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04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的中药。
在有些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如鼻咽癌、脑瘤以及有些肺癌、淋巴类肿瘤和食管癌等),长期以来,由于治疗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使脊髓或脑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在近年,放射治疗的疗效有明显的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也有很大的延长(从数年到数十年),中枢神经系统的放射损伤,对长期生存病人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放射线对中枢神经肿瘤治疗物手段的应用日益增多,疗效也有很大提高;随之而来,不能完全避免的放射线对中枢神经的损伤,也较前受到重视。从而也成为临床放射治疗医生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也是一个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用放射线治疗肿瘤时,未能解决的问题。
临床放射性脊髓损伤的表现开始为肢体有发麻感,因照射部位而异,一般较多出现在下肢,以后逐渐出现无力和运动障碍,部分病人还有排尿(含排不净)和/或排便困难等,发展到最后则形成截瘫。以往临床对此类症状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仅能对症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复合维生素B等,甚至用菸草酸、6542注射液等,以及加服激素类药物;但均不能心善病情,更无法从根本上阻止病情的发展。
根据临床的需要,以及在中、西医对放射性中枢神经损伤认识的基础上,参考古代有关验方,对临床确诊为放射性脊髓炎的病人,以开中药复方的形式为有不同程度临床表现的病人进行治疗。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的中药。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选取原料药黄 芪40-80巴戟肉5-20白茯苓5-20麦 冬5-20石 斛5-20 肉苁蓉5-20山茱萸5-20当归尾5-20赤 芍10-15川 芎5-10干地龙5-10红 花5-10桃 仁5-10 远 志5-10五味子5-10官 桂1-5菖 蒲1-5将上述原料药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如片剂、冲剂、颗粒剂、胶囊、注射剂等。
本发明药物经药效学实验证实,对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有很好的效果。
基于本发明药物临床治疗放射性脊髓炎的多年体会,考虑到我国多发的鼻咽癌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照射范围涉及到脑的颞叶以及颈髓,而且鼻咽癌放疗的临床效果好,患者存活时间长,作为并发症,不仅会出现放射性脊髓炎而且在存活时间长者中,还会发生严重的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减弱,甚至出现颞叶坏死。为此,在近3年以临床实践所得相对固定的处方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小鼠放射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1、对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用迷宫法和跳台法在小鼠受颈部、全脑照射或半脑加颈部一次照射后的2、4、6、8周的测定表明,小鼠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受照射后两周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随时间的推移,用药组恢复早而彻底,最后可达到和未经照射的小鼠具同样的记忆水平;而单纯受照射小鼠的记忆能力则一直未能恢复。
在进一步的小鼠全脑照射后,在跳台实验中反映小鼠学习记忆力放射性损伤的两个高峰时间(照射后第二天和第八周),照射加服中药组小鼠错误数明显较单较单纯照射组为少,其出现错误的潜伏期也显著长于单纯照射组。说明本发明药物能在放射损伤的高峰期明显改善因全脑照射所致的学习记忆力的损伤程度。
2、对受全脑照射小鼠的室管膜下区细胞的影响(1)照射后2、6、24、48小时,服药组小鼠脑室管膜下区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照射组。见图1(2)照射后6、24、48小时的服药组小鼠脑室膜下区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见图2(3)照射后小鼠脑室管膜下区细胞C-FOS免疫组化阳性率的升高,在照射后2、6小时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在6小时已基本接近正常值。24小时后各组的C-FOS表达均已类似单纯对照组,见图3。
(4)照射后小鼠脑室管膜下区细胞C-JUN和p53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均于照射后2小时已出现升高,并于120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C-JUN于6小时达到高峰,p53则于24小时达到高峰。中药加照射组的C-JUN在照后2、6、24小时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见图4,而p53的阳性率则在2、6、24、48小时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见图5。
照射加中药组各时间点小鼠脑室管膜下区细胞数明显多于单纯照射组,说明本发明药物能保护脑室管膜下区细胞免受或减轻放射性损伤;照射后中药组小鼠脑室管膜下区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说明中药本发明药物有抑制脑室管膜下区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前的实验曾证实C-JUN表达的动态变化与凋亡指数的变化趋势接近,p53表达动态变化则与凋亡指数和细胞数的变化一致,提示此两者在室管膜下区细胞凋亡过程中作用的重要性。
3、小鼠的整体情况受全脑照射的两组在照射后均有一定的死亡率。照射加中药组的死亡绝对数略低于单纯照射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小鼠体重的改变,照射后8周之内,两组的体重相似,12周之后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48周时服中药组体重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0.01<P<0.05),见图6。
反映本发明药物具有对小鼠整体的放射防护作用。
上述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药物不仅对脑瘤、脑转移病灶和鼻咽癌等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中枢神经放射损伤,有治疗作用,而且如在放射治疗期间就开始同时应用,还有预防作用。


图1为三组小鼠室管膜下区细胞计数;图2为中药组和单纯照射组昆明鼠室管膜下区细胞凋亡指数;图3为中药组和单纯照射组昆明鼠室管膜下区细胞C-FOS阳性率;图4为中药组和单纯照射组昆明鼠室管膜下区细胞C-JUN阳性率;图5为中药组和单纯照射组昆明鼠室管膜下区细胞P53阳性率;图6为照射后48周中药组与组与单照组差异有显著性(0.01<P<0.05)。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如下原料药制成的(按重量份计)黄 芪40-80 巴戟肉5-20白茯苓5-20麦 冬5-20石 斛5-20肉苁蓉5-20山茱萸5-20当归尾5-20赤 芍10-15 川 芎5-10干地龙5-10红 花5-10桃 仁5-10远 志5-10五味子5-10官桂1-5菖 蒲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如下原料药制成的(按重量份计)黄 芪65巴戟肉10白茯苓10麦 冬10石 斛10肉苁蓉10山茱萸10当归尾12.5赤 芍12.5 川 芎6 干地龙6 红 花6桃 仁6 远 志6 五味子6 官 桂3菖 蒲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的药物。该药物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的:黄芪、巴戟肉、白茯苓、麦冬、石斛、肉苁蓉、山茱萸、当归尾、赤芍、川芎、干地龙、红花、桃仁、远志、五味子、官桂、菖蒲。本发明药物对防治放射治疗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64GK1310020SQ0110900
公开日2001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7日
发明者沈瑜 申请人:沈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