拆卸的按摩器组成,两者是通过螺旋方式或长口方式连接,其中可拆卸的按摩器的按摩面不仅可装有七星针,还可制成锥形圆头形或砂粒状或球面状,具有理疗效果佳,不伤害皮肤且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A61H39/04GK2452490SQ0025940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日
发明者柴山德 申请人:柴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