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说是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临床综合症,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症状复杂,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中一大难题。充血性心力衷竭是一种超负荷心肌病,也是心功能异常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此时心肌储备耗失,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使心脏不能排出足量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久而久之导致动脉系统供血不足,静脉系统血液瘀积(充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老龄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美国统计,九十年代以来,每年患者总数约250万-300万人,每年新确诊患者约40万人;1988年死亡人数达27.4万人。多种疾病都可以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如高血压病、急性心梗,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甲亢、严重贫血等。目前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预后差,其死亡率占现有患者的10%以上,五年内为50%;死者的一半死于进行性泵衰竭,另一半死于心律失常所致猝死。可见充血性心力衰竭已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及生命,现代医学长期以来都认为其不能彻底治愈,已成为心血管病研究的热点。
目前,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西药有洋地黄类、儿茶酚胺类、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多种作用机制的强心剂。现仅以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洋地黄类和儿茶酚胺类而言,说明其毒副作用一、洋地黄类经典的洋地黄类强心甙,虽是一类古老的药物,但仍是目前常用的强心药。其优点是作用持久,没有耐药性,有神经激素调节作用;有的口服有效,适用于长期治疗。缺点是强心甙的治疗宽度狭窄,容易中毒(中毒量与治疗量之比仅为2或更小);缺少心肌正性松驰作用,对严重心力衰竭病人难以奏效,反射性扩张血管作用较弱。
二、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主要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优缺点对心肌虽有强大的正性肌力作用亦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松驰作用,但其正性肌力作用的选择性不高;尚对心率,传导自律性和血管平滑肌有明显的作用;增强心肌耗氧量,降低心功率,不能口服,作用短暂,有耐受性,不适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长期治疗。(摘自《心血管药理学》P350-P351页,陈修、陈维洲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舒缩功能,能够有效控制心率,扩张血管,降低后负荷且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我国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侯及其病因、病机等方面的认识和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药膳同源的天然食用动植物,按照中医理论组方而研制的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范围的原料制成红参(或高丽参、党参)2%-6%、黄芪(或西洋参、冬虫夏草)5%-10%、玉竹(或寸冬、石斛、沙参)4%-8%、黄精(或寸冬、沙参、女贞子)4%-7%、五味子(或白芍、山芋肉)2%-4%、桑白皮(或枇杷叶、苏子)3%-7%、葶苈子(或麻黄、椒目、桑白皮)3%-7%、泽泻(或防己、猪苓、木通)4%-7%、云苓(或云苓皮、大腹皮)3%-7%、附子(或桂枝、细辛、肉桂、干姜)2%-5%、仙灵脾(或寄生、川断、兔丝子、肉桂)2%-7%、丹参(或莪术、红花、当归、三棱)3%-6%、益母草(或泽兰、桃仁)4%-7%、水蛭(或土元、全虫、蜈蚣、血竭、穿山甲)2%-4%、醋香附(或郁金、元胡、王不留行)2%-6%、赤芍(或郁金、元胡、三七)3%-6%、山楂(或莱菔子、神曲)2%-5%、枳实(或枳壳、白蔻、莱菔子、佛手、川楝子)1.5%-4%、黄连(或金银花、菊花、连翘、鱼腥草、黄柏)2%-5%、甘草(或蜂蜜)1.5%-3%。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可选择下述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红参6%、黄芪9%、玉竹8%、黄精5%、五味子4%、桑白皮3%、葶苈子7%、泽泻4%、云苓7%、附子3%、仙灵脾7%、丹参5%、益母草7%、水蛭4%、醋香附6%、赤芍5%、山楂5%、枳实1.5%、黄连2%、甘草1.5%。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也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红参2%、黄芪10%、玉竹6%、黄精7%、五味子3%、桑白皮7%、葶苈子5%、泽泻6%、云苓5%、附子5%、仙灵脾6%、丹参6%、益母草5%、水蛭4%、醋香附5%、赤芍4%、山楂4%、枳实4%、黄连4%、甘草2%。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还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红参5%、黄芪8%、玉竹7%、黄精6%、五味子2%、桑白皮6%、葶苈子6%、泽泻7%、云苓6%、附子4%、仙灵脾5%、丹参5%、益母草6%、水蛭3%、醋香附4%、赤芍6%、山楂3%、枳实3%、黄连5%、甘草3%。
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根据祖国中医理论,采用姊妹对大复方,去掉药对中部分药仍可组成治疗相同而疗效不同的抗心衰方剂,药物来源广,替换性强,具有益气通阳,活瘀利水,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舒缩功能,增强心脏排血量,改善肺、肾功能,止咳平喘,增强利尿作用,降低前负荷,有效控制心率,正负双向调解心率,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降低后负荷,且给药方便、快捷。不同给药途径,既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亦可抢救危重病人,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附合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要求。该药通过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明其总有效率93.75%,显效率76.25%。口服药后1-2小时尿量明显增加,心率减慢。24小时内症状得到控制。48小时内病情缓解。直肠给药10-15分钟内即起效。对一些顽固性心衰,洋地黄中毒或不能用洋地黄和其它抗心衰药的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对肝肾功能不全的胸腹水亦有明显治疗作用。
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按下述药物的重量百分比取原料红参6%、黄芪9%、玉竹8%、黄精5%、五味子4%、桑白皮3%、葶苈子7%、泽泻4%、云苓7%、附子3%、仙灵脾7%、丹参5%、益母草7%、水蛭4%、醋香附6%、赤芍5%、山楂5%、枳实1.5%、黄连2%、甘草1.5%。
制作方法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本,附录1L化学工业出版社中药药剂学P227-231页,1993年。)来制作1、将红参、水蛭打成细粉过100目筛。
2、将五味子、附子、枳实按药典规定,提取有效成份后备用。
3、将第2项加工后的药渣混入其余各药中,按药典制成流浸膏。
4、对上述流浸膏采用低温减压干燥。并将其粉碎过100目筛后,与第1项粉混合。
5、采用冷冻喷雾干燥法将第2项提取的挥发油等喷到第4项中混合均匀,装0号胶囊,每粒0.5克。
实施例2按下述药物的重量百分比取原料红参2%、黄芪10%、玉竹6%、黄精7%、五味子3%、桑白皮7%、葶苈子5%、泽泻6%、云苓5%、附子5%、仙灵脾6%、丹参6%、益母草5%、水蛭4%、醋香附5%、赤芍4%、山楂4%、枳实4%、黄连4%、甘草2%。
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按下述药物的重量百分比取原料红参5%、黄芪8%、玉竹7%、黄精6%、五味子2%、桑白皮6%、葶苈子6%、泽泻7%、云苓6%、附子4%、仙灵脾5%、丹参5%、益母草6%、水蛭3%、醋香附4%、赤芍6%、山楂3%、枳实3%、黄连5%、甘草3%。
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服用方法1、口服一日三-四次,每次4-6粒。
2、急救时,用20-40粒加入150ml温开水中混匀,直肠滴入,每分钟15-20滴,30-40分钟滴完,每日8-12小时一次。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红参(或高丽参、党参)2%-6%、黄芪(或西洋参、冬虫夏草)5%-10%、玉竹(或寸冬、石斛、沙参)4%-8%、黄精(或寸冬、沙参、女贞子)4%-7%、五味子(或白芍、山芋肉)2%-4%、桑白皮(或枇杷叶、苏子)3%-7%、葶苈子(或麻黄、椒目、桑白皮)3%-7%、泽泻(或防己、猪苓、木通)4%-7%、云苓(或云苓皮、大腹皮)3%-7%、附子(或桂枝、细辛、肉桂、干姜)2%-5%、仙灵脾(或寄生、川断、兔丝子、肉桂)2%-7%、丹参(或莪术、红花、当归、三棱)3%-6%、益母草(或泽兰、桃仁)4%-7%、水蛭(或土元、全虫、蜈蚣、血竭、穿山甲)2%-4%、醋香附(或郁金、元胡、王不留行)2%-6%、赤芍(或郁金、元胡、三七)3%-6%、山楂(或莱菔子、神曲)2%-5%、枳实(或枳壳、白蔻、莱菔子、佛手、川楝子)1.5%-4%、黄连(或金银花、菊花、连翘、鱼腥草、黄柏)2%-5%、甘草(或蜂蜜)1.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红参6%、黄芪9%、玉竹8%、黄精5%、五味子4%、桑白皮3%、葶苈子7%、泽泻4%、云苓7%、附子3%、仙灵脾7%、丹参5%、益母草7%、水蛭4%、醋香附6%、赤芍5%、山楂5%、枳实1.5%、黄连2%、甘草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红参2%、黄芪10%、玉竹6%、黄精7%、五味子3%、桑白皮7%、葶苈子5%、泽泻6%、云苓5%、附子5%、仙灵脾6%、丹参6%、益母草5%、水蛭4%、醋香附5%、赤芍4%、山楂4%、枳实4%、黄连4%、甘草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红参5%、黄芪8%、玉竹7%、黄精6%、五味子2%、桑白皮6%、葶苈子6%、泽泻7%、云苓6%、附子4%、仙灵脾5%、丹参5%、益母草6%、水蛭3%、醋香附4%、赤芍6%、山楂3%、枳实3%、黄连5%、甘草3%。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红参2%-6%、黄芪5%-10%、玉竹4%-8%、黄精4%-7%、五味子2%-4%、桑白皮3%-7%、葶苈子3%-7%、泽泻4%-7%、云苓3%-7%、附子2%-5%、仙灵脾2%-7%、丹参3%-6%、益母草4%-7%、水蛭2%-4%、醋香附2%-6%、赤芍3%-6%、山楂2%-5%、枳实1.5%-4%、黄连2%-5%、甘草1.5%-3%。由于本发明采用上述组份,该药通过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明其总有效率93.75%,显效率76.25%。
文档编号A61P9/04GK1305844SQ01106429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4日
发明者刘红, 刘军, 王中原 申请人: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